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乳房|乳腺癌患者的「乘風破浪」

2021-02-08 八點健聞

「女人不是因為乳房才可愛,是因為勇敢才可愛。」——畢淑敏《拯救乳房》

在溫州市鹿城區望江西路一處不起眼的居民樓中,走進大門,一塊「我公益,我快樂」的牌子跟這片建於本世紀初的老居民樓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進門左轉,通過步梯爬上二樓,原以為寬敞明亮的平層辦公室並沒有出現,不到十平米的格子間裡,兩張辦公桌,三臺電腦,便是協會全部的「固定資產」。「不只是我們,鹿城區的一些社會組織、公益組織都在這兒辦公。」王喆並沒有覺得侷促,相對於創辦之初一窮二白的窘境,對於協會目前的辦公狀況,她已經覺得很知足。

優雅、淡定、從容、自信。王喆跟印象中的病人形象完全不一樣。她是溫州市幸福絲帶姊妹之家志願者協會會長,也是創辦者之一。從當初為了互相打聽治療方法和用藥而建立的6個人小群,到現在成為有著完善規章制度的超過1000人的社會團體,幸福絲帶姊妹之家志願者協會的發展,其實也是患者和社會對於乳腺癌患者認識發展的一個縮影。

面對它 打敗它

死亡裡最大的禍害,不是孤獨和恐懼,而是它阻斷了希望。

「千萬別說出那個病的名稱,那病是睡著的魔鬼,大聲叫醒,她就會暴跳如雷。」畢淑敏在《拯救乳房》這本書中如此描述乳腺癌。

「你連『乳腺癌』這三個字都不敢說出來,你怎麼可能會有勇氣去戰勝它?」李平不以為然,她用自己的故事證明,只有正視魔鬼,才能有贏得機會。

但是不管對於患者還是患者家屬,大部分對於「癌症」兩個字都諱莫如深。「確實有一部分患者因為心理跟生理這種方面是比較介意,等到病情發展的很遲才過來,比如整個乳房都是腫塊了之類的情況,基本上就是晚期了。到現在的社會上還是有這樣的情況的,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不願意到醫院來看或者熬到很晚才過來。」李平的主治醫生說到,很多患者在患病後會出現「病恥感」,因為社會觀念的不同,外界的評價和周圍不一樣的聲音,病恥感和疾病一樣折磨著病人。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曾經的李平,也深陷「病恥感」的痛苦中。2012年,還沉浸在孫子出生喜悅裡的李平,在體檢時檢查出了乳腺癌。一向性格開朗的她在做完手術後完全變了一個人,愛美的她扔掉之前所有的衣服、刪掉了以前拍的照片。孫子新生的喜悅也並不能讓她有些許安慰。每次的複診也讓她充滿恐懼,她生怕舊病復發,重蹈覆轍。

可上天似乎又跟李平開了一個玩笑,2015年的一次複查中,已經做過一次切乳手術的她被查出對側有腫塊。這個消息一下子擊垮了她,自卑、無助充斥著她的生活。

渾渾噩噩的李平,恰好碰上了協會成立,認識了王喆,剛加入協會時,除了偶爾跟著去參加一些小型的活動,她並沒有太多感受。直到有一天,李平接到最要好的小學同學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支支吾吾,問東問西。再過了一個月,李平得知那位同學自殺了,她才知道同學給她打電話時就已經患了癌症。她無法接受同學的這種選擇,她很自責,如果當時再細心地多一問些,能給她一些安慰也不至於走上絕路。

這件事後,她才突然醒悟,原來在平靜生活的背後,其實一直積壓著乳腺癌帶來的身體殘缺和恐懼復發轉移的巨大痛苦,這其中也包括自己。

李平開始行動,她開始積極參加協會的各種公益活動,「我記得特別清楚,那時候化療完還沒長出頭髮,別人出門都是帶著帽子,我做義工的時候就偏偏不帶,別人笑我我也不怕。」她要用自己的經歷去告訴姐妹,失去乳房並不意味著失去驕傲,女性的歸屬不僅僅是家庭,也可以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李平發現,自己並不是沒有用,她可以激勵到很多人,「如果不是因為乳腺癌,加入了協會,我可能都不會發現我還能活成這樣精彩的自己。」李平半開玩笑地說。

「協會裡很多像李平這樣的抗癌「明星」,在這裡大家彼此交流經驗,克服康復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王喆介紹到。

今年是李平第二次手術後的第五年,不同於過去復檢前的恐懼與不安,在與協會的姐妹們互相鼓勵的過程中,她變得更加勇敢和堅韌。面對今年的檢查,李平充滿了信心,對於又一個五年這道「坎」,她已經有足夠的勇氣去跨過。

在生命的終點找到人生

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交融在一起,互相支援和補充,人們無法拒絕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浸潤。

「有些患者覺得得了癌症就是死,不知道怎麼治療,其實現在乳腺癌早期的生存率在85%以上,治療方法和手段很多,但很多人還是不知道。」王喆說到,她遇到過太多患者由於缺乏對癌症的認識害怕社會的歧視而對上極端的例子。

「我媽走了。」2015年的一天,王喆接到了閨蜜打來的電話。這個消息給了正在醫院做化療的她一個晴天霹靂。「她怎麼會死呢,她才60多歲,一個月前我還碰見她準備做化療。」

當得知朋友的媽媽是出於精神壓力自殺後,王喆意識到了乳腺癌群體的特殊性。在這個群體中,作為女性特徵明顯的癌症姐妹,彼此之間有著特殊的情感交流需求。有時候向家人甚至向醫生難以啟齒的問題,反而要向自己的病友傾訴和詢問。於是,在2016年初「溫州市幸福絲帶姊妹之家志願者協會」成立了。

沒有錢,就幾個創始人自己湊錢;沒有地方,有姐妹把自己空置的房子讓出來;不懂程序,就一遍遍的跑民政局,一遍遍的辦手續……協會的成立一波三折。

相對於協會在金錢和物質上的匱乏,更讓王喆注重的是社會對癌症患者尤其是乳腺癌患者的歧視。「患者的精神壓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社會的歧視,「我們跟他們坐在一起,拿東西給他們吃,他們轉手就丟到了垃圾桶裡,甚至我們協會去一些地方做義工、做活動,還會被當地的人罵。」說到這些,她還是有些感慨。

王喆成為了醫院的「常客」,但她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病情。她開始研究不同階段的治療方案、癌症科普知識、醫院救助方案和藥企的贈藥政策,每天在微信群和公眾號上普及。現在,幾家醫院婦科的醫生護士都認識王喆和她們的協會,而且也作為志願者加入他們,為缺乏癌症防治知識的患者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

在科普疾病和治療方案的同時,王喆意識到,他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讓這些姐妹了解如何治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精神生活上豐富起來,能夠在真正的去面對癌症。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這是去臺灣交流」、「這是跟藥企一起做的粉紅絲帶活動」、「我們去山區做義工」、「跳舞、走秀、人體彩繪、非洲鼓,她們現在什麼都會」,王喆指著牆上的照片,一張張如數家珍。對於她和協會的姐妹來說,協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只是有了一群「同病相憐」的傾訴對象,更重要的是,讓乳腺癌患者發現,除了恐懼和孤獨,他們還有另外的選擇,原本以為的生命終點,不過是另一種精彩的開端。

拯救乳房,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路在何方?

每年的10月是「國際乳腺癌防治月」。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18年發布的《全球癌症報告》,不管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乳腺癌發24.2%的發病率和15%的死亡率已經成為女性的「最大殺手」。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中國最新癌症報告也顯示,國內女性發病首位為乳腺癌,每年發病人數約為30.4萬,且發病率逐年增高,呈年輕化的趨勢。

數字背後是鮮活的生命。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從發現HER2基因到第一款針對乳腺癌治療藥物上市,乳腺癌的治療也從「一刀切」、無差別化療走向了精準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每一步前進的背後都是無數科研人員日日夜夜虔心的付出。

乳腺癌新的治療藥物和技術的發展使得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顯著提升。然而儘管早期與局部晚期性乳腺癌在臨床收穫諸多可喜的治療突破,但晚期轉移性乳腺癌卻因疾病複雜程度高、針對性藥物有限,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較低,且有少部分患者因為耐藥發生疾病進展。不過,近年來作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乳腺癌的病死率卻逐年下降,這得益於不斷發現的新藥和新的治療技術。

在2020年9月舉辦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 (ESMO)上又傳來了好消息,大會期間公布了眾多新藥新方案的研究結果,腫瘤進展又迎來一輪新爆發。乳腺癌領域也不乏亮眼的研究結果。比如,禮來製藥CDK4/6抑制劑阿貝西利(abemaciclib)聯合標準輔助內分泌治療(ET)用於HR+、HER2-的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較單獨使用標準輔助ET顯著降低了乳腺癌復發風險25%。

據了解,禮來靶向抗癌藥阿貝西利(abemaciclib)此前已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於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療,受到國內外指南的一類推薦。2019年,阿貝西利又被證實能延長患者總生存時間,在同類CDK4/6抑制劑中也實屬難得。

目前,乳腺癌治療手段的多樣化,使得乳腺癌的治療有了比較好的效果,早治癒早期乳腺癌患者、將晚期患者向慢病靠攏,藉助愈來愈多的新藥、新療法,乳腺癌患者將在康復這條路上「乘風破浪」。

相關焦點

  • 9名乳腺癌患者乳房再造 葛新教授團隊為患者送新生
    其間,我院乳腺外二科副主任、鄭東院區乳腺外科二病區負責人葛新教授攜團隊成功為9名乳腺癌患者實施了乳房再造術,讓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找回了生活的自信。乳腺癌是目前威脅女性健康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在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現出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平均比歐美國家提前十年。
  • 乳腺癌晚期需要把整個乳房切除掉?預防乳腺癌,女人做好這3點
    乳腺癌是一種很常見的腫瘤,一般發生在女性身上,對身體的危害也很大,而且對於女性來說乳房是很嬌貴的部位,但是很多疾病都威脅著女性乳房的健康,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乳腺癌。比較普遍的治療手法就是進行手術,如果患者在早期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出現乳腺癌擴散的情況。
  • 正常乳房有硬塊嗎?乳腺癌,一定會有乳房腫塊嗎
    正常情況下女性的乳房一般是在經前期,由於體內的孕激素升高,能夠促使乳腺腺管的發育,有的時候可能會有乳房的疼痛,摸到乳房有一些硬塊。 但是這樣的情況一般在月經來過以後就會消失,如果月經來過以後仍能摸到乳房硬塊,這個時候要高度懷疑是不是乳房有疾病。
  • 「粉紅綻放日」 倡導乳腺癌患者重建美好生活
    中工網訊 「臨床上外科醫生對於乳房重建往往不夠重視,在實施乳房全切術時,會忽視關於乳房重建這一選擇的溝通,導致大量患者錯失重建的最佳時機。希望更多醫生能認識到乳房重建是乳腺癌綜合治療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強生醫療支持公益組織開展乳腺癌術後乳房重建健康教育
    各方代表在會上宣讀了《粉紅綻放倡議書》,希望通過乳房重建公益健康教育系列科普活動來提升患者、醫療專業人士和公眾對於乳腺癌術後乳房重建的認知水平,鼓勵女性重視乳房健康,呼籲全社會一道為乳腺癌患者營造一個積極正向的輿論環境。    一項問卷調查顯示,97.5%的乳腺癌手術患者感到憂慮,93.3% 的乳腺癌手術患者自卑感增強。
  • 乳房不對稱,是乳腺癌?出現三個症狀,需儘快診斷
    乳腺癌這種疾病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因為這是一種女性的常見病,給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也給很多的宮頸癌患者造成了無法彌補的身體和心靈的創傷。其實乳腺癌的早期症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乳腺癌的早期症狀表現,才能儘快找到乳腺癌的治療方法,下面大家就來詳細了解一下,乳腺癌早期症狀表現有哪些?
  • 乳房紋身對於乳腺癌康復者意味著什麼?
    大家都知道幾年前安吉麗娜·朱莉進行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術收穫了無數媒體和大眾的讚賞現實生活中有無數的乳腺癌患者她們沒有朱莉的影響力乳房紋身我知道你很難將乳腺癌患者與任何形式的TATTOO藝術家聯繫起來但其實一開始醫生們也會試圖通過紋身來進行重建但是大部分醫生對紋身的訓練很少他們可能無法做出和真實乳頭一摸一樣的效果
  • 乳房有包塊,我是得了乳腺癌嗎?
    乳房有包塊,就是乳腺癌嗎?據專家介紹,並不是所有的乳房包塊都是乳腺癌,例如以下幾種疾病,也可能會有乳房包塊的發生。1、乳腺增生有些患者因為激素異常的情況,出現乳腺增生,尤其是月經前後較為明顯,很多生理性的乳腺增生,通過生活調理,可以促使病情恢復。
  • 拯救乳房
    有人風風火火提出「沒有乳房就不是女人」的理論,同兩三百年前的盧梭同一個鼻孔出氣。吳宗憲那張毒嘴就刻薄過阿雅:「請挺胸!啊,你沒有胸就不用挺了!」也刻薄過不斷向美麗進軍的小S:「哇!好大兩顆圖釘啊!」任何當事人聽到這樣的話估計不是黯然自卑就是惱羞成怒了。  男人們向來對大乳房情有獨鍾。
  • 女子患乳腺癌切除乳房,醫生用肚子上的肉再造一個「胸」
    罹患乳腺癌34歲女子切除左乳醫生「移植」腹壁再造乳房不久前,34歲的小花(化名)因為發現左乳房巨大腫物伴有乳房皮膚紅腫,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就診。入院後,小花被確診為左乳腺局部晚期乳腺癌(炎性乳腺癌)。乳腺外科王川主任團隊為小花量身制定了個體化的新輔助化療方案。經過半年多的化療,小花左乳房內已找不到腫瘤的蹤跡。
  • 乳房疼痛是乳腺癌的徵兆?乳腺癌早期有哪些症狀?不妨自查一下
    其實並不是這樣,乳腺癌早期並不會有明顯的疼痛的症狀,雖然胸部會出現腫塊,但是一般不會有疼痛感。腫塊生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若是用手觸摸,能摸到非常明顯的腫塊。如果發現乳腺疼痛劇烈,用手觸摸後疼痛加劇,則多半是乳腺炎的症狀,或者是乳腺增生引起的,乳房疼痛的因素有很多,並不一定是乳腺癌的表現。
  • 乳腺癌全切 你後悔嗎?後悔3年,乳房再造讓她重做完整女人!
    38歲的曉露(化名)3年前罹患乳腺癌,為了「切乾淨」選擇了根治術切除單側乳房,3年後,她「回心轉意」,並在河南省癌症基金會的援助下,通過乳房再造手術做回完整女人。
  • 乳房有小腫塊,隱隱作痛,是得了乳腺癌嗎?趕緊聽聽醫生怎麼說
    適用於乳腺癌篩查及乳腺病灶的隨訪(包括哺乳期及孕婦),對緻密型乳腺患者的檢查優勢更明顯。  缺點  乳腺彩超對於無腫塊型乳腺癌難以分辨,對位於脂肪層和腺體層的微小鈣化難以鑑別。因此,它對於以鈣化為主要表現的導管原位癌敏感性差。
  • 乳腺癌患者若出現骨轉移,應該怎麼辦?腫瘤醫生提出這3個建議!
    2、乳腺癌中期症狀到中期後,乳房的腫塊就會變得明顯,這個腫塊人也會感知到,大部分人是到這個階段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有乳腺癌的問題。3、乳腺癌晚期症狀乳腺癌到了晚期症狀主要是出現在乳房的上半部分,佔比約50%。乳腺癌主要起源於腺管上皮,一般來說0.5釐米大小的腫塊在大乳房深處,比較難發現。
  • 乳腺癌會導致整個乳房被切除嗎?多了解這類疾病,做健康美麗女人
    你了解多少1、乳房有腫塊乳腺出現腫塊,是乳腺癌的臨床症狀之一。通常有80%的患者都是以乳腺腫塊作為首診的。患者會在無意中,發現自己的乳腺出現腫塊,多為單發、質硬以及不規則等。多為表面不光滑。,是用來對於乳腺癌患者篩查的。
  • 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選擇保乳手術,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患者不一定要進行乳房全切那麼,如果不幸查出乳腺癌,應該如何治療?對此,江明介紹,一般來說,乳腺癌治療的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藥物治療。如今,隨著醫學檢測技術的進步,可以針對患者的分子分型,由醫生結合循證醫學的依據、臨床經驗以及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意願等,為患者進行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數據顯示,經規範治療後,乳腺癌患者的術後5年生存率已達80%以上。乳房對於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些乳腺癌女性患者手術切除乳房,給心理造成重大影響。那麼,患上乳腺癌後,一定要進行乳房全切嗎?
  • 李發成教授:乳房的美學意義及乳房再造術
    乳房再造可以拯救乳房根治術後失去自信的女性朋友,然而由於其不廣為人知,導致許多女性遺憾終生。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科譜一下乳房再造的知識。人體美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審美對象,它不僅僅是歷史的造化,也是人類進步的產物,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人體審美觀,標誌著不同的經濟文化背景和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程度。
  • 調查發現:乳腺癌治療後,有三成的人沒有複查乳房X光
    完成乳腺癌治療後,你和你的醫生將共同制定適合你情況的隨訪和檢查時間表。如果你進行了乳房腫瘤切除術後接受了放射治療,你將在放射線完成後6至12個月內對受影響的乳房進行乳房X光檢查,然後每年進行兩次乳房乳房X光檢查。如果你進行了乳房切除術,那麼你每年都會拍攝剩餘乳房的乳房X線照片。
  • 30多歲模特患上局部晚期乳腺癌,懇求醫生為她保住乳房……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孫美燕 魏安東曾經是身材凹凸有致的模特,現在是癌細胞擴散的乳腺癌患者,一時間,杭州的吳女士(化名)無法接受這麼大的轉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浙大婦院外科,像吳女士這樣的年輕乳腺癌患者並不少。據統計,小於40歲的乳腺癌患者大約佔了15%,大部分都會提出「保乳」的要求。
  • 乳房自檢是預防乳腺癌的重要措施,每個女性都應掌握,2步就學會
    乳房自檢是預防乳腺癌的重要措施,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有效方法,當乳房發生變化時,往往會有相應的臨床症狀,如果這些症狀被忽視,當發現乳腺癌時就很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但是很多女性朋友並不會乳房自檢,今天就教大家正確的乳房自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