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秘密培養9年的人才,卻轉身進了娛樂圈,原因是什麼?

2020-12-14 騰訊網

人才流失不單單包括出走他國,還包括苦苦栽培之人,日後卻選擇了其他專業。事實上我們苦讀十二年考入大學,大學又學四年,步入社會後所選擇的工作也不一定與大學專業對口,這事不稀奇,可用心良苦,繼續深造之後,又選擇了另一條路徑,卻讓人感慨萬千。

李沁,出生於崑曲的發源地——江蘇省崑山市巴城鎮。崑曲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創始人是顧堅草,又經明代嘉靖年間的魏良輔改革,吸收當時流行的各個聲腔的特點,從而有了軟糯、細膩的腔調,這便是崑曲的特點。

由於該腔調就好像是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湯糰,於是便有「水磨腔」這個名字,巴城人梁辰魚用「水磨腔」填詞創作崑劇《浣紗記》,並且第一次成功將水磨腔用於舞臺。

雖然在現如今,眾人皆知《牡丹亭》、《桃花扇》等崑曲名句,少有人知《浣紗記》,但《浣紗記》的意義卻是非凡的,《浣紗記》原名《吳越春秋》,就如同北宋畫家張擇端畫出的《清明上河圖》,裡面不僅反映了北宋經濟繁榮的一面,而且又有警告作用,為曲諫。

梁辰魚雖不是一名政客,一生為戲,可他也關心國家大事,彼時社會危機四伏,韃靼多次逼臨北京城,官場之中宦官與閣臣相鬥,嘉靖帝數十年不上早朝,就算玩得一手權謀術,外部勳戚豪強又進行大量土地兼併。

嘉靖三十二年,江浙等地遭倭寇焚掠,這事就發生在梁辰魚的身邊,梁辰魚心憂國家,創作出《浣紗記》,但又擔心自己遭到猜疑,因此又不得不在結尾處講到:

「盡道梁郎見識無,反編勾踐破姑蘇。大明今日歸一統,安問當年越與吳。」

若是有心,《浣紗記》引起當局者的重視,當局者積極改正,它便是警世之作;若是無心,《浣紗記》便是精彩的崑曲表演,明代戲曲評論家潘之恆也給出了極高的評價:「一別長幹已十年,填詞引得萬人傳。」

崑曲就這樣從農村走向城市,輝煌於宮廷,被全國所皆知,甚至得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因為現今許多劇種其實都是從崑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不過崑劇也有過一段「消沉期」,當京劇興起後,看崑劇的人少了,許多崑劇藝人便轉行演出流行的京劇了,但新中國成立,由於國家大力扶持和振興我國傳統的戲曲事業,崑曲《十五貫》讓全國上下又一次見識到了崑曲的魅力,繼而崑曲再次復甦。

現如今崑曲,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批命名的「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1年,11歲的李沁進入了戲曲興趣班接受戲曲基本功培訓,雖然巴城走出了許多優秀的戲曲藝術家,而李沁無疑是有戲曲天賦的。

李沁是聽戲長大的,對崑曲多有嚮往,那段時間裡她刻苦訓練,並且為了能夠留在學校學習戲曲,向媽媽保證不會耽誤自己的學業,2年後,李沁參加「蘇外之夜」戲曲專場晚會的演出,並且憑著崑劇《牡丹亭·遊園》中的杜麗娘獲得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金花獎。

杜麗娘本是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記》中的女主角,值得一提的是《夷堅志》是其藍本,而該話本為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創作《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節,杜麗娘也經崑劇《牡丹亭》而被大家所熟知。

李沁在崑曲上大放異彩,2004年,李沁又考入了上海戲校,學習專業的崑曲表演藝術,並且被時任上海崑劇學院院長的蔡正仁相中,成該學院的第5代「杜麗娘」,李沁一家獲知這消息,都倍感興奮,於是李沁成了國家秘密培養9年的傳統文藝人才之一。

可優秀的人,面臨的機會也多,被發掘的機會更多,如果沒有那次的意外,李沁至今仍會在崑曲舞臺上綻放光彩,而不是娛樂圈中的一名女演員。

2008年,導演李少紅為電視劇《紅樓夢》選角,儘管李沁並沒有參與,一心學習崑曲,但李少紅見了李沁後,就覺得李沁是《紅樓夢》中薛寶釵的不二人選。

不過李沁的父母以及老師等人都拒絕了李少紅,認為李沁已有一條平坦的大道,沒必要進入娛樂圈,更何況娛樂圈是出了名的「亂」,眾人皆認為李沁繼續走崑曲這條路就可以了。

但李少紅也特別堅持,就認定李沁了,並且親赴巴城去做李沁父母的思想工作,最終李沁出演了《紅樓夢》中少年時期的薛寶釵,並且憑著該角被觀眾所熟知,獲得了南方影視盛典金南方年度最受媒體關注獎和金南方年度最佳新人獎。

從此娛樂圈中多了一個名叫李沁的姑娘,而崑曲舞臺上再無李沁的身影。

當然,這是個人選擇,崑曲的受眾畢竟沒有影視劇那麼廣泛,而且有人還曾主張過,崑曲可作為博物館藝術,只求保存,不用發展。不過筆者還是非常欽佩那些為傳統藝術堅持的人,如果崑曲就此銷聲匿跡,人們只能在書上、博物館了解崑曲的歷史,不免覺得遺憾,親眼所見、親眼所聽,才覺震撼。

「崑曲皇后」張繼青曾也是從崑曲《牡丹亭》走出來的,自小學崑曲,四十多歲時成名,現如今她也培養出了一批南昆旦角接班人,其中就有單雯,單雯成了建國後繼承崑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四代傳人,2009年被列為了「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

2019年4月,單雯演出的崑曲《牡丹亭》入選了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戲曲類獲獎公示名單。崑曲《牡丹亭》可謂是生生不息,自出世便引起了極大關注,即使在明、清兩朝,《牡丹亭》一度被列為閨閣禁書,但該崑曲最終還是發揚光大了,從國內走向了國際。

相關焦點

  • 李沁:國家「秘密」培養9年的人才,卻轉身進入娛樂圈,原因令人遺憾
    在娛樂圈很多明星都是專業學校出來,進入了娛樂圈,在娛樂圈展示自己的才華,但是也有很多明星原本不是做這一行的,他們在做明星之前,有著各種各樣的身份,卻陰差陽錯進入了娛樂圈。李沁就是其中一個,而她在成為演員之前曾經被國家秘密培養了9年,卻意外進入了娛樂圈,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這背後的原因讓人遺憾。1990年李沁出生在江蘇省崑山市巴城鎮,這裡是崑曲的發源地。
  • 李沁:國家秘密培養9年的人才,卻轉身進入娛樂圈,理由讓人感慨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一代人才,娛樂圈除了德高望重的老戲骨外,還有不少新人花旦。他們以對表演的熱愛,在影視界展現出自己的風採,如果說90後當家花旦,李沁值得稱道,她的起跑線可以說非常高。然而,李沁也是國家秘密培養9年的人才,最終卻選擇進入娛樂圈發展,背後的原因十分令人感慨。90年代,她出生於江蘇省崑山市,正是我國傳統藝術崑山市的發祥地,耳濡目染的李沁自然深受薰陶,自小便開始接受戲曲基本功的訓練,並一度成為她的寵兒,甚至還得向母親保證不會耽誤學業去繼續深造。
  • 李沁:國家秘密培養9年,轉身卻選擇進入娛樂圈,理由讓人感慨
    很多娛樂圈的演員都被人們所熟知,比如說我們今天要來講的這位女明星李沁,她除了女演員這層身份外,曾經還是國家傳統文藝秘密培養的繼承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李沁被上海崑劇學院藏了9年,是指定的第五代"杜麗娘"接班人,但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拍戲,她毅然放棄自己九年來學習崑劇的成果,這次拍戲正是拍的重製版的《紅樓夢》。
  • 李沁出道前,曾被國家秘密培養9年,為何最後卻轉行進入娛樂圈?
    李沁出道前,曾被國家秘密培養9年,為何最後卻轉行進入娛樂圈?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想要成為明星,因為生活在聚光燈下似乎是一件特別令人享受的事情,更不用說明星賺錢比普通人容易太多。其實這樣的情況早已存在多年,不僅僅是年輕愛豆,有很多正當紅的演員,都是放棄了原本很好的前途,只為進入娛樂圈,比如大家熟知的李沁。這兩年,李沁的知名度大增,她的顏值和演技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1990年,在江蘇崑山,一個小女孩降生在醫院,父母給她取名李沁。
  • 李沁:曾是被國家重點培養的人才,卻擠進娛樂圈,理由令人感慨
    這兩年來娛樂圈內湧現出來了不少的經典佳作,這些作品也捧紅了很多優秀的演員們,李沁這些年來發展的勢頭很猛,很多經典作品中都有她的身影,像之前大火的《慶餘年》中李沁飾演的雞腿姑娘就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她把哥哥帶進了娛樂圈,現在她哥哥大紅大紫沒人注意了
    在這個娛樂圈魚龍混雜的地方,無數人都擠滿了腦袋,期待著自己在圈內取得成功,但是,大多數沒有成功,即使他們有幸踏入沒有經紀公司的包裝,也很難成名。明星能夠成功的原因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成功的指導或優秀的後臺。在眾多優秀人才中,如果沒有之間的關係很難脫穎而出。
  • 36歲大叔愛上9歲女孩,培養10年娶她為妻,如今成人生贏家
    都說小孩要從小培養,不能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娛樂圈就有不少從小培養的童星,像楊冪、關曉彤、李小璐、楊紫、張一山等等,如今都成為圈內演藝一流的老戲骨,不過今天要說的這位可不一樣,他曾是「流行音樂鼻祖」,把9歲女孩培養成老婆,還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兩人相差27歲卻過得很幸福。
  • 德國雙元制教育如何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雙元制」教育是什麼? 雙元制——德國職業教育的秘密武器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戰後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它所解決的問題是普通高等教育所無法解決的
  • 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紮實做好少數民族幹部人才培養工作
    更新觀念,堅持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標準,注重分析少數民族特點,進一步認識培養少數民族人才所具有的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目前,全縣共有少數民族黨政人才3493名,佔總數的55.9%。結合縣內各民族實際和特點,把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工作有計劃列入各部門年度工作任務,並作為考核和衡量各部門工作實績的重要方面。
  • 今天,我們怎樣培養高技能人才
    由此可見,中國職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順勢而為,輸送更多適應產業發展趨勢的技能型人才。2.政策:為培育「大國工匠」夯基固本光明智庫: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技能人才培養經歷過哪些重要節點?俞啟定:除了企業自辦及主導聯辦的院校外,對於職業院校來說,校企合作是剛性需求,是實現工學結合、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條件,而企業對職業院校也會有各種需求。但培養人才並不是企業的生產工作任務,這成為企業參與辦學程度低的根本原因。
  • 她出道9年 被評為娛樂圈「最乾淨女明星」如今的名氣高到讓人羨慕
    娛樂圈裡一直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但是這裡的水究竟有多深,相信只有在圈裡的人才知道,在這個名利雙收的圈裡,想要發展好站穩腳,那麼背後都要有著強大的資本捧你才可以,靠吃苦耐勞那只是童話故事,沒有多少草根明星靠自己在圈裡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至少是屈指可數。
  • 陳小紜:因病棄多年夢想,轉身進娛樂圈,因身材成名依舊十分坎坷
    【文丨張 十 扒】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是消尖了頭想往娛樂圈裡扎,他們想到的永遠是娛樂圈圈中最光鮮亮麗的那一面。卻從來沒有想到過進去了這個圈子之後,面對成功或者失敗自己該如何自處?
  • 藝術高校音樂產業人才如何培養?聽聽他們怎麼說
    在前不久召開的 2020第七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上,來自產學研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就當前藝術高校的音樂產業人才培養問題進行探討交流。而當新技術和產業浪潮奔騰而至,信息技術在賦能藝術的同時,也對藝術教育及音樂產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在充分利用新科技的同時,對音樂產業的人才培養提出更為全面的要求。
  • 新時代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思考
    如何高質量地培養更多全球治理人才成為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具有戰略性、開拓性、緊迫性意義。我國國際職員現狀及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我國在聯合國的國際職員現狀。根據聯合國公布的2019年至2021年各成員國會費分攤比例預算,中國的分攤比例(12.01%)排名超過日本(8.56%),升至第二位。
  • 張家口學院:全力打造冰雪人才培養高地
    6年來,多家中央、省市級媒體就學校冰雪人才培養情況報導72次,2018年、2019年,學校冰雪人才培養先後報導3次;2017年學校受訓學員鄭曉霞學習英語的事跡被報導。;五是在體育類專業中,積極推行「雙證」制,鼓勵體育類專業學生考取國家滑雪指導員資格證書和教師資格證,為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儲備合格的適應基礎教育需要的體育教師。
  • 廣州酒家:培養「工匠精神」粵菜人才
    如今,廣州酒家在廣東梅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設立「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為當地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培育粵菜人才作為己任「廣州酒家粵菜的傳承到我們已經第6代了,而現在我們通過設立『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繼續培養粵菜人才,讓我們的菜式既能繼承傳統標準,也會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
  • 2020年星級學校特輯——如何培養排舞專業人才?
    隨著一系列關於加強青少年 體育工作的政策出臺 學校開始高度重視和積極倡導 青少年體育鍛鍊 「陽光排舞進校園」項目也不斷發展壯大 全國越來越多的學校引進了排舞這項運動
  • 電子競技陪練師屬於什麼職業?比心陪練平臺告訴你,培養專業人才
    現在的電競行業可以說發展得是越來越好了,電競陪練也逐漸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來說比心陪練也培養出來了很多大神級別的電子競技陪練師。很多人也都好奇到底電子競技陪練師是什麼?目前來說,電子競技陪練師現在也是國通信工業協會認證的職業技能。可以說也獲得了很多的比賽獎項,更是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 培養一個EDA人才需要十年時間
    據新思科技中國區副總經理陳志昌先生介紹,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統計,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人才總量不足,EDA人才匱乏,然而培養一個EDA人才不容易,
  • 曝任正非女兒要出道,娛樂圈的名利遊戲,窮人已經玩不起了?
    姚安娜15年被哈佛錄取,(當年哈佛在中國一共就錄取了4位學生),今年年中畢業回到中國,經常能看到她和各路名媛在一起玩,開party、拍雜誌,今年9月份還參加賭王女兒何超欣的生日排隊,基本站在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