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宣紙水墨畫「油畫」

2021-01-13 人美renmei

在中國藝術史上,不同文化的融合併不鮮見,而「中西融合」也是20 世紀世界藝術發展潮流中的一種。看似「自然而然」的中西藝術融合卻凝聚著藝術家們的汗水與心血,這也是林風眠一生的藝術理想,他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犧牲。

一方面在課內畫著所謂「西洋畫」,一方面在課外也畫著我心目中的中國畫,就在這中西之間,使我發生了這樣一種興趣:繪畫在諸般藝術中的的地位,不過是用色彩同線條表現而純粹用視覺感得的藝術而已,普通所謂「中國畫」用「西洋畫」者,在如是想法之下還不是全沒有區別的東西嗎?——林風眠《我的興趣》

林風眠在巴黎高等美術學院 1972年

「西式」的林風眠

眾所周知,林風眠曾在法國學習多年,所以他十分注重西方繪畫的寫實觀念,他曾說過:「我認為學習繪畫的都必須先學習素描,三年以後再選專業」,「而畫畫,我看還是由素描開始再用毛筆囉」,從這些話語中,不難看出林風眠對素描真的是「愛得深沉」。

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印象派的凡·高,莫迪裡阿尼,還有現代的馬蒂斯、畢卡索、達利康定斯基等,都是林風眠非常喜歡的畫家。所以在林風眠的畫作中,也時常能看到他們的影子。

比如在林風眠的花卉和風景作品中,就能看到印象派的筆觸。

除此之外,野獸派、立體主義、表現主題、原始主義等也是影響林風眠創作的主要風格。

林風眠用簡簡單單一兩筆就勾勒出了一個滿面愁容的仕女,這種形象與莫迪裡阿尼的《女像柱》十分相像,就連露出的哀愁的表情也都十分相近。

林風眠的仕女圖的背景常常會使用一些方形的色彩,與仕女的形象形成了微妙的平衡。而這種方形的色塊在馬蒂斯的作品中也經常出現。

此外,林風眠和馬蒂斯在刻畫女子的形象時,都將面目處理的十分簡約,她們都有著細長的眼睛和細長的眉毛。在馬蒂斯的《音樂課》和林風眠的《琵琶仕女》中,除了眉目和神態,就連坐姿和動作也十分的相似。

林風眠的仕女圖顯然受到了傳統中國畫的影響,但是又與張萱、周昉等人的不同。林風眠喜歡宋瓷,在創作這些仕女題材的作品時也從中汲取靈感。

我的仕女畫主要是接受來自中國的陶瓷藝術,我喜歡唐宋的瓷器,尤其是宋瓷,受官窯、龍泉窯那種透明、顏色影響,我用這種東西的一種靈感、技術放在畫裡。——林風眠

他還巧妙地利用西方畫中的現代畫的形式表現了京劇中的人物。在立體主義中,畫畫開始在同一平面上表現物體的不同層次。林風眠就將戲劇中的時空與立體主義的時空相結合,創作出了既有東方形象,又有西方藝術形式的作品。

而林風眠晚年的作品似乎更注重內心情感的表達和宣洩,以至於他的作品中又蘊含著許多西方表現主義的色彩。

林風眠晚期的作品有著一種神秘的氣氛,就如同戈雅的作品,給人一種黑暗藝術的感受。

這種帶有北歐表現主義風格的作品,總讓人不禁聯想到表現主題和北歐浪漫主義畫家恩索爾的,或許林風眠也借鑑了這些作品中表達情感的方式吧。

其實在林風眠早期的作品中,就已經開始使用表現主義的手法表達痛苦、迷茫的感情了。

只不過在晚期作品中,這種手法更多的用來宣洩他自己的情感,看起來就更加的深刻和震撼了。

林風眠「表現主義」風格的另一類作品是他創作的黃山風景。在他的筆下,黃山的風景沒有了雲霧繚繞的神秘和婉約,而是一種血與火的融合。

一座座尖銳的山峰,完全沒有了傳統文人畫中的情愫,更像是但丁畫中的地獄的樣子了。

林風眠在對於西方藝術的鑑賞和判斷上是非常有選擇的,他不僅看到西方藝術中值得學習之處,也看到它們的欠缺之處:

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一樣,是絕對個人主義的結果。——林風眠

立體主義裡有這許多東西,有好的、有壞的、相反的意志,和異樣的可能之果,實不可褒或貶的……所以,還是只講它的建設方面的好處,新的客觀性,和注重風格之趨勢,而希望從不好裡,發生出好的東西來吧。——林風眠

正是這種客觀而有所取捨的藝術態度讓林風眠的藝術在20世紀真正做到了集眾家之長,他將西方藝術內化為自身的藝術語言,並以它們書寫自己的人生歷程。

「中式」的林風眠

傅雷是一位眼光苛刻、下筆犀利的藝術批評家,但他對於林風眠作於宣紙上的作品卻讚賞有加:

現在只剩一個林風眠仍不斷從事創作。因抗戰時顏料畫布不可得,改用宣紙與廣告畫顏色(現在時興叫做粉彩畫),效果極像油畫,粗看竟分不出,成績反比抗戰前的油畫為勝。詩意濃鬱,自成一家,也有另一種融合中西的風格。以人品及藝術良心與努力而論,他是老輩中絕無僅有的人了。捷克、法、德諸國都買他的作品。——傅雷

不能否認西方藝術對他有積極影響,但林風眠終究是東方的藝術家,他的這一作品意味顯得更接近於將景與情統一的中國詩篇……——王朝文

花鳥畫是林風眠作品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直貫穿著他的藝術生涯。《悲嘆命運的鳥》受到了著名詩歌《受傷的鳥》的啟發,用十分東方化的手法描繪了一隊水鳥在蘆葦從上飛翔的情景,氣氛憂鬱而悲傷,表現出夜的靜寂。似乎林風眠的花鳥畫一開始就與其悲劇性的人生軌跡相聯繫。

林風眠的花鳥畫的線條有一種流暢、直接的美感。他十分看重中國藝術中線條的魅力,無論是水鳥的線條還是仕女圖中的線條都是十分考究的:

我是比較畫中國的線條,後來我總是想法子把毛筆畫得像鉛筆一樣的線條,用鉛筆畫線條畫得很細,用毛筆來畫就不一樣了,所以這東西要練得久,這種線條有點像唐代的鐵線描、遊絲描,一條線下來,比較流利地,有點像西洋畫稿子、速寫而我是用毛筆來畫的。——林風眠

在林風眠的鶴、鷺鷥等作品中,確實能看到其中的線既有中國畫白描的痕跡,又有西方速寫的特點,課件林風眠的線確實有傳統、有技術。

除了花鳥畫之外,林風眠的山水畫也讓人過目不忘。他的山水畫是中式的意境與內容和西式的變現形式的結合,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林風眠的山水畫作品主要有三個主題:杭州、重慶江邊和黃山。江邊的風景多與水鳥相結合,黃山主要用表現主義的手法畫山,而杭州則是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會與和不舍的。明豔的顏色表達出他內心深處對杭州美好生活的記憶。

(西湖的風景)這些畫面,深入在我的腦海裡,但是我當時並沒有想畫它……創作時,我是憑收集的材料,憑記憶和技術經驗去作畫的,例如西湖的春天,就會想到它的湖光山色,綠柳長堤,而這些是西湖最突出的東西,也是它的特性,有許多想不起來的,也許就是無關重要的東西了,我大概是這樣概括自然景象的。——林風眠《抒情、傳神及其他》

20 世紀20 年代至40 年代,有許多藝術家畫過那時的西湖,他們筆下的西湖是充滿了文人氣息、古色古香的西湖。例如關紫蘭1929 年創作的《西湖風景》和陳抱一1944 年所畫的《西湖藝專一角》。

他們筆下的西湖水光灩瀲、風景迤邐,多有亭臺樓閣點綴其中,非常精緻典雅,有著濃濃的文人意趣。

如果照傳統的中國畫筆墨來論,林風眠的書法和中國畫筆墨功底在他的時代確實不能算是有什麼過人之處。然而林風眠對於中國藝術的繼承是廣泛的,他的許多作品體現出敦煌壁畫、宋瓷、民間藝術等中國傳統因素的影響。而林風眠對於中國藝術精神的領悟,無疑可以追溯到他留法時博覽眾多博物館的東方藝術藏品與後期他在國內進行的研究。正是得益於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廣泛借鑑和吸收,才使得林風眠畫作中的東方格調如此自然而真切。

本文改編自《中國藝術》2017年第3期

作者:周蓉

《從歐洲現代派到中國意境——再看林風眠藝術中的形式語言》

相關焦點

  • 一代大師林風眠100幅作品欣賞
    林風眠竭力發揮黑的效果,偏愛黑烏鴉、黑漁舟、黑礁石、黑松林、黑衣女……緊鄰著黑是白牆、白蓮、白馬、白衣修女、白茫茫的水面。黑、白對照,襯以淺淡的灰色層次,表現了孤獨荒寥的意境,畫面透露著淡淡的哀愁與悲涼。淡抹濃妝總相宜,自嘲是好色之徒的林風眠同時運用濃重的彩色來表現豔麗的題材。
  • 林風眠:把中西藝術融為「彩色的詩」
    在林風眠積極參與籌備的斯特拉斯堡「中國古代與現代美術展覽會」盛大展覽上,他的參展作品多達42件,其中油畫14件、彩墨畫28件,是眾多畫家中作品最多的一位。在展覽上,巨幅油畫《摸索》尤為引人矚目。該畫長四五米,高兩米多,創作於柏林遊學期間,畫面上人物眾多。
  • 微噴畫芯宣紙和油畫布的哪個好?
    藝術微噴畫是我們現在掛畫市場上非常常見的一種藝術掛畫種類,在我們現在的家居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那麼我們在購買時一般都買什麼材質的掛畫呢,生活中常見的微噴畫材質一般分為宣紙和油畫布兩種,所以許多朋友在購買時都會糾結這兩種材質的掛畫,哪一種的比較好,具體有什麼樣的區別,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吧
  • 林風眠筆下的畫意情懷
    為何會覺得怦然心喜?似有不盡的親切。總覺得這些小鳥不是畫上的,是在哪兒見過的?就想起兒時隨父母回到老家,穿行在茶山竹林間地上梢頭見過的小鳥們,那些遠去的夥伴們。    所見到林風眠的小鳥,一是都在枝頭,一是儘是黑色,一是幾乎獨一種。    林風眠偏愛枝頭的小鳥。    林風眠畫的小鳥,不在天空,不在地上,都在枝頭,無緣問,也可以從一而再的畫中看出畫家的心。是小鳥,有時,就會飛,有時,就會地上走,他所喜愛的小鳥的狀態,是棲在枝頭的樣子,並不趕路,有歸意,有落處,住在春天裡。
  • 陳丹青:全世界最好的繪畫,是中國的水墨畫!
    圍繞水墨兩個字,各種理論就會圍上來,涉及美學,涉及美術史,等等等等,油畫就不會有這問題。我從來沒見過一群西方人談論一組創作,關鍵詞是「油畫」。我認為全世界最好的繪畫是中國的水墨畫。當然,我指的是古典作品。黃賓虹過時了,林風眠過時了,李可染過時了,張大千毫無疑問的過時了,徐悲鴻的國畫也過時了——所謂過時,不是說他們畫得不好,而是他們成為歷史。
  • 畫說林風眠 | 「神仙老虎狗,樣樣也都有」
    這也體現在他的畫中。所以他的學生兼好友、《從前慢》的作者木心撰文《雙重悲悼》說:在杭州藝專的展覽廳中,可以看到林風眠先生的《紫藤》、《繡球花》,混雜在張革命之牙舞鬥爭之爪的大量木刻油畫中,顯得一派靜氣,楚楚動人。當然,我是另有感喟的:「林先生在,繪畫在。
  • 林風眠與上海中國畫院
    林風眠懷著熱忱的心投入新的社會、新的生活,並自覺地摸索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相匹配的繪畫表現手法。1958年春,林風眠參加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組織的下鄉勞動鍛鍊,與賴少其、關良及昔日杭州國立藝專的同事吳大羽等一起深入到東郊川沙縣嚴橋蔬菜生產隊,住在農民家裡,同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勞動。勞動結束後,林風眠感慨萬分,於是寫了《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 【保利拍賣2020秋拍】調和中西——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精品集:近現代書畫 當代水墨卷(下)》,第19頁,文物出版社,2020年10月。 林風眠雖使用豐富的色彩表現光線,卻不同於西方繪畫傳統主要以均一的油彩表現整體明暗變化,他在宣紙上應用水粉,生宣紙的滲透性使墨色與不透明的水粉產生不同的層次感,表現出光色的豐富與變幻,經由對於媒材的充分掌握,《寶蓮燈》因而在主角與四周的黑白色調與線條間,呈現光影的閃動與色彩的對比,承繼自中國傳統的筆墨因而具備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 縴夫林風眠
    「繪畫的本質是繪畫,無所謂派別,無所謂中西」,這是距今六十年前作為國立藝專校長林風眠的話。作為畫家,他成功了,雖然這成功是這麼艱澀,這麼姍姍來遲。但作為藝專校長,他失敗了。成功乎?失敗?中國百年至今只有一個林風眠。
  • 裸體美女:莫迪裡阿尼PK林風眠
    回到莫迪裡阿尼與林風眠的裸女對比話題,阿尼的作品不再是歐洲古典主義的風範,所以在意味上趨同於東方,他的作品不再重視完全的立體感覺,而是有限的浮雕感覺,這個就足夠了,何況自從印象主義以來,西方的畫者有時乾脆單色平塗鴉地繪製油畫,比如凡高的向日葵,那盛花的容器,有時就是深一點的油彩勾勒,然後塗一點淡淡的油彩,完全是一種平面的感覺,這種傾向東方的風格展示西方畫者在古典主義的重壓下的不斷解放
  • 「浮萍葦葉經霜打,失途歸雁去復還」 | 吳冠中紀念林風眠
    林風眠在創作上走的是一條寂寞的路,是孤獨者之路。中國畫家學習、吸取西方繪畫,多半是吸取西方繪畫的所謂寫實手法,比方形象的正確呵、立體感呵,甚至光影呵,等等。但林風眠的情況卻不一樣,他早年留學法國,除掌握了油畫表現的雄厚實力外,他尤其對自印象派以後現代西方繪畫的精髓有著深刻的了解和體會。我國在二十年代開始直接學習西畫時,一般是學其「像」,國內的欣賞水平更是大都停留在「洋畫片」的趣味上。
  • 中國水墨繪畫的前景|劉西潔
    我們所以不用「中國畫」的說法帶而之以「中國水墨繪畫」,的目的是試圖從物質承載方式上來還原中國當代繪畫的當代視點,使之處於非「載道」的意義層面。那麼,作為水墨的獨特性毫無疑問在於它的媒質。一是宣紙,二是毛筆,二者相輔相成。宣紙對水墨特別敏感,特別靈透。一筆下去濃淡燥潤,層次分明。而毛筆的軟性柔性和彈性合為一體,更加豐富了它在宣紙上的變化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以及掌握的難度。
  • 兒童水墨畫簡介
    它是用我國特有的毛筆、宣紙、墨和顏料作為工具,形式上採用簡潔概括的線條、變化豐富的用筆及滲化淋漓的水墨韻味進行造型,是一種深受 人們喜愛的繪畫種類。      水墨畫注重表現物體的精神面貌,強調意境情趣,講究用筆、用墨的生動傳神,兒童可在水墨變化的趣味中去學習、掌握寫意造型能力。
  • 一身畫意林風眠 意外
    印象中,看精緻的鳥,就去看看朗世寧的,看寫意的鳥,就去看看八大山人的,看諧趣的鳥,就去看看揚州八怪李鱓的。第一眼,看到林風眠的小鳥,別有一種自在逍遙意。 為何會覺得怦然心喜?似有不盡的親切。總覺得這些小鳥不是畫上的,是在哪兒見過的?就想起兒時隨父母回到老家,穿行在茶山竹林間地上梢頭見過的小鳥們,那些遠去的夥伴們。
  • 畫中雄獅仿佛年輕的畫家自己!市場上最罕見的林風眠作品,驚現西泠...
    畫中雄獅仿佛年輕的畫家一樣回望畫家林風眠的一生,他立足中國的藝術傳統又借鑑學習西方現代藝術,努力將中國畫的筆墨與西洋畫的色彩相結合,其「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美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藝術主張與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派畫家試圖通過調和中西畫學之所長的途徑來改革和創新國畫的理論主張是一脈相承的。
  • 兒童水墨畫教程:第一節點
    兒童水墨畫教程:第一節點點是最小、最簡潔的,隨處可見。
  •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林風眠的水墨仕女
    「畫冠中西」展出作品《白衣仕女》「畫冠中西」展出作品《讀書仕女》仕女是林風眠盛期作品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時代的原因,裸女和時裝仕女極少見了,所能看到的都是古裝仕女。「畫冠中西」展出作品《琵琶仕女》總的看,他的仕女畫多用典雅的色澤捕捉一種可望不可及的美,並由姿情和氣質傳達東方女性溫柔嫻雅、清淡秀媚,如夢如詩。
  • 乾貨向:你是驚豔的油畫感長相,還是耐看的水墨畫長相?
    濃顏系長相(油畫感長相)——合照殺手,絢麗奪目骨相特徵 油畫有什麼特徵?強調光影變化暗面、亮面十分突出。具體來說,就是有明顯的輪廓線條,突出輪廓線條的美感,即使加上磨皮濾鏡,依舊難以掩蓋高低起伏的亮眼骨相,合照中一擊即中。
  • 人體佳作欣賞:論傳統水墨畫與現代油畫創作關係,世界名畫裡婀娜多姿的美女欣賞
    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組成的一部分,經過數千年的洗禮,中國傳統水墨繪畫已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美學理念和審美標準,而油畫作為近百年來傳入中國的新式藝術門類,從早期的西畫東漸到現代油畫的本土化,也必然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 宣紙的分類、宣紙的起源?宣紙是怎麼來的?
    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遂步提高,終於造出了潔白純淨的好紙,因紙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紙。 宣紙的聞名始於唐代,唐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所著之《歷代名畫記》云:「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這說明唐代已把宣紙用於書畫了。 另據《舊唐書》記載,天寶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紙進貢,而宣城郡紙尤為精美。可見宣紙在當時已冠於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