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齊魯鄉村話振興」是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中國網聯合組織的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深入濟南市各區縣街道辦事處,對話街道黨工委書記,集中展現全市鄉村「五大振興」工作亮點,刻畫泉城人民自力更生、守望相助的生動實踐。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濟南市平陰縣玫瑰鎮以「把農村建設的更像農村」為原則,以不斷滿足全鎮農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以「連路、串水、開花、靚村、興業」為路徑,全力打造了具有玫瑰烙印的「玉帶玫香」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五大振興全面起勢,走出了一條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
在濟南市平陰縣西南部,坐落著一個洋溢著浪漫氣息的靜謐小鎮——玫瑰鎮,每年五月份,春風蕩漾,豔陽高照,道路兩旁、田間地頭,到處可見大片大片嬌豔的玫瑰花盛放如海,在微風中輕擺搖曳,顧盼生姿,百媚叢生,散發出陣陣的花香,令人沉醉。玫瑰鎮玫瑰種植面積達3萬餘畝,且以花大色豔出油率高而聞名中外,年產玫瑰鮮花12000噸左右,是國家林業局和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的「中國玫瑰之鄉」,山東省首批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鎮。2016年,楊欣肩負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擔走馬上任,成為玫瑰鎮的黨委書記,從此陷入了對玫瑰的痴迷狀態而無法自拔。雖然「愛得越深越濃越纏綿」,但深情沒有妨礙睿智,他目光如炬,看問題入木三分,對玫瑰產業的發展看得深,想得遠,一幅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隨之在他腦海中清晰起來。
產業振興:為玫瑰立心,為花農立命
玫瑰鎮的特色產業就是玫瑰,種植歷史長達1300多年,是世界上種植歷史最悠久的產區,比保加利亞早了900多年。「可以說,玫瑰是我們的核心IP。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如果不和玫瑰結合的話,就會迷失初衷和方向。順應數萬花農靠玫瑰產業發家致富的願望,是鄉村振興工作的出發點和初心。」楊欣對玫瑰產業的定位既腳踏實地,又謀劃高遠。
這朵小小的玫瑰花,被列為山東「三朵金花」,是濟南市重點發展的十大農業特色產業之一,是3萬多戶花農養家餬口、脫貧增收的重要經濟來源。但他來到玫瑰鎮面臨的局面是,玫瑰收購價格波動劇烈,忽高忽低,花賤傷農的事件時有發生;玫瑰加工產業多為散亂汙的小作坊,「用煤作為熱源,將鮮玫瑰烘乾脫水,做成玫瑰花蕾茶、花冠茶,屬於簡單的農產品初加工,技術十分落後,附加值低,處於產業鏈的末端。」
不用雷霆手段,難顯菩薩心腸。2017年,為了整治大氣汙染,更為了玫瑰產業的「升級換擋」,果斷取締126家玫瑰加工小作坊,讓全鎮花農為之一振。「這些小作坊消耗了鮮花產量的70%以上,卻沒有創造出相應的價值,還產生了汙染問題,所以必須關停。」
玫瑰事關3萬多戶花農的生計,關停小作坊後,鮮花銷售的路子就堵死了,誰來為花農的飯碗買單?正所謂「山人自有妙計」,為了挽救瀕臨生死存亡邊緣的玫瑰產業,楊欣積極向上級反映,平陰縣政府毅然決定投資4.6億元,高標準打造面積達13.7萬平方米的玫瑰高端產業園。
此時距離玫瑰上市僅僅只有半年時間,產業園建設工期滿打滿算也就150天,在如此緊張的時間內建成一座水、電、氣、汙水處理全配套的高標準現代化產業園,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誕生於1979年深圳的口號,在玫瑰鎮這片熱土上轟轟烈烈地上演。楊欣帶領玫瑰鎮上上下下,卯足了勁與時間比快慢,與花期爭短長,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現場督導,專人負責,白加黑,5+2,櫛風沐雨,廢寢忘食,所有人都像是馬力十足的發動機,只要睜開眼睛,就奮不顧身地往前奔跑。他們的心裡只有一個信念,絕不能讓玫瑰爛在地裡,絕不能讓花農端不起飯碗。
2018年3月底,伴隨著機器的巨大轟鳴聲,全鎮人矚目的高端產業園順利完工,園內矗立著7棟高標準廠房、1座8000立方米大型冷庫,還有生產工藝及企業產品宣傳區。在楊欣的帶領下,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順利完成了,在與時間的競爭中,玫瑰鎮是勝利的王者。
「打造高端產業園,通過提高玫瑰加工的技術門檻和資本門檻,引進高附加值的產品和高科技含量的企業,形成玫瑰加工的高端產業集群,讓玫瑰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面對著設施先進、氣勢恢宏的產業園,楊欣倍感欣慰。
目前,已有19家玫瑰加工企業入駐,其加工量佔到了平陰縣玫瑰花產量的50%以上。不僅如此,入園企業採用電、天然氣清潔能源進行生產並積極籌建GMP、SC標準化生產車間,新上網帶烘乾生產線、光電微波生產線、空氣能熱泵生產線、亞臨界萃取等設備170臺套,構建起了清潔、低碳的玫瑰產業生產體系。
「產業集聚產生了放大效應,那就是『整體大於局部之和』的協同效應。」專著研究多年的楊欣對此信心滿滿,現實不斷在驗證著他腦海中的藍圖。在玫瑰高端產業園裡,一批又一批的新產品和新工藝相繼誕生,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向高端延伸。曜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採用先進的亞臨界萃取技術,完整地保留了平陰玫瑰鮮花的呈香成分,特別是清香優雅的苯乙醇含量高達35%以上,是水蒸氣蒸餾玫瑰油的15-20倍。華玫生物科技公司率先採用超低溫冷凍乾燥技術加工凍幹玫瑰,製作的花冠茶用水浸泡後栩栩如生,如鮮花般嬌豔粉嫩,推向市場後供不應求,打破了玫瑰深加工行業的技術壁壘。芳蕾玫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擁有低溫真空微波烘乾設備22臺,花瓣分離生產線1條,光電微波網式烘乾生產線2條,烘房17臺,日產玫瑰花茶50噸,其自主研發的光電微波低溫乾燥和真空低溫循環乾燥技術,能在真空負壓狀態下去烘乾玫瑰花,達到最鮮豔的幹化狀態,顛覆了行業傳統的生產方法,帶來了玫瑰花茶的新變革。
如何實現玫瑰產業一二三產的融合,讓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過去的農戶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一個村的農戶就如同一麻袋土豆,形不成合力,如何把他們凝聚起來,成為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楊欣反覆思考這些問題,試圖找到一條解決之道。他翻閱典籍,赴外地考察學習,遍訪鄉賢,腦海中逐漸形成打造「玫瑰花鄉田園綜合體」的規劃。利用玫瑰之鄉的優勢,吸引企業投資,把土地流轉出來後,一產著重打造玫瑰高科技藥食同源生產基地,二產劍指花茶養生、美食滋補、精油美妝、酒飲怡情四大系列玫瑰產品品牌,三產聚焦瑰谷農旅產業示範園環、芳蕾玫瑰文旅休閒環、玉帶河濱水遊憩環、齊魯鄉村振興樣板展示環四條精品線路,全力打造四季花海的自然景觀,增加各種農事體驗和遊樂項目,吸引城市遊客到這裡賞花、遊玩、就餐、購物,這樣就構建了「農戶+合作社+玫瑰交易中心+企業」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企業通過經營獲得收益,農戶既可以從土地流轉和項目中分紅,還可以到綜合體內打工,預計戶均增收多達萬元以上。
說幹就幹,玫瑰鎮規劃了總面積 32445 畝,總投資8億元的「玫瑰花鄉田園綜合體」項目,讓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用10天時間完成拆遷3000平方米,30天時間完成土地流轉3800畝,開創了全鎮土地流轉無地上附屬物補償的先河,既為企業節約了2萬元/畝的投資成本,又為群眾創造了300多個穩定的就業增收崗位。
如今,田園綜合體內一派繁忙景象,1.8萬平米展示中心和遊客服務中心正在日夜施工,8000平方米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已然初具規模,棚內3500平方米移動苗床總共育苗多達40萬株,培植玫瑰花盆景6000餘盆,其他觀賞品種1.5萬盆。再往裡走,就可以看到花海梯田,顏色各異的玫瑰、月季、牡丹、芍藥、彩條金魚草、藍花鼠尾草、馬鞭草、長春花、醉蝶花等爭相綻放,顏色紛呈,將大地點綴得極其美觀漂亮。
生態振興:讓農村成為未來的奢侈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沒有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就不可持續。充分發揮鄉村生態優勢,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楊欣將生態振興看得無比重要,因為他堅信,「農村將是未來中國的奢侈品。實現鄉村振興,絕不是把城市元素移植到農村,蓋一堆大樓、別墅,那會讓農村不城不鄉、不倫不類。」
在濟南市2018年10月啟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百村示範創建中,玫瑰鎮有六個村入選,如何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振興的路徑?如何發展帶動群眾增收的產業?如何發揮連片打造的優勢,做到六個村一盤棋?楊欣堅持「讓農村更像農村」的原則,力求保持鄉村最淳樸的原貌,在「連路、串水、開花、靚村、興業」路徑指引下,僅用兩年時間,就讓六個樣板村華麗蝶變。
玫瑰鎮投資2400多萬元,以玉帶河為軸,建設6.35公裡的賞景濱河路,建設8.6公裡齊魯樣板連村路,巧妙地將六個村像串珍珠一樣連在一起;與此同時,將黃河水引入玉帶河,讓瀕臨乾涸的小河溝重現生機,宛如一條玉帶纏繞山間,與蒼翠欲滴的群峰構成無敵勝景。在此基礎上,楊欣又大手筆對莊科等6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村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重現「鄉韻、鄉趣、鄉賢、鄉味、鄉憶、鄉情」,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千年香飄醉玫花,百年春光石當家;十裡浪漫雙棲地,一眼情定北石硤。北石硤村群山環繞、三面濱水,是典型的魯中山區泉林田風貌區,村內石頭房子依山勢而建,古樸自然,鄉韻、鄉趣橫生。「村內民居石牆、囤頂的建築,融合了泰沂山脈的石牆、尖頂民居和魯西南土牆、平頂的民居的特色,整體特徵極為鮮明。」楊欣對村內的民居特色如數家珍,愛不勝收。
如何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文物修復講究『修舊如舊』,我們對北石硤村的改造是『復鄉如鄉』,最終呈現一個動態的『泛民俗博物館』。」經過反覆考察,多次與專家教授座談,楊欣將北石硤村定位為「田園北石」,主街道兩側建築立面改造就地取材,以碎石料、石板以及當地特有的魚籽石切片、回收廢舊檁條為主要材料,利用爬藤植物,對沿街建築的山牆面以及圍牆立面進行美化、綠化提升,讓沿街農戶拆牆透綠,把自然的綠色延伸到庭院,把庭院的生活融入到自然。
村中央原有一個廢棄的池塘,多年來成為村裡的垃圾場,汙水橫流,夏日蚊蟲肆虐,經常散發出陣陣的惡臭。北石硤村將圍牆拆除,徹底清除沉積多年的垃圾,讓之前被掩蓋的天然懸崖和老泉眼重現天日,同時將懸崖和泉眼相融合,以「清泉石上流」為主題,打造出疊水景觀,將池塘設計為「伴山塘」錦鯉池,儲水量達500立方,安裝水循環和殺菌系統,與水生植物種植結合,製造出了一個微觀的生態系統,成為附近村民休閒遊玩的主要場所。如今走進這裡,會看到百年的酸棗樹傲然挺立,虯枝盡展,與古樸的石頭房子相映成趣,泉水潺潺,漫過石梯,一幅曲水流觴、恬淡靜謐的山水畫展現在眼前。
「北石硤村將村民廢棄不住的民房回收,成立閒置房屋合作社,打造loft鄉村公寓民宿,可以滿足上百人住宿。收集黃河遷建村的鎮宅石『石敢當』、以四季農事為主題打造『稷事堂』,下一步將邀請藝術家入駐,打造玫瑰藝術谷藝術家駐地,目前已與山東藝術學院城市景觀創意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等達成合作意向,攜手打造寫生創作、影視拍攝和研學的基地,探索一條城市與農村、當代藝術與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家與村民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美麗村居發展之路。」說起北石硤村的未來發展,楊欣滔滔不絕,興致盎然。
無憂東唐、福地西唐、文韻南石、田園北石、悠然莊科、五賢彭莊……如今,在楊欣的主持下,一個個有顏值、有溫度、有情懷的美麗新鄉村在玫瑰鎮不斷湧現,倩影漸露,她們以玉帶河為軸,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布局打造都市農業休閒觀光帶,成為玫瑰鎮鄉村振興的主動脈、新引擎。
文化振興:讓老百姓既有「裡子」,又有「面子」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傳統文化根源,在鄉村振興發展的各個環節發揮著提綱挈領的精神引領作用,始終是鄉村建設的精神文明靈魂所在。建設美麗鄉村需要乾淨整潔的環境做底色,更需要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內涵重塑。」曾經在政研室研究多年的楊欣,主政玫瑰鎮後,尤其重視精神的力量。
在全鎮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楊欣發現,無論是城鄉環衛一體化、美麗鄉村、基層治理等重要工作,還是玫瑰花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等重點項目,都離不開當地群眾的精神文明素養。
如何在鄉村振興中,培育文明鄉風、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村記憶?制約鄉風文明建設進程主要因素是什麼?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密碼」究竟是什麼?在經濟不算發達的玫瑰鎮,如何挖掘鄉風文明的內生力量,調動村民的積極性?這些問題不斷在他的腦海裡縈繞盤旋,答案越來越清晰。
「情感認同是鄉風文明認同的心理基礎,是認同邏輯體系的起點;利益認同是鄉風文明認同的驅動因素,社會成員的利益認同特別是物質利益認同都是其合法性的重要來源。俗話說,喚雞要有一把米,鄉風文明建設也必然要通過人們的利益認同來體現。」經過反覆思索,楊欣號準了脈,開好了方。
2018年,玫瑰鎮大膽創新,克服了無經驗可循、無資料可查、無人員指導的困境,創新性地提出了「鄉風文明銀行」的概念和方案,採用銀行積分制,每個家庭對應一個帳戶終生不變,帳戶不設基本分,不設上限,且存取自願,積分記錄持續保存。在積分標準上,楊欣更是謀劃周全,多次與各村座談交流,數易其稿,最終確定「動態化管理」的標準,各村可按照程序指定符合本村實際的積分項目,經村集體討論後可以動態更新。
為了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村民可以將積分兌換成所需的商品,兌獎資金由黨員幹部帶頭捐款,鼓勵村民參與捐助,並從集體收入公益金中拿出部分作為運轉資金,鄉風文明銀行領導小組根據積分和兌獎情況,購置群眾常用物品,電飯鍋、噴霧器、洗衣粉、紙巾等擺上了鄉風文明銀行的貨架……
如此精心謀劃後,玫瑰鎮召開了鄉風文明銀行動員大會,召全鎮上下掀起了學文明、守家訓、遵民約、揚美德的良好氛圍,湧現出了一批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孝老愛親、愛護環境的好人好事,當年底,在楊欣的主持下,玫瑰鎮大張旗鼓地對優秀村民進行表彰,敲鑼打鼓戴紅花,讓老百姓既有「裡子」,又有「面子」。
文明共建共享,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鄉風文明銀行」只是一種載體,在「文明銀行」積分評價機制的激勵下,文明行為蔚然成風,村民爭做「文明銀行」的參與者。莊科村把街道衛生納入積分標準,以戶為單位劃定衛生責任區,衛生區環境成績計入該戶銀行積分帳戶,讓原本靠村兩委單打獨鬥的環境整治變成了人人參與的共治共享,實現了美麗鄉村的高顏值;站西村通過設立胡同長,把把鄉風文明銀行活動與美麗鄉村建設、城鄉環衛一體化、基層治理有機結合,創新了鄉村治理模式。
情滿花香玫瑰,振興鄉村發展。玫瑰鎮以為民服務的初心,攻堅克難的決心,敢拼能贏的信心,在鄉村振興發展大局中把握玫瑰定位,展現玫瑰特色,加速玫瑰產業一二三產融合,做大做強玫瑰產業,讓其成為百姓致富「金花」。(張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