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納是不是總讓你覺得很難?客廳收納、廚房收納、冰箱收納、書房收納、衣櫃收納……這些本應該是技術問題,到最後都變成了記憶問題。記一堆技巧、買一堆神器,都不如掌握收納的核心邏輯——生活習慣!
01
動線原則:收納有關的布局要考慮家人生活動線
收納的場所和物品的擺放並不是哪裡空間足夠便可以放在哪裡,在使用時會面臨很費力找出來的麻煩。如何提高家務勞動的效率,在收納物品和拿取時快速方便,在日本是非常重視的。
比如從超市囤積的周末食材需要快速運送到廚房;洗好的衣服要方便掛到陽臺,不要出現洗完衣服滴答著水通往二樓或者客廳的情況。
1.了解家人當前生活動線
通常情況下,我們每天回家後先做的幾個動作都是這樣的:進門後,放下手中物品,包括鑰匙包、車鑰匙、包包、購物袋、衣物等,坐在換鞋凳上換拖鞋,把鞋踢進鞋櫃、換鞋凳下方。
但回想一下,你家門口地上是不是鋪滿了鞋、各種快遞包裝箱亂堆放、隨手脫下的外套隨手扔客廳沙發上?
改造特色:
在裝修之前一定要對家人當前的生活動線有基本了解,清楚每個空間需要存放的物品有哪些。
2.設想未來生活動線
除了解家人當前的生活動線外,在新家中也要提前設想未來的生活動線。尤其是未來家中會有小孩的話,要考慮到孩子未來的成長路線,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不同物品的收納區是不同的。
在嬰幼兒時期,物品收納主要是父母來主導的,收納區應按照父母的習慣來布局;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也開始培養自己收納的習慣,一部分物品的收納是由孩子來主導的,因而兒童房內的收納區應根據孩子的喜好、身高來設計。
建議:
在新家裝修前,至少要考慮到未來5-10年的生活動線,將動線設計與收納相結合。
02
二八原則:隱藏80%的東西,展示20%的極簡美
你有沒有想過按照我們的生活習慣,收納物品到底有哪幾類?其實一說你就懂:
陳列展示(掛畫,擺件,各種好看的杯子和碗等)
隨手放(最主要是衣物,鑰匙,吃不完的零食等)
經常用(這個不用解釋)
長時間儲藏(過季的衣物,過季的工具等)
對於這些物品,是都「隱藏」起來,還是都「露出」呢?
如果家裡所有的物品都暴露在外,必然因為東西太多、太雜而顯得凌亂,但若所有的東西都藏在柜子裡,使用頻次高的物品就會因為反覆開關櫃門,造成更大的收納負擔。
建議:
任何空間都應該儘量避免百分之百的「隱藏」收納,而是採用「二八原則」來布局收納空間,隱藏80%的東西,展示20%的極簡美!
至於20%的「露出」部分應該是哪些物品呢?
答案非常簡單,就是陳列展示型的物品+部分隨手放的物品+部分經常用的物品。
1.陳列展示型的物品
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會有裝飾性的物品,或者是興趣愛好物品的展示,「露出」是最為合適的的收納方式。
但並不代表所有的物品就可以隨意擺放在任何位置,正確的做法往下看。
(1)無櫃門收納
收納櫃不僅能夠將瑣碎的日常物品規整,它同時也能作為視覺的焦點,因此收納櫃同時還得考慮展示的功能。而無門的收納櫃承擔了展示的功能,不僅便於拿取,同時還兼具了裝飾和展示的功能。
大面積的收納櫃,可以結合有門和無門一起,局部裝上櫃門,局部用開放式的格子,至於比例,這個就看你的收藏品多還是日用品多了!
(2)置物架收納
隨著越住越久,自己也會買上許多裝飾品、擺設等,既然買回來了,那肯定就要擺出來。
建議:
如果家裡空間不夠,可以把牆面給利用起來,一些好看又實用的置物架,就很適合小戶型的家庭了。
(3)玻璃櫃收納
明格櫃一般是展示功能為主,比如收藏的珍貴物品、書籍等等,便於拿取,但也容易有灰塵。
建議:
如果想要兼得展示功能,可以考慮用玻璃門,相較明格拿取的時候稍微不方便一點,但避免了落灰,同時讓家的質感更加豐富。
2.部分隨手放的物品+部分經常用的物品
在日常生活中,將用完的東西隨手放回原處,這樣你再次需要使用的時候就可以方便地拿取,也不會弄得亂糟糟。
建議:
在不同的空間,根據家人的習慣,提前規劃出「隨手可放」的收納區,讓放置物品很自然,同時拿取物品更方便。
(1)隨手放的物品安置在固定收納區
不同的空間其功能是不一樣的,如果用完某一件物品,然後隨意地放置,這個家就會因為這些小的細節和「無處安放」的物品而變得髒亂無序。
這些生活細節看似很平常,但一旦沒給這些物品安置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你就會將物品從這一個空間拿到另一個空間使用,甚至還要到處去找尋物品,這樣的日常生活就會變得瑣碎和浪費時間。
建議:
根據家人的生活習慣,在不同空間打造一個固定收納位置,便於家人隨手放置物品,固定收納位置=就近原則+同類物品放在一起,這樣能更方便找到和放回物品。
(2)使用頻次高的物品「露出」於低矮區
根據家庭需要,設計一體化功能櫃,將收納櫃分為三個區域:高處、中間、低處,按照人體高度、取物的方便性來劃分的。
建議:
中間區域在人視線和雙手可及,用來放置使用頻率最高的物品;低處彎腰可及,通常用來放置次常用的物品;高處一般需要使用凳子才能夠得著,一般用來放置最不常用的物品。
03
靈活變通原則:基於家人的生活習慣
在整個收納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學會靈活變通。一切的收納選擇和安排,是基於家人的生活習慣,而不是看別人家的收納設置、照搬。
比如別人家的衣櫃內部設計了很多隔板,但其實隔板收納衣服並不好用,自己裝修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捨棄。
▲使用不便
▲一目了然
再比如很多人在廚房吊櫃花大價錢裝了金屬拉籃,但其實如果廚房使用頻率不高,這種花錢跟風安裝收納拉籃的做法並不可取。
建議:
所有的收納解決一定要時刻謹記:基於家人的生活習慣,靈活變通。花大價錢買一個利用頻次並不高的東西,是任何消費過程都應該避免的事情。而家居收納當中,我們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這個坑,被薅羊毛。
好的收納設計不會讓人走太多的路, 基於家人的生活習慣做收納布局,以更合理的方式去收納生活中的物品,自然而然發生的收納,才能夠令人獲得舒適感,才是教科書級的收納!
如果你在裝修和生活家居中還遇到了其他問題,歡迎搜索進入小程序「裝小白」,你整不明白的,我們教你!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