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青、徐宿淮鹽鐵路投入運營,鹽通鐵路建成通車在即,鹽城全面步入「高鐵時代」;港口航空整合發展,鹽城港「一港四區」海上大通道與世界直航實現「全覆蓋」;農村公路高標準提檔升級,旅遊公路加快建設,交旅融合持續深化;公交線網不斷優化,建成「一主二環八支」BRT快速公交網,綠色智慧交通加快發展……
▲高鐵列車準備發車 李思遠 攝
近年來,鹽城市大力發展公共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公鐵水空港協同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海運、內河航運「五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運輸網絡。隨著鹽通高鐵開通運營在即,鹽城與外界的交往將更加便捷,在聚焦接軌上海、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贏得更多發展機遇。
「軌道上的鹽城」成熟落地
「來了,鹽通鐵路來了!」日前,由南通站發出的G55702次試運行動車組「貼地飛行」駛入鹽城站,全程歷時40分鐘,代表著鹽城人實現「家門口的高鐵夢」指日可待。
鹽通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串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交通脈絡。作為首條全線位於蘇北地區時速350公裡的高鐵,鹽通鐵路連通青鹽鐵路、徐鹽鐵路、滬蘇通鐵路,通車後將使蘇北地區高鐵網初步成型,加速蘇北地區融入上海都市圈、完善長三角城際交通網,促進江蘇南北地區協調發展。
鐵龍飛馳,與風競速。「十三五」期間,鹽城市加快構築縱貫南北、橫貫東西、內聯外通的「5+1」高速鐵路網,「K」字形高鐵網逐步成型,鹽青、徐宿淮鹽鐵路投入運營,鹽通鐵路年內建成通車,大市區及8個縣級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同步建成,時速200公裡以上的高快速鐵路網由區縣「零覆蓋」提升為「全覆蓋」,鹽城全面步入「高鐵時代」。
▲鹽青鐵路
鹽通鐵路開通近在咫尺,鹽城綜合客運樞紐西廣場的建設也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目前,西廣場高架落客平臺與主站房西側進出通道已經投入使用,其他項目也正爭分奪秒加快推進。
▲鹽城綜合客運樞紐
作為鹽城綜合客運樞紐的主廣場,西廣場總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包含長途客運、城市公交、出租、旅遊集散等服務設施,集疏運體系及地下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全部建成後,鹽城市的區域綜合服務及城市區域競爭力將得到全方位提升。
鐵路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也是城市跨越的戰略支撐。10月,大豐港一線傳來喜報:大豐港鐵路支線用地預審意見正式取得;12月,濱海港鐵路支線等9個基礎設施配套項目集中開工……
隨著一個個項目加快推進,「軌道上的鹽城」逐漸成熟落地。「十四五」期間,鹽城市鐵路建設將繼續「高歌猛進」,向北強化沿海通道功能,加強與山東半島、京津冀的快速聯通,規劃建設沿海高鐵(連鹽段);向南對接上海、蘇南地區,建成鹽泰錫常宜城際鐵路;向西拓寬提升寧靖鹽通道能力,積極謀劃鹽寧城際鐵路,推動規劃沿淮城際鐵路東延至鹽城,不斷構築和完善多式聯運體系,為鹽城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能級全面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港口航空「黃金組合」促發展
寒冬的海風迎面吹來,鹽城港大豐港區碼頭卻是一派火熱景象,「申豐之花」和「申豐之春」兩艘貨櫃貨輪正在忙碌卸貨,兩船經營大豐港至上海港的直達航線,一周往返三次。
「大豐港區風電貨物吞吐量連年翻番,今年1至11月,承運風電葉片數量同比增長60%,新開闢承運171型超長風電葉片。」鹽城上港國際港務公司董事長陳國華介紹,與上海港集團合作推行的「滬鹽通」通關模式運營態勢良好,與馬士基等全球20強船務公司籤訂堆場和支線協議,進出世界各地的貨櫃貨物可以直接發往(來)大豐港區,極大便利全市及周邊企業的出口。
▲大豐港
今年年初,國務院正式批覆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鹽城港口岸響水港區和射陽港區對外開放的請示。至此,鹽城港「一港四區」(大豐港區、濱海港區、射陽港區、響水港區)海上大通道與世界直航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鹽城市港航建設內聯外暢,內河航道「通江達海接運河」。建成濱海港疏港航道,實施小中河航道及阜寧船閘整治等工程,新增省幹線航道達標裡程65公裡。沿海港口形成「一港四區」總體格局,鹽城港設計年吞吐量從6000萬噸增長到1億噸以上;在大豐港區已獲批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的基礎上,濱海、響水、射陽港區全部獲批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和港口相配套的航空建設能級也不斷提升,南洋國際機場T2航站樓建成運營後,年吞吐能力提高到300萬人次,較「十二五」增長145%。
▲鹽城南洋國際機場T2航站樓
隨著機場的建成,鹽城市航空領域的整合發展也再次提速。10月25日,鹽城機場冬春航季換季,新增張家界、南寧2條新航線,恢復蘭州、貴陽2條航線,優化加密10餘條航線,可直達國內34個城市,計劃周航班量538架次,創歷史新高。換季後,北京、廣州、深圳、重慶、武漢、哈爾濱、西安等航線加密至每天2班以上,積極打造鹽城市至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省會城市「一日商務圈」,滿足鹽城市公商務人士早出晚歸的出行需求。
「連線成網」優化出行
家住城北的劉梅,在家門口坐上BRT支5線,到解放路後換乘BRT1號線,40分鐘的光景,她就坐在了位於城南的辦公室。她感慨:「生活在這樣的城市,交通真方便。」
城市公交出行變得越來越便利,劉梅的私家車常常被「冷落」。「這幾年,市區道路好了,公交線路也多了。現在出門,我更喜歡坐公交車,便捷舒適,而且不用為停車發愁。」
公交線網體系成網成環,公交通達深度不斷提高。一組數據印證了劉梅的感受:「十三五」期間,鹽城市區新增線路47條,優化調整64條線路,加密33條線路,線路總數由2016年的77條增加至2020年的116條。其間,市區開通了全省首條高架地面系統BRT環線、全省首條超級電容電車示範線、全市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完成了《鹽城市BRT系統及公交線網協同優化總體設計》,形成層次分明、協調一體的公交線網。
鹽城市進入「高鐵時代」後,全域公交才能更好地適應百姓出行需求。12月20日,2輛SRT列車將先行抵達鹽城,按照軌道交通要求開展全線試運行。超級虛擬軌道快運系統(SRT)融合了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的優點,集「成本低、運量優、智能、環保、便捷」於一身,是介於有軌電車與BRT之間的新型軌道交通系統,是國家倡導的新基建項目,也是新一代5G智能城市軌道交通產品。開通後,對促進鹽城市中心城區組團聯繫發展、落實公交優先的交通戰略、緩解城市擁堵,提升城市形象有著重要的意義。
市內交通不斷優化,全市道路也同步「連線成網」。近年來,鹽城市完善省道幹線路網結構,加強沿線鄉鎮等節點間的交通聯繫。「十三五」期間,鹽城市公路建設全面成網,高速公路「三縱一橫」主骨架基本形成,鹽豐高速建成通車,鹽射高速開工建設,提前實現「縣縣通高速」和「沿海主港區通高速」既定目標;幹線公路「四縱十二橫四聯」網絡基本形成,實施14個幹線公路建設項目,建成通車裡程283.5公裡;城市快速路「三縱兩橫兩聯」布局基本形成,實施城市快速路網二期和三期工程79公裡,市區高架總裡程達90公裡。
隨著省道幹線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村公路和旅遊景觀公路也被賦予了更深厚的意義。近年來,鹽城市農村公路高標準提檔升級6258公裡,鹽都區創建成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其餘8個縣(市、區)全部創建成省級示範縣。美麗鄉村旅遊景觀公路規劃建設1436公裡,建成馬家蕩至大縱湖先行先試段67公裡,農村公路向特色化、品質化發展,交旅融合持續深化。
交通運輸是城市發展的先行領域、關鍵支撐和重要載體。鹽城市積極實現交通一體化,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化程度,縮短的不僅是空間距離,還可以促進城市一體化發展,帶動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必將推動鹽城市空間融合、產業融合、氣質融合,在融合發展中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圖片由鹽城市新聞攝影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