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是頂好的」
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儲存在記憶之中。
穿梭在呼和浩特市的大街小巷,隔三差五就會出現一家餄餎店。這裡的餄餎,大多以蕎麥麵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故色澤鮮亮、口感筋韌。再配一碗滋味綿長的羊肉湯,挑一筷子入口,面香濃鬱、回味悠長。
餄餎店多數鋪面不大,三五張桌子靠牆擺放,也沒有考究的裝修。對於第一次光顧的人而言,不會想到這裡竟然隱藏著讓人叫絕的美味。果不其然,馮安初嘗餄餎,就被它的味道驚豔到了。「味濃而不烈、味香而不豔,恰似內蒙古人的性格,質樸堅韌。」他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馮安,浙江台州人,一直從事餐飲相關工作,品嘗到蕎麥美食是這次內蒙古之旅的意外收穫。憑藉對食物烹飪的敏銳洞察,以及對食材極盡挑剔的味蕾,他對蕎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番了解後,他認為,人們對膳食結構追求返璞歸真,已逐漸認識到多食五穀雜糧的好處。從營養學的角度看,蕎麥兼有低糖、高營養等特點,滿足了現代人既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出健康的要求。同時,蕎麥也被稱為淨腸草,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不可多得的藥食同源之物。
返回浙江時,馮安特意帶了一箱蕎麥麵條,準備讓家中父母嘗嘗鮮。然而,當老父親看到蕎麥麵條後,卻大呼親切:「這個麵條我十幾年前就吃過。因為它的顏色微微發黑,我印象深刻,吃起來味道是頂好的!」
原來,老馮年輕的時候是個養蜂人,每到油菜花開的時候,他都會帶著他的一車蜜蜂去呼和浩特市武川縣採蜜。「那個時候不富裕,吃的東西也不多,蕎麥麵條被當地人奉為食中上品,我就老買這個黑黑的麵條吃。」老馮回憶道。美食帶來的喜悅,往往會長久儲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一旦被重新激活,就會令人歡喜無比。
不僅是蕎麥麵條,馮安現在還熱衷於購買各種各樣的內蒙古蕎麥產品。「我經常從網購平臺購買蕎麥美食,從蕎麥米、蕎麥麵到蕎麥蜂蜜、蕎麥茶,只要家裡人喜歡,我都會買回來嘗嘗。」馮安說,「這幾天,我又網購了幾個蕎麥皮枕頭。這種用蕎麥皮做的枕頭,可是在幾千年前就流行了,一點也不比乳膠枕差。」
如今,馮安全家人已被內蒙古蕎麥實力「圈粉」。那麼,這小小的蕎麥蘊藏著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探一探。
芬芳出自「深閨」
「坡遠花全白,霜輕實更黃。杵頭麩退墨,皚齒雪流香。」水的味道,土的味道,陽光的味道,成就了內蒙古蕎麥的味道。
秋日,當你乘車經過通遼市庫倫旗廣闊的田野,向窗外極目遠眺時,你會被一幅極其絢麗動人的畫面吸引:在綠浪起伏的大地上,白裡透出些粉紅的蕎麥花漫山開放,美不勝收。
在這裡,蕎麥找到了最舒適的「家」,並生息繁衍上千年。內蒙古屬於中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量少、寒暑變化明顯,為蕎麥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農諺有言:「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正是蕎麥這種生長期短、耐旱耐瘠的特性,才決定了它能在乾旱貧瘠的土地上獲得比其他作物更高的產量。
芬芳出自「深閨」,得天獨厚的造化之美鑄就了內蒙古蕎麥的獨特品質。內蒙古是我國蕎麥主產區,也是優質蕎麥產區,常年播種面積250至300萬畝,每年出口蕎麥2萬噸左右,居全國首位。如今,內蒙古蕎麥產品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以及東南亞、歐美市場。
在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景輝看來,內蒙古蕎麥「走紅」在於它無汙染的種植環境和優越的品質。「蕎麥富含蘆丁、維生素及硒、鈣、鎂、鐵等多種營養物質,有降低血糖、血壓、血脂、膽固醇及抑制腫瘤、預防冠心病等作用,被譽為『21世紀人類理想的功能性食物源』。」劉景輝說。
採訪中,我們還了解到,庫倫旗被稱為「中國蕎麥之鄉」。2006年,庫倫蕎麥通過「原產地商標」認證,成為內蒙古獲得認證註冊的農產品首枚原產地認證商標。2017年,庫倫旗蕎麥粉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榮獲「參展農產品金獎」,成為內蒙古5個獲此殊榮的產品之一。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天下誰人不識君」,內蒙古蕎麥雖算不上主食中的耀眼明星,但它散發出的魅力,如同一場潤物無聲的春雨,滋養著數以萬計的人們。(內蒙古日報記者 施佳麗 韓雪茹)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