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宅在家,很多人「吃胖發福」,除了室內鍛鍊,一些人也將減肥瘦身冀望於減肥產品上。「無節食,不運動,食用神奇粉末輕輕鬆鬆瘦下來!」網絡上這樣一則減肥廣告,吸引了很多想瘦愛美的女士。
張夢就是其中之一,在花費數千元網購綠瘦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瘦集團)的這款「神奇粉末」並使用後,她在3月初出現皮膚過敏、發癢、腹瀉等症狀,一停用即消失。有了疑慮的張夢上網搜索,發現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不少消費者反映使用綠瘦產品後出現過敏、月經失調、腹瀉等副作用症狀,產品銷售顧問還要求消費者不吃主食,推銷代餐減肥套餐,有消費者前後花費近10萬元購買使用綠瘦的相關產品後,因營養不良、副作用症狀嚴重而入院尋求醫治。
記者注意到,綠瘦減肥產品早在10多年前就推出銷售,市場一度火爆的同時,消費者的投訴也不斷,其產品也被曝出假冒保健食品批號、非法添加違禁成分等情況。3月12日,記者通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查詢,發現當前銷售的綠瘦產品,大部分屬於食品,其中一種正在銷售的產品,批號已於2018年到期。
就相關情況,記者撥通綠瘦集團年報中公布的企業聯繫電話試圖得到回應,但對方得知是記者後直接掛斷。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律師表示,保健食品或食品都不能用絕對化的語言宣傳功效,減肥因個體因素不同會存在差異,如果經營者以「純天然、沒有副作用,多少天內減肥多少斤」來宣傳,就涉及虛假廣告。
邱寶昌介紹,普通食品不存在保健功能,非保健食品不能宣傳功能,即便是保健食品的宣傳,也不能超出相關部門核准的功能,如果誇大就是虛假宣傳,誤導消費,涉嫌欺詐。
多人吃「神奇粉末」減肥進了醫院
張夢購買「神奇粉末」,源自今年1月看到的減肥廣告,銷售顧問在微信上告訴她,「神奇粉末」屬於草本配方,可以將張夢的易胖體質改成易瘦體質。
「神奇粉末」其實就是綠瘦集團售賣的「植物草本固體飲料」。在一些網站和視頻平臺的廣告中,經常出現「神奇粉末」的廣告:「媳婦狂減30斤,一天一次,竟靠一種粉末」「超真實!她沒節食沒運動,只用了短短30天,狂減40斤!」
這些廣告還提到,「該粉末由國內一家百強健康集團獨立研發,全力打造的頂尖技術減肥產品,目前幾乎供不應求,所以並沒有全面進行宣傳,目前只提供官方微信一個銷售渠道。」這些廣告內容下面會有網名、地區和排列順序完全一致的評價。
花了3200元兩次購買使用後,張夢在3月的第一個星期遭受了皮膚過敏、發癢,停用後症狀就消失了。張夢在網上搜索發現,像她一樣購買綠瘦產品後出現副作用的消費者很多,常見的有眼睛過敏、月經失調、嘔吐、拉肚子等症狀,多名消費者不得不住院尋求醫治。
來自四川的王雲就是其中之一。王雲於2019年3月中旬接觸到綠瘦產品,服用一個半月後,出現手腳發麻,腹痛、嘔吐、月經失調、腹瀉等症狀,拉肚子最多的時候一天十幾次。住院後,醫生得知她吃減肥產品,立即要求她停掉,並開了調理月經和止瀉藥,因為王雲營養不良,還輸了一周的液。
層層減脂花費從幾百飆升到數萬
為了了解「神奇粉末」的功效,記者添加了多名綠瘦銷售顧問的微信,分別告知了不同的年齡、體重、發胖原因,即便如此,他們給出了完全一樣的減肥套餐,價格從600多元到800多元不等,並稱不用節食就能瘦,並發來了神奇粉末圖片,也就是「草本植物固體飲料」的產品。
記者特意詢問綠瘦顧問還有沒有後續消費,對方都稱「一次性搭配好,瘦身後不需要其他產品。」
有消費者總結說,綠瘦顧問的銷售套路一般有三步:第一步稱提高代謝,改善體質;第二步要分解脂肪;第三步則是代謝脂肪。
還有消費者表示,顧問每次在電話溝通時,還會側面打聽收入情況,問有沒有副業收入,以此準備下一步推銷。
多種產品共用批號個別許可證過期
消費者質疑綠瘦的推銷「套路」,對綠瘦的減肥產品,同樣也不放心。
記者梳理發現,王雲等人購買的綠瘦產品,大多為固體飲料和壓片糖果,其產品批號大部分屬於食品類別,只有兩款產品屬於保健食品,也並非全由綠瘦自己生產,而是委託其他公司生產,使用的也是其他公司的批號。
在消費者收到的產品包裝盒上,綠瘦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身份是「總經銷商」。記者通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查詢,發現其中一款梅青梅混合果汁飲品的生產許可證已於2018年6月30日過期,但產品依然在售賣。
記者查詢發現,早在2011年5月,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檢查中發現,「綠瘦」一款產品不僅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號,而且在產品中查出「西布曲明」、「酚酞」等非法添加成分。當時有曾供職綠瘦集團的一名管理人員表示,添加違禁成分,就是為了起到一定的減肥效果,留住消費者。
專家表示,減肥產品可能使消費者短時間內達到減肥目的,但由於盲目節食,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傷害,內分泌紊亂,更有些代餐產品營養結構不夠科學合理,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絕對化語言宣傳減肥功效涉虛假廣告
在「神奇粉末」的廣告中,「喝了短短40天,整整瘦掉26斤」、「只需每天堅持使用,10斤,20斤,30斤,40斤,瘦身節奏,完全由自己把控!」、「無節食,不運動,輕鬆瘦」等廣告語頻頻出現,不少消費者因此入局。
在發現綠瘦減肥產品及銷售的問題後,很多消費者通過各種方式舉報、投訴綠瘦集團。
記者查詢QQ群發現,一個建於2016年的綠瘦維權群目前已有100多人,目前還有人陸續加入。
群主告訴記者,直到3月13日早上,還有人加入他們的維權微信群,他統計了一份40餘人的維權名單,名單中消費者的受騙金額從2萬到20多萬不等,「有很多因為這事兒離婚、傾家蕩產的」。
針對上述消費者遇到的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律師表示,不論是保健食品或者食品,都不能用絕對化的語言宣傳功效,減肥因個體因素不同會存在差異,如果經營者「以純天然、沒有副作用,多少天內減肥多少斤」宣傳涉及虛假廣告。
邱寶昌介紹,普通食品不存在保健功能,非保健食品不能宣傳功能,保健食品的宣傳不能超出相關部門核准的功能,如果誇大就是虛假宣傳,誤導消費、涉嫌欺詐。消費者被誤導消費可以與經營者協商退款或者三倍賠償,主張權利,協商不好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或者起訴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