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詩」遇上「遊戲」,撞出思維火花!幼兒古詩這樣啟蒙才有效

2020-12-16 諾媽家有男寶娃

記得有一年夏天,獨自帶孩子去鄉下避暑,入住了一家民宿,剛進房門,孩子就雀躍起來:

「哇,媽媽你看,這裡有竹子,竹子呢!」

客棧的布置確實挺有意思,在房間與衛生間之中,竟然用竹子裝飾進行遮擋隔斷,清新的田園風撲面而來。可我還是有些疑惑,兒子為什麼會對竹子大驚小怪?

「媽媽,我感覺自己就像住進了王維的《竹裡館》,太美妙了,我喜歡這個房間。」

哦,原來如此。可令我驚訝的是:兒子居然會觸景生情,聯想起先前日子學的一首古詩。為了考考他,我繼續問:「那你還記得怎麼背這首詩嗎?」

這似乎根本難不倒兒子,他立馬從床上坐起身,煞有其事地背誦起來:「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一家客棧,一排竹子,一首詩。孩子在背詩的過程中,我其實一直在思索:為什麼區區幾根竹子,竟然能夠喚起孩子對古詩的記憶?

分析之後,我覺得應該有兩個原因:

1)當時給兒子講《竹裡館》,我曾給他看過一段動畫,畫面中,王維在夜色的竹林裡撫琴高歌,動畫模擬的「噓噓」之吹笛之聲,曾讓他笑得前仰後合。兒子覺得甚是好玩,他也曾刻意模仿過。2)在講這首詩的時候,我著重描述過竹林的意境之美,告訴過他「古人不可居無竹」的美好願望。並且,在古詩講完之後,娘倆還鋪開白紙,共同塗鴉了一幅竹林居室圖。

我想,應該是這兩點原因,讓孩子增加了對這首古詩的理解和記憶,才有了剛剛文中的一幕。說到底,「趣味」才是孩子記憶的催化劑。

對於幼齡階段的孩子來說,興趣是他們最好的學習動力,而形象思維又是孩子認知世界的主要特徵。當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思維發展密切並行,兩者相輔相成,就會吸引孩子主動情景遷移,去從事活動,思考問題。

說來挺慚愧,如果不是孩子的突發奇想,我根本無法聯想起這首詩;而人生幾十年,所學的古詩基本為了應付考試,如果此刻出題考我背一背古詩,恐怕除了「窗前明月光」就是「兩個黃鸝鳴翠柳」吧。

「學完就忘,學了不能致用」,這或許是很多人學習古詩的硬傷。若要讓孩子從小將古詩學到心裡去,就要從根本解決問題,除了平日裡要培養孩子學習古詩的興趣,作為學習硬體的古詩教材也很重要。

後來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讓孩子提高學習古詩興趣的書籍,直到發現一套《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讓我如獲至寶: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書。

我特別喜歡書面上的一句話:在紙上「玩」100個遊戲,往心裡「種」100首古詩!

讓孩子在玩中學,是這幾年教育界不斷呼籲的教育方針,這套書應該是古詩教學領域最好的實踐。有詩有遊戲,不僅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還能打開孩子學習得思維,讓千年古詩,走進孩子心裡,內化為他們自己的思想。

而這,才是古詩學習的終極目的。

01遊戲力,才是孩子的學習力!

曾經看到過一位澳大利亞資深幼兒教師提倡的「故事教育法」,她認為故事能夠調整孩子的一切行為問題。在具體的實踐中,這位老師針對孩子不同的表現,編了不同類型的故事,分別對待不同表現的孩子,結果證明非常有效。

「故事法」不無道理。

其實,幼兒的邏輯思維發育尚處在初級階段,他們更多是用右腦感知世界,而右腦對於趣味、遊戲、情感等,會更敏感,有更多的回應。

換句話說:有趣的方式,孩子才能聽得懂;有趣的教育,才是對孩子來說最有意義、最有效果的教育方式。

細看《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一套4本書,不僅挑選了100首適合孩子理解的經典古詩,並且在每首詩後面,都開發了一款小遊戲。

比如說王維的《鳥鳴澗》,這是一首主要體現意境的詩,在幽靜的山谷夜色下,突然一聲聲鳥鳴打破寂靜,為靜態的畫面帶來動態的效果。

鳥鳴,其實就是本詩的關鍵景物,留下「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千古名句。古詩配套了一個「找小鳥」的遊戲,問:「詩人之聽見了鳥叫卻找不到鳥在哪裡,圖中有9隻鳥,你能幫他找出來嗎?」

孩子躍躍欲試,尋找小鳥的過程,也便對這首詩的重點有了更深的理解記憶。

再比如《元日》,這是一首迎新春的經典詩作,描寫出除夕夜到大年初一,人們在新年中的習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詩句裡,其實有一個關於數字的知識點,考察孩子對詩意的理解,會涉及到「一歲」,也就是「一年」的意思;「千門萬戶」則表示家家戶戶。編著者在詩後設置了一題數學小遊戲:讓孩子算一算新年必備物品「爆竹」上的數字。

這個小遊戲,顯得合意境,又妙趣橫生,恰好抓住孩子的心理,從古詩學習牽引到數字學習。

古詩的詩句再美好,對於孩子而言,總有距離感。而針對古詩內容開發出來的小遊戲,卻是對古詩學習的補充,它拉近了孩子與古詩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孩子覺得古詩能夠玩起來,無疑之中增添孩子對古詩的好感,從而提升學習興趣。

遊戲力,鑄就孩子的學習力!

02發散性思維,打開孩子看世界的視野

心理學家曾經針對小、中、高以及大學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工作人員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出了一個圓圈,然後分別問不同階段的學生,在他們眼裡看到了什麼?答案五花八門。

大學生表示這個測試太小兒科了,不屑做答。高中生異口同聲:那不就是個零嗎?輪到初中生了,答案又有了些許變化:好像是英文字母「歐」。但輪到小學生的時候,回答一下子變得有趣了很多:那是太陽!不對,月亮也可以是圓的!是鐵環!是足球!是燒餅!是湯圓!是唱歌時候圓圓的嘴巴!也是老師發脾氣瞪得圓圓的眼睛!

從天文現象到體育運動,從美食到人物,小學生的回答裡充滿了想像力,令這個問題充滿了生機。

實驗結果顯示: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想像力越貧乏。

對孩子而言, 3~8歲正是想像力培養的黃金階段。其實每個孩子天生自帶想像力,父母不做遏制就是最好的培養;父母若能夠加以引導,則能夠讓孩子的想像力插上飛翔的翅膀。

想像力是孩子的發散性思維的外在表現,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均能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為什麼說《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是一套可以發展孩子發散性思維的書籍?

我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雖說每一首古詩背後開發了一套小遊戲,但仔細研究這些小遊戲,它們並非千篇一律,而是從不同的維度對古詩做了最好的註腳,讓孩子從不同的側面來看一首詩,似乎應了千古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

比如王維的《相思》,這個小遊戲是在每顆紅豆中填寫數字1—5,並且每一橫行,每一豎行的數字都不能重複。

這道題其實是藉助古詩進行趣味數學練習,讓孩子進行數字排列,考察了孩子的觀察力和數字秩序感。

比如《早發白帝城》,這首詩配套的小遊戲是「找船」,通過給出的條件:它有兩面帆,兩面帆都在一根桅杆上,船屋的窗簾是藍色的,那麼詩人要坐的船是哪一艘?

這套題,其實要求孩子通過觀察圖畫,對給出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從而進行邏輯推理,找到目標船隻。它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觀察力,還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再比如《春夜喜雨》,在小遊戲中羅列了很多物品,需要孩子找出哪些物品在下雨天可以用得到的?

既是對春雨的進一步感知,還從自然科學,生活學角度出發,讓孩子做一個知識小達人。

對於孩子而言,從一首小小的古詩,挖掘出不同的學習角度,這種從多角度看待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培養發散思維的有效方式。孩子不僅具備發散性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無形之中,打開的還有孩子看世界的視野。

想起莊子的一句話:「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很多時候,人常以為自己在做有用的事,到頭來,收效卻甚微;而有人看似在做「無用」之功,到最後卻能成為大用。

無論是古詩之於孩子,還是遊戲之於古詩,不經意之間帶給孩子影響卻深遠。

一套《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推薦給3~8歲的孩子家長,讓孩子愛上古詩,從這一本神奇的遊戲書開始。

相關焦點

  • 《思維導圖學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每一首古詩都可以化作一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可以在圖畫中發現古詩的美,同時也能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明白古詩背後的意象組合之妙、語言組織之妙。通過圖畫的引導,開啟孩子們的想像,就能很容易地將詩句再現。通過思維導圖,孩子們既理解了古詩的詩意,又洞悉了古詩創作的路徑,同時又很自然地將古詩深深地印刻在腦子裡。
  • 剪紙、繪畫、古詩完美結合的幼兒手工作業
    圖1 1、將1張10x15cm的長方形紙對摺,畫出蜻蜓的圖樣。蜻蜓裁剪的大小沒有限制,可根據背景紙張大小大約1:2或1:3的比例。圖2 2、用剪刀按畫線剪出蜻蜓圖樣,並用筆點綴出眼睛,如上圖所示。
  • 一套古詩書,除了讓孩子愛上古詩,還能鍛鍊孩子這4種能力
    詩人夏可君曾說:「好詩是需要背誦的,只有背誦下來,越過經驗抵達的天真,才是更高的天真。」因而父母帶孩子玩古詩時,不要刻意去給孩子逐句解釋,讓孩子結合圖畫玩耍背誦。這樣設計遊戲不但增加了遊戲難度,也會激發孩子的好勝心,讓孩子更容易參與進來。此外,還給出實物,讓孩子有針對性地進行數數。比如《暮江吟》這首詩後面,讓孩子數一數江面有多少船,《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後面,讓孩子數數圖中有多少蝴蝶。把數字和實物聯繫起來,孩子會更容易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並對數字真正產生興趣。
  • 玩著桌遊學古詩,宅家學習也可以很有趣【桌遊測評】
    1-4人共同遊戲。」,但實際操作中發現識字量才是重點,官方玩法入門級識字量要保證1000+才能開始遊戲。① 每個玩家隨機抽取卡片,卡片上正面有按一句、一聯、一首古詩,打亂順序、顏色各異的單字或詞組。背面是一整首古詩。
  • 古詩的特點是什麼?怎麼寫出一篇古詩?
    我們在欣賞古詩,詠誦古詩的同時,有一個問題擺在了眼前,今天的我們還能寫出來古詩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麼我們該怎們樣寫出一篇古詩(近體詩)呢?換句話說,我們在創作一首近體詩(格律詩)的時候該注意哪幾個方面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換句話說,也就是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 少兒啟蒙英語 英文單詞幼兒朗誦(水果系列)
    少兒古詩詞故事兒歌啟蒙閱讀視頻 Weixin ID
  • 孩子半天背不出一首古詩?3位名人老爸來幫忙,背詩百首並不難
    我家孩子之前讓他背一首古詩,可真是「要了命」啊!每次一首古詩我都要讀讀上好幾十遍,可是我家孩子依然「左耳朵進,右耳朵冒」,半天背不出一首詩。老公不理解我為什麼非要孩子背古詩!我讓孩子背古詩,可並不是為了攀比和顯擺,我實在是為孩子未來的語文學習感到擔憂!
  • 萌娃牙沒長齊就會背古詩?用對方法你家孩子也可以
    抑揚頓挫、平仄變化的古詩,不僅能助力寶寶表達能力的發展,如果讓寶寶長期在這樣的文字中耳濡目染,他的談吐、知識也會遠超同齡人。圖片來源:站酷海洛雖然每個階段的寶寶心理和認知水平都有差異,但古詩啟蒙一般建議 0 歲就可以開始做,按照一定的規律來為寶寶進行古詩啟蒙,學好古詩也不難。
  • 5歲「萌娃」背古詩500首,識3000多字,「神童」原來是這樣培養的
    文/橙爸育兒5歲「萌娃」背古詩500首,識3000多字,「神童」原來是這樣培養的提起「小神童」王恆屹,可能很多家長熟悉他都是因為《挑戰不可能》的節目,不滿6歲的他,已經可以背500這樣的「神童」原來是這樣培養的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王恆屹小朋友是天賦異稟,天生就擁有超強的記憶力,但是根據王恆屹的家長說,小恆屹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著這樣驚人的記憶力的。並且由於小恆屹的爸爸媽媽工作都比較忙,恆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而恆屹的教育也離不開奶奶的言傳身教的培養。
  • 視界·手記丨「古詩帶你去探秘」,讓人腦洞大開的古詩啟蒙繪本
    之前想到過用圖文並茂、有聲誦讀、名家導讀等方式增加圖書的可讀性,可是發現市場上大多數國學類童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並沒有從思維方式上真正扭轉學習國學經典的模式。《古詩帶你去探秘》叢書以「好玩的古詩啟蒙讀物」為出發點,巧用視覺語言解讀傳統文化,拒絕做雷同於市面上美感欠佳的同類產品,力求擊中對於童書品質更加有追求的80後、90後父母們的痛點。
  • 當我們學習古詩文時,我們學習的是什麼?
    抄寫——背誦——默寫,每個學生的青春時代都在重複這幾個動作,等到形成慣性記憶,我們的痛苦蛻變才就此告終。 或許等到多年後的某一天,起初的不解其意突然有了一個頓悟的時刻。直至此時,詩文的靈魂才真正在傳頌者的身體裡甦醒過來。
  • 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益處」,未來學習會很輕鬆
    記得有一位國外名叫蒂姆·多納的語言愛好者,他學習語言最大的心得是:即使不懂什麼意思,也要多聽、多背,這樣慢慢的也就有了語感,而蒂姆·多納也就是通過這樣的做法,現在已經學會了20多種語言。其實古詩就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中它的語言優美簡練、節奏朗朗上口、內涵豐富博大,都是孩子語言啟蒙以及學習的最佳教材。
  • 當古詩遇上初冬景 | 暮雲重疊碧 遠樹淺深紅
    當古詩遇上初冬景 | 暮雲重疊碧 遠樹淺深紅 2020-11-13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考備考】語文:古詩文閱讀凸顯重要性 提升學生思維是關鍵
    從古詩文的理解性默寫可以看出,北京中考語文逐步向高考語文靠攏,這就意味著,需要咱們的學生在理解古詩文字詞含義,並且理解古詩文創作背景及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礎上進行落實和記憶,然後再根據題目要求進行輸出表達,簡而言之就是不能死記硬背。
  • 當古詩變成漫畫風,古詩不會枯燥,背誦詩詞不再痛苦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高中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過背古詩的噩夢,那些古詩詞又多又長,背起來很吃力,不僅是要背,還要記住每一首古詩的解釋,一篇古詩詞都得有200字了,就相當背誦一篇小作文,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也能輕鬆背書?
  • 四季古詩|冬季古詩18首(上)
    之前有家長私信問我關於孩子背古詩的事情。拋開那些喜歡國學、喜歡古詩詞的孩子不講,只講譜娃。學古詩的基本要領:不能光背要理解。背誦只是從字面意思上記住了這首詩,深層次的理解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內容。結合場景。
  • 古詩《贈劉景文》教案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教學難點:在閱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本詩深刻的哲理。三、謎語導入出示秋天美景圖,學生談感受。教師總結:秋天是一個迷人的、豐收的季節,進而導入今天的古詩《贈劉景文》。四、初讀1.學生自由讀古詩,明確自讀要求。2.檢查生字詞:①用「字詞闖關」「開火車」等遊戲來檢查字詞。
  • 古詩文令人頭禿?請收下這幾款救命app
    幸好老母我會找外援,才得以在知識問答環節保持絕對的博學。今天跟大家分享4個跟古詩文有關的寶藏app,前兩個適合老母自用,隨時隨地查找古詩文,是巨大的資源庫;後兩個適合給娃用,輔助背詩,一把好手。古詩文網
  • 那些用古詩餵大的孩子,究竟是怎麼從小學詩的?
    03學習古詩如此重要,家長們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做好孩子的古詩啟蒙。看到桃花,你可以教他念「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看到天空,你可以教他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春天,你可以教他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秋天,你可以教他念「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你甚至不必拘泥於形式。
  • 幼兒數學啟蒙思路及方法
    很多家長選擇從數數開始給幼兒進行數學啟蒙,經常會這樣問幼兒:這裡有幾個蘋果?我們來數一數好不好?我們可以仔細想想,讓幼兒回答「這裡有幾個蘋果」的問題其實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幼兒必須知道什麼是蘋果,這一堆物品裡哪些是蘋果。所以,幼兒數學啟蒙不建議從數數開始,從分類(集合)開始更合適,而分類的雛形則是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