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清概念
很多人沒理清楚兩個概念,即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其實這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全稱是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般簡稱為 「大創」,是各級教部門面向大學生開放的種項目。
所謂項目,就是要提前申請,撰寫項目申請書,如果被立項,就會得到筆資金,用於資助項目的開展。
需要注意的是,這筆資金般不會發到個人手 上,需要根據實際支出憑發票進行報銷。大創項目一般分為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類。
創新訓練項目偏向於科學研究項目。
創業訓練項目比較適合正處在創意和驗證階段的創業項目。
創業實踐項目則鼓勵能開展實際創業的項目。
國家級「大創」是最高級別的"大創」項目,由教育部實施立項。些省份也有對應的省級」大創」項目, 甚至還有校級、院級等等。作為大學生,能申請到這樣的項目,是種榮譽!
在找工作、研究生複試或推免時,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履歷。
比如:主持或參與XX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項目名稱XXXXXX,編號XXXXXX)XX萬元。
申請到大創項目,如果能認真開展,就定會得到各種鍛鍊和能力的提升。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如果能有論文、專利、軟體著作權等成果產出,那項目就更有含金量了!
接下來再說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般指」挑戰杯」、」 網際網路+」、「創青 春」等類型的比賽。項目有了成果產出,自然就可以去參加這些賽事了!
所以,大賽一般是拿項目取得的成果或已有的作品去參賽。
當然了,沒有項目,能不能參賽?
可以!不僅沒有項目可以參賽,沒有指導老師都可以。
此外,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不同的是,在履歷裡面,大賽獲獎是這樣寫的:比如,在第X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金獎(排名第X)。
二、明確動機
動機,也就是你參加創新創業項目或比賽是為了什麼!
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動機不同,接下來要走的路也不同!
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或創新創業大賽,無非是名利以及能力的提升,可以細分為以下幾個:
1.專業知識提升
2.保研或考研加分
3.獎學金加分
4.創業鍛鍊
5.其他技能提升
如果是1或2,建議申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裡面的創新項目。
等做出成績之後可以參加「挑戰杯」 等科技學術相關的比賽,無需參加創業大賽,除非你的時間非常充足,或者是現成的資料,可以偷瓜順帶摘葫蘆。
如果是4,建議選個比較靠譜- -點的項目,申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裡面的創業訓練項目或創業實踐項目,邊做邊參加「創青春」、「 網際網路+」等創業類型的大賽。
當然,如果做出比較好的東西,也是可以參加「挑戰杯」這樣的比賽的。
如果是3或5,以上方案都適合,只要你參與就能學到東西,只要你努力就會有收穫!
明確了自己的動機以後,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去找指導老師了!
三、搶佔先機
現在大學生太多,項目和比賽太多,指導老師根本不夠用的。所以,想做大創要趁早下手,不然指導老師就被搶光了!
一般來說,大一上先適應一下大學生活,順便打聽一下哪些老師科研比較厲害, 願意帶本科生做大創。
寒假回家之前,或者更早,就可以帶著滿滿的誠意去找老師,讓老師給指點個方向。
可以自己去讓老師給組隊,也可以自行組隊,先2-3人比較合適。
然後可以利用寒假時間查資料,看論文,網上找幾份項目申報書,可以模仿著寫一寫。
期間可以多跟老師交流,讓老師指出問題。
經過一番打磨,項目申報書的雛形就有了!等開學後繼續打磨打磨,就差不多到了申報的時間了!
申報書提交後,到立項,中間可能要半年甚至更長。
這期間不要停,如果有條件,就可以開展實施,如果沒有條件開展,就繼續看論文,在老師的課題組找一些事情做。
大創項目如果能順利批下來,就要認真去做,做出成果,自然就會有論文,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去參加各類比賽了。
大創項目如果批不下來,就看指導老師是否有條件能讓你接著做了!
如果能接著做,跟有創新項目其實沒太大差別,就是個名分的問題,來年繼續申請。
最後總結一下
做大創,要耐得住寂寞!
幹萬別急著想一想吃個胖子!
千萬不要朝三暮四,腳踏好幾條船!
只要你努力,就定會有成果出來!
還要記住,成果不應該是你的終極目標!你更應該在意的是大創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你以後獲得更大成功的助推器!
▲來源:青牧就創業諮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