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日式收納的盛行,日本主婦的收納美學,也紛紛走紅了朋友圈。
從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再到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些日本主婦的「收納美學」,究竟有什麼獨特的魅力,可以吸引讀者的關注和學習?
一,日本主婦的「收納美學」,注重房屋的內外整潔。
在《朱子家訓》中曾經說過一則名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這樣的道理放到如今同樣適用,注重房屋的內外整潔,才能夠打造生活的美學。
在日本主婦的日常收納中,她們沒有過多的物質上的欲望,尤其是日本經濟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以來,比起擁有的極多,她們更注重消費的極簡。
減少膨脹的欲望,將自己居住的環境收拾得乾淨整潔,保持內心的平靜,這樣的生活才是日式收納美學所提倡的。
刪繁就簡,少即是多。日本主婦們在日常收納美學之中,通過對物品和精神的整理,收穫輕鬆愉快的心情,最終促成自立、自在和自由,憑藉一手收納,開創「主婦事業」。
所以說,養成定期打掃的習慣,不僅可以形成日常收納的美學,還能夠保持一份興趣和熱愛,受益終生。
二,日本主婦的「收納美學」,透過物品了解自己。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生活在不斷做加法的年代,買回來的東西越來越多,家裡面堆積的物品也越來越多,欲望隨之也在不斷攀升。
根據日本主婦的收納美學,養成定期收納的習慣,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物質觀,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生活回歸舒適。
對物品的整理,其實更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
你會和內心的欲望談判,不斷審視當前自己和物品的關係。通過審視,你關注的重點從物品轉向自我,以自己為主角,理清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把眼前的物品替換成「需要、合適、舒服」的東西。這種收納美學,一方面幫助你整理了物品,打造了內外整潔的家居;另一方面也幫助你減少膨脹的欲望,學會合理消費,重塑人與物的關係。
三,日本主婦的「收納美學」,清理空間學會極簡。
運用一手收納美學,學會清理空間,把生活環境打造的極簡舒適,刪去不需要的物件,學會精簡的生活。
例如:「斷」掉不需要的物品,「舍」去多餘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當你把生活空間打造的精簡時,就會發現減少了那些消耗生活能量的雜物,生活的正能量更多了。
再例如:把家中那些呈現負能量的老舊衣服、報廢的器物統統捨棄,經過對物品的整理,審視了當下的生活,也清理了空間,學會了極簡生活。
對於日常生活中,什麼是必需的,什麼是不想要的,你內心的意識會變得非常清晰。
正如讀者們分享的那樣,當我們學著「丟棄生活中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第一次感受到了富有。」
四,日本主婦的「收納美學」,打造高級的生活方式。
其實,高級的生活方式很簡單,運用生活的美學,打造生活的美,整理出那些我們不需要的物品,替換成真心需要,喜歡,合適的物品。
明白「少即是多」,打造出「更加精緻」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高級的狀態。
越是有層次的生活,越是懂得通過收納美學,清減空間,營造高級氛圍,把家居打造的舒適典雅,當我們過度囤積,認為所有的事都重要時,生活就會失衡。
運用收納美學,學會斷舍離,拋棄「總有一天會用到」的想法,我們當下所擁有的生存的空間才是最珍貴的,也是最高級的。
最後對此,不知諸位都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