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基建」成為了頭版頭條的熱詞。在官方定義的七大領域中,5G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成功佔據C位。它能為我們帶來兩個巨大的改變:第一是大幅提升傳輸速率,第二是大幅提升接入網絡的節點規模。其服務場景跳出了面向人的服務範疇,而延展到應用場景的多元化,更地服務落地場景和商業應用。
萬物互聯讓人期待,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隱私信息安全、線上信任構建以及虛擬產權保護等問題仍然有待解決,而區塊鏈恰好可以協助 5G 解決底層通信協議的短板。
4月3日下午,YeeCo公鏈CTO郭斌做客鏈節點AMA,聊一聊區塊鏈如何助力5G新基建,解鎖萬物互聯新場景。
與5G融合,區塊鏈怎樣才能「達標」?
區塊鏈與 5G 的融合也需要自身滿足一系列技術條件,如分布式共識、高安全性以及高性能,換而言之,區塊鏈需要「達標」才能夠進一步探究與 5G 結合的可能性。
郭斌認為,去中心化和無需許可是區塊鏈技術的具有旗幟性的特徵,公鏈要成為全球範圍價值尺度的共識網絡,需要保證這兩個特徵。要成為一個保持去中心化的高性能萬物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PoW共識算法也就成了必然之選。
在保證去中心化和無需許可的基礎上,性能和擴容問題同樣重要。「如果公鏈不能擴容,那麼即使初始的容量標準再高,仍然不能滿足業務不斷提升規模的要求,終究會達到性能的天花板。」因此,YeeCo採取了全分片的方案,網絡通信、交易執行、狀態存儲、數據存儲4個方面的工作負載都進行了分片,並且實現了平滑擴容,從而可以滿足隨著業務規模的發展不斷對網絡進行擴容。同時,獨創的CRFG最終確定性技術可以解決跨分片及跨鏈交易的安全和效率問題;MMTP技術(多重默克爾樹證明技術)能夠縮小跨分片交易的驗證數據的大小,提升跨分片交易的效率。
郭斌特別強調:
「要突破所有的資源瓶頸,不能今天解決了交易驗證速度,明天區塊存儲又成為新的瓶頸。」
值得一提的是,分片網絡通常要考慮1%攻擊的安全問題,即網絡的算力(或者驗證權)因為分片被分散,導致惡意方可以集中攻擊某一個分片。而YeeCo採用並行挖礦,可以實現多個分片的挖礦任務聯合成一個挖礦任務,實現一份算力覆蓋多個分片,從而實現了對1%攻擊的抵禦。
『分片+分層』高性能架構,全分片PoW創新方案以及CRFG最終確定性技術,這就是YeeCo為與5G融合交出的答卷。
區塊鏈+5G,究竟該如何融合?
5G時代,萬物互聯。海量加高速的連接,使得人和物之間、物和物之間都會產生聯繫。那麼,區塊鏈技術到底如何給這些場景賦能呢?
郭斌認為,要回歸區塊鏈技術的本質。「區塊鏈技術最大的一個特性是『去信任』,即可以去除原有系統中需要信任中介這一制約,我們要從這一本質特性去探求應用。」基於此,他介紹了兩個具體的應用場景。
一是高清音視頻通信領域。視頻通信中需要很多中轉節點來對通信進行加速,區塊鏈其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中的生產關係。相比中心化的節點建設思路,區塊鏈能夠利用通證來激勵社會上的資源加入,從而實現更高的投入產出比。
二是礦業中的管控計費場景。我們未來面臨的軟體交付物可能是大規模的設備節點,這些節點的工作如何授權收費呢?軟體授權收費是一個傳統需求,常見的就是有時間期限的許可,但是很容易被盜版,時間期限也不靈活,不能實現真正的按需付費。在密碼學、通證以及智能合約的加持下,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軟體授權收費模型,完美適配這種情況的軟體交付物。
郭斌總結道:
「一個是眾包激勵,一個是軟體授權收費,這也是YeeCo正在密切研究兩個落地場景。我們整體的思路還是把握區塊鏈技術『去信任』的本質特性。」
我們距離真正的公鏈落地還有多遠?
公鏈落地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能看到公鏈真正的落地?郭斌表示,技術成熟度曲線告訴我們,技術的發展成熟會經歷5個階段,即誕生、泡沫、低谷、爬升以及成熟。這是一項新技術必須經歷的過程。
他認為,未來還是要回歸區塊鏈的本質,能解決什麼問題,不能解決什麼問題,切實地賦能行業,解決痛點,「構建未來社會的基礎設施中,一定有區塊鏈的一席之地」。
他介紹稱,YeeCo的開發計劃分為7個PoC、測試網上線以及主網上線這9個階段。7個PoC階段主要是提出,開發和驗證設計,方案和工程實現。測試網和主網階段主要是是進一步完善協議和代碼實現。
目前YeeCo已經完成了7個PoC版本,並於3月31日進入測試網階段,已經完成了白皮書中描述的技術設計和方案的開發。
「YeeCo公鏈以5G為契機,從供應鏈環節入手,為實體產業提供內含YeeCo的完整解決方案; 以大數據聚合使用為目標,利用YeeCo為公共服務機構創新商業模式,同時為包括DeFi / STO / DApp (Game)服務等的泛區塊鏈領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