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廣西中越邊境勞力跨境流動一直存在。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使邊境勞力跨境流動步伐加快,越南民工從廣西邊境入境增多。隨著中越跨境合作的發展,這種情況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如何看待這一問題?記者採訪了在這方面有所研究的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南寧市籤約理論專家官錫強。
記者:廣西有8個市縣、600多公裡邊境線與越南接壤。據了解,近幾年越南民工入流廣西邊境地區源源不斷,主要表現為邊境砍蔗季節性用工增加,同時,國內沿海及內地部分地區出現用工荒,也是造成越南民工入境增加的重要原因。
官錫強:從廣西中越邊境來說,主要是越南民工到廣西邊境地區務工。每年約有5-8萬越南勞動力在廣西邊境從事農業種植業勞動,此外,還有數萬人轉移到廣東、浙江、福建等地尋找工作,這後一部分人有不少沒有辦理任何出入境證件,屬於非法入境務工。
記者:廣西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甘蔗種植區。邊境3個市崇左、百色、防城港的甘蔗種植面積、產量、蔗糖產量佔廣西乃至全國重要地位。每到砍蔗季節,勞動力十分缺乏,越南民工是不是主要進入這些地區?
官錫強:主要是這些地區。這些邊境地區雙方的民族相近,語言、社會生活習慣比較一致,歷史上的聯繫非常緊密,婚姻關係、勞動互助、經濟來往非常密切。由於邊境地區的陸路、海路交通非常方便,兩國均在這些地區實施一些有利於邊境地區居民跨境活動的優惠政策,因此,這些邊境地區的勞動力流動非常普遍。
廣西承接的越南勞工,主要從事季節性的甘蔗砍伐工作。此外,部分在邊境地區的東興、寧明、憑祥、龍州、大新、靖西、那坡等邊境市縣從事商業活動、餐飲食服務業。例如,在崇左務工的越南人有85%從事砍運甘蔗,其他的分散在建築、酒店等行業。
以崇左為例。崇左是廣西主要的甘蔗產區,甘蔗種植面積近300萬畝。本地的年輕勞動力大多去廣東等地打工,家裡留守的老人和婦女做不了太多重活。每年的11月中旬到次年的3月底共4個月是甘蔗砍伐入廠時間,榨季時間短,需用工量大。越南民工就從中越邊境的100多條邊境小道進入崇左,為這裡的蔗農砍運甘蔗。據崇左市勞動部門的調查,崇左市日常農村勞力缺口在3萬人左右,到每年甘蔗榨季,缺口達到5萬人,這些缺口大多被越南勞工填補。
記者:甘蔗產業是廣西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規模最大,經濟效益最好的產業之一,也是廣西農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是邊境地區重要的財稅收入來源、農民增收的重要部分。能否通過提高砍蔗機械化程度來減少砍蔗用工?
官錫強:通過提高砍蔗機械化程度可以減少砍蔗用工,但廣西邊境地區的甘蔗種植規模化程度比較低,據我了解,砍蔗機械化程度不高,比例不足5%。以平均每個砍蔗工每天砍蔗2噸計算,每年邊境3市榨季期間需要1500萬個勞動時,約需要近30萬砍蔗工人。而鄰近的越南邊境地區由於經濟不發達,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少,農村剩餘勞動力多。越南勞務工到廣西砍蔗,正好彌補了廣西砍蔗工的不足,得到了我方蔗區農民的歡迎。
2006年以前,越南入境砍蔗勞工處於相對隱蔽狀態,隨著對越南砍蔗工的需求增加,越南砍蔗工逐漸顯性化。他們由原來的單戶聯繫型轉變為直接在某個地區長期居住型。他們往往形成一個8-15人的小規模團隊,有組織者與中國僱主直接聯繫砍伐工作。這些越南勞務工人員逐漸深入到靠近南寧市、右江地區的20多個縣區,縱深達200多公裡,主要集中在產糖區如寧明、龍州、大新、江州、扶綏、上思等縣區的壯族聚居區。在我調查的距離邊境線150公裡的扶綏縣渠黎鎮、渠舊鎮蔗區,越南民工已經佔到當地砍蔗民工總量的1/3以上,在邊境縣的比例還會更高。
記者:據廣西邊境一些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調查,越南勞工吃苦耐勞,報酬要求不高,比較受歡迎。
官錫強:這就是為什麼廣西邊境地區砍蔗季節大量使用越南民工的原因之一。目前,在廣西邊境蔗區,砍蔗工人的報酬有幾種計算方式,一是按天算,每天約為80—130元;二是按噸算,每噸約為50—65元,每人每天約能砍2噸;三是按扎算,每扎約為0.8-1.2元,每噸約為60扎。無論哪種算法,每個熟練砍蔗工每天的收入都能達到100元以上,月收到達到2500—3500元。越南靠近中國的邊境地區,除少部分人能有經商收入外,其它以務農收入為主,年均收入3000元左右,而來中國砍蔗每月即可拿到越南一年的收入。
如何讓越南入境民工管理有序
記者:目前中國還沒有對外開放普通勞務市場。如果說越南民工進入邊境對於緩解勞務需求具有積極作用,那麼,如何加強管理,使之進一步規範化,是我們有關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近些年,廣西警方和邊境地區政府有關部門一直在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官錫強:一些越南人員通過小道或者趟過界河,繞開海關監管通道,幾分鐘就能達到我方的國境線內,直接進入蔗區從事砍蔗工作,這給我們的管理確實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記者:對于越來越多的越南勞工進入我方勞動力市場,有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該與越南進行勞務合作談判,探索雙方勞務合作管理模式,讓越南勞工進入中國務工到返回本國,都有相應的制度監控和保障。你的看法如何?
官錫強:中越加強勞務合作是可行的,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使外國勞工進入和使用合法。 重要的是建立越南砍蔗工合法入境渠道。只要廣西邊境地區勞務市場有需求,以及在越南邊民進入廣西非常便利的情況下,越南砍蔗工將會長期存在。因此,探討一個由兩國政府合作的有組織的合法的跨國砍蔗務工團隊,將有助於減少越南勞務工入境問題。如可以通過越南政府組織越南勞務公司,有組織地輸出到廣西蔗區,並負責民工的管理和與中方僱主的談判,中方則負責越南民工的安全和保障越南勞務工的合法收益。
同時,由於越南邊境地區的地理環境與廣西地區基本一致,可開發用於種植甘蔗的土地很多,因此可以推動中越邊境地區合作種植甘蔗,這樣,既有利於利用越南的土地擴大我們的甘蔗種植面積,又可以通過相關合約使越南勞動力合法進入中國蔗區務工。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