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終於大結局了。這部讚揚獨立且有個性的女性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的情感電視劇,立足於現實,真實反映都市男女到三十歲的黃金年齡不得不面臨的困局。她們找到了在三十歲適合自己的人生路,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三十而已》中很多人物令人印象深刻,每個角色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代表人物。比如被萬人憎惡的林有有,還有那個搞笑的太太圈,都顯得非常虛榮。除了這些反面角色,也有一些正面形象的人物,比如顧佳。
沒有女人天生就是好母親,孩子的出生給她們這一生帶來質的變化,有了想保護的人。比起體面,孩子更寶貴。顧佳曾經說:「我出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為了兒子能上一個好的幼兒園,顧佳放下身段,三番五次的討好能幫孩子入園的王太太,即使赤著腳給王太太提鞋走了20多層也不嫌累。不是不要面子,只是從當媽的那一天開始,孩子便成了自己最大的軟肋。
當兒子被其他家長欺負時,30歲的顧佳,第一次動手打人。也許是母愛使然、生活所迫,可不管怎樣,每一個媽媽,都是孩子最大的守護神。
別惹當媽的人,她們個個都是狠角色,扛得起責任,更擔得起生活的重擔。
看完《三十而立》,凹凸君悟出一個道理:父母三觀正,才是孩子一生的財富。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錢、不是房,而是沁潤內心的價值觀。孩子尚小時,無法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是父母的觀念,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態度,影響著他們對人生的看法。比如劇中幼兒園的一位小朋友因癲癇發作,家委會的一位媽媽攛掇家長投票讓其退學。
顧佳得知情況後不但支持讓這位小朋友留下來,更耐心給兒子講解小夥伴生病的原因,並和丈夫一起示範如何幫助別人。顧佳兒子不喜歡馬術,她沒有逼迫兒子,而是耐下性子和兒子溝通,鼓勵孩子去嘗試。
許子言在媽媽的教導下改變了態度,認真學習起來。
其實,三十歲的年齡段,不管是失戀還是失業,都可以整理好心情再出發,不會在一條特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有時間、精力去彌補曾經的遺憾。
什麼是三十而已呢?就是三十年前自己一個人奮鬥,三十年後儘量找個人一起奮鬥,在這個分界線上活得坦然、過得自然,不追憶過去,不畏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