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就算是我這樣身在城鄉結合部,心在藍天最深處的酷蓋,也無法否認一件事:
當自己高舉極簡主義大旗,宣布斷舍離的時候,老家的爸媽還在拼了老命,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黨性作風。
最近,我品明白了,為什麼我北漂這麼多年,還是個鼠輩?
因為我爸媽都是倉鼠。
他們什麼都囤。從洗衣液、洗髮水、洗潔精等有機物;到手機app、內存照片等無機物,全在倉儲範圍之內。
每年冬天,我媽都會用400斤大白菜,填滿她靈魂的空虛。
而我爸,則在每年過年的時候,眯著眼睛問我一遍:
「你看看我這手機,內存怎麼又不夠了呀?」
大佬,你相冊裡10000來張不能刪的照片,什麼內存頂得住?
他們尤其愛囤的,就是樂色。
每個出生在90年代的朋友,家裡應該都有這樣的至暗一角:
那裡,鱗次櫛比地排列著憋憋恰恰的易拉罐子;
那裡,張弛有度地陳列著家用電器的破紙殼子;
那裡,忽忽悠悠地塞滿了各種型號的塑膠袋子。
不管那裡是陽臺,是閣樓,還是微波爐櫃的最下一層。只要靠近這個角落,你就嗡的一聲,跌進了嘈雜的破爛市場。
聞到了三星期前吃的全家桶的清香;一個月前買過的哈爾濱紅腸的酸嗆;以及大半年前逛過的熟食區的芬芳。
當你悄悄把它們拾起,準備丟進垃圾桶。瞬間就會被你媽用眼神鎖定:不許動,我要裝垃圾的!
可是它們本身就是垃圾!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爸媽,全部都是人形貔貅——
只進不出。
無論什麼東西,只要進了自己家的門,「生是我家人,死是我家魂」。物盡其用不說,還要榨乾剩餘價值。
如果你敢質疑,他們永遠會告訴你:有用。
過期的藥罐有用,能當多肉花盆;寫廢的稿紙有用,能給仇人上墳;斷腿的凳子也有用,能在女兒出嫁的那天堵門。
連一條內褲到了我家,都會死無全屍。在穿黃穿爛之後,我媽會用剪刀將其肢解:布,留下來擦地。皮筋,抽出來給棉褲腰續命。
同事小趙的媽媽,特別愛囤破布條子。
因為襪子總有穿破的那一天,到時候,布條子就成了女媧補天的石頭。每次看著她媽精修的陳年老襪,我都油然而生一種瑞斯拜。
這是工藝與生活的深仇大恨,是立體剪裁界的弗蘭肯斯坦。
而另一位同事的爸爸,也跟襪子過不去。
看著他把10多個用得很小很小的肥皂,裝進一隻襪子,繼續洗內衣。我單方面宣布,國家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戰略方針,全盤失策。
爸媽之於破爛的執著,不亞與西西弗斯之於巨石、愚公之於大山、悉達多之於涅槃。
他們就是不明白,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即使從生活垃圾的全世界路過,也不肯說上一句:感謝你來過。
02
每一個中國爸媽的囤積癖,都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把溫馨舒適的三口之家,變成「老廢物樂園」。
廢物們生長的規律,就像潮水一樣有跡可循。總是從陽臺開始蔓延,經過客廳,來到門口,最後溢出房門。
來自東北的朋友阿歪,每每回家都會被家裡的陳列驚呆。
他的第一個感覺是:滿。
穿破的鞋不扔,鞋櫃是滿滿的;穿爛的衣服不扔,衣櫃是滿滿的;吃剩的飯菜不扔,冰箱是滿滿的;
第二個感覺是:亂。
無論你安居樂業到什麼程度,都能一秒重回摸爬滾打的戰爭年代。前腳邁進客廳,後腳就被瓶瓶罐罐絆倒。
一跤摔進陽臺,抬頭發現德國進口落地窗,已經被人高的紙殼箱圍成戰壕。
拍攝母親囤積現場時,只能選擇黑白模式,以降低視覺上的衝擊。
第三個感覺是:委屈。
自己辛辛苦苦賺錢,不就是為了揮霍嗎?結果,爸媽非逼著你憶苦思甜。
當他們端上一盤,三天前的米mix五種剩菜的拌飯,沒有人內心的大廈不會崩塌。
他們極致的內卷,一舉粉碎了我們奔小康的陰謀。老爸爸微笑的眼睛仿佛在說:
「小個屁康,你給我吃糠。」
作為善解人意的當代青年,我們當然明白爸媽自甘倉鼠的用心良苦。
他們從紛繁的60年代走來,改革的春風還未吹散大饑荒的陰霾。他們害怕貧瘠,所以無所不用其極。
對安全感的追逐,讓他們無論面對多微小事物,都想要把根留住。
但,這並不能證明我們的生活,會因此變好。
囤積的垃圾,很少能變廢為寶。那些不穿的衣服,並不會因為古老,而變潮。相反,會在樟腦失效的幾個月內,因為蟲吃鼠咬,變的光板沒毛。
那些攢下來的紙殼,並不會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它們只會在某個水管凍裂的下午,吸足水分,繼續發爛發臭。
那些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廢物,也並不會因為自己是垃圾,就自行學會分類。它們會在漫長的囤積歲月裡,發生板塊漂移。讓你想起時,照死都找不著。
同事阿b哥的父親,早在他15歲的時候,就攢下了一筐竹子。說要用來做弓箭給自己的孫子。
15年後,孫子的智商終於能玩懂弓箭了,但竹子卻消失在倉庫的盡頭。看著老父親黯然神傷的樣子,阿b哥笑出了淚花。
不僅如此,這種漫無邊際的囤積行為,還會給生活帶來麻煩。
比如,很多人因為太有錢,不敢把錢放在一張銀行卡上,於是辦了很多張銀行卡。
卡包沉得像金條,用的時候一個密碼也想不起來。丟起來更輕而易舉,掛失就像吃炸醬麵一樣水到渠成。
那些本來是方便生活的東西,最後讓生活一團亂麻。那些本該人人為我的行為,最後卻讓人生陷入尷尬。
你問蒼天:界四為嘛?
蒼天無語,寒風吹亂你的假髮。
03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沒有吃過苦的年輕人,與父輩之間的理念鴻溝也許永遠無法填平。
但這不代表,時代的天平不會向「無知無畏」一邊傾斜。
如今,很多人意識到,人類所有的發明終將用來可持續生活。
他們信奉的生活美學,也許聽上去很酸,簡單、斷舍離。
但目的確實腳踏實地的,方便。
從東北一條龍的ins風大澡堂子,到長沙熱火朝天的洗腳城。大家都在開發一站式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科技界,這也是無數人奮鬥的目標之一。
銀行卡界,就有非常極致的例子 ——
2020年8月31日正式發行的中國銀聯的全新概念新卡,銀聯無界數字銀行卡。
你永遠都不用擔心無界卡會把你的空間弄亂,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
它是一張無實體的雲端銀行卡。所有操作均可在線上一鍵完成,它只在手機裡存在,象徵著金融數位化的落地。
不需要在各大銀行取號排隊,等到地老天荒,然後填一堆單子才能開卡。
我是江蘇銀行無界數字信用卡持卡人,關於我風馳電掣的開卡過程,已經成為了我最成功的一次安利:
申請流程:關注【銀聯卡官方服務號】,點擊左下角【熱卡推薦】,點擊【無界卡】進入申請界面。
在線申領,從申卡到使用全程也只用了,幾分鐘而已。
不僅如此,在這個人人戴口罩的時期,不用吭哧吭哧摘口罩人臉識別,也不用急急忙忙輸入支付密碼。一鍵自動綁定app ,我就卡碼合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