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1、信用卡流通卡量
收集了近4年,招商銀行(橙色)、平安銀行(藍色)、興業銀行(灰色)的數據。
發現:興業銀行,一樣重視信用卡業務。
先從起步看,興業銀行信用卡量就遠少於招行,略少於平銀。
再看整個信用卡的拓展,圖上看,斜率都差不多。當然,興業銀行拓展結果略差些,也是要承認的。這真得不太重要。
最近中報:圖上發現招行與平銀斜率有明顯向下,說明上半年在收縮。而興業銀行,依舊勢頭不減。疫情發生了,興業銀行上半年還這麼做,是不是膽子肥了點?這不太好吧。
2、每半年的交易金額(圖表中寫成季度啦)
信用卡發出去,關鍵要用起來,不能當擺設。
說到交易金額,心態是比較複雜的。好象約會中的女孩:擔心他不來,又擔心他亂來。
還好。
興業銀行:整體是平穩向上。
招商銀行:是略向下的,這與掃行的客戶群下沉有關。
平安銀行:猛向上,發現勢頭不對時,又及時調整。
3、每張信用卡的應收帳款
看一下,招商銀行與興業銀行的最近這個數據,有點意思:
招商銀行有錢的客戶多,因此,上圖中也印證了,交易金額大於興業銀行。
從下圖中看到,欠銀行的錢,興業銀行開始大於招商銀行了。
這說明:興業銀行的信用卡分期比較多了。
4、不良率
分期多,當然是好事,銀行賺錢就多了。同時,不良率可能也多了。沒有免費午餐。
興業銀行,圖上看17年中報信用卡出過問題。
然後,不良率明顯往下降,18年年報到達低點:可能調整風險模型什麼吧。
接著,不良率繼續上升直到現在:這個期間,平銀、招行都一樣,看來是整個行業的事。
初步小結:興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就是一個「穩」字。
但不能說「不進取」,看看流通卡量的增幅,知道也很努力。
對信用卡的使用,交易金額在上升,信用卡分期也在增加。
對風險也有管理,可能跟17年不良率比較高有關。有時候愈早出點事,也是好事。
總的印象:沒有太異常。
5、財報中的數據體現
我們知道,顧客用信用卡在商家消費,商家會給銀行手續費。
收集了招商銀行財報中「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算出在「交易金額」中佔比。
發現這個手續費佔交易金額,大概0.46%。
一般,這個佔比,各家銀行都差不多。但看平安銀行財報,發現數據有出入了:
這是因為:平安銀行將分期手續費也歸入到中間收入。
理論上講,這個分期手續費就是利息。歸入到中收是不合理的。
目的可能是讓中間收入的數據好看一些。
但是,興業銀行,歸入實在太多:
有知道的朋友,麻煩指教一下:為什麼興業銀行的佔比會這麼高的?
作者:ninesuny連結:https://xueqiu.com/5617986042/158959816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