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部劇中「不完美」的女性,是被固化的國產劇女性形象等待太久的...

2021-01-07 1905電影網

「段家寶,今天謝謝你啊,有朋友的感覺還挺好的。」

昨天的《二十不惑》劇情中,梁爽為了段家寶手撕歐陽玉爽,並鮮有的在人前流露出感性的一面。從高冷不合群到學會辨識真心,相信他人,梁爽的改變讓人淚目。國產劇苦無「真實」女性角色久矣,而今,同期上線的兩部作品《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終於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女性群像。

自開播以來,#梁爽被小三#、#羅豔染髮# 、#全職太太是不是獨立女性#、#顧佳人間過綠器#、#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串場#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熱度居高不下。在影視產業觀察看來,之所以《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能「出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劇集塑造了一批不同以往的多元女性形象。她們「不完美」,但是她們正因此而真實,而真實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打破完美——關於「她」的N種可能

國產劇中從來不缺女性形象,但真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並不多見。從早年間的「傻白甜」到歷經變種的「大女主」,再到這兩年日漸增多的都市女性,大部分女性角色往往「美好」卻失真,仿佛和觀眾生活在不同次元。如何做出符合時代審美又能貼合現實的女性側寫?這是女性群像劇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題。

一部好的群像劇,從來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每個人物各有各的真實特質,共同成就一場與觀眾的精彩相遇和共情。可以看到,《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在人物設定上跨出了改變的一大步:在展現女性多元光彩的同時,也不避諱這些人物的本該有的「瑕疵」。而正是這份不完美讓角色更為鮮明接地氣,也能讓觀眾更容易將角色代入到生活當中,從中找到自己或認識的人的身影。

一方面,《二十不惑》的敘事並沒有集中在一條主線上,而是通過四位女生大四畢業即將步入社會面對的經歷鋪陳開來:「精緻窮」的梁爽、「大膽慫」的姜小果、「焦慮佛」的羅豔、「富貴苟」的段家寶,分別承載95後女生的不同側面。同時,《三十而已》中,「全職太太」王漫妮、「滬漂+空巢青年」顧佳、「成家沒成年」鍾曉芹,也代表了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三十歲女性。

另一方面,《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在塑造人物的時候,沒有跳過人性狹隘和最接近本真的地方。無論是梁爽還是姜小果,抑或是王漫妮,甚至是上得廳堂入得廚房的顧佳,她們都不是完美的。比如王漫妮同情被丈夫拋棄的客戶,本來想過要阻止客戶刷卡,但她最終沒有這麼做,利己心戰勝了道德感:我同情你,但我也要生活。有了這種普遍性的人性弱點,她更像是一個活生生的普通人。

從網友的留言就可以看出,觀眾對人物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青春是什麼樣子,我從她們身上找回了回憶」、「我懷疑編劇窺探了我的生活」、「對於我這個普通人來說,看著特有代入感」……目前看來,《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用精彩的劇情將「人設」轉化成了「人物」,兩部劇的女性群像,在角色的認同感上算是立住了。

成長的弧光,

不被定義下的「明亮」底色

20歲的女性,應該是什麼樣子?

30歲的女性,又該應該以何種樣貌去面對人生?

顯而易見,無論是20歲還是30歲,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無法一言以蔽之的年齡,也都是無法用某一個或者某幾個標籤去籠統定義的。令人欣喜的是,《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並沒有給出一個定義,而是試圖通過劇中人物的故事,來展現不同女性的成長軌跡。

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劇情看來,劇中女性群像的人生既不過於狗血或過於雞湯,也沒有開「金手指」,編劇甚至毫不吝嗇暴露她們面臨的問題。無論是二十歲還是三十歲,人生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有的只是摸爬滾打、迎難而上,在不斷地試錯中收穫成長。而通過經歷挫折,她們的成長弧光也更為完整。

《二十不惑》聚焦在大四這座分水嶺,象牙塔和現實社會只有一步之遙,她們要遭遇職場、情感等各方面的困惑。同時她們也有著「即使撞南牆,也要從心而行」的信念,敢於打碎各種定義和社會的既定規則,在無數「試錯」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獨特的定位與方向。

比如梁爽,性格高冷,覺得顏值即正義,有點小虛榮小拜金,在情感、職場吃癟受挫的她,也漸漸成長起來,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第二集,她就被「小三」了,但卻並非分手打胎這種惡俗狗血的劇情俗套,而是揮手告別渣男,在職場打拼找尋自我價值。而在經歷了「顏值不管用」、廣告合作被人搶走、創意被人剽竊等各種困境之後,她漸漸學會了要靠實力上位、放下偏見、辨識真心,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堅守當「博主」的夢想,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

《三十而已》則將目光放至生活中的「一地雞毛」,沒有人過得順風順水,沒有人是飄在天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王漫妮30歲被催婚、顧佳要面對小三企圖插足婚姻、鍾曉芹跟丈夫幾乎沒有共同話題,每位30+女性,幾乎都可以在三位主角身上尋到鏡照。同樣,她們也在情感、夢想上找尋自我。

女性角色是無法被定義的。除了詩和遠方,各個年齡階段的女性各有各的難,同樣她們也會靠自己找到解決辦法——這才是現實。而這也正是《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可貴之處,不虛高不定義,在觀照現實的基礎上,用更為日常、真實的筆觸來描摹女性。

 不停留於「話題熱」,

以女性「態度」傳遞治癒

人生的選擇、職場的壓力、婚姻的難題……現實生活中的中青年女性面臨的困境不少,也不乏有女性群像劇在嘗試反映出女性所處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狀態。但看似討巧的女性群像劇其實並不好做:對於女性議題如果僅停留於表面沒有更深層次的思考,那劇集的內核就會止步於「話題熱」,給觀眾留下販賣焦慮的印象。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能贏得觀眾認可,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劇集對女性議題真實而又「克制」地呈現:真實源自於劇集從當下女性視角出發,表達女性真實的情感需要;克制在於用分寸感把握話題性,在面對職場、婚姻、生存等問題時,兩部劇都沒有提供標準答案和價值判斷,但我們可以在人物的故事中尋找一些動力與安慰。

《二十不惑》將生活中的「喪」用喜劇方式和反轉劇情加以演繹和解構,讓它整體的呈現不會過於沉重、壓抑,觀眾也可以在笑聲中消解一些生活的沉悶乏味,坦然面對生活的荒謬之處。

比如姜小果的職場經歷,前一秒她還在說主管賞識自己,轉正沒有問題,下一面主管就跳槽了。她拿著前主管喜歡的薑茶,問新主管喝不喝薑茶,新領導立馬說「我不喜歡姜」,而她姓的剛好是姜。這兩段就戲謔地調侃了職場頻繁的人事變動,新人根本跟不上這樣的節奏,只能被牽著鼻子走。

《三十而已》從多維度呈現了當代都市女性面臨的普適性困境,如年齡危機、性別歧視、生育選擇、城市歸屬等等,試圖以一種克制且客觀的視角,將三位30+女性面對困境的心態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表現出來。誰對誰錯,都讓觀眾自己去判斷。

而從《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中姐姐妹妹們為自我、夢想而乘風破浪,都可以感受到劇集傳遞出的「無論什麼年紀,怎麼樣都對,怎麼樣都好」、向陽而生的積極態度:不論處於何種人生階段女性都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是喜歡就好和更愛自己的共同含義,也是自我取悅和自我療愈的應有之義。

同期上線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年齡為切入點,以高度寫實的共性,率先引爆了「她題材」的熱度和討論度,完成破題。更為難得的是,兩部劇集不完美、不定義的女性群像,突破以往國產女性群像劇中固化「完美」的短板,也為也為同類劇集提供了參考思路。毫無疑問,有瑕疵、有成長弧光的人物才能讓觀眾產生代入感,只有看見了她們,才能更好地「書寫」她們,期待從《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開始,螢屏上出現更多更為多元、契合時代審美的女性形象。

— THE

相關焦點

  • 從《不完美的她》到《怪你過分美麗》,話題中的女性題材劇
    《怪你過分美麗》與稍早播出的《不完美的她》都是今年備受期待的兩部女性題材劇,且後者同樣自帶「周迅網劇首作」、「家庭暴力」等多個話題標籤。就目前的播出情況看,《怪你過分美麗》顯然比《不完美的她》更有話題熱度,口碑也略勝一籌。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作為一部女性題材劇,《怪你過分美麗》成功了。
  • 從《完美關係》到《安家》,國產劇已經容不下一個幸福的已婚女主
    最近在追《完美關係》和《安家》這兩部電視劇。兩部劇都是現代劇又都是職場劇,難免會被拿來比較。果然從開播到現在,比評分,比劇情,比女主,比男主,比配角,各種比較。就是不能比導演,因為兩部劇的導演是一個人。
  • 《夫妻的世界》《美國夫人》連爆,為什麼國產女性劇總是差口氣?
    在國內,從《下一站是幸福》《完美關係》《安家》等作品引發職業女性討論,到《危險的她》《不完美的她》引出女性與家庭親密關係的思考,接下來還有《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以年齡拐點為主題的女性劇,以及翻拍自2003年經典電視劇《粉紅女郎》的《澀女郎》等待播。
  • 國產劇,你不能這麼作踐中國職場女性
    原創   一條電影《中國機長》劇照 袁泉飾演乘務長畢男說國產影視裡沒有職業女性,是不公平的。相比於電視劇,電影倒是沒那麼多讓人無語的設定,不過這並不算是個好消息,因為電影根本就極少圍繞女性角色展開故事。數字說明了一切:中國電影演員累計票房排行榜上,票房號召力前十的演員,只有兩位是女性:周冬雨和白百何,分別排在第八和第九,其他全都是男演員。我們經常聽到「五十億影帝」、「百億影帝」,這種說法卻和影后們無緣。
  • 《不完美的她》:都市女性題材電視劇,趙雅芝演一位傳統媽媽鍾惠
    這個假期新上映的電視劇非常受歡迎,前幾天《安家》《完美關係》《我在北京等你》爭奪收視率前三,而觀眾視乎對這三部劇有著不同的觀點看法。而最近上映的《如果歲月可回頭》《不完美的她》也是熱議不斷。《不完美的她》由劉飈執導,周迅、黃覺領銜主演,惠英紅、趙雅芝特別出演的都市女性劇 。
  • 這才是國產都市女性劇永遠的神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部國產女性劇永遠的神,是怎麼個神法。 現在的國產劇總是把事業有成的女高管刻畫成乾癟無情的「滅絕師太」,而「男人婆」這個角色卻非常豐滿。
  • 女性題材劇成新寵 直面女性多元選擇困境
    系列女性題材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正在衛視和視頻網站播出,這兩部劇聚焦「20+」「30+」都市女性,以一種奇妙的聯動方式將都市女性的生存問題推到了臺前。劇中,既有下決心改變家庭經濟狀況而一路打拼的職場新人姜小果,也有家境殷實坐擁幾套房的飯圈女孩段家寶,還有被逼考研的二次元少女羅豔,以及原本一心要做少奶奶的美女梁爽。在《二十不惑》總製片人陳菲看來,做劇首先要立住人物和人設,劇中的這四種女生形象雖然都有極致的一面,但也具有很大的普適性。
  • 《沉默的證人》:優質國產懸疑劇,高知女性墮落?童年影響一生
    這部2004上映,由王志飛主演的刑偵懸疑劇《沉默的證人》,是中國第一部犯罪心理學題材的電視劇。此劇對犯罪心理的剖析非常精彩,看過之後讓人覺得耳目一新,跟其他泛泛而談的刑偵劇太不一樣了。優質國產懸疑劇說它是一部優質國產懸疑劇一點都不誇張,無論從劇情還是演員表演都是優質的。劇情優質夠懸疑!我看第一遍的時候,開始怎麼也沒想到王志飛演的陳俊威就是那個隱藏的罪犯。
  • 不敢拍女性慾望的「大女主」劇,沒勁
    1.缺乏力量感的大女主長久以來,女性形象在國產影視劇中的印象,大部分是男性權力之下的陪襯品或是襯託男性慾望的附庸物。近一點的比如大男主熱劇《慶餘年》裡的林婉兒,再遠一點比如大爆劇《人民的名義》裡的高小琴和吳惠芬,這些女性角色通常只是權力場上的甜點,有或者沒有,都不影響主菜的味道。
  • 兩部女性群像劇同期對打,要《二十不惑》,還是《三十而已》?
    網劇已是耽改劇的天下,而上星劇裡還是女性題材更深得人心。暑假檔期就迎來兩部女性群像劇同期對打的局面,一部是芒果臺的《二十不惑》講述4位95後女生的故事,另一部是番茄臺的《三十而已》講述3位30+歲女性的故事。同期對打,勢必會被大家拿出來比較一番,到底誰會成為黃金暑期檔的大熱劇?
  • 《三十而已》:女性並不完美,也不需要完美
    劇中的這三位女性,雖然面臨著各自的困惑,但她們大體都屬於有錢有顏的人設。尤其是顧佳,不僅擁有完美家庭,還擁有著出色的經商頭腦,一路將創業項目做到了上億身家。觀察《三十而已》的評論或彈幕,我們不難發現顧佳是無數觀眾憧憬的「完美女性」形象。但這種對於「完美」女性個體的想像,卻遮蔽了背後不平等的性別權力結構。
  • 5部在韓國爆火的中國電視劇,這一次,國產劇終於揚眉吐氣了!
    歡迎來到百家號,今天我們講述的是5部在韓國爆火的中國電視劇,這一次,國產劇終於揚眉吐氣了!自從韓劇引進中國市場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看韓劇,而不看國劇,而且韓劇的熱度會遠遠超過國劇,如《太陽的後裔》;《來自星星的你》;《藍色生死戀》等等,都是一些熱度非常高且口碑很不錯的劇。
  • 數讀2020年女性題材劇發展
    3、製作機構分散  「她力量」題材劇的製作機構相對分散,11部劇中有10部來自不同的製作公司,只有《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來自上海檸萌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而且兩部劇的播出時間僅相隔3天,幾乎同時在湖南衛視和上海東方衛視播出。
  • 追完《三十而已》劇荒了?!這些美劇告訴你,獨立女性到底有多「颯」
    《三十而已》這部劇中刻畫的女性形象,打破了中國對女性傳統意義上的標籤:溫柔、容忍、自我犧牲……她們捍衛屬於自己的權利,贏得了觀眾的頌揚。 和西方更注重女性視角的美劇《傲骨賢妻》和《欲望都市》相比,國產劇應該更關注整個社會下女性的方方面面,反應現實生活的真實面貌,讓更多女性的故事得以呈現在觀眾面前。
  • 2020年最熱門的五部國產劇,第一名實至名歸
    為了活命逆轉這悲催的人生,她進攻忠犬玄虎城少城主韓爍。兩人一同努力化解兩城之間的多年恩怨。 3.一個眼淚過敏的女孩有一個始終保護她不讓她流淚的少年。這樣的溫暖設定真的羨慕了。主演羅雲熙和白鹿兩個顏值爆表太有CP感了。兩個個性活潑幽默又有點小賤的性格撞到一起使整部劇的節奏變得歡快明了。 4.
  • 這5部豆瓣超過8分的經典國產愛情劇,有兩部三觀都不正啊……
    不知道為什麼,娛樂圈明星藝人情侶在這兩個月裡扎堆分手,倪妮井柏然、闞清子紀凌塵、楊紫秦俊傑、馬思純歐豪等等讓CP粉們傷透了心。以至於昨天七夕小七非常不習慣,都沒有看見什麼明星情侶秀恩愛啊。現在這個時代,人們似乎越來越沒有耐心,談戀愛、結婚的速度快,分手、離婚的速度也快,而大家也越來越注重內心的真實感受,特別是女性,在經濟獨立的同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完全沒有必要委屈自己來遷就另外一半。如果以現在的愛情價值觀來看的話,估計這5部經典的國產婚姻愛情劇裡的愛情,都是過時的,而這5部劇裡的夫妻,沒有哪一對是可以攜手走一輩子的。
  • 這部國產劇裡的女性開始反擊
    有多少惡魔潛伏在女孩的身邊不被察覺?最讓人悲痛的是,26W人裡沒有一個人將這醜陋揭於世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受害者發聲。我們不能自覺無力發聲,就蜷伏於牆角;不能看慣了惡性事件,就變得麻木不仁;世界仍有暗角的時候,我們就要追著光明跑。
  • 2020年你追過多少部國產劇?請打分
    《安家》《三十而已》《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品相良好的類型劇,不必擔心被「埋沒」。無論是上星劇還是網劇,觀眾手中的「打分機制」趨於理性與包容,也對注水和敷衍的劇集更加不留情面。這一年,國產劇部分常規題材實現效果顯著的創新和突破,「冷門」題材衝出「逆襲者」,也有一些被寄予厚望的作品高開低走只完成「半部好劇」,作品的周邊話題掩蓋了對作品本身的討論。
  • 影視劇到底該如何塑造女性?《扶搖》《女子圖鑑》都走了彎路?
    另外,在劇情上,每當女主角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會有異性恰到好處的出現,主角天生自帶光環,難逃瑪麗蘇劇情,這與該劇上映之處打著的女性勵志標籤也嚴重不符。國產電視劇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似乎難以跳脫出瑪麗蘇式的人物形象。
  • 《陽光之下》,國產劇女性視角創作維度正在打開
    來源:文匯報根據網文IP改編的刑偵劇《陽光之下》上線十天,點擊量已超三億,其相關話題迅速佔據微博、抖音等熱搜榜單,成為2021年率先引爆的熱議話題劇。該劇根據鮮橙創作的網絡虐戀小說《掌中之物》改編而來,講述了受害女性如何面對高智商罪犯的糾纏與迫害絕不低頭、奮勇自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