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首先是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當中國人民拆除封閉僵化的樊籬,打破萬馬齊喑的沉悶,新時代的中國便爆發出無限的勇氣、智慧和創造力。在這場大變革浪潮中,成千上萬「弄潮兒」勇立濤頭,在各自的領域大顯身手、大展宏圖,不斷跨越時代高度,書寫人生傳奇。
江蘇環太集團董事長王祿寶,揚中綠島上第一個領取私營執照者,就是這些「弄潮兒」中的一個。
一把「小號篾刀」的記憶
1958年,王祿寶出生在揚中市油坊鎮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他是父母七個孩子中的第五個。他的降生雖給父母帶來些許歡樂,但無疑也給父母增加了生活壓力。
王祿寶長到9歲時,家中的頂梁柱終於在生活的重軛下累病了,這讓本就貧窮的家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生存,9歲的王祿寶不得不一邊上學一邊跟村裡的一個篾匠學做竹籃。篾刀雖小,卻沒少讓他稚嫩的手流血。就在這磕磕碰碰中,他很快就學會了編竹籃;當竹籃編到一定數量,他又趕集去賣竹籃……
家境的貧寒、生活的沉重,沒有擊垮王祿寶,反而培養了他堅韌的個性,同時也培養了他的商業天賦。
15歲那年,王祿寶初中畢業了,他拜村裡的裁縫師傅學手藝,從繰邊、鎖紐扣眼等基本功學起。由於他用心好學,手藝日漸精進。
1979年進入興隆鎮紅專村服裝廠後,他憑著厚實的基本功,很快成為廠裡的技術能人,不久又考到縣服裝廠當技術員。在縣服裝廠,他照樣幹得很出色,後來升職為廠技術科科長。
此時,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起步,新生的市場經濟和私營經濟已初露頭角,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
王祿寶敏感地聽到了時代的強音,於是毅然辭職回家創辦了自己的服裝廠——揚中縣長旺綠寶服裝廠。令他自豪的是,他是揚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為了打開服裝銷售市場,20歲出頭的王祿寶便單槍匹馬闖西北,也正是這次闖蕩,讓他成了揚中第一代供銷員的代表。但令他未料到的是,跑供銷這條路非常難走,用後來歸納出的話說,需要他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歷經千難萬險和吃盡千辛萬苦。
由於款式新穎,質量上乘,王祿寶的服裝很快在甘肅、新疆,甚至上海打開了市場。1982年,24歲的王祿寶成為揚中縣首個萬元戶,並進入「鎮江勤勞致富帶頭人」行列,受到市政府的隆重表彰。
躋身江蘇複合肥「四小龍」
農諺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隨著農村的改革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走向了二、三產業。農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打理農家肥,化肥的需求量日漸加大。農民出身的王祿寶從這一變化中嗅到了商機,於是利用辦服裝廠積累的5萬元,創辦了揚中長旺複合肥廠。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因為那時,中國的改革已全面開啟,許多地方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化肥領域也是廠家眾多,質量不一,所以剛開始,王祿寶的複合肥在市場上很難打開銷路,即便是本地的供銷社都不買他的帳。
「常言道:活人豈能被尿憋死?既然中原、華東市場複合肥廠家競爭激烈,那麼我就另闢蹊徑,開拓東北市場。」王祿寶說:「經過兩年多的走南闖北,廣泛推介,我們的質量和信譽終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複合肥廠從此走上了正軌,從原料供貨到產品銷售,都有了穩定的客戶。」
1994年,複合肥廠幸運地得到了一次「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機會:中國化肥界巨頭南化集團公司願與他們開展合作,允許貼牌加工「紅三角」品牌複合肥,這無疑對複合肥廠利用對方優勢,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質量和拓展市場銷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王祿寶又將原有產品商標更換並正式註冊了「環太」品牌,不久,「萬物生長靠太陽,五穀豐登有環太」的廣告語迅速在全國走紅。品牌化建設,讓環太複合肥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98年銷售額超過了一個億,環太集團從此成為江蘇複合肥「四小龍」之一。
雖然銷路打開了,但王祿寶還笑不起來,因為資金回籠是個難題……
王祿寶就這樣一路艱難地走來。2000年,機遇又一次向他拋來繡球。原來,全球最大化肥公司美國嘉吉公司有意向與環太複合肥廠合作,但條件卻異常嚴苛,談判竟耗時三年。
這三年裡,王祿寶像一匹負重前行的馬,那些嚴苛的條件就像一根鞭子時時抽打著他,逼他在質量、安全、品牌、誠信等方面大力整改。三年的馬拉松談判總算塵埃落定,2003年,環太集團與美國嘉吉合資成立了江蘇美盛農資有限公司,環太再一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之路
在王祿寶的人生詞典裡,永遠沒有「停歇」一詞。當複合肥業務步入發展「高速路」後,王祿寶便開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光伏發電在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快速發展。2000年,留學澳大利亞、個人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的施正榮博士回國創辦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王祿寶敏銳地預見到光伏產業不可限量的前景,於是通過介紹,在2003年認識了施正榮。經過一番長談,兩人當即拍板:結盟進軍光伏上遊產業,投產單晶矽拉棒和切片,環太集團做尚德的矽片供應商。
2003年9月,王祿寶的環太集團斥資1600多萬訂購了瑞士梅耶博格矽切片機、開方機各2臺及配套設備。同時,他爭取到500畝土地,用3個月時間建好廠房,5個月後即投入生產。鎮江環太矽科技有限公司華麗亮相。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當時的生產情景,那就是供不應求。那時,王祿寶的臉上、心裡都是灑滿陽光。
2007年8月,為進一步擴大國內矽片產能,王祿寶與施正榮在開發區共同投資5億美元,成立了鎮江輝煌矽能源有限公司,專業製造矽片。其1.5GW的矽片年產規模,在國內位居首位。
此後,王祿寶又相繼成立了鎮江大旺奧克矽技術有限公司、高照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美科矽能源有限公司三大從事矽片生產及配套的公司。王祿寶一舉成為「中國矽片切割第一人」。
就在光伏產業一路狂奔的時候,2011年,受歐債危機蔓延、歐美貿易壁壘及國內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中國光伏產業一下子跌入了冰河。
「為了能挺過來,我可謂動盡了腦筋,施展出渾身解數。我首先每個月開一次大會,在會上,我振臂喊出『只要有光伏行業,就有我環太』的口號,目的就是穩定人心,鼓舞士氣;同時我出臺矽切片產品高轉換率、高優質率、低成本的『兩高一低』政策,在全廠掀起一場『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的熱潮。我將成本環節劃分為8個子項目,制定改善目標,分小組實施。在八大項目小組改善初見成效的基礎上,又成立了以採購、生產、銷售、財務四大成本關聯部門為模塊的第二小組……」
2014年後,隨著國家對光伏產業扶持力度的加大和「金屋頂」計劃的逐步實施,飽受嚴寒折磨的光伏產業開始回暖,堅持下來的環太集團終於蹚過了冰河,又走進了春天。
2016年,環太集團銷售太陽能矽片5.2億片,出口矽片2.56億片,矽片出口總額1.85億美元,全年實現銷售額37.5億元,上繳利稅2.3億元。多晶矽片光電轉化效率躍升至19.6%,全國同行業第一,產能規模穩居國內行業前三名。
江蘇環太集團,一個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不斷壯大的民資集團企業,如今已成長為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新能源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呈現品牌國際化、產品高端化、生產智能化、資產證券化、管理精細化的現代企業風貌。
王祿寶,一個搏擊改革開放大潮的真強者。他有膽略、有才識、重人才、重創新,不斷實現企業的跨越發展,不斷書寫人生的精彩篇章。 (朱聖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