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成績:英語翻譯基礎131分,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118分,翻譯碩士英語81分,思想政治理論71分,總分401分,專業排名和另一位同學並列第一。
複試成績:89.22
總成績:83.808(還沒等到整個名單所以不知道排名啦)
(因為中傳不會直接給出專業排名,所以排名是根據名單錄取人數及信息算出的)
本篇經驗帖分為8個部分:個人情況,備考前期,備考中期,備考後期,初試前後,網絡複試,所用書籍,備考心態
一、個人情況
三跨一戰,本科西班牙語,英語水平BEC-H C1 189分,NECCS C類二等獎,英語四六級530+,比較擅長寫(翻譯作文)和說(口語),沒有考過翻譯相關的證書,拿了幾次獎學金。
在本科的前兩年完全沒有考研的想法,到了後兩年心態變化了一些,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認為以自己目前的資歷和水平不能讓自己選擇想要的生活,所以就決定往上走。選擇中傳mti沒有太猶豫,因為分研究方向的英語筆譯專業中就數中傳的影視翻譯最感興趣,覺得準備起來也沒有那麼枯燥,就定了。有很多同學問我擇校的時候怎麼選擇,我的純個人建議是,權衡一下在你的角度來看,城市和學校專業哪個更重要,長期學習發展和短期內就業哪個更重要。如果你是抱著提高充實自己、想要在學識方面更上一層樓的想法,並且沒有特別大的經濟壓力的話,那就大膽選擇在感興趣的專業中最好的前幾所學校;如果你是抱著拿到研究生文憑、提高就業門檻的目的的話,可以選擇意向城市的比較有保證的中上層大學。這裡真心給大家的建議是,在前期擇校時好好考慮,最好不要中途備考一半了再去換學校甚至是換專業,這個不僅對學習進度打擊很大,對個人心態的打擊更大。在難度方面,太難的話到中後期會容易產生放棄的想法,太簡單的話則會大意浮躁失去動力。正確的方向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備考前期(1月-5月)
1-2
我從19年1、2月份開始進行資料信息的收集和書籍的購買,這個時期沒有開始進行系統的學習,基本上就是整理研究歷年真題,搜集各類經驗帖,背背單詞,而且同時期還在備考5月份的BEC-H,重心比較在口語練習上,主要是培養學習氛圍,不要沉浸在假期拖延症裡。
在前期準備中強調3點:
1、真題非常重要。在系統開始學習之前一定要多研究真題每種題型考的方向,拿英語翻譯基礎這一科來說,近幾年的兩篇翻譯中基本上是一篇政經社會類新聞,一篇是文學類的著作等,今年的E-C是電影《白皮書》劇本翻譯,不僅考察單詞量,還考察電影術語的掌握,比如fade in/out是(鏡頭畫面)淡入/出等等;C-E是十九大報告,比以往的新聞類要更加official且political;總的來說仍然屬於兩大類,且更加明確地向影視翻譯和新聞翻譯這兩大方向靠攏了。
2、適當使用經驗帖。我在前期通過微博、考研幫app等渠道搜集經驗帖,雖然中傳mti的經驗帖可以說是掰著指頭就能數完,但是每一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家要善於從這些經驗帖中發現共性,比如共同推薦的書和課程、相似的經驗教訓等等,但沒有必要人家推薦一本就買一本。越到學習的中後期就越能發現,書不在多而在精,過多的參考書不僅沒有時間看完,還可能會給心態造成巨大的壓力。之前我諮詢一位學姐選擇哪本書更好的時候,學姐說相對於多看書來說,她更建議多練習,我在中後期的學習中也是踐行了這一建議。
3、背單詞。我最開始是用《專八如魚得水》背的單詞,但是因為我這個人真的看不下去厚重單調的單詞書,所以並沒有堅持用這本書,而是選擇app極光單詞來背單詞,這種app的優點在於除了幫你安排每日新單詞的學習以外還會有規律地安排以往學過單詞的複習,可以通過例句/發音/拼寫等多種方法鞏固,我覺得要比我自己生啃單詞書有效率多了。同類型的app還有墨墨背單詞等,大家可以探索嘗試一下適合哪種,當然了,要是能看得下去書還是書更專業一些。
3-5
我前期買的書都在三月初陸續到貨了,在正式開始學習之前我花了幾天把所有書的目錄頁和大致內容粗略掃了一遍,然後給自己列了在後期衝刺前的月份計劃表,就是比如在三月中之前看完《武峰十二天》等等。然後再根據月份計劃表給自己每天安排任務量,設定每日計劃表。想提醒大家的是:計劃表這種東西各人有各人適合的風格,大家可以選擇性地去借鑑網絡上各種具體的幾點到幾點完成什麼任務的時間表,但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進度和效率去調整,因為在初期開始學習的時候可能對書或者是學習內容還沒那麼上手,不知道有效看完一章、學完一段內容到底要多久,如果草率的安排一個或者兩個小時看完,那很有可能會因為到時間看不完而把接下來的計劃一推再推,或者為了趕時間而損害了學習的有效性和完整性,這些都是非常得不償失的,要知道學習計劃只是輔助,用的好事半功倍,用的不好事倍功半,適合自己最重要。
這段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為專業課打基礎,暫時還沒有開始看政治。
1、英語翻譯基礎主要是系統的看《武峰十二天》《英語翻譯基礎》等參考書然後每天保持一定的練習量,這裡強調一下系統學習翻譯理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對大部分非翻譯本專業的同學來說,以前對翻譯理論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在翻譯的時候只是憑感覺翻對意思就差不多了。如果前期不能掌握基礎的翻譯理論,那在中後期進行大量練習的時候就很容易因為各種五花八門的表達和翻譯方法而懵圈了!
2、翻譯碩士英語主要是做專八閱讀、整理專四語法知識並輔以相應練習。閱讀我沒有囤大量的練習冊(主要是我非常清楚我做不完哈哈),只用了華研《專八閱讀》一本書,每天保持在兩篇左右的練習量,每做一篇就吃透一篇,不單單是要理解答案的出處,還要把文章大意、生疏詞彙詞組和重點表達都弄明白,我沒有單獨用本子或者文檔去整理,在複習的時候更傾向於結合原文一起看。比較建議大家每天在做閱讀前後讀一兩篇原文,對培養語感是有一定幫助的。對專四語法知識的學習我是結合了華研《專四語法》和星火《英專考研基礎》兩本書,前者為主後者為輔,每學一個系統的知識點就在專門的筆記本上全部整理一遍,寫下來要比單純多看幾遍印象更深刻,錯題也會一併整理上去,後期複習起來比看畫的亂七八糟的書要有效率的多。
3、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主要是泛讀泛記李國正的《百科知識考點精編》,裡面的知識覆蓋量很廣,知識點也相對比較全(所以書真的非常非常厚哈)。這一科說實話是一門玄學。之前我在幾個學姐的經驗帖都看到過這種說法,等我自己親身體驗過後更是深感贊同。這一科學習起來的難點就在於它的範圍太太太太大了,也沒有明顯的側重點,文化歷史時事經濟政治社會心理科技都有涉及,但好在並不需要了解的非常深。
三、備考中期(6月-9月)
暑假這段時間,已經基本打下了一些專業課基礎,就開始投入大量的翻譯練習中。但開始的練習並不完全是找到文章就直接自己翻譯,而是先借鑑學習各種書籍、官方文章、政府工作報告的譯文,找到它們的翻譯套路,然後再變為己用。比如在新聞翻譯練習裡,我會看大量的白皮書和政府工作報告,大部分都是可以在網上找到的,還有出書版本的《一帶一路關鍵詞》《十九大關鍵詞》《中國關鍵詞》系列叢書,都是關於中國近些年的政治活動的官方文章和譯文,非常值得學習借鑑。在文學翻譯練習裡,主要學習的是張培基《英譯散文選》,張老的譯文真的很妙,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諸多文學表達,更重要的是能學習到對於文學類文章翻譯來說非常重要的理解問題。
這段時間政治學習也開始了。我全程基本上是跟的徐濤老師的網課,用的配套書籍。從強化班開始就對每個知識點進行細緻透徹的講解,而且徐濤老師講課確實很有意思也乾貨滿滿,不容易在學習中感覺枯燥。這一階段重點在於理解,徐濤老師在這一階段的網課和書籍不太強調練習,只是在上課的時候會講一些精選例題。其實我在最開始有買肖秀榮老師的《精講精練》和《1000題》,書和練習冊是配套的,書中的知識點相對於徐濤老師來說要更全面更細緻一些,但是可能沒有徐濤老師那麼突出重點。我在初期看了一陣子有點枯燥,覺得看不下去,就沒有再看了,但是有進行一定的練習。
開學後課程安排更多了,基本沒有太多時間大量看書了,所以基本上是投入到了全面翻譯練習中,還是從網上和之前整理的文章中挑出來一些進行練習,基本上是每天保持一長篇C-E一長篇E-C。百科還是在儘可能多看一些認為考的可能性比較大的範圍,也會抽完整的時間進行背誦。政治的比重在逐步增長,強化班基本結束,開始衝刺班刷題班的學習。語法到這段時間基本上不怎麼看了,偶爾會做一兩篇閱讀保持手感。
四、備考後期(10-12)
10-11
從國慶假期開始就算是進入全面衝刺階段了,這時候的重心基本上放到了政治和百科上,翻譯和閱讀基本上都是保持手感練習一下,因為英語翻譯基礎和翻譯碩士英語這兩科在後期已經不太可能有較大提升了,它們的重點在前中期,而政治百科需要後期大量的練習背誦,可以說是短期內迅速提分的兩科。
政治這一科除了繼續跟著徐濤老師的衝刺班刷題班和配套書籍以外,還使用了肖秀榮老師的題集,《肖八》在11月份出,只做選擇題,前後刷兩遍,查漏補缺。在這個時間段各個老師還會出形勢與政策書,針對試卷中非書本基礎題的時政題。
百科在這段時間除了加大背誦量以外,更重要的是進行應用文和大作文的練習(如果非文科生或者不太擅長寫作文的同學可以再早一點開始練習)。我主要用的是當時翻譯碩士全套書裡包含的百科作文,並不是每個種類都練習了,只是練習了熱門的考點,比如演講稿、廣告、報告這類的,大作文也是看範文比動手寫的次數多。到最後時間越來越近就更偏向於多看看範文素材,掌握套路就行。
12
到了12月,基本上每天的時間60%是政治,20%是百科,20%是翻譯了。押主觀題的《肖四》這個時候就出來了,時間緊的話不用看選擇題,直接背大題。我不是直接按書背的,因為書上只是一大段答案,如果不劃分知識點就硬背的話是很吃力的,而且還容易忘東忘西。我當時在微博上搜到了肖四主觀題的解析版,把一整段的答案根據知識點劃分成了許多小點,背起來確實效率更高。
五、初試前後
報考點選擇
關於報考點選擇我真的是非常有話說。首先大家要好好區分兩個概念:報考單位指的是你想考取的目標院校,也就是中傳;報考點指的是報名、現場確認甚至是參加考試的地點,應屆畢業生一般要選擇自己高校所在城市的報考點,最好遵循距離最近或者最方便到達的原則。如果你想選擇的報考點已經被報滿,就只能選擇其他報考點了,所以如果大家目標已定,就最好趁早選擇報考點。
那我在報名時犯了個什麼錯誤導致差點要再來第二年呢?那就是把報考單位和報考點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了,我當時想當然地認為報了中傳就肯定要去中傳考試了,所以直接就把中傳選為了報考點,結果過了幾天我收到了中傳研招辦發的郵件,說我的報名不符合規定已經被取消了,這一下子給我整懵了,馬上叫了同考研的朋友幫我看看怎麼回事,才發現我沒有注意規定,選錯了考點。最後好在當時還在報名時間段內,就把原先的報名取消了然後重新選擇了報考點進行的報名,有驚無險!整個處理的過程中我倒沒覺得擔心難過,反倒一直在傻笑(笑怎麼會有我這種憨憨)。當時我的幾個室友都嚇的一聲不吭,生怕我崩潰大哭,結果整個宿舍一直迴蕩著我的傻笑,我室友後來還跟我說:「你當時看上去竟然還有點高興」(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可能是我心態比較好吧!
這件事告訴大家:
1、提前了解好考試報名的相關要求;
2、不要趕著截止日期最後幾天再報名,不然真出了什麼問題就無力回天了;
3、在進行報名這種正式重要的事情時最好和研友或者有經驗的朋友一起做,能儘可能減少一些愚蠢的錯誤;
4、一定要仔細核對多多檢查!
11.8現場確認
現場確認一般分為三天,確認前報考點會發相關通知,按照網上報名編號進行分批次確認。我的朋友都比我早一天,我就跟著她們一起去了,想著如果出了什麼問題或者不允許提前確認就大不了第二天再來,結果除了排隊排得久了一些以外其他流程都很順利也很快,確認完我們就去快樂海底撈了。給大家的建議是最好早點出發去排隊,最好和研友一起互相有個照應。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前準備好需要的證件,應屆畢業生一般拿身份證和學生證就可以了(有些報考點需要網上報名編號),往屆畢業生和其他類型的考生一定要提前確認一下需要準備什麼證明。
最後提一下現場確認拍照這件事。我一大早化好精緻的妝然後在拍照的十幾秒裡幾乎一直保持笑容,結果拍照小哥趁我中間笑累了休息的一秒鐘快速按下了快門,最後我看到照片裡的自己就是滿臉疲憊外加眼下宛如馬裡亞納海溝的眼袋。笑一下蒜了。
12.14列印準考證+訂房間
準考證從14號零點就公布了,也就是13號晚上就要準備開始蹲了。其實準考證下載時間很長,大家基本上是想第一時間確認考點在哪兒,方便預定考試那幾天住的房間,當然,如果離得很近或者交通非常方便也可以不考慮在外訂房。因為流量巨大所以研招網不出所料迅速崩了,我刷了十幾分鐘才刷到,然後就馬上預定了只有十分鐘路程的酒店,有一個研友和我同一個考點,就正好分攤一間房了。我訂的時候是兩晚300,算是比較划算的價格了,酒店質量也不錯,後來聽其他朋友說再晚訂漲價漲的巨快,馬上就翻了一倍,這其實在考試期間是正常現象,所以如果有訂房需要的朋友一定要早做打算。
12.20考試前一天
我們是考試前一天上午到酒店的,放下行李後走路去考場看了一下場地,門口有保安是不準進去的,但是很親切地跟我們說到時候會在大屏幕上有考場指引,還說了一下大概的位置。我們算了一下走路需要十多分鐘,怕太趕就打算接下來的幾天往返都打車了,基本上五分鐘就到了。吃完午飯買了第二天早上的麵包之後就回酒店睡了一會兒,然後開始瘋狂肝政治,先快速刷了一輪各路據說比較靠譜的選擇預測題,強調一下,這裡說的刷不是做一遍,而是直接和答案一起記,為的是有個印象,因為往年來說確實有一些能壓中幾題的預測卷,看到就是賺到!刷完選擇題之後就開始集中背大題,背累了就和研友一起抽背一下,一定要反覆多加深一下印象。另外一定要復盤一下易混淆的知識點。晚飯叫了外賣,基本上沒怎麼在外面吃過飯了。晚上千萬不要太晚睡,疲勞戰弊大於利,最好十二點以前一定要睡了,因為第二天要保證在考場上有充足的精神,中午因為時間比較緊甚至睡不了覺,所以晚上的睡眠是要保證的,如果實在想要多看一會兒的話建議第二天早點起床,還能幫助大腦在考試之前更快進入狀態。
12.21考試第一天(政治/翻碩英語)
第二天早上大概五點多起的床,吃完早飯又背了背大題就打車去考場了。早飯要吃很有飽腹感或熱量較高的東西,可以備幾塊巧克力進考場前吃,總之不要餓肚子,餓肚子容易讓人分神。到了考場之後在門口等了很久,大概還剩半個小時開考才進去。進去教室之後沒過多久就開考了。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完全遵循監考老師的指示,千萬不能草率行動,有不懂就及時問老師,老師都很溫柔負責的。
考政治的感受:我做題的順序是這樣的,先粗略看大題,判斷是什麼範圍之後把相關的知識點關鍵詞都大致寫上,以防做到後面忘掉。然後再看選擇題,選擇題的靈活性非常強,不是《1000題》上那種基礎的題,一定要看清楚問題,找準關鍵詞。做的時候沒有覺得難,不過有一些不太確定的地方讓我心裡打鼓,但是大部分都是仔細理解就能選出來的,而且有幾題考的就是我和研友互相抽背的知識點,還是挺開心的。最後做大題的時候問題就來了,這些題乍一看是和《肖八》預測的題吻合的,但仔細分析一下又並不太吻合,但更仔細分析一下又發現其實本質上是吻合的,所以慌張迷茫了一下之後就冷靜下來按照最開始列的知識點並結合材料進行延伸了。我抱著把整張卷子寫滿的心態奮筆疾書寫到最後五分鐘,寫完手都在抖,但確實心裡踏實了,中途考試結束半小時前就陸續有不少人交卷離開了,確實讓我慌了一慌,但後來我就假定他們寫不下去棄考了就冷靜下來了(抱歉抱歉肯定有寫得又快又好的大神),總之千萬不要被別人打亂自己的節奏!
考完交卷和研友匯合以後就趕緊回酒店了,吃完外賣看了一下語法知識和作文範文就睡了,中午的時間很緊張,一定要算好時間千萬別耽誤正事。
考翻碩英語的感受:之前看考綱是說選擇題會考語法,結果發現全是形近詞或近義詞辨析,不過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不熟悉的,偶爾幾個也可以靠排除法選出來。改錯閱讀也並不難,閱讀甚至可以說有些簡單,並不是往年從專八真題中找的原題。作文也不怎麼難,但是我因為前面檢查以及在問卷上先寫了一遍作文花了不少時間,所以也基本上寫到最後五分鐘才停筆(真是亡命天涯般的刺激)。
考完去附近商場的全家吃了個便當,買了奶茶和第二天的早餐就回酒店了。晚上基本一直在背英語詞條、百科詞條和應用文範文,最後看了一些政府工作報告的整理和幾篇張培基中譯英散文找了找感覺就睡了。
有一個小插曲:晚上出了政治選擇題的答案,本來沒想核對,但是心裡一直惦記著背不下去書就鼓起勇氣對了,幸好結果不錯,選擇題拿了42分,就快樂地繼續背書了。這裡非常不建議大家沒考完就對答案,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同學更是要儘量避開相關的信息,以免影響心情,打亂複習甚至第二天考試的節奏。(千萬不要學我!)
12.22考試第二天(英語翻譯/百科)
為了多記幾個詞條,早上四點多就起床了,邊背邊吃早飯喝咖啡,結果不知道是我太久沒喝咖啡受不住還是睡眠太少,沒過多久就開始心慌,不是心理上的心慌而是生理上的心慌!怕會一直持續這種狀態所以趕緊放下書睡了個回籠覺,醒了之後稍微緩解了一些但還是在心慌,那時已經要收拾東西準備出發去考場了。我一路上什麼也沒看就單純的在深呼吸放鬆心情,爭取考前調整好心態。
考英語翻譯的感受:最後真正穩定下來是拆開卷子看到題的那一刻,就突然不慌了。本來考綱說要考的詞條變成了十個句子翻譯,五個影視臺詞五個中式表達。都給我整樂了。但是仔細一看發現句子翻譯的套路都是以前遇到過的類似的翻譯,就安下心來仔細答題了。E-C大翻譯是去年大熱電影《綠皮書》的劇本節選,是開頭的部分,裡面涉及到的形容詞和劇本專有名詞及表達比較多,整體框架不難,但一些文學性的形容詞和名詞細節翻譯不是特別確定,所以翻譯了大致的框架和基本內容之後就開始看下一篇了。C-E大翻譯應該是來自十九大報告,非常的政治和官方,也正好是我練習最多最擅長的類型,所以基本順利寫完了。最後重新看回E-C,把實在不認識的詞根據上下文進行了有理有據的猜測(不是瞎矇哈真的不是哈),這些全都是寫在問卷上的,所以最後謄到答卷上也就剩不到十分鐘了。
考完上午這一科就趕緊回去吃飯了,飯後又抓緊背了背熱門詞條看了一下小作文的例文,大約只睡了十五分鐘左右就起床準備去考場了。然後驚險刺激的事情來了,酒店的電梯壞了,離考試開始只剩半個小時了,我拎著碩大的行李箱和朋友從逃生樓梯往下衝,硬生生跑了十四層樓(女版浩克就是我),好不容易出了酒店又因為計程車司機找不到路耽誤了一陣,但好在車程只有不到五分鐘,最終在考試開始十五分鐘前進了考場,坐到位置上後手都是抖的,不是因為後怕,而是因為行李箱真的太重了。
考百科的感受:百科同樣沒有按照考綱出題,原本二十個名詞解釋變成了十五個單選題和五個名詞解釋,單選題緊跟時政而且比較國際化,我靠著比較匱乏的常識和極少部分背到過的知識半蒙半猜選完了。到了名詞解釋題就又給我整樂了,考題範圍涉及國際政治經濟文學歷史時事科技,但和我考前背的重點熱門詞條基本上0相關0押中,除了無人不知的五四運動和我因為個人愛好而了解的VR以外基本上都是靠文段的提示和常識掰出來的。因為擔心時間不夠用,我沒有過多留戀就趕緊開始寫作文了(主要是我留戀也沒啥用)。小作文寫的是演講稿《時間的重量》,我在問卷上列了一下框架填充了大概內容就開始寫了,寫完感覺還不錯,感覺自己還挺有文採的。大作文是《青年與立志》,我搜集了腦子裡僅有的幾個古今中外優秀青年勵志故事作為例子,再結合「新時代新青年新思想」這方面的內容努力寫了七百多字(對不起編不了八百字了)。最後寫完檢查完竟然還剩半個小時,我就提前交卷離場了。
其實考完之後真的沒有什麼喜極而泣的感覺,非常平靜,和朋友會面後去附近全家買了份飯和零食就回學校了。回學校還要準備第二天的西班牙語期末考試,還是挺刺激的,畢竟最近幾個月我已經不太會說西班牙語了kk。
這就是考試這幾天的經歷了,從中總結了覺得很有借鑑意義的幾點:
1、最好把考試前的準備時間留的充分一點,儘早到達考場,避免因為交通、酒店、睡過頭等各種因素影響準時考試。
2、考試這幾天的飲食和作息時間儘可能健康規律,不要想著馬上要考試就要吃點好的油大的補補腦子補補身子,也不要想著考前熬大夜多看一點是一點,儘可能保證充足的睡眠,否則這些都會給考試當天的狀態增加不穩定性。
3、考試過程中一定要提前劃分好每個大題的作答時間,並且把時間多分配給分值更高的題目上,儘量避免做不完或者因為最後趕時間而影響答題質量的情況。
4、考試過程中的心態要放平和,不管是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會做的還是不會做的,都要儘快的找到題目重點和得分點,千萬不要因為在前面遇到難題就拖垮後面的答題進度。也注意不要被別人打亂自己的進度。
5、考完一科之後就不要再想關於這科的問題和答案了,儘量避免對答案,以防影響接下來考試的心情和狀態。
六、網絡複試
由於疫情而採取網絡複試形式,相對來說在形式上借鑑意義比較小,建議大家參考往年的形式,但可以注意一下問答的內容和方向。
一共有六位老師,全程英文問答:
1、自我介紹(2/3min)
分別提到了我的專業西班牙語、英語水平、相關實踐經驗、愛好特點、對影視翻譯專業的喜愛等。
2、老師根據自我介紹問一個問題
問題是介紹我的家鄉,我說的是廣東省,並提到了廣東省的文化特點、對我成長的影響、以及我在廣東省上學時與翻譯有關的實踐經驗。(我認為大家在介紹家鄉的時候不要一味說比較表面形式的風景名勝和風土人情,而是儘可能多表達一些與自身有關的經歷,給老師留下話茬)
3、老師讀一句中文然後翻譯(聽譯)
是一句有關COVID-19期間兩大疫苗研發公司展開前所未有的合作等內容的中譯英聽譯。
4、介紹一個熟悉的翻譯理論
我介紹了許淵衝教授的三美論,詳述了定義、原則和例子,例子舉的是「不愛紅妝愛武裝」的翻譯。(建議大家在介紹翻譯理論時不要單純說理論,最好附上相關例子,不僅幫助自己理解,也能讓老師感覺你對這個理論了解比較透徹)
5、自由提問(基本都是關於科研設想和之前所提到的內容)
1)翻譯電影名稱Avengers(這不是往漫威死忠粉的槍口上撞嗎?我答完老師就點頭笑了!可能心想:還挺懂)
2)因為我在自我介紹中提到了我的專業是西班牙語,我曾經翻譯過武林外傳相關的內容,我的科研設想和影視對外譯製有關,所以老師問了我如下問題:
-你覺得武林外傳這一名稱怎麼翻譯比較好
-你覺得怎麼把英語和西班牙語結合來推動你未來的實踐研究
-用英語和西語翻譯一下武林外傳這一名稱
-談一下對中譯英影視翻譯的理解
(被西班牙語和武林外傳扼住了喉嚨)
總結一下面試的要點:
1、不要過度緊張影響發揮,積極的神態和語調可以活躍氛圍,記住面帶微笑
2、當不知道如何直接回答某些問題時,可以談一下與這個問題間接相關的內容,儘可能不要冷場
3、要仔細留意老師提問的側重點和關鍵詞,不要找偏方向
4、其實老師都非常和藹,面試氛圍很輕鬆,就像是在聊天,老師還時不時笑一笑,並沒有很緊張的氛圍
5、在準備面試資料的時候要著重思考和個人科研設想、簡介、專業(尤其是跨專業考生)有關的問題,多準備幾個角度
6、在正式面試前,我跟同進複試的朋友模擬了三次,按照流程互相提問給建議,感覺幫助真的非常大!
另外推薦微博公眾號@高翻女孩,我在複試中準備的翻譯理論資料基本上都是來自這個學姐整理的,幫助很大!
七、所用書籍
(推薦指數是綜合了使用度和個人觀感得出的,見仁見智)
1、英語翻譯基礎:
(1)《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武峰)
作為跨專業考生,這本書真的能夠非常快速且相對全面地帶我入門。裡面的邏輯框架非常清楚,每個部分涉及的理論也非常有條理,且充
分和例句練習進行結合,能夠幫你更好更快地
掌握所學的知識,非常推薦!
(2)《英漢翻譯教程》(張培基)
這本書其實非常的細緻,比《十二天》要更加全面,且練習也較多,但可能是因為我先看了《十二天》,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論框架,所以接著再看理論較多的書就有些看不下去了,但本身是非常好的翻譯理論書籍。
(3)《英漢翻譯簡明教程》(莊繹傳)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它是以大量練習為基礎的,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各個領域,每篇練習文章都會附有較為詳細的分析和提點,能夠較大程度提高實踐練習經驗,不再止步於單純的理論知識了解。
(4)《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張培基)
張老的文學類翻譯水平真的非常高,對於每篇或簡單或晦澀或華麗或樸實的文風都能充分地譯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這本書最值得學習的不是各類文學詞彙的表達,而是對文學類作品翻譯來說最重要的理解問題,非常推薦!(5)《十九大/一帶一路/中國關鍵詞》
這三個系列的書都屬於非常官方的政治類文件,當然也包括一定經濟社會和常識類的知識,但最主要的還是學習政治文件的翻譯套路和表達方式,以及各類中國特色專有名詞的譯法,比較有借鑑意義。
(6)《英語筆譯實務(三級)》
這本書我只是單純抽取一部分類型的文章作為練習使用,整體使用度不高。
(7)《英語筆譯常用詞語》(盧敏)
這本書涉及的詞條翻譯非常全面,尤其需要注重對政治經濟社會國際文化時事等方面,就算以後不再直接考詞條,也很可能會在翻譯中涉及到。但因為是好幾年前就開始連載的,所以會有些非常古早的網絡熱詞,比如「蝸居」之類的,就沒有必要著重學習了。
(8)《翻譯碩士英漢詞條互譯詞典》
這本書是按字母順序排列而不是按內容進行分類的,我會挑選和常見的政治經濟文化有關的詞條以及與新聞影視有關的專業表達詞條來重點記憶,但基本上都是看一兩遍有個印象就可以了。
(9)《翻譯碩士英語翻譯基礎真題解析》
這本書中沒有涉及中傳的真題,所以我額外在網上買了往年真題,這本書基本沒有用到。(10)《52mti最後的禮物詞條翻譯》這本書涉及到了非常多與時下熱點要聞有關的詞條,並且將各大學校的詞條真題都進行了整理,此外與每個時事內容相關的詞條還有一部分的背景知識介紹,也算是對百科知識的鞏固,非常推薦!
其他資料資源:
除了書本外,我還經常在一些如Chinadaily雙語等官方網站上下載政府官方雙語文件,關註譯匠等微信公眾號以及翻譯碩士考研網等微博公眾號,跟進最新的時事翻譯和信息等,這個還是挺重要的。對於這些資料的選擇,建議大家儘可能通過比較官方的渠道查找更加完整無誤的資料,以免被誤導。
2、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1)《百科知識考點精編與真題解析》(李國正)
這本書涵蓋的內容多範圍廣,又大又厚(約等於四塊板磚),如果時間較充足且比較有耐心的同學可以把這本書過一兩遍,不需要精背,就是有個印象即可。我個人在前期啃了一段時間但後期時間不太充足就沒有看完,大家也可以選擇較重要的部分看。
(2)《52mti最後的禮物名詞解釋》
這本書相對來說更加有條理,且入選的詞條也比較經典重要或者是時下相對較新的熱詞,涵蓋的範圍也是比較廣,且每個詞條也比較能突出得分點,而不是籠統的一大段,更方便記憶。
(3)《翻譯碩士百科知識詞條詞典》
這本書相對使用的頻率較低,算是對其他書籍的一個補充。
(4)《翻譯碩士漢語寫作技巧指南》
這本書對應用文類型整理的比較清晰細緻,例文也比較全面,值得學習。
(5)《翻譯碩士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真題解析》
使用頻率低。
(6)《52mti應用文寫作金牌寶典》
這本書和《翻譯碩士漢語寫作技巧指南》比起來對應用文類型劃分的更加細緻,例文也更多,質量也較高,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