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的人,能像重慶人一樣,如此熱愛他們的城市。《新周刊》如是說。 重慶,有很多面。山城?霧都?火爐?重工業?還是重慶人的暴脾氣?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從本地人的角度,來重新認識這個你不一定見過的重慶,一起尋找工業外邊下的文藝範!
重工業城市也有文藝味
重慶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個重工業城市,與文藝這個詞相距甚遠。重慶,早年因碼頭貿易而逐漸聚落為城市,加上這裡特殊的山地地形,把重慶人的勤勞和急性子發揮到了極致。哪知巴蜀大地富饒的土壤和養人的氣候,還讓重慶人多了一份慵懶和安逸,文藝這個詞也逐漸融入進人們的生活中,這也是為什麼說重慶人懂生活的原因了。
大隱於市的老街
磁器口 | 千年古鎮的文藝轉身
磁器口,千年古鎮,是外地遊客來重慶必去的地方之一。在這裡,古老的街道印證著巴渝文化曾經的繁華,青石板路訴說著這裡斑駁的過往,成群的吊腳樓記載著上千年還經久不衰的故事。在磁器口,空氣裡瀰漫著的都是歷史的味道。
從橫街16號音樂俱樂部在這裡落戶開始,磁器口一直都是重慶文藝青年的聚集地。現在的磁器口,音樂吧、咖啡廳、酒吧、文創店等各類生活方式類小店都喜歡扎堆在此,它們的活力讓磁器口變成了另一幅模樣。這些小店在磁器口橫街和幸福街尤為集中,走進這裡恍若穿梭時空,但是路邊的吊腳樓又提醒著你,這裡是最地道的老重慶。
特別推薦一家叫做貓大人的小店,在磁器口橫街上。如果你喜歡貓,來這家店就準備好你的尖叫聲吧。店裡面所有賣的東西都跟貓有關,而且這家店的"掌柜"就是一隻可愛的加菲貓。
Tips:
磁器口
位置:沙坪垻區沙濱路與磁童路交接處
中山四路 | 抗戰老街的文藝範
中山四路,一條記載了重慶古往今來的"最美街道",自上世紀30年代便鎖定了來自世界的目光,至今依然是這座城市最好的代言者。這裡不僅有歷史的積澱,還充滿活力與想像,隨著它被越來越多人知曉,中山四路也開始了向文藝方向蛻變著。
說到中山四路上的文藝地標,絕對就是中山文化產業園了。民國建築的外觀,滿院的花草,剛走進產業園就有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園內各類小店薈聚,搖身一變,成了重慶文藝青年追捧的地方。
特別推薦中山四路上的精典書店和奧布朗咖啡,這兩家店可以說是路上的標誌性店鋪了。天氣好的下午約上兩三好友來這裡坐一下,捧上一本書,曬曬太陽,喝杯咖啡,享用個下午茶,時間都在這裡停滯了。
中山四路
位置:渝中區上清寺與曾家巖之間
下浩老街 | 市井生活中的文藝味道
下浩老街本來是重慶非常不起眼的一條老街道,但他卻是一條活著的老重慶小巷。經過《中國國家地理》《美國國家地理》的報導,這條經歷了百年風雨的老街逐漸回到世人的目光中。走進下浩老街,迎面撲來一股濃濃的老重慶市井味,做飯的油煙味、黃桷樹下的老人、聚眾打牌的棒棒……這些都是重慶真實的模樣。
一些文藝小店也搬到了下浩老街,與市井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可正因為這樣,文藝的氣息反而變成了一張下浩老街的新名片
下浩裡和凍綠房是最早來到這裡的兩家小店,在這裡喝喝茶、發發呆,市井瑣碎在這裡也變得如此可愛。
下浩老街
位置:南岸區東水門大橋南橋頭與南濱路之間
重慶味的小資地標
東原1891 | 南濱路上的文藝天堂
喜來登雙子塔、海棠煙雨公園、愛情斑馬線,找到這三個地方就能看到這個位於長江邊、南濱路上的文藝地標。東原1891不僅是觀賞重慶夜景的極佳地點,也是重慶文藝小店薈聚的地方。
精典書店是重慶人的精神食糧,就在東原1891裡面。在這個能看到對岸渝中半島的書店裡,你可以點上一份下午茶,捧起一本書,看著窗外的風景,在這裡享受屬於自己的慵懶時光。
東原1891
位置:南岸區南濱路80號喜來登酒店旁
重慶新天地 | 重慶小資生活的開創者
和上海新天地引領了上海小資們的閒適生活一樣,重慶新天地也創造了重慶的小資態度。十年前重慶新天地開業的時候,這裡就薈聚了一大批酒吧、咖啡廳,還開了重慶第一家僅供VIP消費的鯊魚餐廳;十年過後,新天地仍不過時,依然代表著重慶的時尚生活態度。
重慶新天地如一個古漁村般依偎在嘉陵江旁,除了擁有一眾小資而又文藝的店鋪之外,它的建築風格也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拍照。店鋪的陳列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每一季的潮流元素都與想像力發生著激烈碰撞。
重慶新天地
位置:渝中區化龍橋瑞天路150號
春森彼岸 | 北濱路上的小資聚集地
春森彼岸一直都是北濱路上的小資、文藝風的領頭者。這裡有非常多有特色的小店,隨著有四層樓高的漫咖啡全國旗艦店在這裡開業,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享受咖啡Time。
春森彼岸
位置:江北區北濱一路258號
鎏嘉碼頭 | 有水族館的文藝天地
鎏嘉碼頭可謂現在北濱路上的"新貴"了,這裡有水族館,也有美術館,惹得一大群文藝青年爭相追捧。當然,這裡最多的還是酒吧,到了晚上就變成了不夜城。
鎏嘉碼頭
位置:江北區北濱路一號(黃花園大橋下)
隱匿城中的文藝書店
方所書店 | 富有重慶特色的高逼格書店
在西南,山如江河蜿蜒,城如星鬥不滅,我們懷抱知識,如火鑄就文化的城池,美迎風於天際。方所,一個有品位的讀書坊,坐在重慶,等你來閱。
方所是一家很強調設計感的書店,書本的陳列,看似隨意卻有一種起伏感;書架的擺放,乍看零散卻如被山水環繞。方所的設計借鑑了重慶這座城市的地貌,重慶是一個山城,而方所帶給你曲徑通幽的感覺。
方所
位置:江北區觀音橋步行街陽光世紀購物中心B1層
重慶購書中心 | 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
在重慶這個偌大的城市裡,總會有那麼一些夜歸之人,或者深夜還不想回家的人,來到了重慶購書中心,用書本陪伴自己度過漫漫長夜。如一個棲息之所,文藝的裝潢下,卻有極強的包容性。
作為重慶最大的書店,這裡書的種類豐富,什麼類型的書都能在這裡尋得。書店中還代理不少文創品牌,更為書店增加了一絲文藝的氣息。
重慶購書中心
大坪店:渝中區大坪正街38號龍湖時代天街C館B2
觀音橋店:江北區建新北路16號茂業百貨B1樓(近觀音橋步行街)
時光裡獨立書店 | 記憶中老重慶的味道
在大劇院裡最寧靜的一個角落,隱匿著一家獨立書店,名曰"時光裡"。如名字所表達的一樣,來到這裡,時間都會凝固下來。整個書店採用了重慶灰的色調,裝修得也古色古香的,靜謐的氛圍很適合與書本,與城市進行一場對話。
時光裡獨立書店也致力於重慶文化的再生,比如今年就聯手著名重慶籍導演張一白就出了一本叫做《故城時光》的書,書中記載了重慶50至90年代生人對重慶的記憶。
時光裡獨立書店
位置:江北區江北城文華街東路大劇院1號門
婺月書院 | 遺世而獨立的書院
婺月的老闆畢業於四川美院,因緣巧合從事了木工。早些年曾遊歷各方,最終回到山城開了婺月書院。如果你沒有來過這裡,很難想像這樣一家寧靜的書院竟然背靠喧囂的馬路,書院自有它的魔力:當你走進其中,外界的紛擾似乎與你完全隔絕。
既然是書院,自然不能沒有書。這裡的書多是主人的收藏,也有許多到訪者的贈送留念,比如重慶學者羅渝所贈的《失蹤的上清寺》。比起書店售賣的商業書籍,這裡的藏書更富有文化氣息。心氣不定時來婺月看看書,和老闆聊聊天,你會發現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有自己的故事。不信,你來坐坐。
婺月書院
位置:渝中區嘉陵江濱江路158號
南之山書店 | 一間能看見風景的書店
南山深處,隱匿著一家名曰"南之山"的書店,清幽的四周除了蟬鳴再沒有嘈雜的聲音。與其說這是一家書店,更不如說這是一處享受生活的地方,捧起一本書,點一份糕點,就這樣慵懶地坐一下午,頭頂上是每日每刻變化的天光和雲影,遠望盡收眼底的是山林、白雲、江水……
偶爾一陣山風撫來,連空氣也變得清新起來。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忘記時間的鐘,丟掉塵囂的擾,如果你願意,在這裡,靜享一片寧靜,和獨屬於你的南山好時光。
南之山書店
位置:南岸區南山公園北路128號
重生之後的文創園區
鵝嶺二廠 |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這裡曾經是民國時期的中央銀行制幣廠。對老一輩重慶人來說,鵝嶺二廠是一段記憶,從1950至1970年,重慶人在生活中使用的糧票、肉票都在這裡生產。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這裡拍攝後,鵝嶺二廠變成了文藝青年的嚮往之地。另外,這裡地勢較高,更是俯瞰重慶城風景的不可多得之地。
鵝嶺二廠裡面最多的就是咖啡廳,但是特別推薦懶魚時光館。這家店的老闆叫"懶魚",他稱自己為"怪叔叔",因為他有好多好多"怪癖好":喜歡收集"舊貨" 、還超愛各種多肉植物。來這裡喝杯咖啡,升華一段時光,未嘗不是享受。
初涉淺夏,淺笑安然,懶魚時光的老闆將這裡裝飾成了一首小情歌,符合所有文藝愛好者的期待,夜闌人靜時,輕啟心扉。
懶魚時光館
位置:渝中區鵝嶺正街1號
喵兒石 | 都市傳說的復興之路
傳說這裡有一塊石頭,是由一隻趴在江邊石板上,眼睛一閉就睡著了的貓變的,所以石頭有個好玩的名字叫"喵兒石"。曾經白貓洗衣粉、蜀繡牌肥皂,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產品都是生產於此;如今的喵兒石,粉刷了大紅色的外牆,時尚富有魅力。
這裡是夢想的集結地,這裡也從來不缺創意,多少年輕人的文藝夢就在喵兒石起航。
一棟藏式的建築在園區裡面顯得格格不入,這裡便是嗡空間。居住在重慶的藏民們最愛來這個地方,餐廳裡掛滿了的經幡,恍如真來到了拉薩的某個小餐館。來這裡喝一杯酥油茶,吃一頓藏餐,在重慶也能享受到西藏的生活。
刀鋒書酒館是書店,是酒館 ,也是深夜食堂。這裡可以看書,可以喝咖啡,也可以喝酒。忽然想起老電影《卡薩布蘭卡》裡的一句經典臺詞"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小鎮,小鎮上有那麼多的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
喵兒石文創園區
位置:江北區建新西路176號
北倉 | 城市的共享空間
北倉曾經是輝煌一時的紡織基地,隨著紡織業的衰落,也漸漸失去光澤。可如今,它化身城市共享空間,以另外一種方式開始了復興之路。
這裡有重慶最美圖書館,北倉圖書館。在這座"城市公共書屋"裡,可以讀這座城市背後的故事。"閱讀區"的書架上,擺滿了以手工、生活美學為主的書籍,可以借閱也可以售賣。圖書館不定期有作家、藝術家來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和美學理念,聽著他們的訴說,仿佛自己也參與進了不同的人生。
北倉圖書館
位置: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建北一支路塔坪55號
N18LOFT小院 | 舊時光裡的新生活
斑駁的磚牆,鏽跡斑斑的窗欄,附著於建築上,在春天瘋狂生長的藤蔓植物……當朝陽輕輕擁抱這些修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建築,給出一個相框,這就是一幅略微泛黃的老照片。
走進它,你就能感受到一種歲月也不能抹去的歷史厚重感。小院的過去曾是重慶市第五印製廠,或許墨香尚未散去,我一走進去就有說不出的歡喜。
只要走進園區總能第一時間看到這個湛藍色的大門,那就是少數花園了。挑高的屋頂每晚都有音樂聲在迴蕩,每當夜幕降臨,這裡就變成了聲音的世界。點上一杯咖啡聽幾首小曲,這才是重慶的文藝生活。
N18LOFT小院
位置:南岸區南坪東路18號
501藝術基地 | 黃漂的心靈寄託
這裡是"黃漂"的藝術世界,不管從什麼角度看到它都能感受到重工業風和藝術氣息。黃桷坪以開闊的心胸包容著這群有著藝術情懷的人,這群人被叫作"黃漂",他們創造了501藝術基地來報答黃桷坪這塊寶地。
隨處可見的塗鴉可是文藝青年最愛的地方,也是攝影愛好者的集結地。在這裡能看到每個人都用相機,拍下他們的故事,留下他們的印記。
鄒韜奮先生說:"人有人格,店有店格。"任何一家書店都是有性格的。四川美術學院和黃桷坪塗鴉街的生存環境,養成了"喜瑪拉雅藝術書店"的獨特氣質。在那些散落於其四周的藝術工作室和美術用品店中,書卷的墨香隱隱飄蕩,真是一處難得見到的學苑風景。
喜瑪拉雅藝術書店
位置:九龍坡區黃桷坪正街5-15號
結語
除了以上我所提及的地方,未來的重慶還有更多文藝的去處,它們尚在孕育,尚在建設。重慶是座複雜的城市,無論你說它是重工業的,還是小資的,它們都是重慶身上不可或缺的元素。重慶都不會改變什麼,一直在那裡等你來。
因此,重慶,非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