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袖珍療育師」情定鄭州 相約守護「星童」
她,名叫費永玲,被孩子們稱為「玲玲姐姐」,女孩們愛找她一起做手工。
他,名叫李海敏,是孩子們口中的「海敏哥哥」,大家愛和他一起做遊戲。
在一起搭班的時間長了,他愛上了她的善良、堅韌,她喜歡上了他的踏實、勤懇。
婚禮休息室裡,夫妻倆在說著悄悄話。
按照中式婚禮的習俗,李海敏牽著費永玲走上婚禮舞臺。
記者張瞧文 趙龍翱/攝影
核心提示丨袖珍人,由於身高缺陷,似乎一生都註定不會有一個圓滿的人生;自閉症兒童,就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狹小的空間裡,和身邊的這個大世界保持著距離。如果這兩類人在一起,你猜,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他是畫家李海敏,42歲,身高1.48米,來自福建古田縣;她是幼教老師費永玲,38歲,身高1.25米,來自山東章丘。
同是袖珍人,因「星星的孩子」(下文簡稱「星童」)兩人相遇並結緣。2014年,兩人先後來到鄭州一家康復機構,從事特殊教育行業,當起了「星童」療育師,並利用身高優勢和各自的特長,與孩子們打成一片。
夫妻倆最擅長的就是與孩子打交道
採訪丨小小的身體裡裝著同一個「治癒夢」
9月15日上午,大河報記者來到鄭州市某康復機構位於惠濟區的校區,遠遠看去,校區後院濃密的樹蔭下,3個追逐嬉戲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快傳球給我!真棒!」一個身材清瘦的「大男孩」對腳下正運球的另一名小男孩喊,而「大男孩」身後則緊緊追隨著一名短髮小女孩,小女孩童真的笑聲迴蕩在整個院子裡。圍牆旁,還站著一個旁觀的「小姑娘」,她正舉著手機,將眼前和諧而美好的一幕拍攝下來。
不一會兒,下課的音樂聲響起,康復機構的連祥工老師上前招呼道:「海敏老師,玲玲老師!大河報的記者來看你們啦!」
「來啦!來啦!」和兩個孩子告別後,「大男孩」拉著「小姑娘」的手,走到了記者面前。原來,他們就是9月16日將要大婚的「袖珍老師」李海敏和費永玲。兩人的身高已永遠定格在1.48米和1.25米,他們是無法長高的「童顏」袖珍人,訓練中心甚至有不少比他們的個頭還高的孩子。
「海敏哥哥,我想玩兒彩泥,我想做一個太陽!一會兒你教我!」已經跑回教學樓的小女孩又跑了回來,拉著李海敏的衣角說。「好!沒問題!」李海敏一口答應了下來。
「雖說已是40歲出頭的人了,但孩子們不願稱我們為老師,喜歡叫我『海敏哥哥』,稱玲玲為『姐姐』。感覺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們似乎永遠都不會老!」李海敏說。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星童』通過接受特殊教育,最終回歸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去。」費永玲說,這是屬於他倆共同的夢。
婚禮開始前,學生為費永玲整理頭飾。
堅守丨他們的康復機構共有30名「袖珍療育師」
據了解,李海敏是福建省古田縣黃田鎮雙坑村人,不僅是名畫家,更是名工藝美術師。「學校後院的圍牆原本是純白的,我把各種卡通形象都畫在了牆上,牆上還有很多留白的地方,孩子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在牆面上畫畫,就算把我的畫完全覆蓋住也沒關係!」李海敏指著牆上的塗鴉笑道。
費永玲的聲音甜糯糯的,她說:「『星童』的典型特點就是語言障礙,不能或是不願與人交流,但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興趣點,我們會捕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比如有的孩子對色彩感興趣,有些則對圖形感興趣,或者對音樂感興趣。一旦激發了孩子的興趣點,就有可能讓孩子們慢慢產生與外界溝通的渴望,甚至喚醒他們的特殊潛能。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日常陪伴中,用平和的態度,並且尊重他們,一點點打開『星童』對外界封閉已久的心門。」
據連祥工老師介紹,從2014年開始至今,李海敏、費永玲等30名「袖珍老師」通過培訓獲得了「自閉症療育師」專業證書,其中有不少「袖珍老師」來自河南一個袖珍人藝術團,如今他們已在療育師崗位上成功轉型,「因為『袖珍老師』的個子和孩子們幾乎一樣高,『玩伴優勢』在教育實踐中凸顯,他們很輕鬆就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孩子們取得進步開始說話,甚至展露笑臉,讓人不由對他們產生敬佩之情!」連祥工老師激動地說。
外出時,夫婦倆總是與孩子們手拉著手。
傾訴丨「袖珍老師」與「星童」互相支持、互助成長
「同事們和孩子家長都說我倆是守護孩子們成長的小精靈,其實,每一名『星童』也是幫我們獲得成熟、自信的天使,我們更像是抱團取暖、共同進步的天生搭檔!」李海敏說,「星童」屬於社會大家庭的成員,所以他們會把正常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融入到課堂上,比如帶孩子們體驗超市購物和乘公交車。
「從不開口的孩子開始嘗試學語言,經過訓練後可以融入同齡人的群體,那感覺簡直太好了,有一種很大的成就感,更有一種存在感,以及家長們的認可和對這份事業產生的歸屬感,更讓我覺得幸福!」費永玲說,她認為袖珍人和「星童」在心靈上是相通的,由於身高上的缺陷,袖珍人多數會感到自卑,不敢和外界接觸,大部分人都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但其實他們的內心非常渴望被社會接納和認可,因此更容易與「星童」做到「心靈溝通」。
該康復機構後勤老師崔瑞芳提起李海敏和費永玲,就衝著記者豎起了大拇指,稱兩人的敬業精神讓人欽佩。
由於療育效果突出,李海敏和費永玲的課程已成為孩子們喜愛、家長們爭相預約的「精品課程」。雖然如今兩人的愛情與事業喜獲雙豐收,但在來到鄭州之前,兩人也分別經歷過一段辛酸的過往。
李海敏是孩子眼中的「最佳玩伴」
相識丨千裡姻緣一線牽,只因同是「守護者」
費永玲一直很熱愛教育事業,1998年她大專畢業後就開始從事幼教工作,並在家鄉章丘的一處小山村裡開辦了一家幼兒園。「最忙的時候我一個人要看管30多個孩子,可看顧孩子我就沒法做飯,做飯就沒法看顧孩子。幼兒園停辦後,在殘聯的安排下,我到一家電子廠從事加工行業,但待了2年,就發現自己根本離不開孩子,離不開教育事業。」費永玲說,2014年她在網上了解到,鄭州一家康復機構推出了袖珍人融合教育模式,並在招聘「袖珍老師」,她便從山東趕到鄭州應聘。
李海敏在12歲時患上了侏儒症,20歲時考進了一所技校的中專美術班。畢業後,卻因身高問題始終沒能找到一份工作。當他得知油畫臨摹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就開始了他的求藝生活,最終成為家鄉小有名氣的畫家。「2014年,我在網上與玲玲取得了聯繫,當時我們都互相知道了彼此的情況,她告訴我說鄭州的這家訓練中心特別需要袖珍老師來幫助『星童』,恰好我以前曾在聾啞學校任教,便決定去鄭州看看。結果不僅愛上了這份特教事業,也愛上了和我志同道合的玲玲。玲玲對孩子的愛心和耐心,堅韌和善良,還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深深感染了我。我們徵求了雙方家人的意見,大家都為我們能在鄭州這所學校的大家庭中組建小家庭而感到開心。」
「我曾經也有一顆玻璃般的心,外界不友好的眼光投來,那顆心就碎了,但海敏用他那一顆真誠的心守護我,打動了我,我們算是互生情愫。」費永玲說。
夫妻倆的宿舍門口放著李海敏為費永玲做的玫瑰花
婚禮丨大婚現場,「小夫妻」收到了眾人的美好祝福
9月16日,李海敏和費永玲終於迎來了專屬他們的幸福時刻,在喜慶浪漫的婚禮現場,紅色的大喜字等中式婚禮元素布滿了每個角落。喜案上擺滿喜糖,璀璨溫馨的燈光在喜堂內交相輝映。身著長袍喜服的李海敏緊張地用手撫著心口,他說:「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中式婚禮,雖然彩排過,但還是很緊張啊!」
隨著歡快的鑼鼓和舞獅表演開始,婚禮正式拉開序幕。「大家信不信,我一首歌能把新娘子給唱出來?」李海敏登臺後,拿著話筒問。「大家看好他嗎?來,讓我們為新郎加油鼓勁!」司儀說。「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李海敏張口便是一首《夫妻雙雙把家還》。進入了紅簾花門的迎親環節,新娘在新郎紅綢牽引下跨火盆、跨馬鞍,寓意婚後日子紅紅火火、平平安安;掀蓋頭環節,新郎用秤桿挑開新娘頭上的紅蓋頭,寓意二人的結合稱心如意……從新郎拿出親手製作的彩泥小熊擺件示愛新娘,到兩位新人許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盟約,新人的同事、他們所在學校的家長代表和來自社會各界的志願者與愛心人士,共同見證了這幸福美好的時刻。
婚禮上,李海敏、費永玲表示,在未來的日子會經營好自己的婚姻,攜手同行,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回饋特殊教育,繼續牽手守護孩子們,「兩個人的力量對於幫助『星童』這樣的弱勢群體是有限的,但我們相信只要匯聚『點滴愛』,總會形成『愛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