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裝秀——中國隋唐服飾

2021-03-03 北京畫者

       上周講的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服飾,589年隋統一南北朝,女裝吸收了各民族服飾元素,以襦(短上衣)、衫、襖、裙為日常服飾。其中最為流行的是高腰襦裙(裙腰提高到胸部),一直持續到唐初期。

《默裝秀-40》是隋代小袖高腰襦裙,上襦仍保持傳統漢服的交領。

《默裝秀-42》是唐代高腰襦裙,衣襟向下垂直。

       605年隋代宮廷女子時興將半臂(短袖衫)套在上襦外的穿法,到了唐代這種服飾在民間盛行。

《默裝秀-41》是唐代半臂襦裙,領口較低,在胸前縫上衣帶並束系。

  大袖紗羅衫出現在唐代中期,流傳到五代十國。貴族女子將它直接穿在高腰襦裙外,披上帔帛。

《默裝秀-35》是唐代大袖紗羅衫,襦裙通常穿紅色,髮髻上簪有金翠花鈿(首飾),又稱「鈿釵禮服」。

以上是2012年畫的

《默裝秀-103》是隋代交領大袖衫裙(禮服),比魏晉時期的服飾顯得簡單樸素。

《默裝秀-104》是圓領小袖高腰襦裙,這款裙子分兩層,外層長度到腰,從胸口處開口露出腰帶,裡層拖地。佩戴披帛,帛的一頭系在右側裙子裡,繞肩至左側手臂。

《默裝秀-105》是隋代半臂襦裙,這種短袖衣服長度齊腰,下擺束在裙子裡。

《默裝秀-106》是隋代翻領小袖帔子,貴族女子在出行時披在肩上。

《默裝秀-107》是唐代胡服,據說楊貴妃「善胡舞」,所以在當時胡服很時髦,上身穿對襟窄袖長袍,下身穿長褲和靴鞋。

《默裝秀-108》是唐代女子穿男裝,傳說太平公主最先穿男裝。

周六21:00更新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官服史: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和隋唐的胡裝「圓領袍」
    引言:中國古代服飾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獨特,之所以優秀,除了擁有濃厚的傳統禮儀文化底蘊外,同時也注重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服飾文化精華。在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歷史上,有兩次引起人們關注的服飾改革,而這兩次改革都是發生在中國官服上面。一次是發生在戰國時期著名的趙武靈王 「胡服騎射」,另一次是隋唐時期引入胡裝 「圓領袍」。
  • 中國各朝代女性服飾盤點,秦漢最顯身材,隋唐最有個性,清代最醜
    電視劇中女星穿秦漢服飾劇照:範冰冰曾在《秦始皇》劇中穿秦裝扮演高貴的阿諾公主,範爺穿秦裝也是美得沒有誰了。2、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服裝承繼漢代遺俗並吸收少數民族服式,在傳統基礎上有所發展。電視劇中女星穿魏晉南北朝時期服飾劇照:《蘭陵王》中毛林林扮演的馮小憐就是穿的這個仙風道骨的服裝,是不是很飄逸。3、隋唐時期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人的傳統衣服。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各國服飾
    漢代婦女禮服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它有幾個突出特點:中央集權分崩離析;傳統禮教急遽解體;南北方各民族間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這種特點對服飾都產生了影響。北魏孝文帝各族服飾的相互交流與影響在隋唐時期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加頻繁,而且在交流中表現出了一種空前的兼收並蓄、雍容大度的氣魄,隋唐的服飾也因此呈現出更加繽紛燦爛的風採。
  • 漢服唐裝之美-中國古代服飾
    從遠古時代,為了禦寒遮羞,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了中國的服飾穿戴的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文明時代以後人們的審美觀日益完善,服飾的功能除了禦寒遮羞以外,更增加了美化裝飾功能,增加了區分等級、職業、民族、年齡和性別的功能。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藝術形態,多民族服飾藝術語彙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是一個時間跨度比較大的時期,也是中國服飾藝術內外交流比較頻繁的時期,異域風格的融人、民族傳統的整合,都為服飾藝術的發展帶來很大的機遇
  • 中國傳統服飾的過往
    服飾是文化與歷史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被稱作「穿在身上的歷史」。中國古代服飾主要介紹了中國由商周時期到清朝的服裝形式,制度,從原始社會的貫頭衣,到上周時期的曲裾深衣,隋唐襦裙,宋褙子,明襖裙,中國服飾在朝代更迭中既保持著統一性,又極富時代色彩,為中華文明留下了一抹豔麗。
  • 中國服飾文化之魏晉南北朝
    隋唐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商業發達,文化交流頻繁,社會風氣開放,服裝的審美功能逐步凸現,這就促成了唐代服飾風俗標新立異、追求時髦特點的形成。女著男裝、坦胸露腹、高髻巍巍,以及寬袖衫袍等的流行,皆是崇尚時髦的社會心理所致。由於社會上時尚服裝不斷更新換代,以至長年生活於宮中的宮女,都不知外界流行的服式。
  • 中國服飾經典 中國古典服飾圖案欣賞
    雲肩,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符號的藝術語言,數字的喻意,文化底蘊哲理深邃;雲肩,又是漢民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升華入化為自己的民族服飾結晶;雲肩,也是中國服裝史上,平面與立體設計巧妙構思的典範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唐代服飾美學思想
    出自這樣一種政治背景,文宗還在為民間的服飾浪費問題制定政策,加強管理,可見問題之嚴重。禁衣令是制定了到底實施得怎樣卻是另一回事。在中國古代社會,服裝顏色歷來是顯貴賤、辨等威的一種重要標誌。唐代服飾制度中也明確規定:「文武三品以上的服紫,四品深緋,五品淺緋。」「緋」 就是大紅色,是高官顯貴的一種標誌, 一般百姓是不能隨便穿用的。而在實際生活中連最沒有社會地位的妓女都穿上了石榴紅裙,足見當時人們在服飾用色方面的大膽與自由。
  • 關於中國古代的服飾,歷史上哪個朝代的服飾最好看?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在浩瀚歷史長河中經歷過血與火的熔煉,從春秋和戰國,到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經歷了這麼的朝代,而基本每一個朝代的服飾都不一樣,關於古代的服飾,究竟哪個朝代的服飾最好看呢?
  • 中國服飾遇上歐洲服飾,美上天
    中國的服飾美學觀念,表現在服裝型上是意象結構,在遮體的隱約之中含蓄地顯現了流程婉約,溫泉流動的人體曲線美。當穿在身上時,起伏連綿的衣褶和曲線纏繞的襟裾裾,營造了飄忽自在的效果。流行於隋唐,那個時候思想開放,交流廣泛,就此高腰出現啦!
  • 雲肩,中國服飾的經典,太美了!
    雲肩,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符號的藝術語言,數字的喻意,文化底蘊哲理深邃;雲肩,又是漢民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升華入化為自己的民族服飾結晶;雲肩,也是中國服裝史上,平面與立體設計巧妙構思的典範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商:服飾的基本形式為上衣下裳,右衽交領,呈現出中國古代服飾的基本特點。周:宗法制的產生決定了服飾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現深衣(衣裳相連)。男子日常服飾以寬衫大袖為時尚。婦女的日常衣服仍上身著糯、衫,下身穿裙子,「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襉裙,裙長曳地,下擺寬鬆,從而打到俊俏瀟灑的效果。少數民族服飾,襲北方習俗。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褲褶漸成主流,不分貴賤、男女都可穿用。民族服飾大為交融。
  • 中國歷代服飾特點-遠古時期至清代
    中國古代各時期服飾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點。從遠古時期至清代,與您細說。一、遠古時期的服飾遠古時期的服飾相對簡單,多為樹葉或者獸皮遮擋。這時候的服飾主要是為了禦寒,而不是具有美感。遠古時期的服飾實物至今考古界沒有重大發現。
  • 古代服飾
    商周貴族服飾隋唐婦女服飾隋唐侍女服飾隋唐五代
  • 隋唐時期男女著裝,有哪些不同特色?又衍生了什麼樣的著裝風俗?
    其實不僅僅是在現代,即使是在隋唐時期的人們,也會對於穿搭有著自己的一套講究。那麼隋唐時期的人們,又會怎麼樣穿搭呢?這個規矩的建立其實就從隋唐時期開始的,在隋唐時期,男子的衣服分為冠服和常服這兩種。1. 男子的冠服男子穿著冠服通常是在正式場合裡面,就類似於今天的禮服!例如皇帝和官員去參加祭祀,朝拜等重要場合時候,就會要求穿冠服。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介紹】
    (漢唐淑女):漢威令行於西北,故西北呼中國為漢;唐威令行於東南,故蠻夷呼中國為唐。我的名字叫漢唐淑女!(華夏名士):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我的名字叫華夏名士!(漢唐淑女)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依託河北大學本科通識通選課《國學基礎》和《中國傳統禮儀文化》開展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虛擬場景與仿真造型實驗》。
  • 最中國的服飾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作為衣冠古國中國的文化與中國的服飾一向密不可分這件深衣依據漢陽陵等地出土的西漢俑服飾而復原,本為直裾,但因為腰部比較寬鬆,因此通過拉伸前襟,形成看起來類似曲裾的一個三角片在後腰部,款式別致。 供圖 / 李玉娟深衣,這種從春秋戰國之交開始流行的服飾,將以前獨立的上衣下裳合二為一,又保持著一分為二的界限,堪稱中國古代最早的連衣裙。它將身體深藏,充滿禮的內涵;它變形發展出纏繞的曲裾,重疊的衣領,張揚著美的旋律。
  • 中國古代服飾(圖片收藏)
    漢代婦女的襦裙  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清代,前後二千多年,儘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四.隋唐五代服飾    1.隋代和初唐女服    襦裙和披帛  襦裙是隋唐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披帛,又稱「畫帛」,通常一輕薄的紗羅製成,上面印畫圖紋。
  • 日本古代繪畫受到中國隋唐藝術的影響有多深?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從歷史時期開始,文化交流就十分頻繁。本文從美術考古的角度,討論一下日本的佛教繪畫、人物畫和山水畫受到了隋唐藝術的影響。先定義一下時間範圍。日本的歷史主要有六個階段,分別是: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江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