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德川家康項上人頭,還能這麼拍?喜劇片背後隱藏的真實歷史

2020-12-26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取德川家康項上人頭,還能這麼拍?喜劇片背後隱藏的真實歷史

《真田十勇士》是一部講述真田幸村及其麾下十勇士的歷史喜劇片,時間設定在大阪之戰前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劇中的最大反叛自然是德川家康,為了在最後一戰中能夠取家康項上人頭,幸村等人百般謀劃,最終功敗垂成,雖然是喜劇片,但劇中的各種吐槽,其實隱藏著真實歷史。

在劇中開始之時,真田幸村無奈感慨,為什麼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謀將,自己其實只是凡夫俗子,並沒有什麼才能,根本沒有智謀智略、無人能敵,所謂的謀略無雙不過是在戰場逃跑時意外闖入敵陣,使得局勢向己方有利的一面轉變,名不符實還不如被賊人殺了痛快。

這段真田幸村的自我吐槽,多少符合歷史。在日本戰國時代,真田幸村名不見經傳,而且也不叫幸村而叫信繁,真田信繁才是他的本名。之所以後來叫幸村,全是江戶時代小說家改編所致。所謂的日本第一兵,也是經過小說家編纂而出(為方便閱讀,後文統稱為真田幸村)。

從歷史角度而言,在關原之戰時,真田幸村名不見經傳,直到大阪之戰時,才算正式進入歷史中。相比於其他成名戰國武將,幸村成名之時太遲。而且由於關原之戰加入西軍,戰後受到處罰,被流放至九度山,生活貧苦之下,衰老速度極快。大坂之戰加入豐臣家,更多地也是最後一搏,希望能夠改變自己極為窘迫的現狀。

大坂之戰,歷經兩戰而最終結束,只通過兩次被記入史書的戰鬥,很難證明這位最終戰死沙場的真田幸村,能被證明是日本第一兵。更多的還是江戶時代小說家同情豐臣家的遭遇,因此抬高了真田幸村。在電影中,真田幸村的吐槽未嘗不是導演對於真實歷史的感慨。

當然,既然是要取德川家康項上人頭,所以我們還是回歸主題。在電影中,德川家康是最大反派,但隱藏反派則是澱殿。作為豐臣秀賴的生母,她認為德川家康無法抵抗,於是召集所有反對德川家康的武將,意圖讓家康將他們一舉消滅,換取豐臣家的最終延續。大阪之戰正是以此為前提展開。

被召集而來的武將們,為了守護豐臣家出謀劃策,但澱殿作為最大的內奸,不斷將情報送入德川家康手中。原本可以快速結束戰鬥的家康,卻在真田幸村的真田丸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不過真正的殺招是通過炮擊大阪城的天守閣,迫使豐臣家談判。

最終第一次大阪之戰,在內奸澱殿的幫助下,以拆毀真田丸,填補大阪護城河結束。由於失去防禦,第二次大阪之戰只能在城外展開。取家康項上人頭行動就此展開。

在此期間,雖然加入了諸多喜劇成分,但大體上基本符合歷史走向。當然,出謀劃策之人並非真田幸村,而是身邊的兩位忍者。但在最後一戰前,真田幸村向麾下坦白,自己並非世人傳言的智將,而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所有的戰績都是機緣巧合下獲得,但現在已經到了最後一刻,希望大家繼續支持自己,為取下德川家康人頭而最後一戰。

在這部電影中,大體上沒有違背真實歷史記錄。但根據大阪之戰後繪製的浮世繪顯示,此戰中真田幸村並未使用六文錢印,而只是單純使用紅旗。事實上,六文錢印是在江戶時代才被真田家確定為家印而使用,並非戰國時代。

此外,電影中真田幸村率領部隊進入大阪城,這同樣符合歷史。在被流放之時,真田父子只帶了幾人進入九度山。在山中的生活極為艱辛,經常需要長子真田信幸寄錢度日,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帶領一支部隊進入大阪城呢?真田幸村接受大阪方面邀請後,立即寫信給真田家老臣,有部分臣子拋棄真田信幸加入幸村麾下,加上招募的部分士兵,真田幸村帶領小股部隊進入大阪城是符合歷史記錄的。

不過,劇中的最後一戰,砍倒德川家康大旗一幕,並不符合歷史。很難想像,身為總大將的德川家康身邊的衛隊,能夠被精疲力竭的真田幸村擊穿,並差點砍下家康腦袋。這反而是小說家在創作中容易產生的想法。

真實情況是,真田幸村確實率領軍隊接近德川家康本陣,但隨即被趕來的德川軍圍困,頓時陷入重重包圍,想要救援他的毛利勝永無力救援幸村,只能無奈看著真田幸村戰死。這才是真實歷史的記載。

當然,由於日本歷史的特殊性,各種資料匯集,很多時候需要先分辨史料的真實性,通過用語、語法等判斷史料的書寫時間,因此日本歷史才反覆會有各種新說出現。而且,各藩的歷史記載也會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各種修改,造成回溯的難度極大。

關於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的爭議同樣如此,不過套用《真田十勇士》裡真田幸村說的一句話 「老夫天生一副大義凜然之色,無論做何事,都被當做稀世名將之舉。風流氣度本天然,沙場留名非我願」進行總結,真田幸村在大阪之戰確實有所表現,並給予現場人員震撼,但是否是日本第一兵有待商榷,但確實不改他日本三大悲劇英雄的影響力。

但無論如何,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內,真田幸村奮力一搏,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豐臣家,起碼他以生命代價證明了自己不負真田之名,讓世人記住了這位只參加了兩場戰鬥(上田之戰、大阪之戰)的戰國武將,此生算是沒有任何遺憾了。

相關焦點

  • 元和偃武:德川家康是如何開創這個日本歷史上最長和平時代的?
    德川家康的一生,有著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在其執政期間:建立幕府的江戶城,即當今日本首都東京市的前身;打了場關原合戰,之後又和豐臣家鬧了場年度恩怨大戲「大坂之陣」,最終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以德川幕府建立為代表的江戶時代,又是日本歷史上最長的和平時期等等……德川家康的經歷不可不謂之傳奇,尤其是他善於隱忍的性格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讀歷史,類比固然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是也容易導致認識上的錯誤,比如很多讀者習慣將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關係類比為曹操和司馬懿,這種類比實在是是一種荒誕不經的奇談怪論。 曹操和司馬懿是什麼關係?說白了,上下級關係,或者老闆和員工的關係。
  • 織田信長為什麼要強迫德川家康殺掉長子德川信康和正室築山殿?
    剛結婚的兩三年,憑藉著年齡和身份優勢,築山殿還能在閨中呼風喚雨,並且在短短三年時間內為家康生下了長子德川家康和長女龜姬,可見夫妻關係還算和諧。但好死不死的是,送信的正是與德川信康素來不和的酒井忠次。酒井忠次何許人也?德川家康的親姑父,德川四天王之首,在清州同盟和長筱合戰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換句話說,他的話就代表著德川家康的話。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二條城是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當時的德川幕府將幕府設在了江戶(現在的東京),所以又稱江戶幕府,德川家所統治的260多年,又叫做江戶時代。因為天皇一直住在京都,所以德川家族在京都也要有自己的住所。二條城外的壕溝,說大點叫護城河。
  • 日本人取名字隨便?看完德川家康名字演變軌跡之後:您說得真對!
    這些都是德川家康的曾用名,前面幾個名字的演變我們放在後面說,先說說為啥他最後會叫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全名為「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看到其中的「源」了嗎?日本四大姓氏分別為:源氏、平氏、橘氏、藤原氏。
  • 才能平實、強敵林立的德川家康,為什麼能夠結束戰國亂世?
    德川家康結束了日本近百年戰國時代,開創日本史上最穩定的江戶幕府時期。那麼,他又如何取得這麼偉大成就的?德川家康家底脆弱,抱著發小的大腿立足亂世德川家康原姓松平,而松平家在家康的爺爺松平清康死後就開始分裂,受到今川家的掌控
  •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名古屋的標誌建築之一。還沒有到大門,就看到很多殘留的城牆。現在名古屋城遺址的大片區域,叫做「名城公園」。公園內主要分幾塊,本丸、西之丸和二之丸等,不過主要看的是本丸(中央方形部分,天守閣和本丸御殿)。
  • 德川家康為了報恩,回報漁民,卻成就了怎樣的名小吃?
    德川家康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在本能寺遭突襲而自盡。德川家康則於該年3月,與織田信長聯手殲滅了武田家,成為駿河國主。為表戰勝慶賀,於5月15日抵達安土城拜訪織田信長,之後同三十餘名家臣和數十名護衛逗留在大版界市。6月2日那天,家康一行人打算折回京都與信長聚會,不料還未離開大版,便接到本能寺事變的消息。於是家康等人便開始設法逃脫大阪回歸本國。
  • 織田信長上洛,德川家康為何不作壁上觀,而是全力支持
    1568年9月,織田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並開始上洛,彼時的德川家康沒有選擇作壁上觀,而是全力支持信長上洛,那麼,他為何這麼做呢?
  • 德川家康家訓八條
    心生欲望時,應回顧貧困之時, 4. 心懷寬容,則能無事長久,  5. 視怒如敵.  6. 只知勝而不知敗,必害其身!   7. 責人不如責己, 8. 不及勝於過之  此上八條,是德川家康的家訓。毫無疑問,家康使公認的日本戰國時代將"忍"字訣領悟到最透徹的人。
  • 從松平到德川,從藤原到源氏,德川家康到底圖的是什麼?
    摘要:從松平到德川,從藤原到源氏,德川家康到底圖的是什麼?1563年,對於日本戰國而言實在是稀鬆平常,各大名們仍然延續自己的策略,要不延續家業,要不擴張領土。於是他把松平家第一代老祖宗松平親氏搬了出來,先將姓氏改為德川,接著聲稱親氏是藤原的後代。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德川家康拿出了家系譜,證明自己所言不虛。當然,嘴巴上說說並不能證明什麼,最重要的還是金錢。家康利用金錢開道,一番上下打點,頓時所有的反對意見消失,家康終於得償所願,在花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下,終於獲得三河守。而姓氏也從松平變為德川。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隨後與德川家康進行了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遭遇地震影響,後勤物資損失殆盡,迫不得已下與家康議和。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鑑賞」德川家康及其愛刀
    而且 實際上,要是不這麼想,對此村正和家康相關的傳說也很有名。德川家和勢州村正刀,是有著割捨不絕的聯繫的。舉例來說,《德川實紀》記載,家康長子岡崎三郎信康,受信長通謀武田家之疑,被迫切腹。當時家老天方山城守為信康介錯。在將當時情景回報家康時,家康說:「此會介錯用脅差為誰作,歷經尋訪,知是村正作。你用心聽,這種事以後不能再有了。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個狠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在這些梟雄中,名聲最大的則莫過於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了。在下面的正文中,我會為大家逐一介紹這三位。通觀歷史,芸芸眾生很多時候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當然,儘管殺的人數以萬計,但這些說到底只是對外人狠而已。對一母同胞的兄弟狠才是最令人心寒血冷的。早在1557年,為了一勞永逸地除掉兄弟信行的威脅,自己佯裝生病並要求信行前來探望。當信行來到病榻前時,早已隱藏在房間裡的刀伏手便對他痛下殺手。權力,尤其是至高無上的權力,要求人們六親不認。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秀吉對家康的態度很複雜,在他和織田家重臣柴田勝家決鬥的「小牧長久手之戰」裡,秀吉本想一舉拿下東海道的德川家康,可惜不但失敗了,連大將森長可都戰死了,這對秀吉的權威可謂是致命的打擊,不得已之下他才以豐厚的待遇來籠絡德川,把自己的妹妹和母親都送到了駿府城做人質,讓他倒戈來幫助自己奪取織田政權。
  • 他打贏過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嗎?
    在黑澤明的《影武者》電影裡,描寫了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對抗的故事。在歷史上,武田信玄真的是被火槍打死的麼?他對自己的兒子勝賴真的是不夠信任麼?當時,戰爭的具體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一四六七年到一六一五年,是日本的戰國時代,人民為了生存紛紛揭竿起義。一時間各地硝煙瀰漫,戰火紛飛。
  • 萬曆援朝戰爭後,德川家康受到啥刺激?連帶日本300年不敢妄動
    文/大飛 在日本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有人問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如果杜鵑不啼叫,怎麼辦?''德川家康回答:''如果杜鵑不啼叫,那就等到它啼叫。'' 這是一個常常被引用於描繪德川家康其人個性的故事,在各種風評中,人們也喜歡用它論說日本人重視忍耐的文化。
  • 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設法分化信孝和信雄,德川家康在幹嘛
    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設法分化信孝和信雄,德川家康在幹嘛? 之後,羽柴秀吉推舉信長的第五子同時為自己養子的羽柴秀勝主持信長的葬禮,隨著織田信長葬禮的結束,信雄、信孝兄弟也按捺不住了,致信正在甲斐與北條家對峙的德川家康,希望其趕緊了結東線的戰事
  •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趁機覆滅豐臣政權,奪取天下,算叛亂嗎
    所以,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死後成為天下人是眾望所歸的事情。就算關原之戰不發生,德川家取代豐臣家也是時間問題,因為德川家康的實力早就已經凌駕於豐臣家之上了。 再者,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是合作關係,而他和豐臣秀吉也是合作關係。
  • 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慶長三年(公元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的態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變。但在豐臣秀吉晚期,被推出的還有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由於他的活躍,讓德川家康的計謀無法充分得逞。而前田利家之所以會被當成對手推出來,除了實力僅次於家康,更重要的是他本身是豐臣秀賴的輔政者,對德川家康公然違反太閤禁令的行為不能置若罔聞。因此前田利家在三大老和五奉行的授意下,在隔年正月,以詰問使的身份被派到德川家康身邊,對他的行為進行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