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的韓國電影比去年差了很多,沒了《寄生蟲》,沒了《82年生的金智英》,沒了《致允熙》,連選送奧斯卡的影片都拿不出來,只好把去年的《南山的部長們》送去評選奧斯卡。
等了快一年,我都以為韓國今年可能選不出年度最佳電影了,結果網飛在年末送來了一部小劇本驚悚電影《電話》。
《電話》是一部科幻驚悚電影,人物不多,關係也不複雜,主要是靠驚奇取勝。
金書妍(樸信惠飾)為了照顧患有腦瘤而病重的母親,從都市回到了位於鄉下的老家,她家的房子很大,是遠近唯一的一棟豪宅。因為在高鐵上不小心把手機給丟了,於是書妍在家裡接通了許久不用的電話,然而卻接到了一通來自於20年前,處在同一棟房子裡的吳淑英的電話。
吳淑英的養母是一個巫女,因為認為吳淑英是一個惡魔,所以把她關在這棟鄉間別墅中,進行各種驅魔儀式。吳淑英也因此受到了養母的各種虐待,她唯一的朋友就是同在鄉下雜貨鋪的善希,當她打電話給善希求救的時候,卻發現電話接到了20年後。
在一來二去間,書妍和淑英成為了好朋友。無意間,書妍發現可以通過過去淑英的行動,來改變現實,於是就通過淑英救下了本應該死於火災的父親,而因為父親的得救,20年後的現實也相應地發生了改變。為了報答淑英,書妍也告訴了她,她將會在不久之後被她養母殺死,也幫助淑英逃過了一劫。
然而,書妍可能沒有預料到的是,她可能救下了一個變態殺人狂。逃過一劫的淑英開始要挾書妍來讓自己逃過被警察抓捕的命運,而要挾的籌碼就是書妍的父母,以及過去的書妍自己。
熟悉好萊塢電影的觀眾,一定會覺得這部《電話》,和《蝴蝶效應》很像,通過改變過去,而改變未來。但是實際上它更像另一部美國電影叫做《黑洞頻率》,只不過《黑洞頻率》是通過無線電來與過去的父親取得了聯繫,從而改變了過去。韓國在2016年有一部高分韓劇叫做《信號》,就是以《黑洞頻率》的腦洞改編,通過無線電和過去的人發生聯繫來破案。
總之,《電話》的腦洞並不新奇。
如果要說稍微有一些新鮮的,就是現在的書妍無法主動控制過去的淑英,而淑英卻可以通過改變過去來要挾書妍,讓書妍告訴自己未來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同時,每次未來發生改變,對於書妍的記憶都不發生影響(但是身體卻可以被改變,這一點很奇特,也是後面我要說到的BUG),仿佛書妍已經被隔離於整個時空之中。這大概就類似於量子力學中「觀察者」,實際上「觀察者」是可以通過自己來影響整個系統的,只需要帶動足夠的「信息」。
因此,書妍只要把未來的信息帶給更多的人就可以「操縱」過去。只是這個信息需要「電話」。
來說一下這部科幻驚悚電影的一個關鍵BUG。
就是當故事的最後,淑英銷毀了所有的證據之後,書妍這一邊的未來完全發生了改變,大別墅變成了淑英的殺人魔窟,說明淑英躲過了深陷牢獄的命運而繼續生活了二十年。但是導演似乎忘記了一個關鍵,就是這個情況下在二十年前的書妍已經被淑英劫持,等待書妍的命運要麼就是死,要麼就是被囚禁二十年,雖然記憶不會改變,但是身體是可以被改變的。所以此時的書妍要麼不存在,要麼就已經無法自由行動了。怎麼還能出現在別墅中?除非在這個時空下有兩個書妍?
要消除這個BUG,可能必須引用另一個量子力學,就是「薛丁格的貓」。只能認為書妍所存在的未來,是一個「薛丁格的貓」的狀態,這樣在一切都沒有被確定之前,書妍和整個時空都處於未確定的狀態。
這就有一點玄學了。
其實,作為一個科幻驚悚電影,存在BUG似乎是一個必然的事,你也無法說明《恐怖遊輪》或者《彗星來的那一夜》當中離奇的劇情和最後結局的耦合。科幻腦洞和BUG似乎是無法調和的,但是我在影評中提到BUG,是為了給觀眾提供一個思路,並不是為了以此批判電影的好壞。而這種科幻驚悚電影,最好的作用,就是讓觀眾在離奇的劇情下去思考如何使得劇情變得「合理」。
從這個角度來說,《電話》的導演在結尾布置的那個反轉,貌似有一點畫蛇添足的意味了。
不過《電話》倒是對中國電影人的創作有一點借鑑作用,那就是科幻電影不一定要大場面,大特效,要狂轟亂炸。
一個腦洞,一個線索,簡單的場景和人物,就可以成為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韓國電影或者是日本電影都給了我們很多範例,而我們似乎只熱衷於翻拍,或者是擺爛。然後拍出許多智商低下,邏輯混亂的電影來糊弄觀眾。《流浪地球》是給中國科幻電影開了一道門,但是蜂擁而至的卻都是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