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74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寫作文這件事情,對很多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提筆不知道怎麼寫,背了很多好詞好句,寫作文還是寫不好。這咋辦呢?
確實如此,現在的教學模式對孩子來說,都是積累好詞好句,學習修飾手法以及背誦經典的詩歌、名言等,這些對孩子來說不難,難的是挖掘素材,寫出有感情的作文。
有位資深小學語文老師說,這就是處在初級寫作階段的孩子,會面臨的問題。他還把孩子們寫作文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能寫一篇完整的作文,但會跑題,像在寫流水帳,主題生硬不靈活,這是1.0寫作;
處在仿寫範文的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情景,但作文不夠系統,深度也不夠,沒有針對性,這是2.0寫作;
寫作能力好了很多,不僅會考慮到內容結構的完整性,還會有自己的思考,寫作文比較靈活,有情感、有層次,思想也有厚度,這是3.0寫作。
聽他這麼分析,我才明白,原來寫作這件事,是從無到有,從小學開始,一直陪伴著我的。雖然我至今也許都沒達到他說的3.0寫作時代,但卻一直在學習寫作的路上。
從小寫作文,三個寫作階段各不同
對於孩子來說。寫作文要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包含小學、初中和大學。每個階段的寫作任務不同,表達方式也有差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有作文課,基本上都是語文老師給主題,然後就開始寫了。如果你寫的好,還可能被當範文在班裡讀。在三年級之前,雖然不用寫文章,但每天老師也會讓寫日記。一天發生了什麼事情,跟流水帳一樣,但也有同學寫的很不錯。
老師說,這是鍛鍊大家的觀察能力,看看你從生活中觀察到了什麼,為以後寫作文奠定基礎。
上初中以後,孩子寫作文的層次會上一個檔次,除了作文內容本身,還有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的文章,開始有自己的風格了。我上初中的時候,是語文課代表,還經常代表學校去參加一些作文大賽之類的。
有時老師也會把我的作文當範文在班裡念。老師說,你的作文是因為有真情實感,觀察細緻入微,所以格外讓人願意看下去,文學語言運用的得當,也是加分項。在那之前,我一直以為是自己積累的華麗辭藻,讓我的作文越來越好。
上大學以後,寫作文基本上都不在紙上了,也不是之前800字就能解決的了,都是一些交付性文章,比如畢業論文,要一萬字左右,查閱很多資料,再加上格式的局限性,考驗的更多是你之前累積的文字組合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等等。
孩子抱怨寫作文難,重點在觀察力的培養
法國社會改良主義者布魯斯先生認為,生活先於文學,就像幹活得先有材料一樣。
而在我看來,寫作是對於生活的觀察,並進行總結,培養觀察能力,是寫作上的萬能法則。從生活中體會到的東西,會讓你的文章更有情感,寫作文的時候,運用進去,才是你內容增色的地方。
但觀察能力的培養,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了解他在想什麼,跟孩子達到共鳴才可以。
首先,培養觀察力,帶孩子體驗生活。
寫作文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三年級剛開始學寫作的學生來說,顯得更難。升入小學三年級後,有了一定的觀察事物能力和遣詞造句的能力,但又處在很低級很初步的階段,他們覺得寫文章難,主要是寫不出情感來,對生活的觀察也不夠細緻。
小學生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帶孩子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到可以寫作的素材,比如魚兒為什麼睜著眼睛睡覺,先觀察然後再詢問家長,查閱資料,最後在寫作文的時候,就能有話說,有內容可寫。
我家大寶平時就很喜歡觀察生活,還會問很多為什麼,說話也會用比喻:
「媽媽,你今天看起來像窗臺的那朵花兒,很美,也很有精神」。
對於孩子來說,一首動聽的歌曲,一幅精美的圖畫,一件精緻的手工品,等等,都能成為他觀察的對象,或者身邊的玩具等等,寫作文都可以用上。平時也可以讓孩子多接觸水果、蔬菜,聞一聞,摸一摸,看一看,嘗一嘗,再說一說,這樣觀察出來的內容豐富,寫出來也會很有趣。
其次,通過大量課外書的閱讀,累積寫作素材。
新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六年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於145萬字。
大語文時代來臨,在閱讀這件事上,家長和孩子們都越來越重視。甚至學校也會規定,孩子每個假期,每周的閱讀字數和閱讀計劃。
閱讀選擇合適的書籍更重要,對孩子來說,並非讀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針對性的進行閱讀。老師給出的書目以外,再去圖書館、書苑借閱,符合他年齡段的書籍。
姐姐家孩子已經12歲了,有好幾次跟我請教,關於孩子寫作文方面的問題。她說書讀了不少,但孩子下筆還是不會寫。
每次寫作文,都成了母子大戰的導火索,她很苦惱,說要是有一套能系統幫助孩子寫作文的書,就真的太好了。市面上的好詞好句找了不少,但卻沒什麼效果,孩子應用難。每次作文分數都很低,要麼乾脆不寫作文,一說就生氣。
後來,我送姐姐一套書《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作者是著名童書作家吳美珍,她有十多年的少兒報刊編輯工作經驗,還開過「陽光姐姐」熱線專欄,為孩子們排憂解難,贏得了很多小讀者的喜愛。
這套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一套面向童年、理解童年、書寫童年的兒童文學佳作。自2007年出版以來,已推出24冊,累計銷量超過1500萬冊,陪伴了一代小讀者的成長。
每一輯有六冊,採用讀者來信作為「故事引子」,即是一封寫小朋友讀者來信及作者的回信,以及故事的寫作動機及情節設置等方面的簡單交代。是專門寫給小學生看的「作文寫作課」,書中配有生活故事,結合陽光姐姐的寫作秘籍,助力小朋友們開心、快樂的寫作。
姐姐拿回去給孩子看,一周後她說,孩子越來越愛寫作了,起碼不抓耳撓腮了,寫的內容也有感情了。再過了一個月,她說孩子這次作文得了優,老師還誇他寫的好,當做範文在班裡念呢!
這麼驚喜的變化,讓我也很開心,這套書送值了。我自己也翻閱過這套書,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胖妞表妹來我家》,描寫了「摳門男生」李彥寬和他的孩子氣媽媽,以及來來家裡住的「表妹」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
作者伍美珍用發散思維打開寫作思路,並以讀者來信作為創作靈感,作品中反映了孩子在成長中的真實煩惱,孩子更喜歡看了。
最後,多寫,才能下筆如有神。不管是寫作文還是寫日記,都是要多寫,才能提升寫作能力。通過不斷地練習,讓自己運用修辭手法以及遣詞造句能力得到提升,寫出來的作文不僅有感情,也有很深的文學造詣。
我至今保持著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但我稱之為「每日任務總結」,一天中發生的事情,以及小感悟,都會寫在其中,有些在日後會成為我寫文章的素材。
孩子也是如此,每天保持寫日記的習慣,或者經常寫隨筆,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還能鍛鍊到你的文筆,寫作文就變得很簡單了!
枕邊育兒寄語:
叔本華認為,作品是心靈的精華。寫作文對孩子來說,也是跟自己內心的對話,把你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用文字表達出來,那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啊,你說是不是?#童書上頭條#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謝謝】
相關連結一:寶寶不爬直接走,影響認知發展,父母可以試試這樣做!
相關連結二:嬰兒餵養有門道,避開這些坑,孩子吃的營養又科學,趕緊學學吧!
相關連結三:寶寶入園後的不適應表現有五種,出現這三種才是真正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