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如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創始人親述顧客心理洞察術

2020-12-15 深響

本文來自「深響」旗下關注消費及營銷領域的新媒體「爆款法則」(baokuanfaze)。

關注「爆款法則」(baokuanfaze),回復【爆品】,看近期爆漲的電商品類數據。

爆款法則 · 作者 | 關寧

編輯 | 小軍

在零售業曾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種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

坐擁全球17個國家7萬個門店,7-ELEVEn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後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零售心理戰」。

《零售心理戰》一書中,創始人鈴木敏文結合40多年的零售經驗自述洞察顧客心理的成功秘訣: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

日本7-ELEVEn 創始人鈴木敏文被日本媒體稱為繼松下幸之助之後的「日本新經營之神」,美國《哈佛商業評論》評價其為「融合東西方管理精神的典範」。

他出生於1932年,領導的日本零售集團SEVEN&I控股公司為全球第四大、亞洲零售王國,2019財年總銷額為120,180億日元(約1094億美元)。

要知道,根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日本2019年預估總GDP是5.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SEVEN&I的銷售額就相當於日本總GDP的約2%。

今天便利店在零售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以其靈活性搶奪了大量新興的市場份額。那麼作為行業先驅之一的7-ELEVEn又是如何走上崛起之路的?

從誕生到破產出售7-ELEVEn也曾有過失敗

大多數人恐怕都不了解的是,因為日式管理而出名的7-ELEVEn,最早其實是一家美國企業。

7-ELEVEn(7-11)連鎖便利店誕生於美國德州達拉斯(Dallas, Texas),前身是成立於1927年的南大陸製冰公司(Southland Ice Company),主要業務是零售冰品、牛奶、雞蛋。

7-ELEVEn原本被命名為Tote'm Stores,直到1946年,南方公司(The Southland Corporation )將營業時間延長為早上7點到晚上11點,「7-ELEVEn」的名字就由此而來。

7-ELEVEn從1964年開始特許加盟(FC)經營的10年後,1974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Ito Yokado)與美國南方公司籤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便有了日本的第一家7-ELEVEn。

20世紀80年代,美國實施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使美國經濟形勢逐漸好轉,是美國現代消費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但美國南方公司並沒有把握住這個時機,大量7-ELEVEn在這個階段倒閉。

現在看來,當時7-ELEVEn在美國的失敗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便利性較差。美國的國土面積大,地區劃分比較明顯,大部分便利店在商業區周邊,距離住宅區較遠,普通人步行或騎車都到不了,所以7-ELEVEn便利店對美國人的便利性大大下降。

第二,受到了大型購物中心和折扣店的競爭壓力。由於資本擴張,美國的便利店競爭逐漸白熱化,但與此同時郊外大型購物中心和折扣店不斷湧現,價格低廉且種類豐富,這對於零售便利店7-ELEVEn的衝擊很大。

第三,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南方公司還錯誤地採取價格折扣的形式倉促應戰,最終不但沒能在價格戰上扳回一城,還連同便利店在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也喪失殆盡。

最終,美國南方公司傾盡所有希望以多元化策略擴張的7-ELEVEn宣告失敗,並在1990年申請破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大洋彼岸的日本,特許經營的日本7-ELEVEn業務蒸蒸日上。為了挽救7-ELEVEn這個品牌,1991年伊藤洋華堂購買了這家公司73%的股份,成為美國南方公司最大股東,保證了7-ELEVEn品牌的延續,並在日本為這個品牌喚回了新生。

在日本「起死回生」

接手了7-ELEVEn的鈴木敏文,面對在日本市場的競爭需求,為7-ELEVEn在三個方面制定了關鍵性的策略,分別是清晰市場定位、快速響應顧客需求的能力,和可明確執行的高服務標準

和美國不同,日本7-ELEVEn始終堅持著自己街邊便利店的定位。

日本7-ELEVEn充分遵循差異化經營理論,吸取了美國7-ELEVEn的失敗教訓,不和大超市大商場拼庫存和折扣,採取嚴控庫存、小批量進貨、單品管理等措施,兢兢業業地發展了起來。

在日本,7-ELEVEn創立初期擴張門店的方法,就是利用日本的地理優勢,在同一個區域密集地擴展門店,這樣大大加強的品牌的覆蓋率和營銷率。當達到一定密度後,7-ELEVEn再選擇往其它鄰近的地區擴展。

這樣的做法,不但能給運營區域內的顧客加深品牌印象,同時還能提高配送的效率

在響應顧客需求上,日本7-ELEVEn也做到了極致。

7-ELEVEn進入日本的第三個年頭,鈴木決定將便利店的營業時間變為「24小時」。這是因為,日本人的作息時間不規律,24小時都可能是活動時間,而7-ELEVEn「全年無休」的賣點正是響應了這一變化,廣受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支持。

同時,為了滿足客戶對於速食的需求,雖然是便利店品牌,但7-ELEVEn成立了自己的產品研發團隊,創立了價格親民的7-Premium產品系列、更高品質的7-Gold產品系列和減少繁瑣烹飪步驟的Mealsolution產品系列,擁有超過1700多個食品種類的產品系列,給顧客帶來了更多選擇。

而為了滿足顧客24小時隨時能夠存取現金,以及繳納水電費、社保、購買電影票等需求,Seven&I集團又創辦了Seven銀行,並在店內配備多功能列印傳真機,在顧客的立場上做到便民的最大化。

另外,在銷售第一線的門店內,員工們貫徹了四項基本原則,分別是「產品備貨齊全」、「鮮度管理」、「舒適整潔」和「親切服務」。這些基本工作原則,保證著7-ELEVEn門店的服務品質。

同時,7-ELEVEn便利店的每間門店都配有被稱為OFC(Operation Field Counselor)的店鋪經營顧問,每周都定期前往門店進行運營和經營上的指導。

在這樣的高標準經營理念下,7-ELEVEn已經成為了目前世界上連鎖門店最多的便利店。

根據公開資料,7-ELEVEn目前在全球共有64000個店鋪之多,覆蓋17個國家,全年銷售額超過10萬億日元,2019財年營收為6.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323億人民幣)。

相比之下,7-ELEVEn在日本國內門店數量較兩個主要的競爭對手全家便利店(FamliyMart)多 23.5%,較羅森(LAWSON)多 43.8%;在分布國家或地區數量上,較全家便利店多11個,較羅森多9 個;全球門店數量是全家便利店的2.8倍,是羅森的4.1倍。

可以說,在同類日式便利店中,7-ELEVEn已經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

新零售衝擊下7-ELEVEn能否延續輝煌

不過,正如上世紀80年代,變化的外部環境給美國7-ELEVEn帶來了致命的衝擊,今天全球的零售環境也在給7-ELEVEn帶來新的挑戰。

比如說,「全渠道零售(Omni-Channel Retailing)」的概念,就正在給整個零售行業帶來思想上的重要變革。所謂「全渠道零售」,就是零售業和製造商通過網絡與實體的融合,利用所有的銷售渠道,將消費者在各種不同渠道的購物體驗無縫連接。

7-ELEVEn的新目標也正是如此——打造融合了現實實體店與虛擬網絡的新型零售業。這與國內市場上這幾年所倡導的新零售概念,也有著相似的內核。

但是,在這個目標指導下,7-ELEVEn便利店在中國的擴張並不算順利。

7-ELEVEn目前主要店面分布在以北京為代表的華北地區,但從媒體報導來看,截至2019年,7-ELEVEn在北京只有250餘家門店,在上海也只有百餘家門店。

而像便利蜂這樣的本土競爭對手,從2017年首批門店開業,到2019年9月全國門店數就已經突破了1000家。和這樣快速鋪開的本土玩家相比,7-ELEVEn在中國就顯得有些「水土不服」了。

7-ELEVEn在中國沒能複製在日本的擴張速度也有很多層面的原因。

首先,曾經為7-ELEVEn奠定勝局的關鍵之一——高服務標準,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卻成為了制約7-ELEVEn擴張的一個問題。

相比起中國本土的連鎖便利店,在7-ELEVEn的管理標準下,開店成本是要更高的,根據行業數據顯示,7-ELEVEn一家店投資成本約在70萬元,商品定價相較市面來說也偏高。

有業內人士在與「爆款法則」交流時曾表示,按照7-ELEVEn這類日式便利店的管理模式對中國老牌便利店做改造的話,成本要至少提高20%以上。

同時,按照7-ELEVEn的要求在中國找到符合7-ELEVEn標準的選址、鋪面也不是很容易,中國的城市規劃跟日本很不一樣,馬路寬、社區之間間距大,讓密集開店更不容易實施。

其次,中國便利店市場的供應鏈尚未發展完全,沒有完善的供應鏈,保質期短的食品、需要冷藏的食品和甜點就無法正常供應,或者容易在運輸途中發生變質,從而導致日本的供應鏈模式無法在中國市場維持。這也迫使日本便利店連鎖品牌,必須針對中國市場作出改變。

第三,當年幫助7-ELEVEn在日本市場打開局面的服務精神,在中國市場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延續。

一個簡單的例子,7-ELEVEn的食物以意面、飯糰、壽司等冷食居多;相比之下,本土便利店已經開始做熱乾麵等更加「接地氣」、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中餐、熱快餐了。

另外,便利店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快捷性與即時性,然而直至2018年年底7-ELEVEn才宣布全面接入美團等外賣平臺,對於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化的反應「慢半拍」也導致7-ELEVEn在戰機上有所延誤。

相比之下,中國的便利店新秀們已經在試圖通過數位化的手段,來降低對人員、門店的管理要求,並藉此提高擴張速度。比如,開發基於數據和智能算法的全自動訂貨系統、智能動態促銷系統、精準銷量預測系統等運營決策系統,讓所有決策都建立在對運營及相關數據的詳細分析的基礎之上。

圖源網絡

智能化決策最大的意義,就是降低了對個人經驗的依賴。這一方面降低了主觀判斷中可能出現的偏差,另一方面也能夠將個體經驗通過量化指標分析,抽象成共性經驗,並推廣到更複雜的環境變量中進行測試,通過試驗結果得到更準確、更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決策體系。

畢竟,對於便利店這樣相對較新的業態,市場中有經驗的成熟員工數量是相當有限的,如果受到這樣的人力供給稀缺性限制,快速擴張基本就無法實現了。

而市場對於便利店的需求仍然在快速增長。2019年7月,商務部發出了《關於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的工作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了便利店是滿足人們便利性需求、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便利店這幾年的增速位居零售業態前列,但仍然存在總量不足的問題。

從日本的經驗來看,未來便利店還有可能會變成「便利店+藥店」、「便利店+餐飲」、「便利店+咖啡」等「便利店+」的新型零售業態,經營品類進一步增加,所能服務的顧客需求範圍也會進一步擴大。

在中國新零售的行業發展下,便利店的數位化已經是大勢已趨。

曾經通過清晰定位、對顧客需求全面快速響應的能力,以及高標準服務要求,而奪得行業龍頭的7-ELEVEn,能否在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複雜環境中繼續升級轉型,也將是7-ELEVEn在新零售時代所要面對的又一個命題。

關注「爆款法則」(baokuanfaze),回復【爆品】,看近期爆漲的電商品類數據。

相關焦點

  • 創始人親述顧客心理洞察術:7-11如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
    坐擁全球17個國家7萬個門店,7-ELEVEn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後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零售心理戰」。《零售心理戰》一書中,創始人鈴木敏文結合40多年的零售經驗自述洞察顧客心理的成功秘訣: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
  • 7-11如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創始人親述顧客心理洞察術!
    作者|關寧 來源|爆款法則(ID:baokuanfaze)在零售業曾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種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坐擁全球17個國家7萬個門店,7-ELEVEn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後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零售心理戰」。
  • 創始人親述:7-11如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
    坐擁全球17個國家7萬個門店,7-ELEVEn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後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零售心理戰」。《零售心理戰》一書中,創始人鈴木敏文結合40多年的零售經驗自述洞察顧客心理的成功秘訣: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
  • 7-11如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
    在零售業曾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種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坐擁全球17個國家7萬個門店,7-ELEVEn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後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零售心理戰」。《零售心理戰》一書中,創始人鈴木敏文結合40多年的零售經驗自述洞察顧客心理的成功秘訣: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
  • 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7-11鄭州首店開業!今年還要開近10家,未來可加盟
    這一次,鄭州人10多年前的願望實現了——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連鎖便利店7-11終於落地。10月23日上午,7-11河南首店,在鄭州市花園路國貿360商圈開業。在城市發展的邏輯裡,7-11便利店遠超過了商業體的概念。它被認為是衡量一座城市的商業成熟度,甚至是發展階段的象徵。這也是諸如「為什麼你的城市沒有7-11便利店?」這個問題在網際網路上經久不衰的原因。
  • 從蘇寧小店、便利蜂、7-11、紅旗連鎖,看連鎖零售便利店品牌的困境...
    日系便利店在中國市場的進入時間要追溯到1992年的7-ELEVEn,隨後,以LAWSON和全家先後在上海等連鎖便利店落地為競爭態勢為紐帶全面拓展。>咖啡新零售vs便利店咖啡:利潤率高,連鎖咖啡品牌市場教育力度大,便利店門店爭相建立現磨咖啡商品櫃檯入口。
  • 夫妻店、7-11、無人售貨店......開一家便利店到底賺不賺錢? || 乾貨
    目前,7-11在全球的門店數已經60000多家!2016年他們8000多名員工,創造了近百億人民幣的利潤,人均創造利潤接近120萬元人民幣,比肩阿里巴巴。在日本,人們的生活幾乎離不開7-11。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即便如此,依然改變不了7-11是一家優秀的公司。國內大部分便利店都在模仿它們的零售哲學、管理方式、供應鏈能力、SKU的把控和加盟店的授權模式。從數據上看7-11加盟店佔比98%,也就是說7-11的強大是離不開以特許加盟為主的模式,7-11在很多地方都會採取跟別的公司合資、合作的方式,把經營權交給別的公司。
  • 看看日本的便利之店-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
    「即使震感已經緩和,但只要看不到 7-Eleven 的燈光像往常一樣亮起,心中就還是會有隱隱的不安。」這大概就是便利店的魅力。即便消費稅上漲,7-11的店鋪利潤也能夠連續32個月創下新高。日本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1954年5月,7-Eleven 開出日本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
  • 7-11便利超市現身福州,首店就在……
    7-11便利店!快餐界的麥當勞!家具界的宜家!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集團!現在又有新進展傳來!今年4月,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福建榕寧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籤訂《福建省特許經營合同》,標誌著7-ELEVEn正式進軍福建市場。
  • 夫妻店、7-11、無人售貨店......開一家便利店到底賺不賺錢? | 周末重磅
    1、夫妻店賺不賺錢?怎麼賺錢?想創業的人能不能幹?能不能升級為京東天貓小店?2、像7-11這樣的便利店鼻祖,賺不賺錢?加盟商能賺多少錢?3、看著就牛X的無人便利店,能加盟不?賺不賺錢?4、像便利蜂這樣背靠資本瘋狂擴張的品牌,賺不賺錢?怎麼賺錢?5、如果便利店不賺錢的話,原因是什麼?
  • 揭秘: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7-11成功的訣竅
    其實7-11這個名字來自於遍布全球的便利名店7-11,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家便利店在建立初期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後來它成為全球最大的便利連鎖店,在全球20多個國家擁有2.1萬家左右的連鎖店。到今年一月底,光在中國臺灣地區就有2690家7-11店,美國5756家,泰國1521家,日本是最多的,有8478家。是什麼原因使得7-11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呢?
  • ...羅森|中國連鎖經營協會|7-11|日本_科技|上海華聯|便利商店
    海西房產網(微信公眾號:fjhxfcw)消息:7月28日福建省商務廳官網發布「羅森(LAWSON)將首次布局福建!」一文。據透露,全球知名連鎖便利店羅森與本土超市達成初步合作協議,將在福建市場進行首次布局。這也意味著,又一知名品牌便利店"羅森",不久之後將登陸福州。
  • 日本最大便利店7-11為何在中國節節敗退?
    在北京,7-11關店數逐年走高,目前有門店數量約250家,被便利蜂以350家的數量後來居上。在川渝,7-11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目前約有120家門店,而羅森的門店數量多達200餘家。這可真是沒有永遠不敗的巨頭、永遠不倒的神話!那麼,一度被奉為便利店神話的7-11,如今怎麼就不行了呢?首先,是本土化問題,食品不合國人胃口。
  • 7-11鄭州首店開業,年內還要開近10家門店
    這一次,鄭州人10多年前的願望實現了——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連鎖便利店7-11終於落地。10月23日上午,7-11河南首店,在鄭州市花園路國貿360商圈開業。在城市發展的邏輯裡,7-11便利店遠超過了商業體的概念。它被認為是衡量一座城市的商業成熟度,甚至是發展階段的象徵。這也是諸如「為什麼你的城市沒有7-11便利店?」
  • 兩家店相距不到50米,7-11、便利蜂近身肉搏誰會勝出?
    這三點在7-11和便利蜂身上各有彰顯。就目前來看,7-11在商品豐富度及口感上,尤其是在熱餐、便當、三明治等鮮食口味層面可以說是相當領先國內本土便利店。畢竟鮮食是個需要長久積累才能出成績的行當,7-11入京耕耘就已有十多年歷史,更遑論在日本本土市場近百年的積澱。
  • 【分享】日本7-11、羅森等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
    這句話被印在日本一家7-Eleven便利店海報上,以提醒顧客桃子要這樣吃才最味美。初到日本的人,往往很難抵抗這種入微的關懷。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自東京一間小小的家傳酒坊裡開出。
  • 7-11母公司斥資210億美元收購全美第二大連鎖便利商店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7-11(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便利店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將斥資210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Marathon旗下的便利店業務Speedway。
  • 7-ELEVEn便利店落戶鄭州
    原標題:7-ELEVEn 便利店落戶鄭州拿下7-ELEVEn河南區域獨家經營權近一年的三全食品,今日終於開花結果。23日,7-ELEVEn河南首店在鄭州花園路國貿360商圈開門迎客。當天銷售額65萬元,刷新7-ELEVEn全球超7萬家連鎖店面單日銷售紀錄的業績。
  • 又一世界知名連鎖便利店落戶福州!家門口購物更方便了!
    隨著全球知名連鎖便利店7-11、羅森 加快在福州布局的步伐 如今羅森終於要來福州了,那麼,除了7-11、羅森,同屬於三大便利店巨頭的全家是否也會來福州呢?
  • 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7-ELEVEn進駐煙臺 首店年底前開業
    7-ELEVEn便利店進駐煙臺,首店年底前開業(資料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 通訊員 楊雪瑞 煙臺報導  近日,煙臺市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煙臺市城市資產運營有限公司與山東眾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正式達成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