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勵志成語故事——精衛填海

2020-12-21 夢話你我他

《述異記》卷上: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

傳說,很久以前,炎帝有個女兒叫女娃,炎帝很喜歡她,經常帶她到東海去遊泳。

女娃非常勇敢,大風大浪從不畏懼。女娃長大後,每天都要自己到東海去遊泳。

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後變成了一隻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精衛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頑強不息,堅持不懈,決心要把東海填平。

這句成語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

成語故事——屠龍之技

歷史成語故事——四面楚歌

歷史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春秋勵志歷史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小學歷史成語故事——三顧茅廬

#成語故事#

相關焦點

  • 睡前故事 | 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為了在政治主張上戰勝對方,為了闡明自已的觀點,互相責難、辯論,往往取材於古代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或諺語。通過藝術加工,用鮮明生動的抽象的代替議論進行激烈的爭辨鬥爭。寓言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
  • 力優媽媽成語故事:月下老人
    戳👇成語就可以聽力優媽媽往期講成語故事咯~臥薪嘗膽
  • 十堰成語故事⑨鐵杵磨針與武當山勵志典故
    「鐵杵磨針」成語 最早出自南宋成語鐵杵磨針,出自南宋文學家祝穆編撰的地理類書籍《方輿勝覽》:「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 「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手抄報之精衛填海,一步一步教你畫
    大家好,我是淘氣的小音符,中國的民間故事有很多,近期我會持續更新不同的民間故事的手抄報,希望對你有幫助!詳細的教學視頻同步更新,請查看我的主頁視頻。01手抄報主題字設計我們使用橙色的畫筆,畫上主題字「精衛填海」。
  • 幽默、智慧、勵志、哲理,經典成語故事,帶孩子重溫連環畫的魅力
    我結合自己多年的閱讀指導經驗,建議不妨從閱讀經典成語故事連環畫入手,主要有以下五點好處。第一,秀外慧中,有利於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小人書、連環畫曾經是一代人的記憶,具有吸引孩子眼球的神奇魔力。它不像一本童話故事、小說那樣,看似裝幀精美,實則讓很多孩子望而生畏(啥時候才能讀完啊)。一本連環畫,拿在手裡,就有了自我翻閱的欲望,讓人愛不釋手。
  • 力優媽媽成語故事:百步穿楊
    乘龍快婿       中流砥柱           班門弄斧          諱疾忌醫         二桃殺三士           伯樂相馬          奉公守法        過河拆橋        孟母三遷         老馬識途         賠了夫人又折兵(上)   下筆成章       福如東海           精衛填海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懸梁刺股的故事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
  • 成語故事:閉月羞花
    閉 月 羞 花「閉月」指貂蟬的美貌把月亮比下,「羞花」指楊貴妃的顏容使得花兒害羞地低下頭,原與沉魚落雁相連,形容我國古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傾國傾城
  • 成語故事:一日千裡,歐陽修的勵志故事
    成語一日千裡形容人的進步或者事物發展的很快。故事出自《湘山野錄》後人就由尹師魯誇獎歐陽修的這句話演化出了一日千裡這個成語。
  • 歸納小學語文有趣的成語!
    成語是孩子常見的固定短語。是長期使用,鍛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他它一般是4個字,也有3字或者5字等成語。例如欲速則不達就是5字成語。成語大多是4個字,這大概為了便於記憶。在小學階段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反問、設問等。在有的成語中就包含了修辭方法。今天給大家歸納總結一下。
  • 勵志成語故事,積極向上正能量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 60名學生演繹成語故事
    1月2日,由我縣學生參演的微電影《中華成語故事》首映禮成功舉行。《中華成語故事》是一部兒童益智系列微電影,通過演繹成語故事,讓少年兒童更好地理解成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培養青少年的國學素質。影片共分為《一鳴驚人》《車水馬龍》《沉魚》《落雁》四個小劇本,60名孩子們身著古裝「穿越」到古代,通過短小精悍的成語故事,詮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身臨其境感知成語故事的時代背景,深刻了解中華歷史的燦爛文化。(潘偉、文雅婷)【來源:衡山手機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成語故事:專心致志
    【成語】:專心致志 【拼音】:zhuān xīn zhì zhì 【解釋】: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卡通畫之掩耳盜鈴教程,讓成語故事「活」起來
    本期主題成語故事情景畫之掩耳盜鈴難易級別:中等繪畫時間:40分鐘工具:A4列印紙、勾線筆、彩鉛、馬克筆成語故事情景畫之掩耳盜鈴圖解步驟第一步我們在一個長方形邊框內畫上一個古代男孩,一隻手捂著自己的耳朵另外一隻手在摘鈴鐺~
  • 身高八尺 才高八鬥……聊聊古代擇偶常用的計量相關成語背後的故事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輕鬆獲取最新、最in的計量資訊……   現在不少女子擇偶標準要求高,其實在古代古代女子找對象時要求也很高,比如「身高八尺、才高八鬥、腰纏萬貫……」,這些成語均與計量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成語背後有哪些故事:  話說的簡單,不學好度量衡也不行!
  • 成語故事天天講——越俎代庖
    為什麼要讀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成語的背後涉及很多歷史典故,把成語的含義跟背後的典故結合起來,讓孩子在掌握詞語的同時,還能了解成語背後的文化以及成語典故中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 古代名人的勵志故事 能給你什麼啟迪?
    古代名人的經歷讓他們在人生中獲取了各種各樣的經驗道理,這些經驗道理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披荊斬棘,成就了最好的自己。古代名人的勵志故事對於後人來說都是可供借鑑的經歷,從中吸取能夠有益於自己生活的部分,往往能夠受益終生。
  • 成語故事:發蒙振落
    【成語】:發蒙振落 【拼音】:fā méng zhèn luò 【解釋】:蒙:遮蓋,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搖動。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小學語文:《精衛填海》逐句解析,我們從這裡出發學習文言文
    課文《精衛填海》故事背後的知識「精衛」是一種鳥的名字,傳說中是炎帝的小女兒溺水身亡後的化身,因其叫聲近似「精衛」才以此為名。起名出自《山海經》,不過更為重要的是下面的詩句。「由於東海,溺而不返」其實是交代了「精衛填海」的原因。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銜」是「用嘴含、叼」的意思,「以」是「用來」的意思,「堙」是「填塞」的意思,連起來就是「(精衛)常常用嘴叼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塊,來填塞東海。」這其實就是「精衛填海」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