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敏
我常常沉迷於一個城市的氣氛,是的,就是那些你說不出口能能深深感受到的美好的東西。世界上總有一些這樣的城市,建築或者是一些人,讓你覺得,旅遊是珍貴的,是美好的,只要你肯守護,肯尋找,珍貴的東西從來不會遺失,佛羅倫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關於佛羅倫斯,民國時的詩人徐志摩曾給它起過一個別號,叫「翡冷翠」,這個別號聽起來足夠浪漫,符合詩人的口吻,然而佛羅倫斯也並不辜負這樣的美譽,這的確是一個美麗而迷人的城市。
佛羅倫斯可謂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起點地,同時也是終點地,這裡只需一個特色便令遊人印象深刻,那就是「無處不在的藝術感」。即使藝術細胞再缺少、貧乏的遊人,恐怕也很難對其中一些建築風情無動於衷。何況「人類的天性中,原本就藏著真實和美妙的藝術感」呢。
我們先說說「佛羅倫斯」這個名字的涵義,它的意思應為「百花之城」,佛羅倫斯的市花是一朵紫色的百合,這也側面說明了這座城市的氣質——高貴及美豔。作為義大利的文藝名城,佛羅倫斯的土地上曾產生及駐足過許多在世界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文學巨匠。
這些人裡有但丁、達.芬奇、伽利略、米開朗基羅等等,他們在駐足的同時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眾多不朽的巨作,也成為組成佛羅倫斯的高貴的花瓣組成之一。對遊人來說,到這裡不僅是遊覽藝術名城,也是在側面感受那些永不會逝去的歷史上的瑰麗光芒。
佛羅倫斯曾被當作義大利的臨時首都,但可能因為太藝術化了,似乎更適合留給地球上那些熱愛厚重歷史的人們,藝術是不分國界的,遊在這裡最為喜歡的大概還屬城中保留著文藝復興風格的一棟棟老建築了,它們就像一個個永固的美麗標本,再加上老街道上的各類雕塑和繪畫,無一不寫著它「藝術之都」的標籤。
街頭有很多即興表演藝術家,他們會邀請遊人與他們一起即興發揮。你在這裡也找不到一棟現代的建築,就連街面上鋪的石頭都是很久以前那種青石材料,街不寬,更適合走路,這一切註定這裡只能是一個「慢城市」。
每年的春、秋兩季,佛羅倫斯市會迎來旅遊高峰,遊人在此遊覽的具體景點包括「花之聖母大教堂」、「米開朗基羅廣場」、「喬託鐘樓」等,有五六處景點遊人比較集中,其中尤其屬「花之聖母大教堂」最受各國遊客偏愛。
「花之聖母大教堂」以白、粉、綠三種顏色的花崗巖石貼面,教堂整體建築樣式可謂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文藝復興時代那典型的優雅、自由、古典的「文藝範兒」,它著是那樣的聖潔與活潑,使觀者的心情都要跟著輕舞飛揚起來。
由於篇幅所限,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如果你對佛羅倫斯旅遊特別感興趣的話,建議查詢更多攻略哦,咱們下次再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