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宋向樂)南方持續的暴雨和前段時間北方的旱情讓很多人都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各地氣象及應急管理部門在發布災害應急響應時,通常以羅馬數字來顯示。近日就有網友提出疑問,為何這些災害應急響應均用羅馬數字來標註,換成我國傳統的甲乙丙丁來標識是否更好?針對網友的疑問,大河網記者對相關部門及專家進行了採訪。
相關部門:已成為標準,不能隨便更改
6月5日,河南省政府的官微發布消息稱,當天下午,水利廳發出通知,決定啟動Ⅳ級水旱災害應急響應。
「為什麼非要用Ⅳ?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按照一二三四或者甲乙丙丁的排序,豈非更適合大眾理解?」針對水利部門的信息,網友「SEY」向大河網記者發來詢問。
針對網友反映的該問題,大河網記者採訪了地震、氣象、應急管理及水利部門。
「不可能改,這是有國標的,像裂度發布時都有自己一個規範。行業內一直是這個習慣,國際通用的也是這個做法。現在地震行業越來越國際化,不能隨便改,不能因為習慣就更改這個標準。」大河網記者撥打12322防震減災公益服務熱線後,一名工作人員給出這樣的解釋。
河南省內的應急管理部門及水利部門工作人員則表示,「沿用西方標識,已經成為一種通用習慣」。
大河網記者查詢2007年6月11日中國氣象局局務會審議通過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發現,該《辦法》第三條規定,預警信號的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同時以中英文標識。
羅馬數字也用在了疫情期間的響應級別上
而用羅馬數字標註等級,除了在氣象、地震等方面應用外,今年的疫情期間也廣泛應用。
譬如,5月6日河南省政府印發《關於調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的通告》指出,自5月6日零時起,我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Ⅱ級調整為Ⅲ級。
更早的也有例子,譬如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自3月19日0時起,我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Ⅰ級調整為Ⅱ級。
根據相關規定,應急響應等級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和Ⅳ級(一般)。
其實,災害等級及響應等級認定採用羅馬數字,源於我國的標準化管理。
所謂標準,就是為了在一定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和重複使用的一種規範性文件。這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三大國際標準組織共同給標準下的定義。
大河網記者了解到,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國際標準化。我國國際標準活動「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我國與49個國家和地區標準化機構籤署了85份合作協議,主導和參與了一系列國際標準制定修訂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於近期在深圳召開的3GPP第83屆全體會議,華為掌門人任正非直接碾壓高通當選了全球5G標準協會主席,這也表示著華為將主導全球的5G技術發展,想進行5G技術和建設,就必須依靠華為的幫助。
專家觀點:相關部門發布響應等級時,除羅馬數字外應採用更多方式
為何羅馬數字會成為我國發布應急響應時的等級代碼?有無可能被我國傳統的象形文字來替代?大河網記者也採訪了相關標準化參與制定者、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高金峰和鄭州輕工業大學教授劉建秀。
「羅馬數字是阿拉伯數字傳入前使用的數碼,雖然現在我們用得比較少,但在歐美文化領域裡用得還是比較多的。」高金峰說,歐美國家因為相關標準制定早,我國制定一些標準時,會參考借鑑國際上的一些標準。 災害等級響應屬於公共事件,不僅僅是涉及國人的問題,還涉及全世界交流、互通。譬如來旅遊的國際友人都會涉及這塊內容。
「我們制定涉及大眾傳播這塊的標準,要和國際相關標準進行接軌,便於相關信息的交流。因為歐美的標準劃分等級的時候用的是羅馬數字,我們在制定標準時,為了便於交流也採用這個方式。對一些國際上的交流來說,特定環境下就能了解標準所指代的含義,所以習慣上採用一致的標識。」
網友詢問的可否以甲乙丙丁來代替羅馬數字,高金峰說,「如果我們是封閉的國家,和其他國家不聯繫,我們用甲乙丙丁表達也不是說不可以,但是對於涉及公眾信息傳播和公眾利益,涉及的不僅僅是中國,還有鄰國甚至全球的情況下,使用大家公認的標識度,會更好一些。」
「改革開放前,哪有這些標準?隨著社會治理的需要,等級應急響應才提出來。就像用公斤、米一樣,不是說我不用米非要用尺,這怎麼交流?」高金峰說,標準要取長補短,是一個折中的概念,不是說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而國家的標準,就要考慮受眾範圍的影響,不能照顧到所有人的需求。
如何讓網友更直觀準確地讀懂應急響應等級所代表的含義?鄭州輕工業大學教授劉建秀認為,相關部門在發布信息時,應儘可能地用到顏色、注釋等用法,「譬如在發布羅馬數字等級時,可在後面標註該等級代表的具體內容」。
針對該問題,高金峰也持有同樣的觀點,「涉及大眾信息傳播和所有人切身利益的時候,標準要照顧到所有人對信息的了解和及時的預警,通常除了採用羅馬數字的等級標識,還用顏色進行指代。譬如說,一級預警用紅色,其他等級的預警都分別由不同的顏色來明確,這樣的話,就便於信息的傳播」。
律師說法:不足以啟動修法程序
針對網友「SEY」的詢問,大河網記者也採訪了河南泰豫恆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博。
張博認為,以羅馬數字標註災害等級是國際通用的做法,主要作用是可在行文中避免與阿拉伯數字混淆,引發歧義。
「再者,我國《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中已經確認了羅馬數字標註,這麼多年也已經用習慣了,單是考慮『更為傳統』不足以啟動修法程序。綜上,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換。」張博解釋說。
【來源:大河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