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三叉戟#
《三叉戟》最核心的是拓寬了「現實主義」的各項維度。
文/bob
反套路。
作為一部描寫警察故事的小說,《三叉戟》將故事的核心定位在了老炮兒身上。由高群書執導,黃志忠、姜武、郭濤三位「老炮兒」主演的同名電影實際上早在去年就已經開拍,在今年上半年宣布殺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但今年整個上半年,影院因為疫情集體停業。在疫情復工後的全國第二十屆影片推介會上,《三叉戟》就有過亮相。除了三位「警界鐵三角」主演引發觀眾期待外,歐豪、韓庚、魏晨等新生代演員也在這部電影中有讓人驚豔的亮相。
昨天,在華人影業「煥新·無界」戰略發布會上,電影也發布了新的預告片和海報,並宣布將於2021年上映。在新的「全員硬核」版預告片裡,以「江湖有江湖的規矩」開場,一分鐘裡出現了數場「三叉戟」與惡勢力角鬥的「硬核」戲份,「拳拳到肉」的動作場面和追車戲都體現出了電影「硬核高燃」的特點。此外,「硬拳出擊」版海報也簡單明了,以三個拳頭為核心,體現出三叉戟在面對犯罪團夥的堅決。從電影最新的物料裡,能明顯感知到電影《三叉戟》對於IP的升級,硬氣高燃的整體風格也引發了觀眾對於影片本身的期待。
呂錚的同名小說《三叉戟》曾獲得燧石文學獎懸疑類最佳長篇小說,併入圍茅盾文學獎。今年電視劇版的《三叉戟》也通過突出的成績再次證明了這一點,而隨著電影版本明年上映,《三叉戟》這一IP真正的價值一方面是驗證了優質內容情感才是撬動觀眾的王道,另一方面也在不斷拓寬「現實主義」的維度,這個維度不僅僅是角色的年齡維度,還有取材維度。
1
—選 角—
不止是「叔圈天團」。
對於IP來說,《三叉戟》核心就是講了三個警界老警察的故事。但因為對於警察生動且真實的描寫,打破了此類題材一貫的套路。而作為根據IP改編的同名電影,電影在選角上也選擇了黃志忠、姜武、郭濤飾演「三叉戟」。
黃志忠此前多次飾演「硬漢」角色,今年除了在《在一起》、《別雲間》等高分電視劇裡出演之外,也在《八佰》當中飾演了老葫蘆。而除了《三叉戟》這一部作品,黃志忠還和導演高群書有《國家行動》、《刀尖》兩部作品待映。
同樣在《八佰》當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老鐵」姜武,與曾憑藉犯罪懸疑片《烈日灼心》拿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的郭濤,一起組成了電影版「三叉戟」。在最新的「硬拳出擊」版海報中,三個拳頭也是代表著「三叉戟」,在面對犯罪團夥時「拳頭」簡單明了也足夠硬氣。
對於這個IP來說,主角年齡早就不再是衡量此類題材作品的維度,而黃志忠、姜武、郭濤此前都多次飾演過「硬漢」角色。此次飾演「三叉戟」,三人大銀幕上的表現還是給觀眾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從「大背頭」、「大棍子」、「大噴子」三個角色的特質來看,三個人也無比貼近其各自的特質。
但除了「三叉戟」外,電影顯然在角色的豐富性有著很多考量。例如飾演反派的歐豪在此前發布的物料裡也十分驚豔。這兩年,在諸多主旋律大片當中歐豪都有著不錯的表現。而此次飾演「反派」,起碼從目前流露出的信息來說,是讓人十分期待的。而此前在《八佰》當中飾演「朱勝忠」、《金剛川》裡飾演閆瑞,兩部主旋律大片裡的「硬漢」影響也讓觀眾眼前一亮,而在《三叉戟》中魏晨也有出演。
此外,飾演「三叉戟」直接領導之一的韓庚同樣讓不少人感到意外。作為一部現實主義警匪片,主角是「叔圈天團」,而飾演反派和直接領導的卻是年輕不少的青年演員。這種角色定位,一方面給電影本身的故事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在其角色定位的背後,實際上所體現出的是兩代人的「衝突」,老警察講究「江湖規矩」,而涉案金額達到300億的洗錢大案顯然屬於「後浪」的天下,雙方的衝突不僅僅是正邪對立,實際上也是老規矩和新玩法的碰撞。另一方面實際上也足夠的「反類型」,這對於警匪片拓展角色定位具有很積極的影響。對於傳統警匪片來說,破案的核心人物往往是年輕氣盛的新生力量,而在《三叉戟》裡辦案的是堅守老規矩的老警察,而直接領導換成了青年演員,這種「換位」實際上也是電影和同名小說最大的看點。這種影響絕不僅僅是打破主演在同類型影片的年齡「限制」,而在於服務於故事的同時,通過反類型的人物設定給予電影更強烈的新鮮感。
2
—I P—
現實主義飽和度的升級。
以三位「警界老警察」為人物核心,是《三叉戟》在同類題材裡最具差異性的特點之一。也正是因為這種反差,實際上給電視劇和電影都留下了足夠大的空間。對於電視劇來說,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三位主演,一舉將劇版《三叉戟》推向上半年最熱門的影視劇之一。而同名電影,導演高群書同樣看中的是《三叉戟》小說中人物的飽滿程度。尤其是在改編之後,高群書曾經對「三叉戟」評價稱:「三位猛人登場時都是頹的,很平靜,很日常,不顯山不露水,後來像猛虎嗅到了肉香,倏然驚醒。」
這種具有強烈反差的設置除了增強角色衝突之外,實際上也是更能接近於真實警察的一種設立方式。同名小說《三叉戟》是根據公安作家呂錚20年警察生涯的真實經偵經歷寫作而成,此前曾獲得了燧石文學獎懸疑類最佳長篇小說,併入圍茅盾文學獎。這部小說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在於其筆下警察形象的「真實感」。
實際上,對於導演高群書來說,2003年執導的《徵服》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作品,這部劇中孫紅雷飾演的「劉華強」在數年後依然被大眾所津津樂道。整體寫實的風格,也讓這部劇豆瓣評分達到了9.0分。2012年執導的《神探亨特張》也廣受好評。這部由張立憲主演的便衣民警就是通過真實感引發了觀眾集體的共鳴。而在《三叉戟》當中,高群書同樣通過「三叉戟」真實詮釋了與傳統銀幕截然不同的警察形象。
另外,電影《三叉戟》也對整個IP故事進行了全面的升級。電影講述了已到快退休年紀的「三叉戟」捲入一起洗錢案件,最終牽扯出涉案金額高達300億的驚天大案。面對新生勢力和新生犯罪,「三叉戟」還是通過「江湖規矩」直面挑戰。
在最新的「全員硬核」版預告當中,姜武一上來就表明「江湖有江湖的規矩,不守規矩的人我伺候不起」。而對於金額達到百億的「新型犯罪」,三位通過「江湖規矩」破案的老炮兒顯然形成了很強烈的衝突。
更為重要的是,電影在這種改編當中,實際上升格的不僅僅是電影的衝突,而是電影的整體格局。接地氣兒的老警察通過「江湖規矩」破新勢力的洗錢大案,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這無疑會增加電影本身的吸引力。
3
—類 型—
對於警匪片來說,新鮮感成為了能否突圍的最大關鍵。
這兩年觀眾對於故事顯然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此類電影邏輯清晰、故事合理、人物豐滿外,更為關鍵的一點在於如何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新鮮感。
這兩年,複合類型的影片增多,某種程度上通過類型疊加帶給觀眾更新的體驗。但這種疊加類型本身的選擇就十分有限,而且疊加類型所形成的「新類型」往往需要試錯。觀眾對於類型新鮮感,並不一定需要「反類型」達到目的,核心還在於情感上的共鳴和類型元素升級帶來的滿足感。
2015年管虎執導的《老炮兒》就讓馮小剛拿下了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獎。而對於《三叉戟》來說,三位老警察合力辦案,顯然有著同樣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情感內核。電影版的《三叉戟》除了保留三位老警察的基本設定外,實際上也更加明確了電影的類型特徵。
電影《三叉戟》將重點突出動作元素,為此電影力邀了韓國《黃海》、《極限逃生》的動作指導,動作場面也是擁有數量眾多的動作演員。這也為電影本身增加了視聽上的期待感。
在預告片中,就有多場拳拳到肉的打鬥場面。「三叉戟」手持鐵棍率領眾人在廠房裡「衝鋒」,在視覺上也足夠「生猛」。而除了拳拳到肉的打鬥外,僅在預告片中就有多場追車大戲,這同樣增強了電影動作場面的豐富性。
觀眾對於優質內容的需求在疫情後必然會更加強烈,而對於類型片來說,如何通過更接地氣兒的情感共鳴和更鮮明的類型元素吸引觀眾入場,就顯得非常重要。從電影目前發布的物料來看,電影在原有「三叉戟」的故事基礎上,賦予了這一故事更大的格局。無論是動作場面的火爆還是案件難度的升級,都是強化了電影本身的「生猛」屬性。
定檔2021年的《三叉戟》,其本身的「硬核高燃」和同名小說如今的IP熱度,都讓電影備受期待。與此同時,全新升級的電影《三叉戟》歸來,對於國產警匪片而言,最大的借鑑價值在於其本身拓寬角色的年齡邊界、故事邊界以及在整體IP格局上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