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喜劇演員,我們隨便說就能說出五六個。
比如說潘長江、趙本山、蔡明、沈騰等人。
而今天我們著重要說的是我們''人小''但能力卻出眾的潘長江老師。
還記得《舉起手來》的搞笑日本兵嗎?
還記得''別把豆包不當乾糧''的趙富貴嗎?
還記得''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的高峰嗎?
那些年潘長江老師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影視作品和小品。
《舉起手來》這部劇不僅我們父母看,估計連我們都已經看了不下五遍了。
但是現在再看,依舊能被潘長江老師的演技所折服。
我們的潘長江老師雖然在顏值、身高上不佔優勢,但是小品、演戲、導演等方面卻樣樣精通。
並且,潘長江老師的搞笑天分更像是與生俱來的一樣。
潘長江老師拍的很多小品和電影都是以''自嘲''的方式參演的。
就比如剛才已經提到的《別拿豆包不當乾糧》中的趙富貴、小品《過河》中的高峰等。
潘長江老師在小品界、演員界、導演界都積攢了不少的人力資源。
並且潘長江老師和蔡明老師已經是為數不多還堅持上春晚的老喜劇小品演員了。
娛樂圈中不乏有已經成名的人幫助自己的親人走進娛樂圈。
這在娛樂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大家都知道,潘長江女兒潘陽最開始進軍娛樂圈也是憑藉潘長江老師的名氣火起來的。
看到這張照片是不是有一種''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感覺。
其實潘長江老師不僅幫助過自己的女兒,還幫助過他的弟弟潘長甬。
提起這個名字,大家或許會說他除了是潘長江的弟弟之外,他還是誰嗎?
為什麼我們都不認識。
而且看長相和身材,這跟潘長江老師不像啊。
不過事實就是如此,這個高大的男人就是潘長江的弟弟。
其實仔細看還是能看出兩兄弟在眉眼之間還是有相似的地方。
只不過弟弟180,而哥哥160而已。
這時候耳邊突然想起了潘長江老師的聲音''濃縮的都是精華''。
或許眾人不太熟悉潘長湧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潘長湧是一個背後工作者,他是一名製片人。
潘長甬的事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他成功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哥哥潘長江的幫助。
他現在的代表作有《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能人馮天貴》、《大胃王》,而《大胃王》正是潘長甬的處女作。
在這幾部戲中都有哥哥潘長江領銜主演。
可以說如果沒有潘長江,潘長甬便沒有今天的出頭之日。
但是,潘長甬自身的努力大家也是看得見的。
畢竟如果一個人沒有實力,即便潘長江的能力再大,他也只能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有人或許會說了,''媽媽真偏心'',把好的基因都留給了弟弟。
其實,我們潘長江老師似乎得了更好的基因,那就是''搞笑''基因。
潘長江和潘長甬雖然在相貌和身高上相差很多,但是兩個人一直相親相愛。
弟弟有難,哥哥幫一把;哥哥有挫,弟弟扶一把。
或許也正是因為兩人的互幫互助,才讓兩人都在娛樂圈站穩了腳步。
弟弟不嫉妒潘長江的成就,反而感謝潘長江有如此高的成就。
因為他自己也說''沒有潘長江就沒有潘長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