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谿縣著力打造的魔芋系列食品琳琅滿目。
魔芋是一種低熱量、高纖維素的傳統食品。近年來,隨著魔芋精深加工技術的不斷提升,用它加工而成的各種健康食品風靡全球,被稱為「魔力食品」。竹溪作為「中國魔芋之鄉」、「全國魔芋產業重點基地縣」,發展魔芋產業已有20多年歷史,如今已「魔力」四射;房縣作為我市魔芋產業的後起之秀,現在也已「魔力」十足。
■文、圖/記者 徐正國
「魔力」四射
在竹谿縣金銅嶺工業園區,生產基地面積達150畝的湖北李澤園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市魔芋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位於基地辦公樓一樓的產品展廳有上百平方米,貨架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魔芋食品:魔芋幹、魔芋掛麵、魔芋豆腐、魔芋米、魔芋絲結、麻辣小鮮肉……「我們公司現已研發生產出魔芋純化粉、休閒食品、固體飲料、魔芋米等4大類30餘種產品。」12月8日,李澤園食品公司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郭光軍說,「你們現在看到的都是公司研發的第三代產品,銷量都不錯,特別是在這個吃火鍋的季節,我們的魔芋絲結供不應求,每月都要發送幾掛車,後麵廠區好幾輛貨車正在等著發貨呢。」
在休閒食品倉庫,貨車司機李師傅正在等待裝貨,他的車即將發往廣東惠州。在魔芋絲結生產車間外,吳師傅的貨車等待裝貨發往成都,可是現貨不足裝滿一車,還要等上幾個小時。
此時,魔芋絲結生產車間格外繁忙,熱氣騰騰的魔芋絲出水後,迅速被送往打結生產線,六七名熟練工不停地打結裝盒,殺菌封裝。
眼前繁忙的場面,讓郭光軍喜憂參半。喜的是,產品暢銷;憂的是,目前全世界都沒法解決魔芋絲自動化打結問題,靠手工太慢了,熟練工還不好找。
各種各樣的魔芋產品加工,都離不開精細的魔芋粉。最近兩個月來,蔣家堰鎮黃石頭村個體老闆徐榮軍的魔芋粉生產車間十分忙碌,每天上十人將幾萬公斤鮮魔芋清洗、削皮、切片、烘乾後,加工成售價每噸12萬元左右的魔芋粉。
竹谿縣農業農村局產業辦負責人、原魔芋研究所所長夏良榮說,在竹谿縣,像徐榮軍這樣的魔芋初加工企業,高峰期時有300多家,隨著機械化程度提高、投入加大,淘汰至現在的40多家了,「他們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十分搶手。」
夏良榮說,竹谿縣在全市最早發展魔芋產業,起步於1997年,1999年被授予「中國魔芋之鄉」。至今,竹溪魔芋基地已發展至8.2萬畝,年產鮮魔芋5萬多噸,綜合產值4億多元;魔芋粉精加工企業8家,魔芋產品精深加工規模企業4家。李澤園食品公司是以魔芋為原料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研發為核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竹溪魔芋產業龍頭企業,已建成魔芋乾片、精粉、魔芋膠、固體飲料、魔芋米、休閒食品等共計7條生產線。未來,該公司還計劃投產魔芋潔膚棉、魔芋軟糖、魔芋果凍布丁、魔芋快餐粉、魔芋醋、魔芋膠囊、魔芋低聚糖益生菌等系列產品。
如今,魔芋產業已成為竹谿縣的一張特色名片。
後起之秀
7年前,房縣人聶武斌將十堰的魔芋粉倒賣到外地,一噸賺取幾千元差價,3掛車魔芋粉賺了30多萬元。
如此賺錢的生意,聶武斌並不滿足,因為他在倒賣過程中發現了魔芋粉背後的超高附加值。別人把它加工成魔芋食品,價值要翻好幾倍。
「家鄉有資源,別人能做我也能做。」2013年,聶武斌抱著這種想法,成立了房縣九方魔芋科技有限公司,集魔芋種植、收購、加工、研發、銷售為一體,向魔芋產業進軍。
經過7年發展,九方公司已進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隱形冠軍培育企業等高含金量方陣。如今,在紅塔鎮六穀村,佔地35畝的生產基地內已建成了烘乾、粉碎、冷鮮、休閒食品、方便食品5條生產線,95臺(套)生產設施設備,20(套)檢驗檢測設備,具備年產1200噸魔芋精粉、6000噸魔芋食品的生產加工能力,是我省規模較大、自動化能力較強的魔芋加工生產企業之一。
「神農芋」是這個公司的品牌,其系列產品涵蓋粉體原料、休閒、方便食品、綠色食材、健康飲品4大類22個品種。
「目前銷量最好的是這些休閒方便食品,5種不同口味的產品讓消費者讚不絕口。」12月7日,在九方公司產品展示廳,聶武斌指著魔芋素毛肚、魔芋泡麵等產品高興地向記者介紹,「我們的所有產品已通過『線下省級代理商+連鎖超市+線上店鋪和直播帶貨』等新零售模式銷往了全國各地,還成為了南方航空的配餐食品,出口業務正在辦理中。」
因為俏銷,九方公司的生產車間裡也是一派繁忙。烘乾機用電負荷過重不得不擴容,一個月電費高達15萬元,創歷史新高;15臺自動化休閒食品包裝設備每天封裝60萬袋,仍然供不應求。
「今年除了五一、十一公司各放一天假外,其他時間都在加班加點。」聶武斌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公司綜合產值有望達到7000萬元。」
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方產業。
房縣農業農村局產業辦負責人阮英東說,在九方公司的帶動下,房縣已發展魔芋種植基地3.2萬畝,綜合產值過億元,帶動全縣十多個鄉鎮近3000戶農戶、105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到魔芋種植中,實現戶均年增收6000元。既有效帶動了農戶增收,又保障了企業主要原料供應,一舉兩得。
在雲南昆明召開的2018年中國魔芋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魔芋協會授予房縣「全國魔芋產業重點基地縣」稱號。
「黃金」產業
「長在地裡是黑疙瘩,挖出來就成了金疙瘩。」在竹溪魔芋行業裡,這句話隱含的深義已得到廣泛認可。
首先是物以稀為貴。
魔芋雖然並不罕見,但它的生長條件要求較高,主要生長在氣候相對溼潤的山區,在我國分布在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尤其是海拔700米至1500米的中高山區域,更是魔芋的最佳生長區。我市房縣、竹山、竹溪正好在此區域,發展魔芋產業可謂天賜良機。加上南三縣氣候獨特,魔芋產品出粉率高於其他地區5到8個百分點。
產地有限,產量自然不大。來自中國魔芋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魔芋粉年產量約25000噸,中國的產量為15000噸左右,約佔60%,剩餘的主要產自日本,與全球巨大的需求量相比,遠遠達不到要求。「所以,這幾年鮮魔芋的價格一路上漲,今年每公斤至少賣到7元。一個大魔芋十幾公斤,可賣上百元。保守估計畝產2500公斤左右,收入相當可觀,比種普通經濟作物好多了。」夏良榮說,「竹溪很多老百姓房前屋後都種的是魔芋。」
其次是魔芋製品具有特殊功效。
中國魔芋協會會長張盛林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國際上對魔芋各種新用途不斷開拓,使得魔芋生產和研究在日本、泰國、印度等國掀起熱潮。以魔芋粉為例,其主要成份葡甘聚糖是一種優質膳食纖維,具有可溶性、粘結性、增稠性、成膜性等多種獨特的理化特性,每一項特性背後都蘊藏著一片待開發的廣闊市場。因此,魔芋粉常被作為天然、健康、安全的食品增稠劑,廣泛應用於飲料、肉製品、麵製品等食品中。
此外,魔芋粉經過化學改性後,還可用於紡織、印染、化妝、陶瓷、消防、環保、軍工、石油開採等領域。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膳食纖維協會副會長王延平介紹,魔芋是一種高膳食纖維食品,是人體的「去腸砂」,且低熱能、低蛋白、低脂肪,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長期食用可降低血脂、血糖、膽固醇,調節內分泌,並且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有顯著輔助療效,還可以起到減肥健美的效果。在日本,明確規定中小學生配餐中必須有魔芋食品。
正因為如此,竹谿縣和房縣正在大力發展魔芋產業。未年5年內,竹谿縣計劃將魔芋種植基地發展至10萬畝,年產鮮魔芋10萬噸,綜合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房縣計劃將魔芋基地發展至3.5萬畝,在提高畝產和產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提高產品附加值,綜合產值實現翻番,達到3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