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譚詠麟與張國榮的世紀合唱,以及《有個人》

2020-12-17 騰訊網

1999年,受到「環球音樂」收購「寶麗金唱片」的影響,香港區的原「寶麗金唱片」體系,也進行了重組和調整,此前負責遠東區推廣和「非池中」廠牌負責人的陳小寶,升任香港「環球音樂」的董事長。

當時的陳小寶,除了要處理好陳曉東的續約,力推張栢芝、高雪嵐(傅佩嘉)和恭碩良三位新人,以及保持黃柏高掌控的「正東唱片」之良好關係之外,當然不能忘了拜一個重要的山頭。

這個山頭,就是前香港「寶麗金唱片」的老行尊——譚詠麟譚校長。而說譚詠麟是香港「寶麗金」的老行尊,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雖然譚詠麟並非是最早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的歌手,但迄今為止,他卻是唯一一位在香港「寶麗金唱片」出版所有個人專輯的歌手。直到1999年,譚詠麟依然活躍歌壇,但「寶麗金唱片」這個廠牌,卻沒了。

甚至在「寶麗金唱片」被「環球音樂」收購後,譚詠麟還把自己的合約,一直延續了下去。這就導致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作為香港「寶麗金唱片」體系的歌手,譚詠麟的音樂生命周期,竟然比廠牌還要長久,說他是香港「寶麗金唱片」的活化石,絲毫不為過。

1970年,德國「寶麗多唱片」(Polydor)正式收購由葡商投資的香港本土廠牌「鑽石唱片」,開始進入香港地區市場。兩年後,隨著「寶麗多唱片」和另一家國際廠牌「飛利浦唱片」(Philips)的強強聯合,香港區的「寶麗多唱片」也和「飛利浦唱片」重組成為全新的「寶麗金唱片」,在此後幾十年裡,成為香港最大的唱片公司。

也正是因為強強聯合的屬性,使得從1982年到1993年期間,由香港「寶麗金唱片」發行的唱片,都會出現兩套完全不同的廠牌Logo,一個是「寶麗多唱片」,另一個就是「飛利浦唱片」。

不過,香港「寶麗金唱片」倒也並不是隨機使用這兩個廠牌,而是分配給不同藝人使用,在使用上也是「終生」制原則,即一開始是「飛利浦唱片」,就一直是「飛利浦唱片」。

比如譚詠麟、李克勤、蔡國權、黃凱芹和「草蜢」等等,就屬於「飛利浦唱片」,而張學友、許冠傑、鄧麗君、陳慧嫻和徐小鳳,就一直被劃到了「寶麗多唱片」門下。

至於譚詠麟,他不僅在1979年於「寶麗金唱片」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而且早在1974年,他作為當時「溫拿樂隊」的一員,就已經在「寶麗金唱片」,推出了樂隊的首張專輯《Listen to The Wynners》專輯。

所以,直到1999年「環球音樂」收購「寶麗金唱片」,譚詠麟實際上已經在廠牌「服役」了25年。考慮到他在香港樂壇的影響力,以及廠牌本身的影響力,也讓陳小寶不得不在接手「環球音樂」後,必須圍繞著校長做點事。

除了先為譚詠麟再版了《霧之戀》、《愛的根源》和《愛情陷阱》等五張經典專輯之外,陳小寶也很快想到了一個概念,就是以眾星捧月的方式,出一張致敬譚詠麟的專輯,這張專輯,就是《誰可改變·15周年紀念集》。

之所以有15周年紀念集這個副標題,是因為最初策劃這張專輯時,曾經想到的是所有歌手,一起翻唱《愛的根源》這張專輯,而這張專輯就是譚詠麟真正步上香港樂壇一線,甚至是香港流行音樂史,進入一個新時代的標誌性專輯。

而《愛的根源》這張專輯,恰恰就是發行於1984年,離當時的1999年,恰好隔了十五年。

但因為後來在執行過程中,又擴大了收歌的範圍,將《霧之戀》(1984)和《愛情陷阱》(1985)兩張專輯也考慮了進來,所以最終《誰可改變》的選曲,就變成了從這三張專輯由藝人自行挑選。而這三張專輯,恰恰正是代表校長音樂事業生涯第一巔峰的「愛情三部曲」。

當然,這張合輯最後之所以變得與眾不同,還是因為一個人的出現,這個人,就是張國榮。

1999年的香港「環球音樂」,最重要的頂級歌手,除了如日中天的張學友(當時籤約的是臺灣『環球音樂』),家有一老的譚詠麟,就是重新回歸的「老新人」張國榮。

算起來,張國榮其實也算是「寶麗金」的老人。早在1978年,他人生的第一張唱片合約,就是和香港「寶麗金唱片」籤定的。張國榮的個人首張大碟《Day Dreamin』》,甚至比譚詠麟的首張個人專輯《反鬥星》,還要早一年發行。

不過,因為在香港「寶麗金唱片」的發展並不順利,張國榮隨後也轉檔至本土廠牌「華星唱片」,並因為一曲《Monica》的走紅,迎來了事業第一春。

而讓張國榮邁向巨星行列的,恰恰是因為他在1987年,籤約至當時陳小寶的「新藝寶」廠牌。一張《Summer Romance』87》,不僅成為「新藝寶」的開山之作,也成為了當年IFPI唱片銷量冠。

而「新藝寶」,也是「寶麗金唱片」旗下的廠牌。

1995年,「食言」後重新回到樂壇的張國榮,籤到了「滾石唱片」旗下,四年合約期滿後,張國榮終於時隔10年重回寶記大家庭。雖然這時候的寶記廠牌,已經不復存在,而變成了全新的「環球音樂」。

把譚詠麟和張國榮兩位天王巨星放到一起合唱一首歌曲,在陳小寶之前,肯定有很多人想過,但別說做成功,就算是把想法變成行動的念頭,都沒有人願意會去嘗試。

這也牽涉到譚張爭霸那一段「血腥」的歷史,這算是華語樂壇歷史上,最早、也是最激烈的粉絲陣營對抗,雖然和後來的各種升級版本想比,這就是初級階段。

但當時兩位巨星登場時,反方歌迷陣容的大量噓聲,還是讓人感受到音樂除了和平與愛,原來也可以「不和平與不愛」……

也正是因為歌迷間的纏鬥,多少會讓歌手之間產生隔閡,有時候即使本來相互間沒什麼事的歌手關係,也會因為歌迷的矛盾變得疏遠。

所以,為了達成這次世紀合作,陳小寶在確認譚詠麟這邊沒有問題之後,還是再找到了當時張國榮的御用監製梁榮駿,讓他作為中間人,和哥哥先打個招呼。

當然,作為談判的條件,梁榮駿也要到了這首未來合作作品的錄音版權,在專輯版權資訊上出現的Apex Music,就是當時梁榮駿、張國榮和唐鶴德三人合夥的音樂公司。

最終,譚詠麟和張國榮的世紀合唱,選擇了《霧之戀》和《幻影》兩首歌作為串聯,在譚詠麟先錄製完自己的人聲部分後,再交給梁榮駿,錄製張國榮的人聲部分。

而張國榮在當時的SONY錄音室錄完人聲之後,陳小寶還特意在最後時刻,安排了譚詠麟和哥哥的「巧遇」。張國榮似乎對當時的錄製速度非常滿意,也對這次合作比較開心,甚至還在試聽樣帶之後,又跑進錄音間,為《霧之戀》新加了一段「啦啦啦」的和聲。

即使如此,張國榮身邊的團隊,還是始終不太理解這樣的合作,而後來當陳小寶再提出要為這首歌曲,拍攝一個巨星同框的MV時,也終於被嚴詞拒絕了。

其實,作為和譚詠麟合唱歌曲的「附加條件」,當時的張國榮還親自向陳小寶提出,將來要為自己也錄製一張類似的眾星捧月專輯,可惜因為哥哥後來的離世,陳小寶的承諾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雖然梁榮駿操刀了《霧之戀+幻影》這首作品,張國榮部分的監製工作,但這首歌曲整體的編曲和製作,卻是譚詠麟這邊的團隊負責的。其中,掛名監製的是鍾鎮濤,錄音師是鍾鎮濤Wave Music御用的錄音師Funkie Chan,而編曲則是當時鐘鎮濤重點栽培的製作人Edward Chan。

Edward Chan的中文名,叫陳浩然。

陳浩然後來和另一名音樂人Charles Lee,合作成立了名為novasonic的音樂團隊,這個團隊雲集了李一丁、Kent Leung、KingKong、Randy Chow等音樂人,為容祖兒、陳奕迅、Twins、薛凱琪、王菀之等等歌手創作並製作作品。

至於Charles Lee,他還有一個很霸氣的中文名字,叫李隆基(和另一個香港老藝人李龍基不是同一人,當然和唐玄宗更不是同一個人)。

而陳浩然和Charles Lee同時還是方大同早期的御用監製,從《Soul Boy》一直到《15》,他們和方大同一起,完成了後者前六張專輯的監製工作,也是方大同音樂生涯中最重要的功臣。

陳浩然在《霧之戀+幻影》這首作品裡,用了很多迷幻電音的手法,對於這首夢幻般的合作,以及《霧之戀》這樣主題的歌曲,簡直就是完美。

還有就是,哥哥唱《幻影》,簡直太好聽了。其實,從這次合作來看,在當時如果有機會策劃一套張國榮唱譚詠麟,譚詠麟唱張國榮的唱片,一定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尤其考慮到張國榮出過《Salute》這樣甚至把許多原唱給唱跑了的翻唱大碟,就更讓人期待了。

只可惜,這只能是夢想,甚至已經成了空想。

根據陳小寶對《誰可改變》這張專輯的設定,就是必須以「唱家班」來演繹,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最後割愛了當時力捧的新人張栢芝。這麼看起來,陳小寶對張栢芝的定位就是——偶像派了。

因為最初的選定名單中,只有李蕙敏、陳慧琳和陳慧嫻三位女歌手,陳小寶也想到了對自己「新藝寶」的老部下下手,這個老部下,就是1997年以天價合約已經脫離「寶麗金」體系,過檔到「百代唱片」的王菲。

相比哥哥和校長的合作問題,借「百代唱片」藝人王菲來錄一首歌,就變得容易了許多。而王菲也帶來了她御用的製作人陳偉文(Adrian Chan),後者是王菲音樂生涯中,與C.Y.KONG和張亞東一樣重要的合作夥伴,其「業務範圍」同樣涵蓋了作曲、編曲及錄、混音。

王菲選的歌曲也挺有意思,是譚詠麟的一首不算熱門的歌曲:《我愛雀斑》。這首歌曲的原曲,是Gazebo的《I Like Chopin》。

Gazebo原名Paul Mazzolini,是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義大利歌手,他和Gray Low一起,都是那個年代浪漫電子樂的代表。而在Gazebo的許多作品裡,都可以聽到Giorgio Moroder近似的風格和味道,這也是當時義大利EDM的味道。

林敏聰對於《I Like Chopin》的填詞,不能說絕無僅有,但也是香港樂壇翻唱改編曲中,鮮見的一個例子。

因為版權限制的原因,在當時很多日文歌曲的授權,往往要求不能改編歌詞原意,因此有很多粵語填詞,基本沿襲了原意,甚至還沿用了原來的歌名。

歐美曲作相對沒有這種限制性條款,但重新填詞方面,也不外乎傳承原意或者自由發揮兩條路線,但林敏聰為《I Like Chopin》這首歌曲的填詞,卻巧用了一個諧音。將原作歌名中的Chopin(蕭邦),改成了粵語同音但意思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雀斑」,也算是很有創意的改編。

由於歌手對於選曲,都是採取自由開放的原則,因此很多歌手的選曲,也體現出他們的審美。而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就是像這種致敬加改編屬性的合輯,很多時候反而是最考驗歌手和團隊的音樂能力的,甚至比他們的個人專輯,更能體現音樂素養和實力。

整張專輯,首先就是要表揚張學友的《雨夜的浪漫》。歌神就是歌神,選曲一點都不走另類路,直接選了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經典,而編曲則用了新加坡音樂人吳慶隆,也是整張專輯所有香港歌手中,唯一一位沒有用香港音樂人編曲的歌手。

不過,《雨夜的浪漫》的監製還是歐丁玉,歌曲中的手風琴和吉他演奏,也是歐丁玉本玉。夢幻且憂傷的氛圍中,張學友的演唱,就是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對於Shuffle的處理,拿捏得恰到好處,看似波瀾不驚卻驚心動魄。

雖然對比有些不公平,但因為《雨夜的浪漫》之後,恰好是許志安的《誰可改變》,對照當時兩位歌手的人聲,張學友明顯已經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了,而許志安的動情投入,則還是很人間的操作。

說到許志安,其實還要一起拉上李克勤,因為這兩個歌手一起出現,倒是讓人想到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譚詠麟和張國榮的合唱,如果沒有選《霧之戀》,許志安和李克勤兩個人,會是哪一個搶先拿下這首歌曲。

因為《霧之戀》這首歌曲,對於許志安和李克勤兩人的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

1985年,李克勤參加第二屆全港十九區業餘歌唱比賽並奪冠;1986年,許志安參加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獲得亞軍,而他們兩人當時都選了《霧之戀》這首歌曲。

不過,在這張專輯裡,李克勤最後選了《愛情陷阱》專輯中的一首《情(是永遠著迷)》,也是電影《花仔多情》的插曲。

但這首作品的填詞人林敏驄,在知道李克勤翻唱這首作品時,卻給他下了一個套。

林敏驄說《情(是永遠著迷)》是自己一生之中寫得最好的作品,但譚詠麟當年的演唱不夠好,希望李克勤通過這次翻唱後,能夠超越校長。從這點來講,也可以看出林敏驄對當年譚詠麟把《霧之戀》裡「閃爍不停」的爍唱成礫,顯然一直「耿耿於懷」。

不過,李克勤情商可不低,他最後對自己這首翻唱的評價就是,原來校長真的唱得比他好!

除此之外,其它翻唱曲中,反倒是陳慧琳+雷頌德的《愛的根源》,算是點睛之作。雷頌德為這首改編融入了Hip-Hop的節奏,也安排了Rap部分,很有Fusion的Feel。

雖然陳慧琳的唱功,在這張專輯裡並不算最好的,但這首作品卻是相當舒服的,從這一點上來講,也可以看出一個默契音樂拍檔的重要性。而當時雷頌德接連捧紅了陳慧琳,成功「改造」黎明,顯然都不是偶然的。

這張專輯發行之後,陳小寶還聯繫了TVB,在1999年年底,安排了一次現場演出,之後還將這次現場製作成卡拉OK視頻版本發行,但因為沒有及時和合約比較複雜的張學友溝通,也使得這個視頻最後並沒有張學友演出的部分。

與此同時,《誰可改變·15周年紀念集》,這張專輯當時也由「美卡音像」引進至內地。除了換成普通包裝之外,還將王菲的《我愛雀斑》、呂方的《都市戀歌》和李克勤的《情(是永遠著迷)》三首歌曲給刪除了,非常莫名其妙。

不過,儘管花費了不少的投入,甚至在CD版本的製作上,也用了比較精良的包裝,但《誰可改變·15周年紀念集》發行後的銷量卻乏善可陳。而1999這一年香港地區的IFPI銷量冠軍,是張學友的《有個人》。

而說到《有個人》這張專輯,最初陳小寶並不同意由《你是我的春夏秋冬》作為第一主打,但在張學友的堅持下,卻也不得不接受。當然,這些都是另一張唱片的故事了。

相關焦點

  • 張國榮和譚詠麟爭霸,將香港樂壇推入最輝煌的時代
    1985年,張國榮第一次在紅館開個人演唱會,連開10場,打破了香港歌手第一次開演唱會的場數記錄。張國榮像一顆巨星,在歌壇上冉冉升起。誰也無法忽略他的存在了。不過,譚詠麟也沒閒著,表現得同樣搶眼。他在1984年和1985年推出的粵語專輯《霧之戀》、《愛的根源》和《愛情陷阱》,每一張都叫好又叫座,其中光是《愛的陷阱》累計銷量就突破了100萬張。
  • 許冠傑、張國榮、黃家駒、張學友、陳奕迅的最強項都比不過譚詠麟
    1979年2月,推出第 一張個人粵語大碟《反鬥星》,面世後不久便得了金唱片獎。《孩兒》獲得了第一屆香港商業電臺金曲獎,這也是譚詠麟第一首得獎的個人作品。 1981年推出第三張個人大碟《忘不了您》,取得了四白金的成績,這張專輯不僅奠定了譚詠麟香港樂壇一線歌手的地位,亦在1999年入選了寶麗金20世紀20張最佳專輯。
  • 寶麗金唱片成立50年了,歌手大爆當年「搶歌」內幕 譚詠麟湯寶如爭...
    近日,譚詠麟、鍾鎮濤、雷安娜、露雲娜和湯寶如等昔日寶麗金歌手出席了「寶麗金50周年半世紀的新世紀」線上發布會,共同回顧寶麗金50年來的經典事跡。接受記者採訪時,歌手們更大爆鮮為人知的寶麗金內幕故事。鍾鎮濤被「逼」成創作歌手20世紀70年代成立的香港寶麗金見證了香港樂壇的成長,全盛時期一度網羅許冠傑、譚詠麟、鍾鎮濤、張學友、湯寶如等大牌歌星。1999年,寶麗金被環球唱片收購;2013年,環球唱片重開寶麗金廠牌,這塊港樂金字招牌得以重新與觀眾見面。譚詠麟與寶麗金有著不解之緣。
  • 香港娛樂圈興衰史,從許冠傑到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王再到後繼無人
    於是當年的那些革命黨人以及激進分子,還有在大陸犯事的人,一旦出事就逃跑香港,香港逐漸成為了中國近代的繁華之地。1937年日本帝國開始侵略中國,脆弱中國的大地風雨飄搖。很多大陸的精英都逃難跑去了香港,普通人也買不到去香港的船票:比如上海灘大亨杜月笙、廣東潮州李雲經,他後來有個牛逼兒子叫做李嘉誠。
  • 他是張國榮的偶像,譚詠麟的大哥,70多歲卻為她的兒子復出合唱
    谷村新司在日本的地位有多高呢,說到國內的流行音樂的時候,基本上大多數的人都是繞不開羅文和譚詠麟的。或者說哥哥張國榮,女歌手徐小鳳,鄧麗君這些人都是要提及的,不過比較湊巧的是,這些著名的歌手都曾經翻唱過谷村新司創作的音樂作品。
  • 1999年香港電臺評選出的二十世紀十大中文金曲,你最喜歡哪首
    1999年,在香港電臺舉辦的第二十二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當中,節目通過投票評選出二十世紀十大中文金曲。在得出來的評選結果當中基本上是比較少爭議的經典名曲,其中,鄧麗君的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獲得最高票。
  • 權威盤點香港樂壇霸榜歌手:四大天王3位入選,張國榮上榜
    所以,我做了一個統計,統計20世紀(1978-1999)獲得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年度「十大」歌曲超過兩首的專輯,看看究竟是哪些人的作品真正叫座:  第一檔:4張以上:入榜歌手:  張國榮:《張國榮》,1986年  《當年情》-1986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  《有誰共鳴》-198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  張國榮:《Hot Summer》,1988
  • 粉絲的興風作妖史,張國榮譚詠麟成龍劉德華肖戰都曾躺過槍
    頒獎前夕,傳聞譚詠麟將入選三首,張國榮入選一首,但 「最受歡迎歌星」頒給張國榮,譚詠麟則拿「金曲金獎」。 但由於譚詠麟粉絲的強烈不滿,尤其張國榮上臺時,臺下噓聲大作。頒獎過半時,譚詠麟還沒有一個獎項獲得,周潤發當時開了一個調侃譚詠麟的玩笑,不想譚詠麟歌迷的情緒瀕臨失控。
  • 盤點20世紀香港樂壇十大金曲:鄧麗君太經典,劉德華張國榮齊上榜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和張學友以及80年代香港樂壇的兩大天王譚詠麟和張國榮各自都有1首歌曲入選,《月亮代表我的心》 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無愧是華語樂壇的經典歌曲,孫儀作詞,翁清溪作曲,1973年歌手陳芬蘭首唱,經鄧麗君重新演繹後火遍兩岸三地,成為華語世界傳唱度最高的歌曲。
  • 張國榮死亡真相最終解釋曝光:整整隱瞞了14年
    而梅豔芳的敏感度很好,你一動一個眼神,她都很快有反應;梅豔芳在這方面是讓我感受最深的。」關於梅豔芳的性格,張國榮還說:「阿梅」雙重性格,靜如處子,動若脫免,大家玩起來很快樂,此外,她最有藝術天份。當年梅豔芳與哥哥一直以舞臺情侶姿態合唱、拍電影、一齊走埠登臺,結伴成長,每次出現有如兩小無猜手拉手,在臺上亦會親嘴,梅豔芳一直視他為親哥哥,而張國榮也視她為妹妹,哥哥在訪問中常有談及梅豔芳。
  • 張國榮和陳百強不合?演唱會張國榮一個細節盡顯對陳百強的關懷
    張國榮和陳百強的命運都是非常可悲的,張國榮46歲跳樓身亡,而陳百強則是在35歲的年紀隕落,英年早逝十分可惜。儘管如此,張國榮和陳百強也一直是討論的話題,作品也好,關係也罷。張國榮和陳百強各自都有不少好作品,而且兩個人在電影、歌曲上都有過合作,合作之餘卻傳出了不合的消息,媒體渲染、粉絲對噴,張國榮和陳百強就坐實了不合,然而實際上兩個人的關係如何?張國榮和陳百強真的不合嗎?
  • 那是1999年的一天,梅豔芳很美,張國榮還在丨百家故事
    張國榮、梅豔芳與譚詠麟那些年,梅豔芳需要打敗的對手,似乎只有自己。彼時,是趙文卓來香港的第4年,他拍過幾部電影,有了一些名氣,但地位始終在二線與三線演員之間來回徘徊。他與梅豔芳的緣起,是因為張國榮。1999年5月,梅豔芳在香港紅館舉辦「百變梅豔芳」演唱會,張國榮為支持梅豔芳,一連出席7場。在其中一場,兩人還一同與歌迷約定,到80歲時還要一起唱歌,張國榮開心地對著歌迷喊:「到時候全場免費!」
  • 香港歌壇最傑出的9位巨星,張學友排第9,張國榮第5,第一無懸念
    第三位林子祥,林子祥是香港樂壇高音方面很厲害的男歌手之一,他天生有一副極具衝擊力和爆破力的嗓音,換句話說就是歌喉特別「嗆」,幾乎無法模仿。1980年他憑《在水中央》和《分分鐘需要你》兩首歌曲在第三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獲兩個金曲獎。第四位譚詠麟,1968年,譚詠麟加入Loosers樂隊,從而進入演藝圈。
  • 譚詠麟寄語年輕音樂人:堅守崗位,不要放棄
    今年是寶麗金唱片50周年,譚詠麟(校長)、鍾鎮濤(B哥)、湯寶如和雷安娜、露雲娜近日一起出席網上直播記者會,會上宣布了《寶麗金50周年 半世紀的新世紀》一系列紀念活動。在採訪中,大家分享起寶麗金時期的重要經歷,以及鮮為人知的故事。鍾鎮濤形容寶麗金同事就像「一家人」,校長則用三個字「誠、勤、樂」概括對寶麗金的感受。
  • 香港80年代歌壇封神榜,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誰能獲得桂冠
    1 歌聖 譚詠麟 譚詠麟 譚詠麟被譽為歌壇校長,音樂教父,是香港80年代樂壇翹楚,當之無愧的大哥大。一生獲獎無數。
  • 譚詠麟北京演唱會:永遠25歲的男人,是我們一生中最愛
    1.譚詠麟的輝煌歲月,也許比你我想像的更早一些對於如今的許多小鮮肉而言,可能知道譚詠麟這個歌壇神話的人並不太多,就像謝霆峰曾經說過,90後的歌迷只知道他是個廚子,是一樣的道理吧。譚詠麟生於上世紀的五十年代,他演唱的粵語歌在七零八零年代,幾乎承包了香港樂壇的半壁江山,而另一位佔據半壁江山的明星,就是我們迄今為止,懷念了16年的張國榮。
  • 「哥哥」張國榮離世多年,但其經典卻在我們心裡!
    張國榮在影視行業以及歌壇中,都是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成就,對於這麼一位有唱功有演技的明星,卻英年早逝實在是可惜!張國榮毫無疑問是一位香港娛樂圈的超級巨星,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他和梅豔芳,譚詠麟將香港樂壇一分為三,可見他在樂壇中的地位。進入影視圈之後,張國榮取得成績同樣是非常突出。多次入圍金像獎影帝,可見他的演技那是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
  • 張國榮和陳百強何時「交惡」?只因張國榮演唱會的一番話
    張國榮和陳百強是同時代的巨星,和譚詠麟、梅豔芳並稱為「三王一後」,都屬於殿堂級歌手。而張國榮和陳百強又都屬於「中環三太子」,二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歌影雙棲、貴族氣質、同時成名甚至命運都驚人相似。因為如此,圍繞張國榮和陳百強兩個人的話題有很多,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外界相傳張國榮和陳百強不合,拍電影的時候兩個人都拒絕同框,但真正被媒體大肆宣傳「交惡」還是因為張國榮演唱會的一番話。1985年張國榮演唱會,張國榮談到了陳百強。
  • 李健譚詠麟同臺合唱《水中傳奇》《我們的歌》重現經典 不止懷舊
    當李健和譚詠麟在舞臺上合唱《水中傳奇》時,彈幕一時沸騰了。譚詠麟嗓音中的滄桑感與李健純淨空靈的嗓音完美融合,《傳奇》與《水中花》跨時空同臺,像是一段關於時代的對話。有觀眾說:「《水中花》代表了香港樂壇黃金時代的繁華;而《傳奇》則代表了內地流行音樂起起伏伏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