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1 07:3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俞吉吉 攝影 魏志陽 通訊員 唐潔詩
頒獎現場
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中國發展的各個時期。不同時期的紋樣就像是一臺台歷史的留聲機,錄刻著歷史的變遷和思想、文化的碰撞。即使在當下,紋樣並沒有因為長期在歷史的長河中衝刷而黯然失色反而增添出新的色彩。
紋樣既然能承載歷史,那麼它能預見未來嗎?
11月30日,國際紋樣之文化解讀研討會暨大賽頒獎典禮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的中國設計博物館內舉行。最佳概念創意獎、最佳材料創意獎、最佳應用獎等獎項相繼產生。
作品展現場 美院供圖
作品展現場 美院供圖
作品展現場 美院供圖
作品展現場 美院供圖
「2018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以「成像未來 」為主題,推出大賽評選、展覽和系列研討活動,通過藝術家、設計師、專家學者的互動交流,闡釋以紋樣創意為視角的藝術和設計的時代性、地域性和跨界性,從而解釋、界定紋樣藝術的新定義和新邊界。眾多獨立設計師,以及設計公司的專業人士,以及來自國內外60多家院校的選手報名參賽。11月29日起,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展亮相浙江美術館,展覽的作品涉及視覺藝術、材料裝置、傳統技藝、產品設計等多個領域,呈現了基於紋樣視角的多元跨界,傳達了作者對「未來」的個人理解及感受。
大賽項目由杭州市政府與中國美術學院共同舉辦。自2010年10月以來,已成功舉辦八屆,是杭州文創博覽會的亮點。大賽作為發掘和培育設計創新人才國際專業平臺,勾連紋樣和產業、紋樣和品牌的設計互動,進一步推動「本土原創」的核心價值,為推動了杭州文創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吳海燕發言
在國際紋樣之文化解讀研討會上,中外設計師就紋樣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吳海燕從科學發展在社會進化中的作用,境遇、生活方式與文化樣式,科學、生活與紋樣的關係,傳統專業的危機與潛能和構建開放、跨界、全域系統的學科等幾個主題進行了發言。在她看來,科技對生活和紋樣設計的影響是巨大的,原來中國動畫片中的創意,孫悟空送信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現在,手機微信手指一摁,滴答半秒,從中國小山村就能到美國,到達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以前第一代、第二代的哈哈鏡,讓大家在變形的鏡子中享受愉悅,現在,衛浴裡的智能鏡,大家只要一踏上地板就會自動顯示你的體重與體質,一刷牙就能知道你的血糖血脂,一摁玻璃鏡面就能看到今天上班路程的交通狀況和擁堵時間的預算。「人類將享受科技帶來的個性化定製,吻合需求觸動心靈的奇妙圖案將體現獨特的文化。」她說。