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藍字關注」……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玫瑰花是很好的藥食同源的食物,特別適合女性飲用,平時常用它來泡水喝,有很多好處。尤其是月經期間情緒不佳、臉色黯淡,甚至是痛經等症狀,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玫瑰花的功效與作用,教你如何用玫瑰花養生!
玫瑰花的性能:
味辛、甘,性微溫。理氣解鬱,化溼和中,活血散瘀。含揮髮油(玫瑰油),主要為香茅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壬醇、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乙酯,以及槲皮甙、苦味質、鞣質、沒食子酸、胡蘿蔔素、紅色素等成分。用於肝胃不和,脘腹疼痛,胸悶嘔惡,飲食減少,或腹瀉;婦女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瘀腫疼痛;血瘀出血,吐血,咯血;癰腫或乳癰初起。
玫瑰花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玫瑰花泡茶味甘微苦、但是玫瑰花的藥性非常溫和,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舒發體內鬱氣,起到鎮靜、安撫、抗抑鬱的功效。女性在月經前或月經期間常會有些情緒上的煩躁,喝點玫瑰花可以起到調節作用。在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即使不是月經期,也可以多喝點玫瑰花,安撫、穩定情緒。
玫瑰花的功效與作用一:
玫瑰花泡茶的味道清香幽雅,能令人緩和情緒、紓解抑鬱,能改善內分泌失調,解除腰酸背痛,對消除疲憊和傷口癒合,潤澤滋潤養顏,護膚美容,活血,保護肝臟,和胃養肝,消除疲憊,促進血液輪迴之功能。
玫瑰花的功效與作用二
玫瑰花泡茶性質溫順、男女鹹宜。美容養顏瘦身的佳品。可治慢性胃炎及肝炎。疏肝解鬱,健脾降火和血散淤等功效,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積寒,順行血氣、安神、通便,降火氣,可調理血氣、促進血液輪迴,能活血化瘀,可緩和情緒,調整內分泌,最適合因內分泌紊亂而肥胖的MM,調氣血。
玫瑰花的功效與作用三【心理療效】
可平撫情緒,特別是沮喪的、哀傷、忌妒和憎惡的時候。提振心情,舒緩神經緊張和壓力。它顯然是極女性化的精油,能使女人對自我產生積極正面的感受。
玫瑰花的功效與作用四【生理療效】
1.玫瑰是絕佳的子宮補品,能鎮定經前緊張症狀,促進陰道分泌,調節月經周期。
2.活化停滯的血液循環,降低心臟充血現象,強化微血管。情緒低落時,可平衡並強化胃部。抗菌與輕瀉的功能,能淨化消化道,也能改善反胃、嘔吐和便秘。
玫瑰花的功效與作用五【皮膚療效】
1.適用於所有的皮膚,特別有益於成熟、乾燥硬化或敏感的皮膚。其緊實、舒緩的特性,對發炎現象很有幫助,由於它還能收縮微血管,所以是治療小靜脈破裂的神奇法寶。
2.皮膚保養:每天早上洗臉時,將一滴玫瑰精油滴在溫水中,用毛巾按敷臉部皮膚,可延緩衰老,保持皮膚健康亮麗。
3.皮膚按摩:將玫瑰精油3滴+薰衣草精油1滴+乳香精油1+玫瑰果油5毫升,每周1—2次做臉部皮膚按摩,可使皮膚滋潤柔軟,年輕有活力。如做全身按摩,可製造浪漫激情,令全身肌膚滋潤水嫩,輕鬆柔軟,其香氣具有催情作用,更可延緩衰老。
當然我們在泡玫瑰花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調入冰糖或蜂蜜,以減少玫瑰花的澀味,加強功效。需要提醒的是,玫瑰花最好不要與茶葉泡在一起喝。因為茶葉中有大量鞣酸,會影響玫瑰花舒肝解鬱的功效。此外,由於玫瑰花活血散淤的作用比較強,月經量過多的人在經期最好不要飲用!
玫瑰花
【名稱】刺玫花、湖花、筆頭花、排徊花。
【生境分布】小灌木高可達2米。野生於低山從林中。庭院及花園中廣泛栽培。莖直從生,分枝多密生絨毛、腺毛及刺。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9片,卵狀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光亮,多皺。花單生或3~6朵聚生莖頂,花冠大,紫紅花或白花,甚芳香,栽培品多為復瓣。瘦果扁球形,紅色。秋開花時,採將開放的花蕾,文火迅速烘乾。分布於我國南、北各省。
【性味】甘、微苦,溫。
【功能主治】行氣解鬱,和氣止痛。用於治療:肝胃氣痛、月經不調、肝風頭痛、肝鬱吐血、慢性膽囊炎、氣鬱胸悶。
【附方1】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藥方組成:玫瑰花、月季花各9克,益母草、澤蘭各15克,鮮橘葉10片。用法:經前一周水煎服(玫瑰花、月季花後放,不要久煎),連服5-7天。
【附方2】肝胃氣痛(胃神經痛)。藥方組成:玫瑰花10克。用法:沸水衝泡,當茶飲。
【附方3】肝風頭痛(神經性頭痛)。藥方組成:玫瑰花5克,蠶豆花2克。用法:沸水衝泡,當茶飲。
【附方4】慢性膽炎。藥方組成:玫瑰花10克,鮮馬蹄金20克,茵陳2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附方5】肝鬱吐血。藥方組成:玫瑰花9克,藕節30克,梔子9克。用法:水煎服。
【附方6】月經量多。藥方組成:玫瑰根15克,三白草根15克,豬瘦肉100克。用法:共燉爛,分次服。
【附方7】氣鬱胸悶。藥方組成:玫瑰花5克,合歡花5克,甘草3克。用法:泡水當茶飲。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用得著的時候,那就存起來吧,同時也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們,相信它的真的能幫到大家的!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