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6家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被檢查出存在問題

2020-12-26 福建新消費

12月14日,福建省藥品監督管理髮布2020年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專項檢查公告,福建省26家涉及兒童化妝品生產的企業被檢查出存在問題,其中,有6家企業位於福州,4家企業位於廈門,13家企業位於漳州,有3家位於泉州。對於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福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責成轄區監管部門跟蹤檢查,督促企業抓好整改落實。

1、2020年5月26日,福建綠植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2項問題:產品備案資料不規範;原料合規性評估資料不完整。

2、2020年5月27日,福州仁量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2項問題:原料庫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產品備案標準執行不嚴格。

3、2020年5月28日,福建晶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2項問題:原料、成品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檢驗室危化品管理不嚴格。

4、2020年6月2日,廈門芳雪蘭化妝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原料庫、成品庫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留樣產品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生產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

5、2020年6月3日,廈門市力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成品庫中存放少量其它產品;原料庫中粉類原料保存不符合要求;1個產品兒童未按兒童標準備案且宣傳防蚊功效。

6、2020年6月4日,廈門市亮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原料庫、原料暫存間中存放的原料不符合要求;留樣間產品留樣量不要求;抽查1個產品批生產記錄不符合要求。

7、2020年6月9日,貓頭鷹(福州)日用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4項問題:生產車間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部分原料供應商審評材料不全,原料倉庫日常管理不到位;潔淨生產車間空氣淨化系統日常維護保養記錄不完整;備案產品資料不完善。

8、2020年6月10日,福建省海樂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批生產記錄不完整;檢驗室試劑管理制度未落實;生產車間正在改造,已不具備生產條件。

9、2020年6月11日福州綠野生化技術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部分儀器設備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原料供應商審計管理不嚴格;未能提供抽查產品型式檢驗報告。

10、2020年7月23日,廈門舒菲婭化妝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設施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制度執行不到位;成品庫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備案資料歸檔不齊全。

11、2020年8月10日-11日,福建潔氏日化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生產車間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檢驗室有的設備管理不到位;原料庫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12、2020年8月10日-11日,漳州莊臣化學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設施設備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夠到位;產品批生產記錄不完整;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不完善。

13、2020年8月11日-12日, 漳州美皇日化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原料供應商審計不嚴格、倉庫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粉單元生產車間管理不到位;產品檢驗執行的標準不正確。

14、2020年8月11日-12日,福建愛嬰日用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4項問題:原料供應商審計、安全生產制度執行不夠嚴格;生產車間設施設備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批生產記錄不完整;檢驗室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15、2020年8月12日-13日,舒嘉麗(福建)日化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原料倉庫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產品未嚴格按備案的工藝進行生產;檢驗室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16、2020年8月12日-13日,青蛙王子(福建)嬰童護理用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2項問題:留樣間設施有缺陷;批生產記錄不完整。

17、2020年8月13日,施洛丹(福建)工貿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生產車間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產品生產工藝未按備案要求執行;實驗室管理制度執行的不夠嚴格。

18、2020年8月13日-14日,福建雙飛日化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安全設施設備不完善;原料庫設備不齊全;批生產記錄不完整。

19、2020年9月1日,福建泉州青草明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產品生產未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原料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產品檢驗記錄不完整。

20、2020年9月2日,泉州市倍斯豪日用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原料供應商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成品庫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檢驗記錄不規範。

21、2020年9月3日,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原料倉庫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生產車間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生產質量管理制度執行不嚴格。

22、2020年9月8日,福建省夢嬌蘭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生產過程管理制度執行不嚴格;原料供應商審計把關不嚴格;成品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23、2020年9月9日,福建歐柏亞日化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4項問題:企業管理人員崗位職責不夠明確;倉庫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批生產記錄不夠完整;有的產品檢驗執行的標準不正確。

24、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福建豪錦化妝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生產使用原料管理執行制度不到位;潔淨生產車間日常管理執行制度不夠嚴格;生產作業操作規程執行不夠嚴格。

25、2020年10月13日至14日,福建廣和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3項問題:原料供應商審計不嚴格;產品生產質量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檢驗管理制度執行不夠嚴格。

26、2020年10月15日,漳州怡嘉化妝品有限公司在專項檢查過程中被發現存在1項問題:生產質量管理制度執行不夠嚴格。

相關焦點

  • 福建26家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被檢出問題
    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記者張文章)"青蛙王子"留樣間設施有缺陷、"貓頭鷹"生產車間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力芙生物"一個產品未按兒童標準備案且宣傳防蚊功效……12月14日,福建省藥監管局發布2020年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專項檢查公告,福建省26家涉及兒童化妝品生產的企業被檢查出存在問題,對於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
  • 首次,26家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被點名
    而日前,福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20年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專項檢查公告》,包含青蛙王子(福建)嬰童護理用品有限公司、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內26家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被點名,原因包括企業批生產記錄不完整、原料與生產車間管理制度落地不到位、產品未按兒童標準備案且宣傳防蚊功效等。青眼注意到,這也是福建省近年來首次有針對性且規模化地檢查通報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
  • 福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專項檢查公告
    2020年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專項檢查公告序號企業名單企業地址許可證號負責人檢查日期檢查發現存在問題備註15月26日1.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責成轄區監管部門跟蹤檢查,督促企業抓好整改落實。成品庫中存放少量其它產品;   2.原料庫中粉類原料保存不符合要求;   3.1個產品兒童未按兒童標準備案且宣傳防蚊功效。
  • 福建6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檢查出34項缺陷
    根據2020年特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計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於8-11月對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等6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企業的機構與人員、廠房布局、設施設備、原輔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庫房管理、貯運及交付控制管理、檢驗管理等情況,根據企業品種、生產工藝等實際情況,檢查項目在100項左右
  •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17家化妝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情況
    廣州漢雅化妝品有限公司違反了《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的相關要求,存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企業已停產整改。2.白雲區市場監管局已監督企業限期整改,在驗收確認企業符合生產許可要求前不得恢復生產。廣州溫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違反了《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的相關要求,存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企業已停產整改。2.白雲區市場監管局已監督企業限期整改,在驗收確認企業符合生產許可要求前不得恢復生產。
  • 兒童化妝品曝出質量問題,你選對了嗎?
    在兒童化妝品方面,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華上婦嬰經營部售賣的標稱為廣州名露藥業有限公司委託生產的默思卡森松花爽身粉的產品為假冒;標稱為廣州市淳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託生產的「涯家山茶油寶寶滋養霜」菌落總數不合格。
  • 廣東省食藥監局公布11家化妝品企業飛行檢查情況
    5月10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公布廣州柏俐臣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法德美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等11家化妝品企業飛行檢查情況,詳情如下:  廣東省化妝品飛行檢查情況通報(2017年第1期)企業名稱
  •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部分兒童鞋商品質量存在問題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原北京市工商局官網獲悉,在近期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工作中,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北京市市場上銷售的兒童鞋類商品進行了抽檢。抽檢結果顯示市場上部分兒童鞋商品質量存在問題,涉及的主要問題為標識、耐磨性能、外底硬度、幫帶拉出強度、鄰苯二甲酸酯、甲醛、重金屬總量(鉛)等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 浙江省化妝品生產企業飛行檢查和處理情況公告(2020年第3期)
    本表所列問題,只是本次飛行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不代表企業存在的所有問題或缺陷。企業應當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分析研判原因,評估安全風險,採取必要措施管控風險。處置措施:省局發整改通知書,企業已完成整改並上報整改報告,經市局跟蹤檢查,上述缺陷問題已整改到位。
  • 質檢總局組織建築防水卷材生產企業現場檢查 37家企業存在嚴重問題
    2016年7月至10月,共組織對山東、遼寧、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廣東、湖北等8個省的61家建築防水卷材生產企業進行現場檢查,發現其中37家企業存在嚴重問題,不符合《建築防水卷材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的規定。
  • 常德市食藥監局公布三家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飛行檢查情況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8月28日,常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2018年常德市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飛行檢查情況通報,公布對常德步步高商業連鎖有限責任責任公司萬達店、武陵區卡登堡美容美髮大潤發店、湖南省康爾佳東方麗君化妝品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的飛行檢查情況。
  • 9家化妝品生產企業被通報,美吾發、蘭姿均榜上有名
    近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化妝品飛行檢查情況通報》。其中有9家化妝品企業被通報批評,涉及的企業分別為:廣州美吾發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天翼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市輝影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市蘭姿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市歐佩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德芙化妝品有限公司 、廣州市夢妝化妝品有限公司、廣州市瑞娜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廣州市綺妝化妝品有限公司.
  • 山東13家化妝品企業存在問題被限期整改 東元科技、德州博德生物等...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日訊 山東省藥監局日前發布關於化妝品生產企業檢查結果的通告,通告顯示,山東朱氏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博德生物技術(德州
  • 2020年1-7月不合格化妝品及生產企業信息匯總
    2020年至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至少展開了8次市售化妝品的抽檢,也通報了多家生產企業飛行檢查不合格結果。瑞旭集團個人護理品團隊對公布的檢查結果進行了匯總。主要問題也為「假冒產品」,部分面膜產品存在微生物超標的現象。個別非特護膚產品和嬰幼兒產品中檢出禁用組分,涉及原料卡松和硼酸。這兩類成分本身不屬於化妝品禁用組分,但其可使用範圍並非所有化妝品。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卡松的使用範圍為淋洗類產品,硼酸不得用於三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產品。
  • 黔東南州開展藥品化妝品安全生產監督專項檢查
    為了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切實做好全州藥品化妝品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保障人民群眾使用到安全合格的藥品化妝品。黔東南州於12月16日到20日深入到丹寨、榕江、從江、黎平、錦屏五縣開展藥品化妝品安全生產檢查。
  • 江蘇省藥監局:29家化妝品生產企業存質量管理缺陷 責令限期整改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2月31日,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通告2019年全省化妝品生產企業檢查情況,29家企業存在質量管理缺陷,被責令限期整改。為加強化妝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保障化妝品質量安全,根據2019年全省化妝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工作計劃,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檢查組對生產特殊用途化妝品、嬰兒和兒童用護膚品的生產企業組織監督檢查,對國家局飛行檢查涉及江蘇省的生產企業實施跟蹤檢查。共檢查化妝品生產企業50家,企業基本符合要求16家,企業存在質量管理缺陷29家,企業處於停產狀態5家,國家局飛行檢查的2家企業已整改到位。
  • 違反《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 廣州市美馳化妝品有限公司被責令...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廣東省化妝品監督檢查情況通報(2020年第4期)》,廣州市美馳化妝品有限公司違反了《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的有關規定被責令限期改正。《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檢查單位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 化妝品飛行檢查問題匯總分析
    導讀 為規範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加強化妝品監督管理,保證化妝品質量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促進化妝品產業健康發展。本文將飛行檢查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幫助大家對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監督管理予以規範,謝謝!
  • 使用禁用物質生產化妝品!廣州5家化妝品企業被吊銷生產許可證
    南都訊 記者楊麗雲 實習生譚嬡婷7月20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5則《行政處罰決定信息公開表 》,公告顯示, 廣州帥影、露姿等5家化妝品企業存在「使用禁用物質生產化妝品」、「生產銷售未取得批准文號的特殊用途化妝品」等違法行為,被吊銷《化妝品生產許可證》。
  • 廣州市食藥監局:9家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涉嫌違法違規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7年5月17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監督檢查結果通告(2017年第3期)。據通告,2017年3~4月,廣州市各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開展了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監督檢查,主要檢查生產經營企業產品註冊備案、生產經營質量管理等情況,共抽查700多家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其中5家企業未履行好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已被責令改正,9家企業因涉嫌違法違規已由所在轄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