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天下奇書之一。有學者云:「《道德經》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其包容博大,凝聚了著名哲學家李珥一生的智慧,值得品讀,今天我們深度剖析其中較為著名的四句金玉良言。
1.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結合一個自然道理來理解這句話,拿一盆盆景來比喻,如果把這棵盆景精心修剪,這棵盆景能長成一種更加美觀的新形狀,所以適當的「損之」是有益處的,使它成器。我們經常聽到教育後代的話:「溺愛他就是害了他」,對後代的嚴格管教,從小讓孩子適當吃一點苦,更利於他的成長,將來他會感激你。如果過度的溺愛,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必然會喪失很多必要的勞動技能,性格也會有缺失,長大後則「難成大器」這就是「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的道理。這句話的核心觀點還是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掌握分寸,目光放遠,有時候眼前看到的不一定是遠方。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手裡拿的東西多了,就不要再拿了;鋒芒畢露的狀態,是無法長久的;就算有滿屋的金銀珠寶,也是極難守住;因為富貴而驕縱起來,必然會自埋禍根。達到既定目標之後,就該知足收手了。人的欲望是很難控制的,無窮盡的欲望,總是欲求不滿,肯定會適得其反。人生應該把握好「度」,俗話說:「知足常樂」。做人更應該隨時保持謙虛的心態。
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往往卻能駕馭最剛強的東西。比如滴水穿石,水看似柔弱無力,卻能擊穿堅硬的巖石。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應該時刻保持謙虛謹慎,往往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最終卻能決定成敗。天下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自有存在的道理。有時候,我們應該懂得變換思維,以柔克剛。
4.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一個人如果太在乎名利了,往往會因此而付出巨大的代價;一個人如果太樂於斂財了,往往卻會遭到更大的損失。所以做人要懂得知足,才能不受到屈辱;要懂得適可而止,才不會遇到大災禍;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的一帆風順。這句話也是在強調一種「度」,做人做事都不要追求過分的極致,物極必反,要懂得適可而止。就好比一個商人,本身已經相當富有了,但是他一心追求極致的財富,甚至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最終他被利益迷惑了雙眼,鋌而走險做起了違法的生意,最終家破人亡。
《道德經》中的這四句話,都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道出了人生真諦,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學習到做人做事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