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科院梁炫強團隊利用TALEN技術改良花生油酸含量

2022-02-02 萊肯生物

植物中的Δ12脂肪酸脫氫酶(FAD2)是油酸形成亞油酸的關鍵酶。利用生物技術手段降低FAD2基因的表達,從而增加油酸含量,是油料作物品質改良的重要渠道,該方案已經在大豆、亞麻薺、棉花、水稻等作物中得到了成功實踐。最近,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室主任梁炫強帶領的研究團隊也通過同樣的方式改良了另一個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

 

研究人員利用TALEN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將花生中的Δ12脂肪酸脫氫酶編碼基因AhFAD2進行了精準突變,選取的兩個靶標區域的穩定突變效率超過9.52和4.11%。突變後的株系中油酸含量獲得了0.5-2倍的增加。

 

該研究為高油花生的培育以及花生基因組編輯育種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May 2018

TALEN-mediated targeted mutagenesis of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FAD2) in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 promotes the accumulation of oleic acid

Author

Shijie Wen, Hao Liu, Xingyu Li, Xiaoping Chen, Yanbin Hong, Haifen Li, Qing Lu, Xuanqiang Liang*

*: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outh China Peanut Sub-Center of National Center of Oilseed Crops Improvement,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China

Abstract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 nucleases (TALENs), which allow the precise editing of DNA,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for genome engineering in diverse organisms. However, they are scarcely used in higher plant study and crop improvement, especially in allopolyploid pla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create targeted mutagenesis by TALENs in peanut. Targeted mutations in the conserved coding sequence of Arachis hypogaea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AhFAD2) were created by TALENs. Genetic stability of AhFAD2 mutations was identified by DNA sequencing in up to 9.52 and 4.11% of the regeneration plants at two different targeted sites, respectively. Mutation frequencies among AhFAD2 mutant lin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oleic acid accumulation. Genetically, stable individuals of positive mutant lines displayed a 0.5-2 fold increase in the oleic acid content compared with non-transgenic controls. This finding suggested that TALEN-mediated targeted mutagenesis could increase the oleic acid content in edible peanut oil. Furthermore, this was the first report on peanut genome editing event, and the obtained high oleic mutants could serve for peanut breeding project.

查看全文請戳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閱讀:

高油酸、低亞油酸含量的「稻穀黃金」

高品質食用油家族的新成員

高油酸棉籽油的開發

豆油品質改良新途徑

 

相關焦點

  • 利用CRISPR/Cas9技術提高花生油酸含量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油中的油酸含量約為36-67%,亞油酸含量約為15-43%。高油酸性狀也是花生育種的重要目標。
  • 玉米、花生、甘薯……小眾作物,也能登上大舞臺
    廣東人喜食大米,佐以白灼小菜和一份肉湯,吃得舒服健康。家常菜中「出鏡率」較高的要數甘薯葉、馬鈴薯等小眾作物製成的菜品。這些品質優良且「不與糧爭地」的特色作物,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農民致富、市民青睞的「心頭好」呢?近日,記者走進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下稱「作物所」),聽專家講述他們如何通過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把小眾作物做特做強,以小眾造福大眾的故事。
  • 花育32號創花生油酸含量最高紀錄
    據《科技日報》報導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和青島農業大學針對我國花生產業中高油酸品種缺乏,育種中高油酸種質資源創造困難和高油酸性狀選擇技術落後等難題,經過20年的系統研究,取得了高產高油酸花生種質創製和新品種培育項目的重大突破,培育出花育32號創花生油酸含量最高紀錄。
  • 科學家創製油酸含量78%的棉花新種質
    11月1日,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遺傳育種團隊研究員柳展基和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教授金雙俠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利用CRISPR
  • 食用油脂肪酸之戰:高油酸植物油的競爭者
    我國目前生產的植物油中,未經改良的天然高油酸食用油基本只有茶油和橄欖油兩種。 但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花生、油菜等主要油料作物上的以高油酸為目標的脂肪酸改良研究已取得重要進展,高油酸植物油進入產業快速發展時期。
  • 沒有花生敢說自己不「哈喇」,高油酸花生:我啊啊啊
    原來,花生的主要營養成分中含有一種叫做亞油酸的物質,亞油酸是一種脂肪酸,穩定性較差,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導致氧化酸敗。油酸氧化速率大約只有亞油酸的1/10,想要延長花生及其製品貨架期,就要提高油酸含量。花生中的油酸含量與亞油酸含量呈顯著負相關。
  • 油酸含量高,原來是有「秘密」原料!
    我們知道,油酸是一種單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脂肪組織中最豐富的脂肪酸,被營養學界稱為「安全脂肪酸」。人體要攝取油酸,食用油是重要來源。魯花高油酸花生油超過75%的油酸含量,讓人眼前一亮。您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一款花生油,油酸含量這麼高呢?「秘密」就在於高油酸花生原料。
  • 種植面積年增速400%,高油酸花生商業化開啟
    且由於不耐存儲、易受黃麴黴素汙染等因素,中國每年因此造成的花生經濟損失達100億~200億元,對相關食品安全也存在風險。高油酸花生作為天然雜交育種產生的一種非轉基因花生作物,具備產品品質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75%以上)、更耐於儲存、油脂結構穩定等特點,成為國內外花生產業育種推廣的新趨勢和方向。
  • 單粒精播高油酸 包衣花生花小寶
    聖豐種業集團在花生主產區河南衛視投入廣告宣傳,於每晚18:57分持續播出。
  • 河南省農科院大咖「把脈」延津「中國第一麥」
    近日,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延津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延津縣「院縣共建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範縣優質小麥、優質花生生產及栽培技術培訓會」在延津縣召開。省農科院項目組集合了栽培、植保、土肥三類專家,根據多年研究結果和工作經驗,從栽培、病蟲防治、肥水調控等多方面制定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為延津小麥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為小麥經濟發展提供建議。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十三五」農業...
    利用番茄基因組,構建了番茄分子育種的技術體系。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團隊合作,先後繪製完成了黃瓜、番茄、西瓜、大白菜、甘藍等蔬菜作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和變異圖譜,在國際上處於領跑地位。
  • 賦予團隊首席專家「五權」……山東省農科院加強深化科技管理改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為藉助國家科技資源,破解我省農業發展難題,2017年9月,山東省農科院與中國農科院籤訂了《科技創新工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8年11月,省政府與中國農科院籤訂了《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合作協議》,確定重點在解決我省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重大科技問題,開展實質性科技合作。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實現高直鏈澱粉木薯的遺傳改良---中國科學院
    6月1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張鵬研究組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發表的封面研究論文「Production of very-high-amylose cassava by post-transcriptional silencing of branching enzyme genes」第一次報導了利用基因工程實現高直鏈澱粉木薯的遺傳改良
  • 油酸含量高達75%,蘇寧自主品牌產品保障餐桌健康
    另一款高油酸花生油,油酸含量高達75%,在植物油中位於前列。高油酸食用油易被人體吸收,由於煙點高達200℃,烹飪時少油煙,更加健康。此外,採用山東莒南花生、烏克蘭進口葵花籽為原料製作的花生油和葵花籽油,同樣秉承健康、新鮮理念,充實著消費者餐桌。
  • 高油酸花生油是什麼?對健康有什麼益處嗎?
    (圖片來自於網絡)常規的花生油中含有大約一半的油酸和三分之一的亞油酸。油酸是單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是多不飽和脂肪酸。我們經常看到宣傳說「單不飽和酸有利於心血管健康」,其實還有個前提是「代替同樣量的飽和脂肪酸,並且控制食譜中的脂肪總量」,而不是說「吃了單不飽和脂肪酸就有利於心血管健康」。實際上,多不飽和脂肪酸也有同樣的作用。
  • 牛蒡「留洋歸來」變網紅蔬菜,江蘇省農科院專家對它做了一番研究......
    江蘇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營養與健康團隊專家近期就針對牛蒡的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進行了評估。富含膳食纖維,省農科院專家「改良」讓口感更佳專家告訴記者,牛蒡作為食物,營養主要集中在根部。其根含有菊糖及揮髮油、牛蒡酸、多種多酚物質及醛類,並富含纖維素和胺基酸。牛蒡中植物纖維含量最多,被稱為根莖類蔬菜中的「首富」。
  • 我國油酸的發展現狀及市場探析
    日本在這方面的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已實現工業化(由日本三好公司開發)。我國也有關於脂肪酶水解三油酸甘油脂的報導。將油酸含量高的油脂(如茶籽油和高油酸葵花子油)水解並分離出甘油後,得到的產品為純度較高的油酸,而大多油脂水解所產生的脂肪酸還需要經過分離、精製才能得到油酸。
  • 【行業發展】棕櫚油酸功能的研究進展
    距羧基最遠端的雙鍵在倒數第6個碳原子上的稱為omega-6脂肪酸,主要包括亞油酸(LA)和花生四烯酸(AA)。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對大腦、心臟和免疫系統至關重要,其中的亞油酸和α-亞麻酸是必需脂肪酸,不能由人體合成,必須通過飲食或補充劑獲得。omega-9脂肪酸是非必需脂肪酸,可以由人體產生,也可以從食物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