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水族圈!
以前我們都是養魚,至少在小編來說是在2010年左右接觸「自然水景「」的,那會也不要自然水景,都叫造景,自然水景這個概念是 日本天野尚推廣的。今天帶大家看看以前早起的那些造景風格,流派到現在的發展過程。
(因為行業缺少標準化素材,所以文章為水族圈整理,整合網絡四處的資料,信息,錯誤之處還請大家一起探討、交流、扶正!在此感謝!)最早人類飼養觀賞魚要追溯到古希臘和中國的唐宋時期,很早我們的祖先就飼養魚,一點點的演變出了後來的觀賞魚。
談水族造景,一個焦點問題是
「賞魚還是賞景」,由此派生出
「以景襯魚」、「以魚襯景」兩大造景視角。「以魚襯景」造景法強調魚為主,國內在2000年以前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比如有著優雅遊姿的金龍,一則有著高的觀察價值,二則也有風水旺財的作用;隨著科技、技術、器材、審美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光、二氧化碳、沙、肥等方面的深入開發,水草不但能夠養活而且能夠養好,甚至紅色水草嬌豔欲滴、綠色水草春意盎然,水族箱裡間或冒出幾顆水草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氣泡,煞是好看,「以景襯魚」成為當前水族造景的重要發展趨勢,水族造景不但是獨立的欣賞景觀,而且已與環境藝術、居室裝飾融為一體了。最完美水族造景系列側重講述「以景襯魚」的造景方法。魚為主,巖石為輔:在水族箱中放入不同形狀、大小的巖石,從這端至另一端,布置成山景,如板塊型、峰巒型、石林型等,以及懸崖絕壁、洞穴深谷,石在水中色澤如玉,比陸上山石美麗,但它畢竟是沒有生命的石頭,怪石嶙峋,一片荒漠。只有當一群群五彩繽紛的魚兒遊來,山巔谷底,翩翩嬉戲,才聚添大千世界之奧妙神秘。注意石塊等飾物應表面光滑,質地堅硬,無可溶性化合物釋出。魚為主,水草為輔:水族箱內不設其他景物,栽些低矮小型水草或放入一些螺貝殼,也可在箱壁外貼水中景圖紙作襯託。在這寬曠的水體內,放養1-2種中小型魚幾十尾,選擇喜歡集群好遊的品種,如紅綠燈、斑馬魚等。同一種魚的個體大小相同,觀賞其整齊一致地集體迅遊的壯麗場面。也可以只飼養幾尾大型魚類,觀賞其遨遊風採。水草為主,魚為輔:在水族箱底鋪砂,栽滿多種形態的水草,錯落有致地布置,優美可觀。水草在光的照射下,青翠欲滴,生機盎然,偶見幾條小魚悠然而至,瞬間又隱沒於密林深處,猶似一個清幽靜謐之仙境。注意水草種類不可太多,矮草在前,高草在後,否則容易雜亂無章。魚景結合:水族箱內放養多種形態和色彩的魚,箱底栽水草,設假山、亭、塔等景物。使水簇箱呈現繁華景象,如花似錦。魚與水草兼得。立體式:水族箱在室內不靠壁不靠邊,前後左右都有光源,光線穿透水族箱,前後都可觀賞。這種立體式景觀,要有寬大的室內空間,如飯店、別墅的大廳。水族箱底座,用水泥、大理石或水磨石砌築,與地面用料一致,底座較高。水族箱口內側,粘有較寬的玻璃邊,可放電插座、增氧泵、濾水器等。箱內布景可以是立體式的,前後兩面都可觀賞不同景物。選擇體色不受逆光影響色彩和亮度的魚飼養。裝缸之前,可先畫一張草圖,確定好巖石放、樹根、水草和其它飾物的擺放栽種位置。須知,設缸其實是一項藝術創作,與養魚不在一個範疇。
(我們為什麼以2008年作為分界點,因為據小編所知,這是中國國內第一批頂級造景師在國際水草造景大賽開始厚積薄發的年份,那之後中國越來越多的造景師開始獲獎,中國的水族店開始不單純賣魚,開始有了,水草缸,水陸缸,雨林缸,苔蘚缸等等五花八門的景觀缸)講究唯美,把自然界中最美的比例關係——黃金分割法(即o.618分配法)的欣賞視角與技術帶進水族箱中,品種各異的水草在「黃金比例分割法」的基本原理下,巧妙的栽植、嚴格的養護、合理的搭配,使這種方式的水草造景更具有層次分明的立體感,以致於「黃金分割比例法」成為國際水草造景評比的評分準則之一,也是目前代表國際水草造景流派最先進的技術之一。荷蘭式水族箱有三個特點:一是水族箱是封閉式的,水族箱的頂部有帶通氣孔或不帶通氣孔的蓋子;二是所種植的水草密度比較大。它的布局是根據區塊和層次安排的,比較注重色彩上的搭配和水草形體上的協調,使之成為一座水中花壇;三是在水族箱中都放養有熱帶魚,有時只放養一種魚,形成以魚的名稱為主題的水族箱。荷蘭式造景的水族箱,一般都把椒草當做前景草來種植,椒草葉片大小不同,其顏色搭配也是一種學問,如墨綠椒草、虎斑椒草、咖啡椒草是淺棕色,桃葉椒草、溫蒂椒草、長椒草是淡綠色,這些椒草多應用在側面和後景部分。此外也可以在水族箱底部用丙烯板等材質設計成階梯狀,再分區種植各種水草。德國人崇尚自然,崇尚科學,在水族箱造景中也能體現出高科技的威力及大自然的魅力。在高科技水族設備的支持下,能夠充分展示出水草近乎自然的生長狀態,並且開放式的展示格局可以更為方便地從水底、水面、水中三個不同的空間角度欣賞到各種水草的生長變化,景觀構思似乎顯得粗曠、凌亂,但是仔細欣賞之餘就會發現造景布局上顯示出別具一格的自然美。辦事認真,哲理性強的德國人,他們可以追根求源,到水草的原產地去實地考察和研究當地的水質、土壤、氣候以及景觀地貌,然後完全按照當地的自然情況,人為地製造出這樣一種環境條件。在一種與原產地極為相似的環境中,水草和熱帶魚似乎又找到了回家的感覺。同於過分地追求自然,德國水草造景中,一些挺水植物會挺出水面開花結果。所以德自的水族箱是開放式的,沒有蓋子,照明設備也是吊掛式的點光源,很少採用管燈。又由於德國人過於追求自然,在造景藝木方面沒有過多的講究。有人認為德國水族箱不美,其實正是因為德國人追求自然的性格,才得以使自然景觀真真切切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一個以亞馬孫河為主題的德國水草造景,那麼裡面的水草則完全是產自南美的,並且擺放有許多沉木,熱帶魚也是產自亞馬孫河的,水質條件也與亞馬孫河的水質相似。站在這樣完全自然的、近乎沒有經過人工雕琢的水族箱前,人們仿佛真的來到了亞馬孫熱帶雨林,德國風格的造景方式最能展示出水草近乎自然的生長狀態。1、德國式水草造景的水草缸一般是開放式的,沒有缸蓋的。2、挺水性水草會長出水面開花結果,一派絢麗多彩的景象。4、德國式水草造景與其它風格的水草造景相比,有時藝術觀賞性不是很高,可是純樸、自然的氣息瀰漫整個水草缸,那是一種別樣的自然美。東南亞風格造景是以湄南河人海口處的沼澤地風景為範本的水草造景。湄南河的上遊為山區,多為激流淺灘,下遊地勢平坦,水量充沛,水網如織,氣候炎熱,是一望無際的沼澤地,上面長滿各種各樣的溼生植物,水溪中多為鯽科倪類,此外還有攀鱸、鬥魚以及鰍科和鯰科魚類。著名的射水魚也產在這裡的河口一帶。東南亞水草造景以各種東南亞特產的椒草為主,前景草以鹿角苔、小莎草、牛毛氈或谷精草栽成許多小塊,模仿沼澤地的形象,放養魚類以東南亞特有的小型鯉科魚類為主,如藍三角等。日本水草造景比歐洲水草造景晚了大約40多年,日本文化屬於東方文化的範疇,日本式水中造景與荷蘭式或德國式水草造景最大的區別是:日本式水草造景被賦予了思想內容,寓情於景,富有詩意,東方人看了會有陶醉的感覺,西方人看了則會大惑不解。因而西方人稱日本式水學造景是「哲學式」的。又由於日本的庭園設計很具特色,受其影響日本式水草造景也有庭園風格。日本式水草造景大部分都擺放石頭,而且對石頭非常重視,在形狀、紋路、色澤上都非常講究。日本式水中造景的另一特點是小巧玲瓏,水草的布局往往只是一個局部景觀,但是裡面不乏珍貴的水草,這也是日本式水草造景的一個特點。中國寶島臺灣既不能擺脫大陸五千年文化的洗禮,又深受歐美各國流派的影響,因此在水族技術領域發展上是得天獨厚的,在水草造景方面更是博取眾家之長,造景過程中大量選取栽培難度較高的品種,在展示完美景觀的同時,也體現出極深厚的水草栽培技術功底。臺灣的水草造景風格在大陸的北方根難有市場,一方面是技術上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則表現在造景風格與水草的養護上。中國水草造景不過是近10年的事情,因而中國水草造景目前尚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因此也就談不上什麼特點。但是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水草造景當然也離不開儒家的「仁愛」和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中國山水畫和中國盆景的影響,同時也受著中國詩歌以及中國民族音樂的影響。與日本水草造景有相似之處,但肯定也會有不同之處。總之,中國水草造景應吸收荷蘭水草造景的華麗、德國水草造景的自然和日本水草造景的富有詩意的優點,結合中華民族的特點,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它應該是不失自然的、華麗的、富有詩情畫意的、表象大氣的水草造景。這裡案例我們就不給大家做過多分享,還是那句老話,水族圈歷史文章太多太多了。3000多篇,我們不敢說是圈內最多,但是基本你想了解的案例都能找到差不多的。非洲水草造景,是以坦噶尼喀湖風景為範本的一種水草造景。坦噶尼喀湖位於坦尚尼亞、蒲隆地、薩伊和尚比亞四國的交界處,正處在東非大裂谷上。由於坦噶尼喀湖是巖石陷落形成,所以湖濱懸崖峭壁直插人湖中,瀑布從天而降,湖水洧澈深不見底,透出一種原始而又神秘,狂野而又奔放的風格。在非洲式水草造景中,常用一整塊砂片巖或其他片狀巖石,直立或稍微傾斜地放置在水族箱中作為背景板,以營造出懸崖峭壁的氣勢。在片狀巖石的坡腳處,點綴一些鵝卵石、龜紋石或菊花石等具有紋理或色彩特點的石塊。水族箱內種植各種水榕、黑木蕨或網草,放養各種非洲短鯛、琴尾魚、剛果燈等非洲特色的水草和魚類。但不要放養口孵魚,因為這類魚在產卵時有掘砂造窩的習性,很可能使巖石倒塌。非洲觀案例說下方水族圈歷史文章案例,這裡案例我們是比較少的,其實主要都是三湖為主的,其實非洲應該有更多其他案例,有的朋友可以給我們分享。我們後續也會尋找補充。
南美風格造景是以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為範本的水草造景。亞嗎孫河上遊地處高山峽谷,河流奔騰、水勢洶湧。從中遊開始地勢平坦,水流平穩,眾多支流匯人其中使水量激增,河道寬廣,兩岸樹林茂密蔥蘢,遮天蔽日,雲霧繚繞,林下灌木叢生,藤蔓纏繞,水中倒木、浮木上長滿青苔,溼生植物層層疊疊。這裡的雨水不會從天上直接落到地上,而是從樹葉上一層一層地往下滴落,儼然是一個天然的巨型滴流式過濾器,最後雨水全都滲入到由落葉堆積的腐殖質中,再慢慢滲人河中,使水呈紅褐色、pH為微酸性。南美洲風格的水草造景所使用的水草種類非常豐富,可以使州原產地為南美洲的各種水草,可以皇冠草為主,最重要的是多置幾塊沉木,上面縛滿莫絲。放養魚類以脂鋰科的各種燈魚為主,也可以放養幾尾神仙魚或七彩。水陸式水草造景是在水族箱的後半部用巖石堆疊起來,並使巖石高出水面,除了在水中栽植水草之外,在巖石上也種植花草。也有的是將水族箱分成前後兩部分,後部為過濾槽。在過濾槽上擺放巖石。巖石上種植的花草均為喜溼的種類。如:白網紋草、亮絲草、花葉芋、白鶴芋、合果芋、朱蕉、虎斑秋海棠、富貴竹等等。也可以栽種榕草、椒草、皇冠草的水上草。在巖石上還可以擺設陶瓷人物或建築,如:垂釣者、弈棋者或嬉戲小兒、房屋、草寮等等。還可以用加溼器製造山雲霧繚繞的景觀。水陸式水草造景為水草造景與山水盆景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在做這類造景時,既要懂水草造景又要懂山水盆景的構思方法。山水盆景有尺山寸樹三分人的說法,即各種擺件之間的比例關係要協調。一般市場上出售的擺件往往人物比建築物要大,這就需要將樓、臺、亭、閣等建築擺件安置在後面的山峰間,人物安置在近處岸邊,避免人比房大,船比橋寬,馬比樹高的現象出現。一般可將房屋安置在半山腰,舊花草遮住一部分,造成時隱時現效果,這樣會更好一些。水陸式水草造景加進了人物、建築物等因素而更富有詩意,同時可以在造景上題詠,題詠一般以岸上擺件為主題。例如,岸上草坪問放一二匹馬,可題詠飲馬春江;岸邊置一釣魚老翁,可題詠秋江夕釣;水面上置一孤舟可題詠漁捕歸來、風雨歸舟、野渡舟橫等;岸邊置 一仕女可題詠踏春圖。也可以景致題詠,如山清水秀、湖光春色、湖光山影、春來江水綠如藍或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沼澤式水草造景不僅有淨化和溼潤空氣的作用,而且在其中還可以飼養一些生猛的蟒蛇、特異的變色龍、豔麗的蜘蛛。正是因為沼澤式水草造景的獨特性,所以有不少的水草玩家喜愛這種富有原始霸氣的水草造景。沼澤式水草造景根據水草生長的種類和狀態不同可分為:草本沼澤水草造景、泥炭蘚沼澤水草造景和木本沼澤水草造景。這三種沼澤式水草造景風格各異,各具特色。草本沼澤水草造景是典型的土壤透溼或者長時間積水的水草造景。這種造景主要以苔草及禾本科水草為主,水草一般呈根狀莖,慢慢累積形成有一定厚度的草根層或浮氈層,如蘆葦。泥炭蘚沼澤水草造景是水分較多,溫度較低,少量攝入營養才能造成的水草造景。因為泥炭蘚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很好的生長。當然也可以種植一些小型耐寒的水草。木本沼澤水草造景則是以沉木來代替喬木表現這種沼澤形態的。在沉木上綁上適量的莫斯,再種植一些豬籠草、捕蠅草體現此造景。這些水草大多數具有很好的通氣組織,根部可以浸沒在溼透的泥土中。沼澤式水草造景還有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一定要使水草缸保持潮溼的狀態。沼生植物才能適宜環境健康生長,這樣才能稱為沼澤式水草造景。這部分國內苔蘚,沼澤景觀玩家相對分享案例很少,水族圈在這裡不做過多分享。佗草造景最早起源於日本,日本人比較奇思妙想,把生活中常見的器皿充分利用起來,在玻璃器皿裡種上迷你水草,形成一種可愛小巧的水草造景。因此當陀草造景一經問世,便風靡全球。陀草造景也被人稱為水草糰子,因為其造型常以團狀或球狀出現。製作陀草造景比較簡單,你大可在家找到一個閒置的玻璃器皿,然後購置一些草炭土與仙土,用較少的水揉捏成團,再把提前泡好的苔蘚包裹在泥團外面,用棉線纏繞固定。植物可以就地取材,如天湖葵、四葉草等。最後澆些水就可以了。迷你的佗草造景放置在家,可以產生美化居室的作用。佗草造景在造景過程中融入了藝術感,使造景本身更具藝術美感。雨林缸, 在國外也叫做vivarium,是以熱帶雨林風光為主題的造景缸。以熱帶雨林的林床,林間甚至林梢植物為主景,配合枯木,石頭,藤蔓等,營造出叢林一角,或者臨水叢林的景色,並且為了體現造景的生動性,也會在其中飼養體型微小的動物,比如昆蟲,蜥蜴,蛙類等等,但也有純粹以植物景觀為主,以動物動物模型點綴的例子。很多人對熱帶雨林的印象是遮天蔽日的叢林,給人以無限神秘之感。但其實熱帶雨林不但神秘而且美麗,它是地球上動植物種類最多的地方,孕育著眾多令人驚嘆,豔麗無邊的動植物。熱帶雨林不僅養育著數量龐大的動物種群,其本身還在生長過程中向大氣源源不斷地提供著生命賴以生存的氧氣,因此熱帶雨林也被稱為「地球之肺」。「雨林缸」的造景就是以雨林地以及附生植物為主,著重於模擬熱帶,亞熱帶的叢林景觀。它是熱帶雨林在尋常人家中的縮影,是家中的微雨林。在進化史上從第一批蕨類植物誕生開始,植物花了整整2.6億年才進化出第一朵花,或許一般人很少去思考花出現的意義,但花的出現改變了植物的繁殖方式,使得植物的足跡能遍布整個星球。雨林缸中的相對穩定的微環境可以滿足許多開花植物,甚至於滿足難養的蘭花對環境苛刻的需求。植物不單單只有花才有顏色,許多林床植物葉的顏色出奇的美麗,堪稱雨林中的寶石,但是市面上卻很難見到他們的影子,原因在於這些植物很嬌嫩,既怕幹也怕澇,還需要很高的空氣溼度,唯有在雨林缸中這些植物才能生長。雨林缸的封閉環境適合蛙類,守宮,變色龍,以及各種昆蟲。在這裡養動物絕不會有臭味,因為這是個生態系統。缸裡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棲身之處和新鮮的氧氣,動物的糞便被微生物快速分解後直接為植物吸收。但是由於家庭環境的地域特殊性,為了維持缸中相對高溼度的小環境,雨林缸一般採用封閉式的結構。而且為了滿足一部分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的動植物,雨林缸對燈光,通風,溫溼度控制等設備也有要求。
其實以上的區域性水草造景:根據水草的原產地的地理環境所不同而運用各色原種水草塑造,模擬出當地水域的自然水生景觀。近年景觀行業的發展,又在上述的風格裡產生了更多的細分,這裡我們就不一一羅列了。並沒有水族圈繼續給大家整理看看。按照造景種類品種劃分的造景。
相比龍虎魟的昂貴,普通魚的無觀賞性,三湖慈鯛以其絕對的優勢在佔領觀賞魚的市場,所以諸多三湖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首先,必須說明這些都是從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後,自行得出的一些看法與淺見。對一些開路的大神們,致以最深刻的敬意。
三湖缸流行的原因:
1、三湖造景看起來簡單容易。它不像草缸般需要多種設備(CO2、濾桶、燈光),也不需要耗費時間精力去日常維護。
2、 三湖慈鯛魚的豔麗之美。如海水魚般鮮豔的色彩及慈鯛外形之美。
3、 三湖狂野風格之美。這個大家自行感受好了。
其實不是每個三湖缸都有原生態味道:
一、魚缸的問題。三湖缸應該是長條形較為合適(鄙人用的是小方缸,比較非主流,哈)。缸太高對石頭的挑選是個高難度活。石頭太矮,造成缸景上部空虛,石頭高大,佔據空間多。
二、石頭與底沙、燈光的問題。因為石頭與底沙、燈光風格要搭配,所以湊在一起說了。強烈建議在選石前,心中對想要造的缸景先有個大概模型。不要買了石頭再根據石頭配底沙,然後根據石頭與底沙配燈光,最後根據缸景配魚……這樣容易顧此失彼,經常會影響造景。除了有尖銳稜角會劃傷魚的石頭外,石頭的挑選並沒有定論。底沙也是,有粗有細,有白有黃有黑。還有燈光,白色黃色藍色等。我說說個人的一些三湖景看法,按我的分類其實相互之間會有許多交集的:這類景通常不會有狂野之感(某些利用沉木的虯根縱橫來加強狂野又別作論談了),石頭的搭建較為隨意,以給魚躲避、玩耍為主。有稜角的石給人冷淡之感,建議使用同樣冷豔的白沙。同時方石最好用黑色、暗灰、灰白的,就是冷色調。不建議用黃、橙這些暖色石頭。也許使用藍燈很適宜。這類景較注意石頭的形狀與擺放,突出魚的遊姿。個人認為這種景使用背景板最好看。這種景很注意石頭與底沙的搭配,令人看上去覺得深邃幽暗。「讓沙子似乎將順著石頭之勢流動」,我覺得造景圍繞這句話作為總綱就是了。燈光儘量使用冷豔白光、藍光,而且不要照全景,做到有亮有暗。一如名字,就是極力造成那種狂野不羈的風格。此景我認為最難,因為需要「從上而下」的壓迫感,通常以沉木配合居多。一塊石頭從缸的上部向下而插,想想也覺得難,- -。此景在三湖中比較少見,我看得很少,所以不多說了。這個不怎麼說了,就是用一些簡單的水草來點綴一下。我不太在意這個,因為如果用沙石景做不好,加水草點綴是多餘的,不會使原本失色的景大放光彩。要注意的是水草不要鬧得喧賓奪主。總的來說,三湖景易學,上手迅速,但要做得好看,有特色並不容易。既考究選擇造景物的眼光,亦對個人審美有一定要求。我認為多看優秀的三湖景,從中研究別人造景的特色與亮點,對造景水平就很有幫助了。6、最近幾年原生景的大熱,三湖原生也是不能忽略的!高度模仿還原非洲三湖底下的環境自然狀態。好了,更多三湖細節搜索水族圈歷史文章查看吧,各種案例以前我們發布太多了!
這裡小編要說明一下,因為近些年水景發展,其實很多風格之間都會有交叉,而現在我們都在追求自然水景,高度模仿自然。其實,溪流缸,原生缸,三湖原生,很多很多景觀風格其實是有開始慢慢交叉邊界模糊的。我們只是把能看到的風格展現羅列給大家。
溪流缸作品1
溪流缸作品2
這放在後棉的不得不提到的,怎麼能忽略呢?原生缸,因為原生魚的大熱!因為自然水景概念高度還原自然環境本身。原生缸近些年已經發展為最主流的一類景觀。相比草缸,不需要那麼複雜的設備配件(好的燈光,二氧化碳,過濾系統)上手簡單,易維護,相對來說比大量植物,生物成本稍微低一些。 但是有些原生魚被國內抄的一直居高不下也是限制很多人不選擇的因素之一。
原生缸這裡不做過多說明了,水族圈也是發布過N多歷史文章的,給大家幾篇經典的文章戳下方連結查看!
什麼是原生缸?原生景?為什麼那麼多人痴迷原生魚!
那些讓我們驚嘆的原生環境集錦。至今最全原生專題!原生環境,原生景,原生魚,原生比賽。|【水族圈低調分享】
【原生魚】這些年,那些年,這些,那些原生環境,原生魚。
窮玩車,富玩表,釣魚養魚窮三年,攝影毀一生。圈內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其實玩笑歸玩笑,其實不無道理。就比如現在至今很多人都絕對入坑禁不住誘惑,但是會又真的玩不起的,就是屬海缸了!
海水魚五顏六色,海水珊瑚還有很多海洋生物一直是我們無法抗拒的。海缸裡又風純養魚、軟體珊瑚、硬骨珊瑚等多種風格流派,這裡我們也不做展開。這部分水族圈一直也是發布很少的一部分,更多案例戳下方查看。
海缸掃盲文,風格系統器材養水。|【水族圈低調分享】
當海缸遇上水陸缸,顛覆了我以前的風格認知體系!
近些年還有一個分支不容大家錯過,那就是水陸兩棲景觀的爬寵。龜、蟹、蝸牛、角蛙、守宮、螳螂、蜘蛛、蛇、鬃獅、鼠婦、蜥蜴、石子龍等等等等爬寵在國際、國內上也是百花齊放。發展出了龐大的愛好者群裡,有甚超過水族的架勢。
因為魚,魚缸,景觀,很多時候只是擺在那裡供大家欣賞。水族一直不如養寵物大軍人數,寵物數量廣泛,因為缺乏互動性,貓,狗,都超過景觀人數。飼養難易程度,複雜程度,入門門檻,互動性,資源區域性等等多方面因素導致。
爬寵剛好介於大寵物和水族細分之間,擁有二者中間的優勢。不管飼養什麼,哪怕是人,也都要根據環境,習性來進行配到設備的搭建。
還有一類景觀近些年演變出來單獨的比賽,那就是骨架缸,所謂骨架缸就是去掉所有水草,單純製作石頭、木頭的硬景觀部分造景。骨架缸同樣在圈內擁有很多的愛好者。
南美骨架缸案例
草缸造景骨架製作詳細過程:一個超複雜骨架的建立過程
請收下這51個青龍石骨架缸案例!
還有一類是跟隨時代發展產生的夢幻,科幻,玄幻創意景觀設計,這裡包含了懸浮山,流沙瀑布,科幻電影,電視中各種場景的造景。這類水族圈也發布過很多圈友的作品分享。
國外網友奇幻風格草缸開缸過程
懸浮山過時了?看看這款懸浮+瀑布如何?懸浮、瀑布看這一篇就夠了!
星戰迷的造景缸!國外大神科幻景搬入造景缸!膜拜!
松皮石120.60.60!流沙瀑布缸!|【水族圈低調分享】
看了這麼多喜歡那種風格?歡迎下方投出您寶貴的一票,現在你也可以給朋友們介紹養魚,造景的風格了。再也不是一點都不懂的小白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其實我們只是把大部分給大家羅列,錯誤的地方還有忽略的,還請廣大水族圈的圈友們指正,扶正,分享更多!大家一起成長,進步。也希望水族行業、爬寵、寵物行業越來越好。自然生態環境,景觀行業越來越好!共勉!
Reference :水族圈整理網絡及水族圈歷史文章
- The End -
水族愛好者移動知識寶典
5000+品種資料持續更新中(點擊查看)↓
感謝每一天有魚、有景、有您的陪伴!
與50萬水族愛好者共同分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