「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語重心長地說。
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種生態資源齊聚一身的「幾」字彎黃河河套地區,自古便具有得天獨厚的引黃優勢。11月下旬,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一行來到河套平原的核心區——鄂爾多斯市和巴彥淖爾市範圍內的大面積衝積平原,了解到當地在歷經從森林到沙漠再到森林的更替後,看到百轉千回奔流萬年的黃河之水,愈發的生機勃勃。
豐 林
2020年11月24日,黃河內蒙古段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後第一天。烏拉特前旗東部,烏拉山林場,毗鄰黃河北岸。
小廟溝護林隊隊長張永明對他守護的這片175.4萬畝的山林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在這裡已經護林整整30年了,幾乎走遍每一個角落。
「你看這個側柏,一眼看去沒感覺有什麼不一樣,但都是上百年的樹齡。因為形態漂亮,有人把埋在地下的根部做成根雕,也有人將整棵樹移栽至自家花園。可他們從沒想過,一個樹坑挖下去,就再也不會長出新苗了,山上沒了樹,水土都流失了,下面的黃河會直接受到影響。」張永明一邊對記者介紹著,一邊望向前來回訪的烏拉特前旗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王榮。
11月24日,在烏拉山林場,烏拉特前旗人民法院法官王榮正在和護林隊長張永明交談,詢問林場近期保護情況。朱瑞卿 攝
2017年,王榮審理了一起盜伐烏拉山林場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側柏的案件。案件中有18個被告人,他們分別負責採伐、運輸、收購,已經形成了一條龍的盜伐模式。他們的盜伐行為當場就被護林員發現了,後交由森林公安處理,隨後被判刑。案件很簡單,但引起了王榮的思考。
「這些樹一旦被盜伐,靠人工種植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從刑事審判的角度,加大懲戒力度。在側柏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後,盜伐側柏行為的罪名從盜竊罪變更為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只要盜伐兩棵以上就可以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即便這樣,單單判決沒有後續溝通,也很難達到警示效果最大化,所以我們就時不時到林場回訪,從護林面臨的實際困難給予法律上的幫助。」
「法院審理盜伐案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加上回訪、普法,也是給我們普通護林員撐腰。以前一年發案至少也有百十餘起,現在一年也就幾起。」張永明說。
下遊植樹護林,上遊更是責無旁貸。磴口縣和烏拉特前旗同屬巴彥淖爾市,但地理位置是黃河的上遊,要減少泥沙入黃,阻止沙漠侵蝕河套平原,這裡的法官同樣肩負著司法助力綠色發展的重任。
磴口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張利榮站在補隆淖鎮新河村的林間小道上,為我們指著土埂兩邊從腳腕到參天幾個不同高度層級的林地。
「你看那片參天的大樹,才是它原本應有的樣子。這些才到腳腕的,是剛剛複種的。我身為法官,親自審理案件是職責所在;而我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督促當事人按期保質保量恢復林木,那真是發自肺腑的。」從磴口話轉成普通話,張利榮一字一句地說。
張利榮審理的這起案件的當事人老吳,在磴口縣註冊了一個種苗場,2013年起租種了700餘畝土地性質為經濟林木的林地,開始投資栽種果樹等經濟林木。但是因為管理水平跟不上,單憑經濟林木的栽種讓老吳收入一直往下掉。於是他就想出了「妙招」,把經濟林的林間距拉大,中間種上葵花、葫蘆等經濟作物增加收益。改變土地性質,一兩年就嘗到甜頭,直到今年4月,檢察院公訴至法院時,老吳非法佔用農用地已經達到571畝。
張利榮接手案件,馬上約檢察院工作人員一道,赴現場勘驗。樹與樹之間竟然達到11米的間距。事實讓老吳低下了頭,誠懇地承認了犯罪事實,並表示要認真悔罪,用實際行動恢復原貌。
被判緩刑的老吳,在法官的督促下,鏟光了本不該出現在這片土地上的向日葵。宣判到現在半年了,他已經恢復了170餘畝林地。
新河村的婦女主任盧玲說道:「我們作為本村的村民,當時看到他種的經濟作物感覺比原來的植被還要好,還覺得把地租給他值了。要不是有這起案件的宣判,我們還把當年努力開墾荒地當作對的事在做。現在村裡抓普法宣傳,黨員帶頭,必須讓大家都明白,保護土地就是保護我們的根。生態環境是整體的,不能只看眼前一小塊地方。」
保 水
烏梁素海位於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是地球上同緯度最大的溼地。它對黃河凌汛災害的緩解、旱期向黃河補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習近平總書記加大加快「一湖兩海」綜合治理的要求下,曾經劣五類水質的烏梁素海,今天,已經成為293平方公裡、每年600萬隻野生禽類的棲息繁殖地,是名副其實的「自然之腎」。
每到夏日,水面寬闊,水產豐富,蘆葦蒲草鬱鬱蔥蔥,飛鳥鳴唱,空氣清爽。這旖旎風光,有烏梁素海溼地管理站管護員白偉一份功勞。
11月24日,南遷略遲的兩隻疣鼻天鵝還在烏梁素海冰上嬉戲。朱瑞卿 攝
如果不了解他的故事,誰也不會想到他曾因非法狩獵被判刑。
2015年「五一」假期,幾個親朋趁閒暇來白偉家做客。就住在海子邊上的他打算款待客人。
「路過海子,想著草裡雞蛋(當地對鳥蛋的俗稱)挺多,弄幾個回家吃吃。我們就下水撿了幾個。大家都是這樣的嘛。一上岸就被公安扣了。當時都不明白是為啥。」
公安機關在隨後的鑑定中,發現白偉等人撿拾的156枚野生鳥蛋中,有14枚為赤嘴潛鴨蛋,有142枚為骨頂雞蛋,都是國家保護的動物。
聽了公安的通報,已經被刑事拘留的白偉認罪,可他還是不懂野生動物保護法是什麼。
面對這樣一位樸實而迷茫的被告人,烏拉特前旗法院的幹警就把什麼是保護動物,什麼是普通鳥禽,它們在法律保護上有什麼區別,以及法律對烏梁素海這片來之不易的水域有什麼保護措施等等,一一解釋給白偉聽。
法律在白偉的心中具象起來,有個念頭也在他的腦海中成形:「海邊的人都不清楚,我也是因為不懂才偷了鳥蛋。我要把從這個教訓中學到的法律知識,給習慣了下海的漁民,給更多身邊人講明白。」
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巴彥淖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和烏拉特前旗法院幹警來到烏梁素海開展環境日宣傳活動。郝軍 攝
「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們法院的幹警來到烏梁素海溼地,為當地居民開展了普法宣傳活動。9月,烏梁素海人民法庭也開始建設。這都將為烏梁素海及周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烏拉特前旗法院院長魏春雨如是說。
沿著黃河河道往上遊走,烏拉特前旗黃河西小召鎮段的保護工作曾經引發關注。
行政訴訟、公益訴訟,在這裡都不多見,更遑論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了。該院行政審判庭法官張蓉在2019年底審理了一起水利部門被判違法的案件。
行為人在黃河河道行洪區域內違法建造了建築物,該旗水利部門三番五次上門執法均沒有成功拆除。在部門負責人為拆除違建撓頭的時候,不料又坐到了法庭被告席上。水利部門因未依法全面履行法定監管職責,被判違法。
烏拉特前旗法院審理一起行政公益訴訟案後,黃河河道上的違章建築被拆除。資料照片
「我們宣判,不是為了讓水利部門抬不起頭,恰恰是為了讓他們將來更容易開展工作,是為了讓全社會更關注黃河流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張蓉介紹道,「通過判決,我們和水利部門建立了溝通機制,為他們後續開展的拆除工作,以及其他行政執法環節都做了把關。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讓政府機關依法行政成為保護黃河時的自覺意識。」
治 沙
從巴彥淖爾市磴口縣,過三盛公水利樞紐,就到了鄂爾多斯市的杭錦旗。再往東開一個小時,便是伊和烏素蘇木。雖然已是深秋,但這裡的公路兩邊依然能看到草場的模樣。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夏天長得茂盛的草還露出了頭來。
杭錦旗水土富饒,但也脆弱。一旦無序開發草場,或者只為經濟效益不顧生態長遠發展,去種植一些短時間內吸水量大生長快的經濟作物,很快就會造成土地沙化,直接威脅到黃河的生態平衡。
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域內,夏天的庫布其沙漠水生態美麗動人。資料圖片
為了綠色長青、澤被後世,杭錦旗人民法院主動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不僅建立了草原生態保護警示教育基地,還從2014年起,就牽頭當地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以及相關行政執法部門,開展了聯合打擊無序開墾草原行為的行動。
在打擊的同時,杭錦旗法院還對非法開墾草原案件的植被恢復情況進行定期勘察,並通過司法建議的形式向相關部門予以反饋。
伊和烏素草原守護著黃河,承託著庫布其沙漠。
講到沙漠,人們腦海中呈現的大多是無邊的黃色,寸草不生、風乾物燥,甚至只是談起就會不禁感到口渴。可在杭錦旗境內,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裡,竟然養出了螃蟹。
黃河水季節性向庫布其沙漠蓄水。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這裡荒漠變沃野,不僅整齊的方格固定了沙丘,茂盛的松林覆蓋了荒原,甚至當地人俗稱的「水生態」——庫布其沙漠北緣黃河洪水資源利用綜合效應檢測研究區域——這一人間奇蹟也展現在人前。一到夏天,鬱鬱蔥蔥的樹林將黃沙隔成一道道小丘,其間水波粼粼,牛羊閒適,魚躍水面,蝦蟹遊泳,仿佛從未身處沙漠之中。
吉日嘎朗圖鎮乃瑪岱村雖與杭錦旗法院所在地相距一百六七十公裡,但杭錦旗法院院長張銀良依然是這裡的常客。每每進村,迎面遇到村民,他都能邊揮手邊喊出名字。
11月26日,杭錦旗法院院長張銀良來到聯繫點,與乃瑪岱村村民就黃河保護綠色發展進行座談。人民法院報記者 劉曼 攝
乃瑪岱村的黨支部書記梅旺說:「我們祖祖輩輩守著黃河,守著庫布其,從沒有意識到保護母親河也和我們有關。自從張院長和我們建立聯繫,每次他來都要講,不要亂扔垃圾,不要把髒水直接排到河裡,也不要將廢農藥瓶廢地膜隨意丟棄,向日葵杆捆起來做草料不要去燒荒。我們的村民可能難理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可是都聽得懂他講的意思。」
乃瑪岱村的村民,不會忘記,1988年的庫布其沙漠沙塵暴要起個50次。而到了2018年,他們記不清沙塵暴是不是光臨過一次。
杭錦旗人民法院設立的草原生態保護警示教育基地及其警示牌。朱瑞卿 攝
在杭錦旗,前輩艱苦卓絕,開拓了一條穿沙公路,於是留下了「解放思想、敢為人先、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穿沙精神。這精神始終激勵著人們走發展的路子,而法院也始終護航著這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據統計,庫布其沙漠在這30年間,植被覆蓋率從3%至5%躍升到驚人的53%,動植物品種也從123種增加到530種。
張銀良站在庫布其沙漠腹地,指著一片空地說:「在庫布其沙漠裡,我們不僅建了旅遊巡迴審判點,還在這個巡迴審判點的基礎上建立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創新基地。將來,這片空地將是我們的庫布其沙漠生態旅遊法庭。什麼是實踐創新,我想,就是在踐行『兩山』理念司法保障上探索出杭錦旗的路子。現在創新基地的牌子為什麼是綠底紅字,就是要讓生態環境在法律保護下,綠色發展、開出紅花。」
記者手記
原標題:《【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內蒙古法院:讓「幾」字彎上更青幾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