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阿里巴巴,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馬雲,作為阿里的創始人,馬雲在阿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是阿里的靈魂人物。阿里巴巴從1999年創辦至今已經有21年的歷史,從50萬的創業資金髮展到如今,阿里的市值已經高達4.68萬億港幣,發展速度讓人嘆為觀止。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企業,想要發展起來初期都需要海量的資金,阿里也不例外,但是對於一家初創的網際網路企業沒有任何優勢,想要融到資金是一件很難的事。阿里發展初期,馬云為了給阿里融資也被很多風投拒絕過,就連現在小米創始人雷軍也曾拒絕過馬雲,認為馬雲談的項目過大,有點傳銷的感覺,怎麼看都覺得是騙子,所以這也讓雷軍錯失了投資阿里的機會。
在國內找不到投資的情況下,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當時正在尋找投資目標的孫正義,也就是日本軟銀集團,兩人相談甚歡,馬雲也順利地獲得了軟銀集團2000萬美元的投資,之後孫正義還追加了4000萬美元的投資,也是孫正義的這一筆投資,才讓阿里活了下來。
而真正讓阿里發展起來的是雅虎那筆10億美元的投資,當時阿里正在做淘寶和支付寶,這可是相當燒錢的項目,如果沒有雅虎的10億美元投資,那麼阿里沒能那麼快發展起來。這兩筆投資對阿里來說至關重要,這也讓孫正義和雅虎成為了阿里兩大股東。
上市後的阿里又經過了幾輪融資,到2019年6月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是軟銀集團,持股比例達到了25.9%,第二大股東是原來的雅虎後來改名為Altaba(阿里他爸)佔股9.4%,第三大股東是創始人馬雲持股6.2%,第四大股東是阿里永久合伙人蔡崇信佔股2.2%,阿里高管和董事合計持股9.3%。
如果從整體上來看,阿里最大的股東是軟銀,如果是從個人持股比例上來看,阿里最大的個人股東還是馬雲。而因為持股比例遠遠低於軟銀和阿里他爸,為了維持控制權。馬雲在阿里推出了AB股權制,也就是同股不同權,一種只管分紅沒有投票權或者投票權很低的優先股,另一種具備投票權的普通股,馬雲持有的就是具備投票權的普通股。
通過股權和控制權分離,讓馬雲能牢牢掌握阿里的控制權,不至於像王石一樣直接被踢出去,現在的京東也是一樣,隨著劉強東的股權越來越少,騰訊的股權越來越多,現在也是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權可以說主要是為了保障這些創始人的利益,能夠控制住自己創辦的企業,不會被掃地出門。
綜上所述,可能很多人認為這麼一家優質的企業,最大的股東卻是日本人,讓人很難受,但是也要想想在最困難的時候是別人拿錢出來投資,現在享受收益也就無可厚非。看似受益最大的是軟銀,但是其實受益最大的反而是我們,因為他們成就了阿里,讓阿里能夠開發出支付寶、淘寶等各種軟體來為我們服務,讓我們生活變得更便利,更美好。對於軟銀是阿里的最大股東,你是否還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