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刷屏紀錄片暴露的減肥真相,90%人的肥都白減了!

2021-02-13 JOINFIT

作者:木棉姐姐

文章來源公眾號:木棉說(ID:mumianshuo)

肥胖的人越來越多了。

先看一組數據:

2014年,全球成年人中有超過19億超重,其中6億肥胖。

 

(1980-2014成人體重趨勢,男左女右)

2016年,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肥胖人口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擁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分別佔全球的16.3%和12.4%。

2017年,阿里後臺數據顯示,每天都有近百萬人在淘寶搜索輸入「減肥」。

不得不說,減肥已經成為了全民性話題。

為什麼有些人運動總是無效?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瘦不下來?

為什麼有些人喝涼水都發胖?

一個扎心的事實是,90%的人辛辛苦苦減的肥,其實都是無用功。

英國BBC的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糖類的真相)》,徹底揭秘了減肥背後的真相,顛覆了大多數人的常識。

 

營養建議錯了30年

2018年,美國前食品藥品管理局專員David Caessler博士,在《華盛頓郵報》直播節目中,向公眾坦誠認錯:過去三十年,我們過去給大眾的營養建議,是失敗的。

 

David Caessler博士表示,我們給的營養建議一開始就跑偏了。

並且造成顯而易見的結果:

世界的肥胖率都普遍上升,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這份營養建議,將脂肪視為大敵,鼓勵人們少吃脂肪,日常脂肪攝入量不能超過30%,並且堅持低脂肪高碳水飲食。

比如麵包、米飯、烤土豆,這些高碳水主食,要多吃這些食物才能有益於健康。

 

於是低脂飲食變成一種暢銷,所有的減肥者都認為,只要避免攝入脂肪,他們就能夠越來越健康,越來越瘦。

事實是事與願違,但是,大眾已經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直到2005年,瑞典地全民飲食結構開始調整成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肥胖率才開始慢慢得到控制並減少。

也就是說多吃肉,少吃碳水主食,體重竟然奇蹟地得到控制並減輕。

人們發現,脂肪並不是引起我們肥胖的原因,真正的兇手根本「另有其人」!

 

肥胖的元兇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很多人認為肉類、糖分是肥胖的始作俑者,但是,痛苦地戒肉、戒糖之後,總因成效甚微而無法進展下去。

為什麼呢?

雖然我們戒掉了看似明顯的糖類食物,但是在我們食物的範圍裡,還有更多的隱藏糖分。

在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糖類的真相)》為減肥人士揭秘了這些隱藏糖分的來源——碳水化合物。

相比於吃肉,大量吃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攝入的糖分更高,另外糖類對胃飢餓的抑制作用相比於蛋白質更弱。

也就是說,我們明明吃了很多碳水化物食物,但卻沒有飽腹感,因而會吃得更多,不知不覺間攝入的糖分也會更高。

這才是肥胖者大量剩餘糖分的主要來源。

一個令人絕望的事實是:「碳水」無處不在。

紀錄片中,志願者將裝滿日常食物的籃子拿到街頭,讓人們挑選哪些是「碳水化合物」?

毋庸置疑,人們的常識中,米飯、麵包、土豆獲得了高票數。

但實際上,籃子裡的所有食物都是碳水化合物,沒錯,西蘭花也是。

我們對肥胖的元兇——碳水化合物,了解實在太少了!

 

碳水化合物是什麼

碳水化合物就是由碳、氫、氧組成的大分子,當它進入人體後會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為我們身體提供能量,一旦攝取過多,超過人類所需,就會轉變成脂肪,留在人的身體內。

日常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不同的食物所屬的碳水也有所不同,因此也背負不同的營養使命,一般來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分成三類:澱粉、糖類和纖維。

「澱粉類「物質主要存在於土豆、米飯、義大利麵、麵包等;

 

糖類物質主要存在於碳酸飲料、糖果、加工食物等;

 

纖維物質是一種釋放能量特別慢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於水果、蔬菜,所以我們把纖維還稱作綠色碳水。

 

各自屬性不同,有一個簡單的分類,糖類食物叫做白色碳水,澱粉類物質叫做米黃色碳水,纖維食物是綠色碳水。

 

當然,我們最關心的還是這三種碳水的含糖量。在大多數人的普遍意識裡,一定是甜度越甜,含糖量越高。

實驗者分別對日常食物含糖量做過對比,一碗草莓和一碗米飯,熱量到底誰更高一些。

參與調查的志願者一致選擇草莓,因為它們太甜了。

對比米飯的碳水含糖量,就很驚人了。

 

很難想像,一小份米飯的含糖量竟然有20塊方糖!調查的志願者紛紛表示,再也不吃米飯了。

以米飯、麵包、土豆等主食都是我們減肥路上的大敵,想要實現真的減重,就要對這類食物避之又避。

通過對碳水化合物的初步認識,我們得出了一個思路:

如果想要減肥,多吃綠色化合物的食物,控制攝入白色、米黃色碳水的食物。

 

減肥伴侶:抗性澱粉

當然,對很多人來說,突然戒掉澱粉類主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但,也不是沒有其他辦法。

有一種叫做抗性澱粉的物質,它具有抗消化能力,其實也是一種纖維,可以直接穿過消化道來到大腸,在那裡餵養腸道菌群。

 

抗性澱粉的纖維屬性決定了它是一種難消化的澱粉物質,除了作為代餐的作用,增加抗性澱粉在抵抗疾病方面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雷·斯丹《一生健康》裡解釋:

食物中纖維素含量越高,血糖指數就會越低,這是因為纖維素可以延緩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使其不容易分解為葡萄糖被機體利用。 

抗性澱粉這麼好,是不是特別稀有?

並不是,而且日常很常見。

它的神秘身份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五穀雜糧,這類主食都屬於抗性澱粉。比如全麥麵包,糙米。

 

有人說了,不喜歡吃五穀雜糧怎麼辦?

當然還有辦法。

除了天然的抗性澱粉,還有一種方式可以將澱粉碳水轉化成抗性澱粉。

方法就是:

將麵包放進冰箱,冷藏後的麵包再進行烘烤,這樣會使這些容易消化的澱粉轉化成抗性澱粉,而且人體從麵包中獲取的能量就會大大降低。

 

當你再把這些冷藏的食物再加熱,更多的脂肪和油脂附在澱粉分子上,這就形成了我們減肥需要的抗性澱粉。

米飯、麵條同樣道理,當你離不開澱粉主食,又想減肥的時候,就可以試試這個辦法。

 

碳水化合物的危害

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強調合理調整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因為它不僅會帶來肥胖,還會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

 

 

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說:不平衡的碳水化合物是內分泌不平衡的主因,讓內分泌疲累,肥胖、水腫、疲倦、不孕、月經失調等內分泌失調問題就會發生。

碳水失衡的常見問題:

1、高血脂

2、糖尿病

3、腸道癌

4、不孕不育

5、心臟病

6、胃脹氣,腹瀉

7、口氣不清新,造成齲齒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以為普遍性的病理問題,其實都是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其中不正確的碳水攝入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但是長久的飲食習慣讓我們已經很難離開它,正如那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經說過:

讓人上癮的三樣東西裡,危害最大的三種是海洛因、月薪和碳水化合物。

不正確的碳水對我們的健康影響如此之大,當我們無法戒掉碳水的時候,就要尋找它的替代品,矇騙我們的大腦與胃。

 

選擇正確的碳水

真正健康的減重方式,是要改變攝入的碳水質量,改變之前的飲食結構,而不是節食。

而這種減肥的理念是正確計算碳水,而不是計算卡路裡。

聰明地對待碳水食物,不僅能幫你減肥,而且在挽救你的生命。

儘量不吃、少吃:

含糖的碳水加工飲料以及食品。

精製的碳水食物,如白麵包、米飯、餅乾、蛋糕、義大利麵等精製包裝的高碳水食品。

 

我們可以選擇正確的碳水:

1、蘋果。一個蘋果的熱量跟兩塊蛋糕的熱量是一樣的,雖然熱量一樣,但水果中的天然糖會被緩慢吸收;

2、原味燕麥,全麥麵粉或其他全穀物製成的麵包、餅乾。富含抗性澱粉,可以替代每天的主食;

3、雞蛋。雞蛋沒有任何壞處,只有百分之一的淨碳水;

4、堅果。那些食用最多松子、杏仁、核桃等樹生堅果的人比不食用的人的肥胖率要低37%~46%。

5、南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既有很強的飽腹感又促進消化,有助於瘦身。

關於低碳飲食,我們也存在一定的誤區,不是讓人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而是要堅持吃正確的碳水。

 

紀錄片的結尾,其實並不僅僅倡導我們減肥,而是鼓勵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當你想要更瘦一些,保持身材,就需要減少碳水食物的攝入,在進入低碳食物大門的時候,你完全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食物,然後愛上它。

這是一個生活習慣的根本轉變。

重要的是你自己喜歡,才可以長久堅持,然後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這不僅僅靠痛苦地自律,而是讓你愛上全新的自己!

多一次「在看」與「轉發」,少一點對「碳水」的盲區,你就與更好的自己早點相遇!


作者:木棉姐姐

來源:木棉說(ID:mumianshuo),新女性全方位成長平臺——傳遞成長價值、服務全球女性,相信知識,讓女性更美。每晚九點,不見不散。


-END-

相關焦點

  • BBC刷屏紀錄片暴露的減肥真相,90%人的肥都白減了
    如果想要減肥,多吃綠色化合物的食物,控制攝入白色、米黃色碳水的食物。
  • 90%人的肥都白減了,駐馬店市科技學校營養師給您揭秘減肥真相
    2017年,阿里後臺數據顯示,每天都有近百萬人在淘寶搜索輸入「減肥」。不得不說,減肥已經成為了全民性話題。為什麼有些人運動總是無效?為什麼有些人總是瘦不下來?為什麼有些人喝涼水都發胖?一個扎心的事實是,90%的人辛辛苦苦減的肥,其實都是無用功。
  • BBC紀錄片:最顛覆三觀的減肥真相,90%的人不知道
    這個觀點來自BBC的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一經播出就引起全球吃貨們的熱議:真的假的??2017年阿里就有數據顯示,平均每天都有近百萬人在淘寶搜索框輸入「減肥」。91年的閨蜜,婚期定在10月份,可把她愁壞了。修身的魚尾服婚紗,愣是被她穿出了裹肉粽般的既視感,拍婚紗照,1個人拍出2個人的霸屏感,把新郎襯得瘦小不少。閨蜜便勵志減肥,節食3星期,餓出慢性胃炎,跑步3公裡,感覺肺要炸掉,折騰來倒騰去,體重還略漲1斤。
  • BBC:減肥真相的調查,結果出乎意料!!
    ,而其中的一部紀錄片在推出之後就在健身圈引起不小轟動——鍛鍊的真相!看來,慢跑、快步走等低強度有氧運動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強力」!然而不是每個人每天都能進行90分鐘的散步,那麼有沒有什麼方式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這種效果呢?
  • BBC紀錄片《鍛鍊的真相》:顛覆常識,幾億人的鍛鍊都做錯了
    BBC曾拍過一部紀錄片:《鍛鍊的真相》,在這部紀錄片中顛覆了人們對運動的很多「常識」。  主持人Mike通過親身參與運動實驗的方式,揭示了大家鍛鍊時經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辛苦1小時,結果幾種食物的熱量就填補了熱量缺口)  更重要的是,研究證明,運動後大多數人會傾向於吃更多食物,等於白跑了!
  • 運動就能減肥?錯!BBC紀錄片曝光運動真相,結論顛覆常識!
    有人說:做運動啊,運動就能減肥! 運動=減肥,已經是許多人的減肥共識了,然而BBC的紀錄片《鍛鍊的真相》卻徹底顛覆了人們對運動的認知,曾在減肥圈引起不小轟動 。▼你是不是也以為只要動了就能瘦?隨後,Mike來到了醫院進行磁共振掃描,結果顯示Mike的體型雖然不胖,但內臟脂肪卻很多,是那種外瘦內肥類型的。
  • 你的鍛鍊真的能減肥嗎?BBC揭鍛鍊的真相!
    看上去瘦的人就真的是健康嗎?偶爾運動比不運動更好嗎?外國的這部紀錄片會顛覆你的認知 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一部紀錄片:《鍛鍊的真相》。節目內容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與此同時也引起很大的轟動。
  • BBC紀錄片健身真相:每天60分鐘跑步,卻比不上一周2分鐘鍛鍊?
    人人都想要有個好身材,也天天嚷著說要減肥減肥,但就是難以邁入健身房那一步。畢竟在這個大熱天裡,要在健身房大汗淋漓幾個小時,這種滋味還真是難以忍住。不過試想一下,要是堅持每天在健身房擼鐵,是否真的就能減肥,增肌,練出八塊腹肌身材呢?
  • 他說出那些減肥食物的殘酷真相,感覺自己減了個假肥...
    ,就是通過食用健康又低熱量的食物,同時通過能量的負消耗來達到減肥的目的。然而,最近一名外國的私人教練兼營養師Graeme Tomlinson表示——其實現在市面上很多營養信息都是錯誤的,這些有偏差的信息會造成錯的健身指導,耽誤了大家的減肥大計。Graeme表示他已經有五年的營養師和教練經驗了幫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他現在把這些正確的信息分享給大家,希望讓更多人正確減肥。
  • 營養師告訴你減肥的真相,90%的人肥都白減了 | 醫生開講了
    為了變美變瘦,多少人在和減肥鬥智鬥勇,也被折磨得身心俱疲。到底怎樣減肥掉肉又不傷身呢?本期「醫生開講了」,騰訊醫典邀請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技師石正莉,空降「騰訊醫典健康群」,解答減肥困惑。@鄒沛龍媽媽:減肥是否與體質有關呢?有人喝水都胖!
  • 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跑步1小時,或不如一周2分鐘鍛鍊?
    導語:許多人都想要減肥,尤其是對於女孩子來說,誰不想擁有一個好身材。然而許多人由於時間不夠,金錢不夠,不能每天到健身房打卡,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每天去跑步。可是,BBC紀錄片揭露健身真相:一周2分鐘鍛鍊,比每天1小時跑步要好,那我們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瘦身呢?BBC有一個調查是關於鍛鍊這方面的,推翻了我們的「認知」這個調查名字叫做「健身的真相」,在健身圈中引發巨大轟動。
  • BBC鍛鍊的真相,顛覆減肥與鍛鍊的傳統認知
    像許多人一樣, Michael Mosley想要健康和更好的體型,但是他們卻無法接受健身房和體育場的鍛鍊。他發現了隱藏在簡單的活動比如走路中的能量,並找到了我們有的人完全不運動的原因。他以自己做實驗, Michael發現了關於鍛鍊的令人驚訝的新研究,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活的更健康長壽。BBC的紀錄片拍的確實很Nubility,一部紀錄片在推出之後就在健身圈引起不小轟動——鍛鍊的真相!
  • BBC揭健身的真相,結果顛覆常識,或許多數人的健身都是錯的
    《鍛鍊的真相》是英國廣播公司(簡稱BBC)最近發布的一部關於健身的紀錄片,給了健身者們很多有關於健身的結論,但結果卻是使很多健身者都大吃一驚,並且顛覆了他們對於健身的認知,引起了一定範圍內的轟動。BBC揭健身的真相,結果顛覆常識,或許多數人的健身都是錯的 1、每小時得通過運動消耗多少熱量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低強度的運動大約每960大卡/小時,144大卡/100g是雞蛋的熱量,那麼76大卡的熱量大概就是一個雞蛋的熱量(按一個雞蛋50克換算),如果把兩個雞蛋當作一頓早餐來吃掉的話,要想新陳代謝掉則需要你慢跑10分鐘,餐後散步的話至少半小時才行 。
  • 減肥有宜減奧利司他,減好安心肥!
    減肥有宜減奧利司他,減好安心肥!要說到女人,愛美一個詞就能概括大部分。每一個女性都是愛美的,她們愛打扮愛關注自己的身材,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場合,她們在精緻的一通化妝之後,就會開始挑選這樣的妝容該搭配什麼樣的服飾。
  • BBC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減肥期間,如何聰明選擇食物?
    昨晚又刷了BBC的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我開始對低碳飲食產生了興趣。開始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1]是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廣譜化學結構和生物功能的有機化合物。
  • 減肥不養氣,越減越肥!
    很多人都說少吃多動是減肥的真諦,可有些人明明已經吃得很少,運動也很多了
  • 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跑步60分鐘,或不如一周3分鐘鍛鍊?
    導語:很多人都想擁有一個好的身材,尤其是對女孩子來說更為重要。因此有很多女孩因為時間過緊,或者因為健身房價格太貴,就選擇了通過天天跑步來進行減肥。每個人都抱著每天跑一小時就會瘦下來的目標,才堅持跑步。但BBC紀錄片公布了健身真相:你可能每天跑60分鐘,可能還不如一周三分鐘的鍛鍊?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呢?
  • 慢跑真的能減肥嗎?BBC紀錄片揭露鍛鍊的真相
    一個胖子想減肥,請教教練,如果我保持今天這種運動強度鍛鍊一個月,身體會出現什麼反應,教練回答「不飽和脂肪酸」,胖子高興地問:是不是乳製品、堅果和葵花籽油中的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教練搖搖頭:我說的是,「不飽」和「脂肪酸」我們往往對運動減肥充滿了希望,比如說,經常性地慢跑、快走就能減肥,瘦子一定比胖子健康,只要鍛鍊就能保持身體健康,不過英國廣播公司的一個紀錄片卻告訴你,不是這樣。像很多人一樣,主持人麥克身體發福,工作較忙,他希望通過適當的運動來燃燒卡路裡、減少體重脂肪,但是通過數據對比,麥克發現了鍛鍊並沒有我們想像的簡單。
  • 越減越肥?那是你不懂!深度解析「減肥真相」,擊破減肥難大問題
    真正能保持好身材的女人並不多,那些天天叫囂著「減肥」的姑娘們,總是減了肥、肥了減,馬不停蹄循環在和「肥肉脂肪」作抗爭的艱辛徵程中。於是乎,減肥瘦身擁有好身材成為了每年都要喊的口號,也成為女人們日復一日的變美「噩夢」。
  • BBC揭秘健身真相,結果顛覆常識:幾億人的健身都是錯的?
    導語:跑步真的減肥嗎?偶爾運動比不運動好很多嗎?瘦的人內臟脂肪含量一定很低嗎?英國廣播公司(簡稱BBC)最近發布了一部紀錄片《鍛鍊的真相》,在這部紀錄片當中給出了很多近身的結論,但是這些結論顛覆了很多人的常識,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