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食肉恐龍大多有小短手,到底有何用?科學家給出答案

2021-01-09 迪哥呀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霸主,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多年,比人類在地球上的時間還要漫長,卻在6500萬年前,因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而結束了侏羅紀世紀。

為什麼存在上億年的恐龍時代沒有發展出文明,而猿類卻僅僅用了兩百萬年就形成了文明?,一種動物經過1億多年的進化,尤其還是這種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沒有道理不會誕生智慧,或許當時的恐龍已經有了初步的智慧,也有可能有了初步的文明。

也有其他人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是必然的,他們認為人類是由外星文明創造的,如果真的存在造物主或外星文明,他們想要地球誕生高等生物,就必須要讓恐龍滅絕,否則人類祖先無法在如此的環境生存下來。

說起恐龍,我們都知道它們的種類有很多,因為它們生活在富氧時期,所以大多體型都非常龐大,我們都知道恐龍的體型非常龐大,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有大部分的食肉恐龍卻長著一雙與體型不相配的小短手,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用途。像霸王龍、刺龍、暴龍等。

那麼,這些恐龍的前肢是用來幹嘛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民間流傳幾種假說。

①食肉恐龍是伏在地上休息的,因為身體太重,起來的時候需要小短手支撐起前半身

②食肉恐龍在捕獵時,可以用前肢來固定住掙扎的獵物

③當他們在繁殖交配的時候,可以用小短手牢牢抓住自己的配偶,具體姿勢你們應該都懂的。

當然上面的說法大多都沒有有力論證,更多的科學家偏向恐龍的前肢是進化過程中的犧牲品。

我們知道食肉恐龍是兩足行走的動物,它們的尾巴很大,如果前肢也很大的話,會讓它們失去平衡。為了更好的獵食,恐龍就退化了自己的前肢,但是直到它們滅絕,也沒有完全退化掉。

但是前段時間,科學家們在加拿大的一處古老地層中發現一個寬約0.7米,長度超過數米的洞穴。科學家經過化石研究發現,恐龍的前肢竟然讓他們成為了地球上最早的地下居民。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推算洞穴至今已經有一億多年的歷史,這明顯不是人類祖先挖的。科學家們提出新的觀點,這些洞穴,或許是恐龍挖掘的。

在這些洞穴中,科學家還發現了兩隻幼年的恐龍化石,看起來這些洞穴更像是恐龍們的家,我們都知道,雖然大部分恐龍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可是它們卻與傳統的爬行動物形態完全不同。所以或許在恐龍時代在陸地上稱霸一方的恐龍,在夜晚的時候都會紛紛鑽入洞穴中生活。他們的前肢也是用來挖洞的,畢竟恐龍的小短手要更加的靈活。

你們更認同哪個觀點呢?是自行進化還是用前肢挖洞穴?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為了生存進化出很多匪夷所思的本領的生物。比方說我們熟悉的企鵝,它其實一種鳥類,可是卻不會飛,只能在陸地上笨拙地行走,同時在海洋中遊泳捕食。

又或者是被稱作「哺乳動物奇蹟」的蝙蝠,早期化石顯示,它們的四肢各有五隻爪子。今天,大多數物種的四肢都有兩個爪子。它們在上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讓自己擁有了飛行的能力。

所以恐龍的小短手也就不會覺得奇怪了。而且科學家還表示,恐龍其實非常的聰明,如果不是他們突然滅絕了,或許恐龍有可能成為智慧生物,畢竟他們晚期的傷齒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社會能力,同時差一點就將哺乳動物的祖先都給捕食乾淨了。那麼如果恐龍不滅絕,大家覺得人類是否又會出現呢?為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恐龍復原圖和真實長相差別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毫無疑問地是,科學家們可以從化石身上復原出該生物的骨骼,尤其是保存完整的恐龍化石,可以非常直觀地幫助科學家了解該生物的結構。但是,很多情況下,科學家只能得到一兩個恐龍化石碎片,憑藉這些碎片來拼湊恐龍活著時候的樣子。比如:一兩顆牙齒。
  • 鱗片上有感覺器官 食肉恐龍或用尾巴來釣魚
    德國侏羅紀時期小型食肉恐龍重建圖。箭頭所指的是位於尾巴下部鱗片上的感覺器官。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  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古科學研究中心的菲爾·貝爾博士10月7日在《當代生物學》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研究來自德國的侏羅紀時期一隻年幼恐龍化石,發現這隻約1.55億年前的食肉恐龍的皮膚擁有感覺器官。  這隻恐龍化石從鼻子到尾巴都保存完好,包括鱗狀皮膚和其他軟組織的殘骸。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
  • 「人類的禁區」到底有什麼秘密,恐怖之處在哪?科學家給出答案!
    「人類的禁區」到底有什麼秘密,恐怖之處在哪?科學家給出答案!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貝爺的《荒野求生》?他曾經在一個地方抓食人魚作為食物,當時他所處的地方就是在亞馬遜雨林。這個傳說中的「人類禁地」究竟有何可怕之處呢?下面就來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
  • 科學家顛覆性發現:這種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
    與大多數恐龍不同,歷史上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的棘龍似乎更喜歡水。棘龍已經進化出水生的特徵這個觀點基於本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對埃及棘龍尾部化石的分析。此前對於非鳥類恐龍的研究表明,這些動物僅限生活在旱地環境,曾有一些關於部分恐龍生活在水環境中的說法頗具爭議,幾十年前就被拋棄了。但是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系列已知最大的埃及棘龍的支持半水生動物生活方式的支撐進化。其中包括後肢退化、寬腳、大而平的腳趾骨和長而密但有利於浮力的骨頭。
  •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科學家已經有了結論,答案可能讓你意外
    ,沒看懂是什麼意思,現在才明白,小龍女的意思是她看透了生死,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生生死死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所以死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必要執著,這也表明了小龍女自己生死看淡的態度,但這個答案更像是從哲學的角度來回答的,那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到底是先有的誰呢?
  • 侏羅紀的莫裡遜組都有哪些大型食肉恐龍?
    因此,要弄清莫裡遜組有哪些大型的食肉恐龍,就要從侏羅紀晚期而且出土與北美洲的化石中尋找了。▲上圖為:莫裡遜組的三種大型恐龍,第一種為迷惑龍,第二種為巴洛龍,第三種為梁龍莫裡遜組的食肉恐龍們由於莫裡遜組是整個美洲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地質層,所以,無論是食草恐龍還是食肉恐龍的種類都有很多,下面我們就簡單的挑幾種有代表性的說一下。
  • 澳洲發現大型食肉恐龍 足跡達80釐米
    澳洲發現的新型食肉恐龍高三米,後側的剪影為暴龍(澳洲廣播公司圖)古生物學家安東尼·羅米利奧(Anthony Romilio)表示,一種腳印達80釐米長的恐龍的發現使澳大利亞在恐龍研究領域躋身世界前列。羅米利奧博士稱:「我一直想知道澳洲的大型食肉恐龍到底在哪裡。」
  • 地球上剛發現的最小恐龍,比蜂鳥還小,卻是可怕的食肉動物!
    提起恐龍,你想到了什麼?高大威猛的霸王龍,一聲咆哮,森林震顫,萬獸匍匐?還是易碎雙腔龍,君臨樹巔,從森林上空豪邁取食?昨天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讓我們來到了恐龍這個物種的另一個極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小的恐龍。
  • 大塊頭恐龍的纖長脖子到底有何用?
    在11月17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古生物學家新近分析了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以及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以了解這頭蜥腳類恐龍生活時期的氣候和生態系統,進而推斷1.8億年前的氣候變化。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為何侏羅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就已演化出纖長脖子和巨型身軀?
  • 植物「食肉」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揭曉了!
    首先,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植物食肉真的存在嗎?其實這個現象並不罕見,像豬籠草、金星捕蠅草、茅膏菜等等。而像金星捕蠅草這樣的食肉植物已經進化成為熟練的昆蟲獵手。那麼關於植物食肉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它們的進化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大約7000萬年前,當恐龍在地球上漫遊時,一種基因異常使一些植物變成了肉食動物。
  • 你知道恐龍的壽命有多長?科學家給出數據,也不過如此!
    你知道恐龍的壽命有多長?科學家給出數據,也不過如此!在當時的地球上,恐龍絕對算得上是一方的霸主,沒有任何的生物敢和它進行較量,它們也像現在的人類一樣,站在了生物鏈的頂端,但是就是這樣一種龐大的生物卻敗在了一顆隕石的面前。科學家們認為恐龍之所以會在地球上消失,是由於6500萬年前一顆隕石的到來。對於恐龍這種生物,我們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到底是如何出現的?又是如何消失的?
  • 第一名曾虐殺霸王龍 史上最強十大食肉恐龍
    第一名:棘龍  棘龍,是一類大型獸腳類肉食龍,其中的亞種埃及棘龍,是目前唯一沒有爭議的已知最大食肉恐龍,輕鬆奪取了霸王龍最大食肉恐龍的「皇冠」。埃及棘龍與非洲象大小對比  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經棘延長而成,高度可達1.65米(正模最大的一根),長棘之間推斷生前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巨大帆狀物(然而有極少數科學家卻認為這些長棘是由肌肉覆蓋著,形成隆肉或是背脊
  • 古生物學家在猶他州發現了新的食肉恐龍品種化石
    古生物學家宣布在猶他州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異特龍Jimmadseni,新物種是食肉動物,估計長約26至29英尺。異特龍Jimmadseni重約4000磅,大約在1.57億到1.52億年前在北美漫遊,是異龍的最古老物種。
  • 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科學家們終於給出了答案
    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如果說世界上先有雞的話,但是雞又是從蛋中孵出來的,可是如果說世界上先出現的蛋的話,那蛋又是雞生下來的,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千百年的問題,不僅難倒了古人,而且還難倒了一大批現代的科學家。
  • 恐龍是因何滅絕的?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並不是根本原因!
    恐龍是因何滅絕的?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並不是根本原因!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也是有一定的生物存在的,不過他們收到了各種各樣的環境變故影響而在地球上消失不見,就比如恐龍就是一個科學家們認為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而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界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食物短缺,有人說火山爆發。
  • 火山爆發導致恐龍滅絕?美科學家:隕石撞擊才是真相
    恐龍到底是怎麼滅絕的?對此科學家們一直爭論不休。目前流行著兩種關於恐龍滅絕的說法。第一種是,天外隕石撞擊了地球,才導致了恐龍的滅絕。而這顆隕石直徑為10公裡左右,其撞擊形成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直徑為180公裡(在墨西哥灣保留了一部分隕石坑)。
  • 有恐龍物種壽命可達300年 鱷魚或與之有親緣關係
    但事實卻是,在《星球大戰》過去十餘年後,《侏羅紀公園》和幾乎前後腳推出的《終結者2》用嶄新的CGI特效,開啟了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奇觀電影新紀元。  關於恐龍的大眾文化文本的出現伴隨著19世紀初的考古發現,遠比另一個幾乎比它還要有名的巨型地球陸生生物「金剛」的演繹要早許多。
  • 恐龍時代有沒有比霸王龍還厲害的恐龍?
    霸王龍是恐龍界的「頂級明星」,也是史上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因此,只要提到恐龍,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霸王龍,甚至許多人認為霸王龍是恐龍時代最強的生物。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種恐龍時代比霸王龍還要強的恐龍。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霸王龍到底有多強?
  • 恐龍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它們會有痛感嗎?科學家給出肯定答案
    六千五百萬年前,是地球上爬行動物發展的最高峰,就像現在一樣,也是哺乳動物發展的最高峰,而爬行動物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一族佔據了一個很大的位置,他們以其龐大、頑強而聞名,他們是地球的霸主,但當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地球物種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其中也包括恐龍,他們都因小行星的到來而面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