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非心理學專業人員對心理測驗有一種朦朧的認識,非常喜歡網上的一些「心理測驗」來測運勢、性格、愛情等。比如,下面幾種事物,你最喜歡的是?A、水晶B、翡翠C、琥珀D、珍珠E、珊瑚。然後給出一些解釋。有的人對這種測驗非常著迷,經常根據解釋對標自己,認為很準,嚴重影響自我判斷和學習生活;有的人相對比較理性,對這種測驗持懷疑態度,將其作為日常消遣,並不在意測驗結果。
真正的心理測驗,或者標準化的心理測驗有一套嚴格的編制流程,從題目的篩選到最終測驗的成稿,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需要採用心理測量學、統計學方面的處理。實際上,我們平時見到的考試試卷也是心理測驗的範疇,我們稱為學科測驗。可以想像,學科測驗肯定是科學規範的測驗。要是用一道模稜兩可的題目來考察大家的知識水平,那難道不是開玩笑嘛?
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並區分「偽心理測驗」和真心理測驗。真正、科學的、標準化的心理測驗都有規範的內容,比如有該測驗編制的背景、條目的來源與篩選流程、心理測量學指標、計分標準與結果解釋、適用人群,還有很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參考文獻等非常豐富的內容。而「偽心理測驗」可能只有一道題目、誇大且模稜兩可的解釋、沒有什麼計分方法,也沒有公布編制方法和流程,處於粗製濫造的狀態。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偶爾來一個小測驗調節一下氛圍也是可以的。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哪些是科學的心理測驗,哪些是偽科學的。另外,我們也應該明白,心理測驗不是用來測運勢、命運的,也就是不是用來算命的,而是採用科學的途徑來認識自己或他人,掌握人們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