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翟天臨不知知網,仝卓往屆變應屆,屢蹭綜藝熱點的美聲少年翻車了?
事實上,這種蹭熱自嗨摔跤的例子並不少,聚焦企業也同樣存在,比如貴州百靈。
從工業大麻、口罩到治新冠「神藥」,貴州百靈可謂一路蹭蹭蹭,只是路子不對、實力不行,未碰出火花,再加上姜偉的頻繁跨界,這家藥企難掩飾野蠻之態。
作者:紀凡凌
來源:首條財經——首財研究院
仝卓意外翻車,告訴鮮肉們一個道理:
熱點不能隨意蹭。一旦擦槍走火,可能一輩子就糊了!
聚焦藥界,貴州百靈及姜偉,是否正有此態?
疫情以來,所謂新冠防治藥物層出不窮。相關藥企熱情高漲,重投入、快研發,夜以繼日,爭分奪秒。
然一些渾水摸魚者,擾亂了這個積極畫面。博瑞醫藥、海南海藥......,最新浮出水面者,是貴州百靈。
撞上槍口? 蹭熱基因
2020年5月25日,貴州百靈在官網、官微發文:旗下兩款獨家苗藥——咳速停糖漿和咳清膠囊對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治療有效。
消息一出,股價連續走高。
5月25日至27日,分別上漲6.43%、1.37%、2.25%。
顯然,貴州百靈火了。
只是,火勢的後續走向沒把控好。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款苗藥仍在臨床實驗研究中。
貴州百靈也稱,由於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患者數量銳減,臨床試驗原計劃招募72例患者,最終僅入組30位患者,從而影響了結論客觀性。並且,部分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也出現過自愈情況。
簡言之,效用仍待驗證,臨床數據缺乏說服力。如此不嚴謹的慌張公布,不乏誤導、蹭熱之意。
業內人士指出,與新冠有關的臨床試驗進展或藥物研究,監管部門有明確要求,必須謹慎。上市企業官網的信披更應遵守規定,避免誤解。
或基於此,5月26日該文被刪除。
很快,也引來貴州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注。
股價,隨之急跌。
2020年5月28日,貴州百靈股價開盤大跌5.28%,盤中跌幅一度超6%,市值縮水約7億元。29日,再跌2.83%。
一些投資者,妥妥入坑。
專家表示,一款藥物的疾病療效,不僅需多次臨床試驗,還要通過有關方面專家評審、論證等,只有完全確認有療效,獲得認可批准後,才能正式公布,鑑於新冠疫情本身的未知性,相關藥物的療效論證更為嚴謹。
從貴州百靈前後矛盾的表述看,公司只是在自說自話,這違反了藥品管理、資本市場的相關規定。
新證券法設專章完善信披制度,違規者罰金從原來最高60萬元罰款,提至1000萬元。
同時,首次確立以「信息披露義務人」為核心的民事責任主體制度。一旦信披違法,面臨證券民事賠償責任。控股股東、實控人的歸責原則也由「過錯原則」變為「過錯推定原則」,加重對責任人的舉證責任。
由此看,貴州百靈似已撞上了槍口,蹭熱失靈。
事實上,貴州百靈不是首次搭熱點「列車」。
早在4月,貴州百靈就宣布子公司雲植藥業取得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的《醫療器械註冊證》。生產線啟動後,可日產口罩5萬個。
然至今,其未正式公告口罩生產情況。
拋開疫情,也有典型表現。
與康恩貝、仁和藥業等藥企相似,貴州百靈也看上了工業大麻。
2019年5月24日,貴州百靈宣布與黑龍江漢榮漢麻生物、哈爾濱市醫學科學研究院籤訂合作協議,開展工業大麻的研發與加工。
尷尬的是,此時工業大麻熱度已過,貴州百靈的布局並引來市場青睞。
且受疫情影響,貴州百靈有關合作處於暫停狀態。
這未必是壞事。
一定意義上說,早期被寄厚望的工業大麻,目前仍是水中月,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2019年3月,國家禁毒委下發通知,聲明「我國目前從未批准工業大麻用於醫用和食品添加」。
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表示,工業大麻業務在國內仍是高度管制領域。
眾所周知,工業大麻的產業鏈涉及種植、提取及分離等多環節,其生產穩定性和產品提純率能否達標,對技術要求極高;藥品在開發、註冊和認證階段,進行大量的實驗研究,周期長、成本高,也有開發失敗的可能性。同時,能否通過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也是重大變量。
以此來觀,貴州百靈是有蹭熱基因的。
問題在於,或運氣不佳,或專業性不夠,蹭來蹭去,難有大波浪。
雷聲陣陣 跨界玩家姜偉有多缺錢
這或與當家人的風格打法,有關係。
細梳發展路徑,姜偉也是個資深玩家。
早在2001年,姜偉就組建了「貴州咳速停圍棋隊」、「貴州百靈製藥圍棋少年隊」,為培養少年棋手,三年內出資百萬。
2002年,又打造「貴州咳速停拉力車隊」,在不少賽場拔得頭籌,2010拿下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車隊總冠軍。
姜偉曾言,百靈在體育這塊投入較大,每年車隊大約投2000多萬元;棋隊以前每年是幾百萬元,百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光這個比賽每屆投入便將近1000萬元。
2010年貴州百靈上市後,口袋充裕的姜偉跨界舉動更為大膽。
2011年,與三元太寶達成合作,負責太子參種植示範基地項目,投入4億巨資。
此外,還投了大量與醫藥沒啥關係的項目。
2013年,貴州百靈宣布將使用3.95億元超募資金,建設膠原蛋白果汁飲品、中草藥草本植物功能飲料投資項目,進軍飲料業。
接著,姜偉又瞄準地產業,買下貴州嘉黔地產90%的股權。在貴州安順投資10億元,打造五星級安順希爾頓飯店。甚至,還跨界投資了飛機製造項目,引進巴西「阿莫特」機型。
猛如虎的跨界操作,讓其收穫關注無數,股價也有斬獲。當然,幾番大手筆開支、重資本布局,也考驗著資金鍊。
正當世人感嘆於,資本大佬閃轉騰挪的深厚功力時。
一顆大雷,揭開了姜偉的另面人設。
來看一份審計說明。
2020年4月30日,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及其他關聯資金往來情況的專項審計說明》的專項說明,直接捅出了2019年姜偉非經營性佔用了貴州百靈20.86億元的資金大洞。
由於事涉金額巨大,2020年5月15日,貴州百靈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其說明實控人非經營性佔用公司資金情況,並在5月20日前回復。
5月23日,貴州百靈發布一次延期回復公告,5月28日再次延期。
顯然,這是一個燙手山芋。
事實上,實控人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一直是嚴打重點。
以華澤鈷鎳(已退市)為例,其實控人關聯企業佔用上市公司子公司資金,2013年至2015年,佔用資金餘額分別為10.81億元、14.15億元、14.97億元,且未披露相關佔用情況。
最終,中國證監會發布〔2018〕1號市場禁入決定書,董事長被採取終生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終生無法擔任上市公司高管職位;副董事長和總經理等分別採取10年、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公司法》第二十條規定,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
由此看,貴州百靈的回覆「難產」,自在情理之中。
屋漏偏逢連夜雨 船遲又遇打頭風。上述風波還在發酵,大新聞又出來了。
5月29日,「苗藥第一股」貴州百靈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姜偉近日將已質押給五礦證券的部分股票辦理質押式回購交易延期購回,涉及4000萬股。按5月28日收盤價8.49元,總價值達3.40億元。
換言之,姜偉目前拿不出這筆現金贖回,現金流緊張度,可見一斑。
還有麻煩「大事」。
2020年3月,原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化妝品註冊管理處處長羅志受賄案二審曝光,羅志被判刑11年,個人單獨受賄181.6萬元。
據《法制時報》報導,2017年貴州百靈董事長姜偉送給羅志10萬元,希望其在公司申報「糖寧通絡」國藥準字文號及工藝登記等相關事項上提供幫助。
顯然,這已涉嫌違法違規。
2018年,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等九部委聯合印發《2018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要點》,隨後各省市陸續發布醫藥購銷反腐文件。
2019年6月,財政部會同國家醫保局成立部際協調工作組,將77家藥企列入稽查名單。
重點打擊醫藥賄賂、回扣問題。
2020年4月24日,醫保局《關於建立藥品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將合理利用相關部門打擊和治理醫藥領域商業賄賂、操縱市場等行為的執法成果,通過企業承諾和契約管理,採取適當的失信懲戒措施。
監管層信號頻頻。醫改進入深水區,醫藥反腐成為工作重點。姜偉這種粗放舉動,無是火中取粟。
一幹操作猛如虎,到頭來貴州百靈、姜偉還是露出了條條問題底褲。
一個個大雷,讓投資者措手不及,也拷問著貴州百靈的實力底色。一個焦點,即是兩者的流動性問題。
首次營利雙降 應收帳款高企
來看業績。
年報顯示,2019年貴州百靈營收28.51億元,同比下降9.13%;歸母淨利2.91億元,同比下降48.27%;扣非歸母淨利潤2.30億元,同比下降58.53%。
營利雙降,這是貴州百靈上市10年來的首次,且淨利近乎腰斬,更驚到不少投資者。
主營中成藥業務毛利率滑至57.69%,較2018年下降5.44%。
同時,應收帳款佔比高且周轉變慢。
2017年至2019年,貴州百靈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1.82、1.58、1.46,逐年下降。
2019年應收帳款達15.54億元,佔當期營收比重為54.5%。到2020年一季度,其他應收款從2019年末的1.14億元增至7.19億元。
專家表示,應收帳款增加、周轉率下降,說明藥企的議價能力弱,產品市場話語權不強。由此帶來的回款速度變慢,必然加大資金佔用,導致企業資金缺口。
何以有如此慘澹業績?
貴州百靈解釋稱,一方面,公司投資參股雲植藥業和重慶海扶出現虧損,導致淨利減少。另一方面,2019年3月控股子公司和仁堂藥業因被收回《藥品GMP證書》,其營收較上年同期減少1.09億元,淨利潤減少2026.9萬。
另一方面,管理、財務、銷售費用增加,也是一個重要考量。
報告期內,貴州百靈三費之和12.08億元,毛利潤17.14億元,三費佔毛利潤70.51%。其中,銷售費9.70億元,同比增長3.99%;財務費0.54億元,增長251.95%;管理費1.84億元,增長24.33%,增幅大於營收。
造血力下降,應收款增加、支出高企,疊加實控人的資金佔用,貴州百靈的資金流自然捉襟見肘。
這也放大了外界對其債務風險的關注。報告期內,公司短期借款22.02億元,同比上漲39.22%;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0.1億元;長期借款2.13億元。
進入2020年,頹勢仍未有效緩解。第一季度貴州百靈營收7.77億元,同比增長10.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8439.14萬元,同比下滑46.2%。短期借款23.21億元,佔總負債比重達到77.2%。
看來,姜偉也很難。
任性豪投後,這位曾經的貴州首富已十分缺錢。從其違規佔用、延期兌付等粗放表現看,其騰挪空間愈發狹小。
聚焦產品端,同樣不樂觀。
心腦血管類藥物,是貴州百靈的核心業務,獨家產品為銀丹心腦通軟膠囊。
放眼全球,排名前十的心血管疾病藥企,全部都是國外公司,如拜耳集團、百時美施貴寶公司、賽諾菲等。其中,拜耳集團、賽諾菲均已進入中國市場,對貴州百靈造成一定競爭壓力。
再看國內競品,恆瑞醫藥、華海藥業、哈藥集團均是頭部企業。
競爭日益激烈,洗牌關鍵時刻,產品品質成為生存之本。
這似乎,又觸發了貴州百靈的傷心地。
2019年5月7日,湖北省藥監局發布《湖北省藥品質量公告(2019年第1期)》,貴州百靈的咳速停膠囊(批號為20180405)因裝量差異檢驗不合格。
2018年1月,原雲南省食藥監局發布《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7年第4期不合格藥品質量公告》,貴州百靈的風熱感冒顆粒(批號為20160914)檢驗結果不符合規定,不合格項目為裝量差異。
罰單背後,是貴州百靈尷尬的研發投入。
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其研發投入總額分別為7385.55萬元、5041.61萬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2.85%、1.61%。同期其資本化研發費用只有3637.38萬元、1956.89萬元。
到了2019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僅1132.25萬元,佔總營收的0.84%。
研發投入持續下滑,顯然有違行業的創新為先、質量為先、效率為先的新生態。
這種逆勢之舉,也折射出貴州百靈、姜偉的匠心缺乏、初心丟失。與姜偉的粗放跨界、輕視沉澱、追逐短利熱點可謂一脈相承。
由此帶來的後果,即是產品老化、競爭力不強,導致上文的應收帳款高企。而為盡力維護市場,只能增加銷售等費用支出,攤薄淨利,業績自然好不到哪去。數據顯示,其銷售費用為研發投入的33.72倍。
專家表示,長期以來,醫療業就瀰漫著一股浮躁風,拿著一兩款仿製藥或主打產品,就通吃市場,醉心功勞簿。簡單粗暴的野蠻生長,讓不少企業忽視創新、忽視核心產品研發,更沒有長遠發展規劃,這是導致我國醫藥產業大而不強的主因。亦是此次醫改的整治重點。
質押、減持與分紅 掏空企業?
顯然,行業大變革下,這種粗放打法已不可持續。
不可持續性,還有多維表現。
比如大股東的頻繁質押。
近年來,姜偉及其一致行動人頻繁質押公司股權,最高峰時所持股權接近100%質押。
2020年5月21日,貴州百靈公告顯示,姜偉質押6.64億股股份,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 80.46%。
客觀而言,適度股權質押本是上市公司正常行為。但過高比例質押,無疑會影響企業穩健經營。一旦爆倉,中小投資者易成最大受害者,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結合上文的延期購回,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更令玩味的是,高質押的同時也伴隨大量減持。
2019年,姜偉累計減持超928萬股,套現資金超7900萬元。
2019年底,貴州百靈還曾宣布稱,姜偉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減持4233.6萬股,而減持計劃屆滿後的3月11日至12日,姜偉再次減持713萬股。
除了套現資金,還有大手筆分紅。
雖然2019年營收雙降,貴州百靈還是計劃按照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2.2元人民幣現金(含稅)的方案分紅,現金分紅金額超3億元,佔貴州百靈2019年淨利潤的106.55%。
如此高比例的分紅,在貴州百靈上市10年間,僅上市第一年出現過。
雖說分紅,是對投資者的責任之舉,但脫離實際、過分任性分紅,也無疑殺雞取卵、損害企業成長性。長遠看更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以豪放分紅聞名的承德露露,持續陷入頹勢,即是力證。
經驗告訴我們,很多高分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業績下滑、負債高企之際,上述分紅是否有犧牲企業成長性,甚至掏空企業的短視之意?
以此看,姜偉違規佔用資金的粗放大雷,不是無源之水。
陸克平、四環生物的前車之鑑
無論貴州百靈的蹭熱點,還是姜偉的頻跨界,都有違醫藥業的深耕、慢發展屬性。種種問題苦果,是兩者在為任性、短視、短利買單。
放眼行業,不乏前車之鑑。
比如資本大佬陸克平及四環生物。
日前,證監會更新2則處罰決定,直指四環生物及實控人陸克平的多項違法行為。
據處罰決定書,陸克平涉控制19個帳戶以擴大四環生物表決權,在限制交易期內買賣股票等行為,被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因涉及多項違法,陸克平最終合計被罰2734萬元。
同時,四環生物也因2014年至2018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等「四宗罪」吃到罰單,董事長孫國建被禁入市場5年,多名董事、財務總監等共計13名責任人被處罰。
重罰背後,故事也很精彩。
2014年至2018年,四環生物發布的年報顯示,企業股權較為分散,公司處於「無實控人」狀態。
結合不良業績,市場多有微詞。
在多次問詢無果後,2019 年 1 月 7 日,證監會對四環生物立案調查。
隨後,馬甲露底。
細梳各中關係利益,均經不起推敲。事實上,陸克平不晚於2014年5月23日就已是四環生物實控人,
證監會調查信息顯示,早在2014年,陸克平通過多個證券帳戶及權益工具增持四環生物股票,以擴大其控制的表決權數量。到2018年4月,其持股量已佔四環生物總股本的39.42%。
長達四年的違規行為,自然深遠影響了四環生物的正常運營。
首先盈利表現,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四環生物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981.98萬元、-3023.73萬元和-1488.19萬元,很不樂觀。
其次銷售費高企,2016年至2018年,其銷售費分別增長88.62%、 59.30%、30.77%至1.06億元、1.68億元、2.20億元,費用率分別為32.27%、48.62%、55.63%。到2019年上半年,其銷售費7484.55萬元,費用率達43.01%。
加之競爭加劇、資本前景不明等問題交織,四環生物陷入多維困境。不少投資者入坑。
最終陸克平,遭遇重罰晚節不保。而其一生打造的「陽光系」,也風波不斷。
公開資料顯示,陸克平一手組建陽光集團,一度為A股三家上市公司江蘇陽光、海潤光伏、四環生物及新三板公司陽生生物實控人。
如今,海潤光伏因連虧3年現已退市,江蘇陽光債務高懸、償債承壓,陽生生物目前也正申請股票終止掛牌。
至此,陸克平的資本帝國正在坍塌,陽光系也失去了靈魂人物。如此慘狀,讓不少人為這位76歲資本老炮唏噓不已。
細觀陸克平敗走資本市場,與其蔑視規則、粗放經營,缺乏匠心深耕、初心打磨、丟失敬畏感有直接關係。與貴州百靈的姜偉可謂風格頗似。
從某種角度分析,四環生物及陸克平被處罰,也是我國證券市場成熟完善的一個標誌。對貴州百靈和姜偉來說,亦是一個範式教訓。
雙刃作用 如何迷途知返
一定意義上說,醫藥業作為慢發展、強周期產業,長期投資價值的根基在於內生式發展。但從上述企業看,資本的兩面性,有時也會對其產生雙刃作用。
如何放大利好,規避利空?
從市場層面看,抵消資本的過分逐利性、浮燥性因素,不僅需要監管層的重拳出擊,相關法律法規的匹配完善,也需每一位參與者的敬畏行為。
從企業自身講,價值力的最終體現,來自穩健成長性,核心競爭力打底:產品效果夠硬、性價比夠高,多維打磨創新力、產業心,由此匯集的內生動力,是其發展之本。
從當家人看,作為航向標、舵手,應時刻保持精進初心、責任為先。在呼喚價值投資、提升營商環境的同時,企業家誠信、專業、合規精神,亦是一個重要考量。
由此看,貴州百靈亦或姜偉、陽光集團亦或陸克平,還需迫切之變。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如何曉喻新生,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首條財經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