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如何穩?人民日報版面頭條聚焦雲南瀘水

2020-12-17 閃電新聞

衝刺攻堅、如期脫貧,雲南瀘水市——

特色產業到戶 送來增收門路(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①)

本報記者 楊文明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5日 第 13 版)

開欄的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回顧不平凡的歷程,昔日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是怎麼奮鬥、如何脫貧摘帽的?已經脫貧的地方怎樣通過建立防返貧機制和發展產業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本版今起推出「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系列報導,聚焦今年貧困地區的脫貧故事、奮鬥故事,敬請關注。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2019年末,全國僅剩52個未摘帽縣。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瀘水市就位列其中。今年以來,衝刺攻堅,瀘水最終實現如期脫貧,經過了什麼樣的努力?近日,記者到瀘水市探訪,跟建檔立卡戶聊聊生活變化,和扶貧幹部暢聊發展思路。

易地搬遷戶

確保穩得住

去年底搬遷進城,瀘水市洛本卓鄉保登村村民施小強怕潮,專門帶了兩張草蓆。如今,草蓆擺了一年,灰落了好幾層,根本用不上。

「山下海拔低,住在樓上又不潮,哪還需要草蓆鋪床?」施小強沒想到,曾經的生活必需品,進城後就這樣成了擺設。

進城後,施小強算了筆簡單的經濟帳:妻子在城牆壩安置點租攤賣菜,一天能有個100多元的收入;施小強照顧老人、接送孩子之餘,就近打工一個月下來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生活,夠的。」施小強說。

城牆壩和諧社區黨委書記胡躍軍介紹,貧困戶搬遷進城,安置房政府提供,不讓貧困戶出一分錢。貧困戶搬出來之後,可以就近就業,生活基本就沒有問題。

「老人擔心不適應,妻子擔心生活開銷大,是我勸他們考慮孩子教育,他們才同意進城。」施小強說,安置點旁邊就是小學、幼兒園,走路不到10分鐘。「孩子有了文化,不愁以後生活。」

生產、生活如何融入?「孩子學習能力強,適應很快;最難的是老人,年初那會兒,一天得送10多位老人回家。」胡躍軍說,想幫老人回家並不容易。「好多老人不知道自己住在哪棟,我們只能通過名字一家一戶查。有的老人連數字都不識。為了幫助老人認家門,我們乾脆在不同的樓前畫上不同的標識,幫助老人適應。」

這次搬遷,是施小強的母親第一次到瀘水城區,「以前最遠就是去鄉上賣雞蛋」。她用傈僳語說:「進城後,再也不會被火塘的煙塵燻出淚水;累了靠在沙發休息,日子比以前愜意。」

要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必須解決好就業問題。社區一人一策,精準幫扶。「有意願外出務工的,社區提供免費培訓;需要照顧家的,可以去扶貧車間;勞動能力偏弱的還有生態護林員、保安、保潔這樣的崗位。」胡躍軍說,時至當地節日,不少外出務工的青年這段時間提前返鄉,「我們協調了沿海企業蹲點招工,元旦春節沿海工廠缺人,節日一過就可以再組織一批人出去。」

建檔立卡戶

脫貧有門路

聽說瀘水市老窩鎮老窩村種的是沃柑,記者心裡直打鼓。前幾年賣到十幾元一斤的沃柑,這兩年價格持續下降不說,有些地方還出現滯銷。老窩村的沃柑,能行嗎?

記者就此詢問老窩村黨總支書記左雪鋒,沒想到他卻信心滿滿:「咱這是河谷地帶,種的是晚熟品種。因為跟別的地方錯季銷售,只要種好就不會滯銷。」

左雪鋒信心滿滿,是因為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李進學博士全程技術指導,電商平臺還無償捐助225萬元支持基地設施建設。果園監測系統可以實時分析土壤數據,預警果園病蟲害;操作滑鼠或手機,就可以完成果園的澆水、施肥等工作。

果園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從開挖田壟到種下樹苗,從病蟲害的防治到澆水施肥的用量,李進學全程參與。左雪鋒和管理人員每天上傳沃柑的相關照片或小視頻。有一次,左雪鋒因為有事連續兩天沒有上傳照片,李進學不放心,當晚11點趕到基地打著手電看水果長勢。老窩村村民王祥感慨,「過去種棵果樹,種了幾年都不見長。可李博士種的沃柑,就像喝了牛奶似的,天天長。」

晚熟沃柑這兩年市場價一直在七八塊錢,隨著果園掛果銷售,村裡的建檔立卡戶戶均分紅將達到5000元以上。

瀘水市境內碧羅雪山、高黎貢山兩山聳立,怒江鑲嵌其間,呈「V」字形峽谷地貌,96%的國土面積為25度以上的坡地、山地,並非所有村落都有像老窩村這樣的「平緩坡地」,退耕還林後,還能發展哪些產業?「曾經彈弓打鳥,如今種樹引鳥」,生態改善後,這裡成為觀鳥勝地。打造鳥塘、提供餐飲、擔任鳥導,全都可以給村民帶來收入。魯掌鎮三河村的村民密波四,今年又多了筆觀鳥收入。「一個機位我能賺30元,客人飯錢30元,今年僅觀鳥一項收入就有1萬多元。」密波四說。

在更多的地方,林下草果中藥材種植和養殖等成為瀘水市各村莊的產業標配。瀘水市通過特色產業到戶,因地制宜立體化發展草果、花椒、中藥材等長效主導特色種植產業121.54萬畝,戶均28.13畝。據統計,瀘水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末的5387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7248元,2020年預計增長10%左右,現行標準下可穩定實現脫貧。

扶貧合作社

發展有依託

吃一樣的草,本地黃牛能長半斤,外來的西門塔爾牛卻能長一斤,可瀘水市稱杆鄉自把村村委會主任白乃牽頭的合作社,卻選擇了先養本地黃牛。不僅如此,合作社只負責「催肥」環節,3個月出欄,利潤雖然低了點,但好在投入低、市場風險低。白乃說:「本地黃牛本地人會養、本地人習慣吃,養殖銷售都沒問題。扶貧產業才起步,關鍵還是要穩。」

「飼養環節,村裡的留守老人或者為了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能參與,既可增收,又能學技術。等到貧困戶學會了技術,咱再試著引進西門塔爾牛!」白乃說。

白乃自己有銷售渠道,也不缺資金,本可以自己做,但他想帶動更多貧困戶。合作社投入320多萬元,白乃出資270萬元,貧困戶的產業扶持資金投入51.3萬元。第一批養了80頭,看市場行情好,白乃決定先賣31頭回籠資金,純利潤將近10萬元,年中才投產,年末就有望分紅。

記者在瀘水市採訪發現,越來越多的貧困村通過扶貧合作社發展產業。一方面,村裡的能人這兩年經過黨組織的選拔、培養進入村兩委;另一方面,不少村幹部在村莊產業發展過程中,能力得到提升,為下一步村集體產業穩定發展提供了人才基礎。

建完新房,更要管出新村、育出新人。部分村莊由於建新未拆舊出現不少「一戶兩宅」,老宅存在較大的抗震、防火風險隱患。亞口王地二組組長阿三普主動帶頭拆舊。別的農戶見村幹部拆了老宅,不到5天,亞口王地二組的舊房全部完成了拆除。

「試建民宿、組織文藝隊,村裡的黨員都會積極主動報名。」自把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張麗權告訴記者,最近一年,村裡的重要工作會議,會額外通知村裡的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和致富帶頭人。到了暑期,村裡會組織在校大學生到村委會幫忙。「讓他們熟悉、了解村裡的工作,為明年村裡換屆做準備。鞏固脫貧成果防返貧,村裡幹部能力得夠!」

責任編輯:楊文明

作者:楊文明

相關焦點

  • 國新辦在昆明舉行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請問和中國其他省份相比,雲南在脫貧攻堅方面面對的挑戰有何不同?又是如何有針對性地來解決這些挑戰?謝謝!雲南是貧困面貌、脫貧難度、脫貧成本疊加,雲南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它是有道理的。我們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我前面總體介紹中實際上也涉及到了,這裡我再簡單概括一下。一是凝心聚力。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戰役,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光榮使命。
  • 凝心聚力勇擔光榮使命 偉大實踐鑄就歷史巨變——國新辦雲南脫貧...
    又是如何有針對性地來解決這些挑戰?  阮成發:感謝新加坡記者對雲南的關心。雲南過去的省情概括來講,就是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於一體。這四個方面因素相互交織,使得雲南脫貧攻堅的特殊性、複雜性、艱巨性在全國罕見。我在這裡舉幾個例子。
  • 《人民日報》要聞版頭條關注我市宣漢縣脫貧摘帽
    來源:人民日報《人民日報》2020年12月12日 要聞版大巴山南麓宣漢縣用好資源稟賦脫貧摘帽——山裡人吃上文旅飯(傾聽·算算脫貧帳)人民日報記者 王永戰核心閱讀從全省貧困人口最多,到減貧人口最多,一個絕大部分面積都是山的縣,交通不便、缺少資源,是走出大山,還是靠山吃山?
  • 今天,《人民日報》再次聚焦江陰!
    今天,《人民日報》再次聚焦江陰!政務 今天,《人民日報
  • 雲南瀘水:洛本卓藍絲帶服務隊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我爭先」主題活動
    原標題:雲南瀘水:洛本卓藍絲帶服務隊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我爭先」主題活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愛護環境人人有責。近日,洛本卓藍絲帶服務隊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我爭先」主題活動。
  • 聚焦深圳!廣東省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召開
    深圳有很多有實力、有情懷的企業和社會組織都樂意參與扶貧,關鍵在於如何發動支持,如何組織起來。中國報導記者提問中國報導記者:請問宋廳,廣東省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上如何助推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有何突出的成效?謝謝。
  • 「善融扶貧中國行」走進雲南助「雲品出滇」
    建行雲南省分行深入踐行普惠金融戰略,以 「雲品出滇」為突破口,依託「善融商務」,積極對接貧困地區特色農業發展需要,尤其加大對「三區三州」深度扶貧地區的幫扶力度,通過「四免一補」服務(網店專修、商品上架、店鋪運營、交易結算全免費,持續補貼扶貧商品銷售),將扶貧商戶電商成本降至最低,探索出了一條「『善融商務』 地方扶貧龍頭企業 貧困戶」的電商扶貧模式,打通了產業扶貧銷售流通「最後一公裡」,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增收穩收
  • 「雲視網評」講好「雲嶺故事」續寫「脫貧奇蹟」
    圍繞決勝全面小康主題,聚焦微觀主體、個人家庭、企業校園、社區鄉村等,通過場景還原、故事表達、事跡採訪,生動講好全面小康的「雲嶺故事」,凝聚起了新時代雲南團結奮進、決戰決勝的磅礴力量。雲南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雲南缺條件,卻不缺精神。
  • 聚焦「脫貧攻堅」,如何講好一方水土的故事?
    原標題:聚焦「脫貧攻堅」這一主題,扶貧劇還有更多的創作空間如何講好一方水土的一方故事?近期,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關於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同時公布22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名單。這意味著,今年劇集市場的重點之一將聚焦「脫貧攻堅」這一主題。3月16日,央視率先開播扶貧題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兩天後,《綠水青山帶笑顏》緊隨其後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
  • 普洱: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我在那柯裡等著你》那柯裡迎來高光時刻
    12月6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報導《我在那柯裡等著你》。在人民日報刊發後,人民網總網首頁A區頭條也同步推出《走向小康生活——雲南那柯裡村做好茶馬古道大文章》轉載報導,人民網雲南頻道首頁頭條進行了轉載。雲南發布、雲南日報、雲南網、普洱發布、雲上普洱等多個省市媒體平臺也進行了轉載,紛紛聚焦雲南普洱市寧洱縣那柯裡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走向小康生活。那柯裡是茶馬古道時期從普洱府南行出發的第一個古驛站,隨著歷史的進程與變遷,曾經喧鬧繁華的古驛站逐漸變成了一個山區裡的普通小村寨。2007年6月,寧洱發生6.4級地震,那柯裡是重災區。
  • 助力雲南脫貧攻堅 微店攜手冠軍咖啡師走進保山
    ,隨著主持人宣布開搶,保山咖啡直播迅速佔領微店直播頭條。9月23日晚,微店聯手「中國故事第一臺」988電臺的資深主持人燕子和靈兒,組織平臺商家為保山咖農直播帶貨,超20萬人關注,四小時銷量突破4000單,是直播間交出的成績單。繼本月初助力臨安啟動山核桃「開杆節」,微店再度開啟助農行動。
  • 雲南瀘水:「南門鐵警先鋒隊」全力助推「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
    原標題:雲南瀘水:「南門鐵警先鋒隊」全力助推「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近日,上江邊境派出所「南門鐵警先鋒隊」以「訪民情、解民憂、化矛盾、防風險、查問題、治亂點」為主要工作內容,組織民、輔警深入轄區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通過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
  • 雲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督戰。由於雲南特殊的省情,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到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昭通市指導,接見脫貧難度最大的獨龍族群眾。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時隔5年再次到雲南考察,帶來對雲南各族人民的無限關心,對邊疆人民的深情牽掛。
  • 雲南舉行2020年省兩會新聞發布會(第一場)
    雲南日報記者:  請問,您如何評價省政協去年以來的工作,有哪些特點和亮點?謝謝!  周胡榮:  謝謝雲南日報記者。  人民日報記者:  2018年,省政協部署了在全省三級政協組織、三萬名政協委員中開展「脫貧攻堅助推行動」三年行動任務。請問,去年以來,脫貧攻堅助推行動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謝謝!  周胡榮:  謝謝人民日報的記者。
  • 推「爆款」作品「刷屏」 助魅力雲南「圈粉」——2019年雲南網絡...
    由人民日報和雲視網聯合製作的《中國24小時·雲南篇》微視頻於9月10日在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首發,人民日報客戶端、官方微博、人民網、中國日報網等平臺進行推送,雲南網、雲視網、昆明信息港、樂雲網、雲南法治網、春城壹網、雲南信息港等網站及時轉發。截至目前,視頻傳播量近1億次,成為全省全年單個視頻傳播量第一。
  • 從「脫貧路」向著「幸福路」跨越
    12月8日,國新辦在昆明舉行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雲南省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捷報振奮人心,也不由得令人回首高質量脫貧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付出。
  • 雲南鎮沅預計今年實現烤菸產值3.7億元
    烤菸作為振太鎮的傳統產業,是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也是鞏固脫貧攻堅後續成效的好路子。今年以來,全鎮採取有效措施,克服前期持續高溫少雨乾旱天氣的影響,1.68萬畝烤菸按時移栽,菸農豐收在望。 和振太鎮一樣,鎮沅縣其餘8個鄉鎮,相繼進入烤菸田間管理的最後時期,菸農奔走于田間地頭,管理好這棵增收煙、致富煙,等待7月中旬的大面積採烤。
  • 「媒體走基層(雲南篇)」中國新聞網:探訪雲南「助盲脫貧」行動...
    2018年7月30日,在總結雲南「助盲脫貧」行動經驗的基礎上,由中國殘聯、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推動的「助盲就業脫貧」行動於河北省啟動。圖為在啟動儀式後,與會嘉賓參觀盲人按摩示範點。 王祖敏 攝一個看似「瞳孔」的圖案印在花瓣的中心,這是遍布雲南全省的「善境堂」logo。
  • 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
    原標題:6月29日雲南舉行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  6月29日,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請中共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中共昭通市委常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陳真永,昭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施華松,中共魯甸縣委常委、魯甸縣龍頭山鎮黨委書記李善雲,
  • 一杯雲南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在「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的喜訊傳來之際,「復興路上工作室」與「中國好故事」資料庫聯合推出最新力作——中英雙語動畫短視頻《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講述百年前從西方引入中國雲南的咖啡豆開啟全球之旅,助力當地民眾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