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郭敬明和於正分別寫了700多字和500多字的小作文,向自己曾經抄襲的莊羽和瓊瑤道歉。
此前,百餘名編劇導演聯名抵制二人抄襲的消息剛剛上了熱搜。
元旦小長假期間,一則疑似通知流傳在社交媒體。
該文表示,從1月4日開始(包括4日),影城不得排映影片《晴雅集》和《沐浴之王》。
《晴雅集》的導演正是郭敬明。
在假期中,有媒體致電了兩部電影的製作方,均得到了不清楚該文的回應。
據貓眼票房統計,在元旦期間,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12.82億,其中《晴雅集》在該檔期獲得0.71億票房,累計票房4.4億。上線24天的《沐浴之王》同樣拿到了票房超過4億的成績。
由於各大電影的網售平臺並未停止票務的銷售,影迷表示,這可能是一次自導自演的營銷事件,並感嘆於影視營銷團隊「出神入化」的手段。
有網友表示,坐等該消息反轉,郭導喜獲票房大賣的那一天。
沒能等來的反轉
事實讓等待反轉的網友失望了。
1月4日上午,兩部影片均撤出了排片,中國新聞周刊致電北京多家影院,據工作人員表示,接到了上述要求,但不清楚具體原因。
隨後《晴雅集》官方微博回應:「晴雅之約,感恩相守。此生無悔,侍奉為榮。」
而《沐浴之王》官方微博最後一次發布則定格在了2021年1月1日。
據網友推測,兩部影片下架的原因或與涉嫌抄襲、侵權相關。
由趙又廷、鄧倫主演,郭敬明執導的電影《晴雅集》劇本改編自日本奇幻文學作家夢枕貘的小說《陰陽師》,但郭敬明向原著小說購買了版權,看上去並未出現抄襲行為。
但在電影細節中,如人物動作和場景設計等,被影迷認為與漫威電影《奇異博士》有雷同之處,甚至在陣法上的圖樣也神似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中的「血輪眼」。
電影橋段架構中的疑似模仿,是否會被定義為抄襲?這又是否是《晴雅集》下架的原因?不得而知。
此時有網友拋出了另一觀點,郭敬明因抄襲行為被列入「劣跡藝人」名單,綜合近年來國家對於「劣跡藝人」零容忍的態度,所以最終拿下《晴雅集》,但同樣沒有相關依據證明此觀點。
韓國內容創作集團望月人公司表示《沐浴之王》原本是和萬達影視共同開發製作,但在2019年10月,萬達方面突然表示由於公司內部原因無法繼續進行最終投資製作合約的籤署。而導演易小星將其改編的本土化電影劇本,將片名《沐浴之神》改為《沐浴之王》,並強行於12月11日在中國上映。
在電影上映首日,易小星曾在社交媒體發文闢謠,表示自己的電影在內容、情節、人物上都與韓國版《沐浴之神》毫無關係,同時也註冊了原創版權登記,並願意奉陪任何法律上的行動,但不參與口水仗。
有影迷表示,除侵權風波外,《沐浴之王》還涉嫌違反1個月窗口期的潛規則,上線不足1個月,便在視頻平臺上發布。
但事實上影視作品的窗口期,並沒有明文規定,具體的時間要看片方、院線、視頻平臺三方的博弈。
無論究竟是何原因,《晴雅集》和《沐浴之王》都無法改變下線的事實。
血虧還是夠本
編劇汪海林表示,《晴雅集》的製作成本約在3億-4億,票房需要10億以上才能回本。
在此前,《晴雅集》片方發布的幕後製作特輯中,郭敬明表示,演員趙又廷的每套戲服,都採用了民間刺繡工藝,需要耗費長達二十天的人工時間來製作。而為了達到更好的光澤感和透氣度,鄧倫飾的皮衣也是全真皮的製作,並且還有特製的皮甲刺繡。一把道具弓的造價甚至高達70萬元,在服化道上《晴雅集》投入可謂巨大。
這次下線,票房定格在4.5億這個數字上,晴雅集註定是要賠錢了。
據了解,《晴雅集》的出品和發行方多達11個,還不包括三家聯合出品方,將蛋糕分完後,對於投資人來說,這部電影毫無疑問是虧了。
不僅如此,《晴雅集》還是演員鄧倫的首部大銀幕作品,甚至為了影片效果,鄧倫不惜裸露上身出演。
最終下線的結局,對於鄧倫的銀幕首秀顯得有些尷尬。
下線對《晴雅集》的影響不止票房這麼簡單。一位影視行業相關人士表示,按照常規模式《晴雅集》下映之後會將版權賣給視頻平臺,按照《晴雅集》的體量,價格在4000萬以上,票房理想的話價格會更高,大銀幕禁映,意味著電影或將失去在線點播的機會。
與此同時,《晴雅集》的下一部作品《瀧夜曲》是否會受到影響,還未得知。
《沐浴之王》經歷了票房上的高開低走,上映幾天便突破2億元大關,隨後因為不高明的笑點和喜劇套路式的呈現,讓電影票房持續走低,最終在選擇在1個月內上映視頻平臺。
在影評人周陽看來,《沐浴之王》的初期高票房主要原因是在同檔期內沒有太多「能打」的作品,投資幾億美元拍攝的《神奇女俠》爛了個稀碎,而《緊急救援》還未上映,在這個空檔中,《沐浴之王》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在周陽看來,即便是沒有下線的通知,《沐浴之王》也已經接近完成自己的銀幕使命,票房超過4億已經是它的上限了,後續還能在視頻平臺方面繼續付費播映。
中國新聞周刊發現,《沐浴之王》目前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平臺均可進行付費點播,並不存在全網下架的情況。
智慧財產權保護愈發嚴格
雖然兩部影片下線的原因並未得到官方明確表態,但關於智慧財產權的探討已經達到空前的高度。
2020年中國籤署的RCEP協議中,智慧財產權部分共包含83個條款和過渡期安排、技術援助2個附件,是RCEP協定內容最多、篇幅最長的章節,這也是我國迄今已籤署自貿協定所納入的內容最全面的智慧財產權章節。
隨後的中歐貿易協定中也有大量關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協定,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國勢必要加大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力度。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了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內容。
這給出了一個信號,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將持續加大,創作者們的權益將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去年底,美國喬丹訴中國喬丹一案落幕,中國喬丹輸掉了官司,丟掉了商標,便可窺見一斑。
作為瓊瑤訴於正案中瓊瑤的代理律師,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王立巖深知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艱難。
王立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郭敬明和於正道歉,可以看出智慧財產權的社會環境道德價值水準的提升,在全民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大環境下,觀念和認知發生了變化。
王立巖介紹稱,2020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二號)發布,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新《著作權法》(即依據該決定修改後的《著作權法》,下同)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新《著作權法》中和影視最直接相關的內容就是將電影類作品調整為視聽作品的表述,這看上去雖然只是稱呼的區別,卻將保護範圍變大了許多。
強調作品的視聽表現形式,而不是創作手法,視聽作品的範圍大於電影類作品,這一設定為一些不便列入電影類作品但符合視聽表現形式的新興產品留出空間。
此外,新《著作權法》對於智慧財產權侵權的打擊力度也不同。舊法中侵權的判賠有50萬元的上限,而新法則變為了500萬。
「不僅如此,還加大了懲罰性賠償,對於故意侵權、侵權情節嚴重的情況,法院可以判決給予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權利人的權利使用費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倍數賠償。」
王立巖表示,自己從業十年,很多維權案件都很艱難。作為律師不僅要努力證明侵權成立,還要盡全力去證明原告的損失,造成的巨大後果。
「但往往獲賠金額很低,這就造成了侵權者明知侵權,卻獲利很高,為了追逐高額獲利,便會瘋狂侵權,毫不在乎。」
作為律師,在新法實施之前的這段時間,王立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讓法律有效地匹配和使用,並讓它在新環境中產生作用。
就像網友所說的那樣,一個人道歉了,不是因為他知道錯了,而是因為他知道怕了。
內容來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