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杭州市文明辦、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婦聯聯合指導,由杭州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杭州網承辦的大型名校長訪談欄目——《美好教育的杭州實踐》自推出以來,受到了教育領域的持續關注,在家長圈同樣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思想和涵養的老師校長們,無疑是文明校園建設的中堅力量,同樣也是學生成長的引路明燈。
杭州市春蕾中學創辦於1995年,是杭州首批創辦的國有民辦初級中學之一。2010年秋轉為公辦學校的春蕾中學成立春蕾教育集團,也正是那個秋天,陶志偉來到了春蕾中學。
近日,杭州市春蕾中學校長陶志偉走進杭州網演播廳講述他在春蕾,從副校長到書記,到如今的校長,十年光陰的故事以及老牌初中精彩蝶變再起航的美好願景。
「潤礫成珠」
做貝殼,把沙子浸潤成珍珠
「潤礫成珠」——砂石落入珍珠蚌,經過長年累月的磨礪,打磨成一顆光彩奪目的珍珠。這是陶志偉的微信名,也是他從多年個人成長經歷和從教經驗中,逐漸形成的教育信條。
「我來自農村,自身經歷讓我堅信教育確實能改變人的命運,尤其是遇到良師的情況下。」畢業於東北師大、從普通教師成長為杭州老牌名校掌門人的陶志偉,在20多年的教育探索中,教育信條逐漸清晰起來——
2004年在杭州青春中學校園文化牆上掛出了優秀教師簡歷中,政治學科一級教師陶志偉的教育信條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隨著時光車輪的推進,陶志偉逐漸意識到對每個孩子而言,成功不應該有統一標準,只要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實質性改變或顯著提高,就是成功。
「2012年2月9日,看到梁曉聲的『參透此諦,愛情是緣,友情是緣,親情尤其是緣,不論怎樣,皆當潤礫成珠』。心中一悸,『潤礫成珠』一詞貼切地道出了我對己對教書育人的信條。」
一瞬間的參透,觸動終生!
「『潤礫成珠』,就是通過自己努力,讓自己這顆沙子成為珠子,實現人生價值;另一方面,對於我來說,『潤礫成珠』也是浸潤學生,付出心血,付出艱辛,培養他們成人、成才。」
「『潤礫成珠』中的『潤』還體現了要長期修煉和付出的意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輩子的堅持。我經常勉勵自己,要以責任、智慧、寬容和愛,潤出珍珠。」
與「陶」結緣
生活即教育,培養人有「三層境界」
「我和『陶』很有緣,我姓陶,我崇拜教育偶像陶行知先生也姓『陶』。」因為都帶一個「陶」字,陶志偉便把先生當作「本家先賢」,不由自主地產生出一份必須傳承的使命感。
陶志偉回憶,2006年至今曾獨自騎自行車從杭州到安徽歙縣陶行知紀念館,瞻仰、學習陶行知。後又攜家人兩次故地重遊,希望從先生身上汲取營養和智慧,進行心靈的對話。
一份虔誠,一份收穫。陶志偉獲得了浙江省陶行知研究會「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先進個人殊榮。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在春蕾的校園中,這一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就餐時要在自己位置上,避免弄汙了其他同學的課桌;安靜用餐,不說笑打鬧,以減少被噎到的風險;平時不偏食,追求營養均衡;又如跑步時,不手插口袋,這樣雙手才能保持平衡……
更令人欣喜的是,陶志偉在近20年的教育生涯實踐中慢慢浸潤出了自己的「珍珠」——培養人的三層境界:第一,為學生安身立命打基礎;第二,為國家興旺發達育棟梁;第三,為社會文明進步添動力。
「對每個孩子而言,成功不應該有統一標準。對於有些學生而言,只要憑自己能力在社會安身立命就是成功;有些孩子則要肩負更多責任,即成為社會棟梁;如果所有學生都能安身立命,有些學生能成為社會棟梁,這肯定會為社會文明發展、進步增添了動力。」
「所有春蕾出去的孩子,我都告訴他們先要安身立命,再來為國做貢獻,從而推動社會進步。」
「走近唐詩」
打造富有春蕾特色的校園文化
生活即教育,國學即生活。讓傳統文化從書本走向生活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一直是春蕾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
早在2006年,春蕾就開展了「走近唐詩」系列活動,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彰顯學生個性。學校還與杭城幾十所學校聯動,舉行中學生唐詩海量大賽,通過「吟、唱、畫、演、作」等形式,讓春蕾學子能夠感受、體驗、學習傳統文化的魅力。
「以唐詩為載體,引領學生走近唐詩、親近國學、傳承文明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嘗試,反映了新時期的一種德育理念,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春蕾語文組的老師們從浩瀚、璀璨的唐詩當中,挑選了近八十首名作,並且把它們歸為三個部分——山川風物、精彩人生、抒懷勵志,編寫了唐詩校本教材《潤物》。結合唐詩校本教材《潤物》,學校每年舉行一屆「走近唐詩」活動,至今已有六屆。
現在,熟記唐詩,喜愛唐詩,已經成為春蕾中學每一位學生的文化特質。結合唐詩活動還在校園內布置了以唐詩為主題的牆裙,讓傳統文化中那種重國家社稷、親情友情、品德操守、安定和諧的各種美好品德自然地滲透到學生的行為中,不斷浸潤、滋養春蕾學子的身心。
學校還開展了「小先生·大講堂」活動,倡質疑探究之風,勵高遠博大之志。作家曹文軒先生曾為該活動題詞:「春蕾初綻,雖小猶大,先聲奪人,勃勃生機。」
陶志偉介紹到,走近唐詩和「小先生·大講堂」活動,只是一個起點,相信孩子們在學校未來更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能演繹出更動人的春蕾學子風採,更能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火炬上最閃亮的一簇火焰。
「新三好」綻放於春蕾
共建和諧教育生態樂園
「一個好的教育不是光靠好的學生,光靠好的老師、好的家長、好的校長就能完成的。」陶志偉說,「任何一個單獨的力量都是極其微弱的,美好校園需要大家一起來建設。」
陶志偉認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關係像一個方方正正的正方形。
「學校把老師當寶貝,老師則把學生當寶貝,家長才會把學校當寶貝。」談起「家校共育」話題,陶志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春蕾中學醞釀實施了構建「新三好」體系的舉措——即通過「好教師、好學子、好家長」的評比,樹立標杆,激勵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人人爭做最好的自己。
陶志偉提到,把老師當作學校第一寶貝,發自內心地尊重老師,相信老師內在的純樸、慈愛、用心與奉獻。老師只有充分感受到這一職業的榮耀與自豪,才能把學生當作第一寶貝,用心去教育學生,師生關係才會和諧,家校關係才會穩固,教育效果才可能最大。
學生、家長感受到學校、教師對孩子教育的用心,也就會把學校、老師當作第一寶貝,才會更理解和配合學校的教育。學生和家長對學校、老師的信任,又讓我們對學生、家長更有使命感、責任感。這樣,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形成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成長或發展。
在今年,和諧教育生態的構建遇到了新問題:在經歷了「超長待機」的寒假後,學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與教學管理?如何幫助孩子們實現學習、心理、生理復位?
「套用一句話『外松內緊』。『外松』就是學校層面一切如常,不人為強化『特殊時期』,就是正常的開學,正常的上課。從心理危機幹預專業角度來看,復學工作穩定進行最重要,一切如常是一個重要原則。『內緊』就是學生室,班主任,各任課老師密切觀察學生,發現學生行為、情緒有明顯改變的立即上報心理輔導站,由心理老師介入。」身為浙江省首批優秀心理輔導站點——春蕾中學的校長,同時又是國家心理二級諮詢師的陶志偉,分享了經驗。
訪談的最後,陶志偉想對回歸校園的春蕾學子們說:「同學們,我愛你們。讓我們攜手同行,一起成長,共創春蕾美好的未來,共創偉大祖國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