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凌晨4點,整棟樓的居民正在睡夢中,唯獨雷濤家的燈亮了,來不及洗漱,他迅速下樓發動轎車引擎。
不了解他的人會納悶,這麼早能去哪?
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每年氣溫零攝氏度以下時,他都會根據災害天氣預案,開車上路探路,因為他是一名公交人。
在彩虹大橋探路
凌晨4:30分,記者和貴陽公交公司金陽分公司二車隊黨支部書記雷濤一起探路。 「走,我們今天的路線比較長,任務比較重,最關鍵的就是橋梁。」
接到記者時,雷濤眉頭一皺,在他看來,雖然城市道路並沒有出現凝凍現象,但有著多年經驗的他把探路的重點放在了橋梁上。
探路的路上
4:50,從觀山湖區八匹馬拐入彩虹大橋,到達橋面後,他踩了一腳剎車,車輛平穩緩行。「車胎沒有抱死,看來橋面問題不大。」再走到橋中間位置,看到人行道上堆放有工業鹽,雷濤立即靠邊停車。 下車後,他用腳戳了戳地面。「沒事,確實沒有出現凝凍現象,你看橋面上的積水都還沒有凝固,車輛通行應該問題不大。」
用手擦擋風玻璃,看是否凝凍
「走,上車,繼續往白雲方向探探。」上車後,雷濤把對講機打開,此時和他一樣,公交探路先鋒隊的隊員們紛紛傳來探路的最新消息。「聖泉流雲到北京西路,雙向正常未凝凍,完畢。」「雲潭南路到曹關收費站,道路未凝凍,完畢。」「觀山湖區周邊未出現凝凍,但毛雨較大,請注意。」 聽到隊員們第一時間報送信息後,雷濤趕緊也進行了匯報。
在橋面上觀察是否有凝凍
他告訴記者說,每年氣溫在零度以及零攝氏度以下時,公交公司都會啟動應急預案,為了保證市民安全出行,保證第一趟公交車發車,各分公司都會派出探路先鋒隊,凌晨4點就開始對各自負責的區域進行探路,一旦發現路面有凝凍現象,必須第一時間進行上報,以做好應急預案和改線方案。 「剛才走了一半路程,雖然未發現有凝凍現象,但是必須得全部探完。」
離開彩虹橋後,雷濤繼續開車駛往金融城、同城大道、白雲北路、科學城,只要遇到橋梁,他都會點一腳剎車,接著下車查看,在確認無凝凍後,再往下一個點出發。
直到凌晨5:50,探路正式完成,上報工作也接近尾聲。
探路結束,向指揮中心匯報情況
早晨6點整,從對講機裡傳來指揮中心播報,經過各線路先鋒隊信息報送情況研判,貴陽周邊並未出現凝凍現象,請各分公司做好第一趟出車準備。「還好,今天沒有出現凝凍,希望明天也一樣。」聽到指揮中心傳來的消息,雷濤鬆了一口氣。 不過,有著強烈責任感的他,還是堅持來到公交車車頭,用手擦了擦擋風玻璃。
「確實沒有結冰,這下總算放心了。」
雷濤說,為了保障市民的安全出行,他們公交人一直默默的在背後付出,有些市民能夠理解他們的不易,也有的市民會誤解他們,但是在他看來,公交人的默默付出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而這種責任對於習慣于堅守的公交人來說,是義無反顧,更是責無旁貸。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儒森 見習記者 張秀雲
編輯 王浩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