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1、本文基礎知識多,高手請繞路;2、本文是研讀精華帖、邦友討論、大豐收文章的筆記整理,有待實踐驗證)
開始種草莓啦!第一步,查資料;第二步,拯救已入手的草莓。草莓只供自家吃,實際栽培時應該不會用那麼多藥,僅作參考。
花盆尺寸:
1.5加侖盆配土方案:
1、園土、腐殖土、稻殼
2、園土、腐殖土、稻殼、羊糞/雞糞
3、園土、有機肥、稻殼
春季(育苗期)
一、母苗定植(4月中旬)定植時間:
氣溫10℃-20℃之間,大約為4月初-5月底,秋季為9月初-10月中旬(北方地區)收到苗子,如果苗子精神,可以直接栽種。如果苗子蔫,要放在水裡泡一下,枝葉精神了開始栽種(裸根苗)。
1、剪掉多餘的葉子,根據天氣情況,如果天氣熱,留兩片葉子一芯就行。如果苗子矮,可以留三片葉子,還可以把葉子剪掉三分之一。2、修根,根子不要留太長,一般情況下,留兩至三寸長的自然根系就行,避免窩根。
3、栽種
(1)將混合好的底肥放入盆中約三分之一。(2)放入配好的普通盆土,以防止根部直接與肥料接觸導致燒苗,並使之成金字塔狀,方便草莓苗根系鋪展。
(3)放入苗子,延盆邊種,用普通土把根部埋上,用手壓一下,輕輕提一下苗栽植深度,是苗心莖部與土面平齊,做到深不埋芯,淺不露根,草莓幼苗呈弓形,定植時要「弓背向外」。
二、定植後的管理
1. 促根壯苗(4月份)
(1)定植後立即澆足水,要慢慢澆,均勻灑在盆裡,次日再復水1次。
(2)把盆放陰涼處,避大風、避陽光,一星期左右,白天葉子不蔫,慢慢見陽光。*注意檢查盆裡一寸左右的土,如果幹,就要少淋點水*如果草莓苗葉片萎焉,給葉片少量噴水。
(3)緩苗完成標準:新出葉片比上一葉片大3成,全天見光不倒葉(是新長的第二個葉片和新長的第一個葉片比較)正常的苗子,2-3天即可出新根,1周內新葉露頭。
(4)植株緩苗後長出兩片新葉可適當追肥,以氮、磷、鉀平衡型肥為主,同時葉面可施微量元素肥如鈣、鎂、硼葉面肥抹除走莖、過早的花序。
(5)母株成活後,進行一次統一灌根,藥物可用:海藻肥(每株灌水量200-300毫升)、尿素加磷酸二氫鉀、胺基酸葉面肥----任選一種。
2. 促進繁殖(5-6月份)
(1)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噴施2次20mg/L赤黴酸,每株用藥液5毫升(也可噴施2-3次0.01%芸苔素內酯)
(2)間隔15-20天澆施高氮型複合肥10公斤/畝,促發匍匐莖。同時葉面施用鈣鎂硼葉面肥,防止苗期缺鈣。
(3)當匍匐莖上的子株苗有2片葉展開時進行壓土或壓苗叉固定子苗,促進子苗紮根。
在2、4、6……各偶數節上,長匍匐莖苗,1、3、5……各奇數節只具苞葉。
(4)一般有5片葉子時候截斷,或者用小缽接,看到底部根都伸出來了再截斷,整個倒扣出來移植大盆。匍匐莖是長一芽繼續走,一條莖會走好幾棵,所以不急截斷。
進入6月份匍匐莖大量發生,定期檢查疏理匍匐莖蔓,去除後期抽生的過密的匍匐莖。追施平衡型複合肥。
(5)每株種苗只保留4-5條匍匐莖,每條匍匐莖保留5-6棵生產苗當每株有,30株子苗即可對匍匐莖進行摘心,並將匍匐莖剪斷讓子苗獨立生長。
(6) 旺盛生長初期,每隔 10~15 天畝追施尿素 10kg或者氮磷鉀複合肥15kg,連施 2 次,此階段可以配合使用胺基酸葉面肥(2~3次),以促進根系生長,提升營養水平。
3. 控旺壯苗(6月下旬-8月上旬)
(1)7月10號之前應結束育苗進程一是草莓苗最佳的苗齡為60-70天二是雨季來臨,高溫高溼,炭疽病的高發期。
(2)匍匐莖儘早掐尖,同時把老種苗的葉片部用鐮刀割掉,只保留根系。
(3)子苗進行控旺處理,促進莖葉老熟,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建議噴施43%戊唑醇懸浮劑800-1000倍或10%烯效唑懸浮劑1000-1500倍,此後根據長勢情況間隔10-20天進行2-3次處理。控制旺長也有利於促進花芽分化,培育壯苗。
(4)7月下旬之後應停止使用氮肥,可葉面噴施0.5%磷酸二氫鉀2-3次,促進花芽分化,健壯秧苗。
(5)掰除子苗老葉、病葉以及後抽生的匍匐莖,一般是15天左右掰一次老葉。
4. 假植&定值(8月中旬-9月初)草莓假植可促進花芽提前分化北方地區可在8月10號前後進行假植。
栽後立即澆透水,並在三天內每天噴兩次水,以後見幹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假植時間為10-15天,然後進行定植移栽。
5、過冬準備北方一般在10月下旬進行保溫。(1)澆過冬水,把植株移到通風、光照好的地方。
(2)澆開春萌芽水,氣溫低時做好防寒保暖,開春萌芽前可用生長調節劑藥物使草莓提早萌芽。
三、病害防治(4月-9月份)草莓育苗期的主要病害是炭疽病、根腐病,其次是褐斑病、葉斑病等,美系品種法蘭地(甜查理)應預防黃萎病。
1、灌根:在定植緩苗後殺菌劑灌根一次,每株灌藥液200-300毫升,預防紅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
2、噴藥:定植後間隔7-10天左右噴施一次殺菌劑,進入六月份後,間隔5-7天左右噴施一次殺菌劑,雨後應及時補噴。六月份後噴藥一定要打透。
3、發生病害後及時清理病源,然後間隔5天左右一次,連續噴藥3次。
春季(收穫期)
一、施肥(3次)
1、萌芽前施入:尿素或複合肥。* 早春養根,可以衝施生根肥,建議追肥是大量元素+生根肥或者大量元素+菌肥使用。
2、花前施入:以磷鉀肥為主。* 現蕾期葉面噴施1~2次鈣、鎂、硼肥等中微量元素肥料。-蜜樂滋平衡肥。
3、結果期:每隔10天噴一次0.2%~0.3%的磷酸二氫鉀,連續噴3次* 膨果時施高鉀肥或水肥增加甜度,施水肥,比如用花生麩發酵成水肥,或用花多多23。
二、植株整理
1、疏花疏果草莓的花序分為一級花序、二級花序、三級花序等。
(1)每株草莓保留2~3個花序,頂級花序留果6-7個,以後各花序留果數量視植株長勢強弱而定,一般為3個。
(2)及時疏去4、5級花蕾、黑花及畸形花,避免營養浪費。
2、老葉匍匐莖清除老葉:植株的葉片已經開始水平生長、發黃、葉柄基部開始變色。
(1)在草莓開始現蕾後,每株保留5~6 片功能葉片, 及時摘除病葉、老葉,保證草莓植株通風透光。老葉連同葉柄摘掉。
(2)摘除不必要的匍匐莖。
(3)土面鋪草防爛果。
3、草莓授粉露天通過昆蟲、風力、振動授粉,室內用毛筆刷授粉。
4、草莓長到4-6片葉時可以滑鋤,起到斷根的作用。
三、用藥(防病治蟲)
1、噴施50%甲基託布津500~800倍液防治草莓真菌性病害。
2、黃藍色板誘殺蚜蟲。或者25%吡蟲啉1000倍。* 草莓盛花期不要使用乳油類藥劑* 花期儘量少用藥,對於防治病蟲害的,能灌根、淋施就儘量不要葉噴* 避免正午授粉時間。
3、打藥儘量在開花前進行。廣譜殺菌劑吡唑醚菌酯、代森錳鋅等可以同時防治多種真菌性病害的藥物。
4、草莓灌根用99%惡黴靈3000倍+45%咪鮮胺1000倍+2.5%高效氟氯氰菊酯1000倍,使用量不宜過大,防止藥害燒根。
灌根用法:2次灌根,間隔3~5天,每棵用水不低於100ml。化學藥物灌根15天,用EM菌或者枯草芽孢桿菌或者EM菌結合腐殖酸衝施或者灌根。
灌根的時候需要注意兩點,一是灌根前不宜進行澆水,二是灌根後不宜立即澆水。
四、澆水
1、早上澆水,9:00-10:00完成。
2、澆水或者施肥是在土面根部澆,如果直接澆在葉子上久了芯會爛,特別是中午有太陽澆水很容易得炭疽病。
3、澆水不能太頻繁,一次性澆透,等快幹了再澆,葉面缺水可以噴一些水。3-5天一次。
4、溫度升高以後增加小水勤澆的頻率控旺(保持肉眼看到的表土溼潤就行、不見表土乾燥不要澆水)。
五、鬆土
1、適當強度的鬆土比施肥來的更重要。
2、草莓長到4-6片葉時可以滑鋤,起到斷根的作用。
3、土可以重複利用,需添加腐殖土、發酵糞肥。
知識拓展:
1、花序分級:花軸頂端發育成花後停止生長,這是一級花序。在這期間長出的兩個長花柄,形成的就是二級花序,以此類推。
2、徒長苗:葉片薄而發黃,植株長得高而弱,莖稈細長。
3、各時期溫度
(1)花芽分化 草莓大多數品種在溫度為13-17℃,8-12小時日照下分化花芽。在5-12℃的溫度下不論日照長短,皆能分化花芽。當溫度在30℃以上,不論日照長短,都不能分化花芽。4℃以下植株休眠,花芽分化停止。不同品種間花芽分化需要的低溫和日照長短有差異。
(2)開花授粉與果實成熟 草莓在日平均溫度 10℃以上開始開花。開花前花葯中的花粉粒初步成熟,已有較低發芽力,開花後2日發芽力最高,花粉發芽適溫22-25℃。開藥適溫14-21℃,臨界最高相對溼度94%。
溫度過高過低,溼度過大或降雨均不開藥,或開藥後花粉乾枯、破裂,不能授粉。雌蕊受精力從開花當日至花後4日最高。由昆蟲、風和振動力傳播花粉。
果實發育最適日溫18-20℃,夜溫12℃。果實成熟適溫17-30℃,積溫約 600℃。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 30-50日,溫度低則成熟慢。
適溫時果柄粗,高溫時細。在日照強度欠佳和較低溫的環境中,果實所含芳香族化合物、果膠、色素和維生素C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